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稻保墒旱直播氮肥施用量试验结果表明:水稻保墒旱直播氮肥最佳施用量为274.5 kg/hm2,水稻最高理论单产为9 957.30 kg/hm2。此时的肥料利用率最大,水稻单产最高。  相似文献   

2.
册亨县水稻直播与旱育栽插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水稻旱育栽插产量较高,为9137.68kg/hm2,水稻直播次之,为8065.22kg/hm2。  相似文献   

3.
随着水稻直播技术的推广和应用,直播水稻近年来在当阳市呈发展态势。为掌握水稻新品种鄂香2号在当地作一季中稻直播栽培条件下的适宜播种量以及配套技术,为鄂香2号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2018年进行了鄂香2号作一季中稻直播播种量试验。试验设三个播种量处理,分别为45kg/hm^2、52.5kg/hm^2和60kg/hm^2,三次重复。结果表明,直播播种量45kg/hm^2、52.5kg/hm^2、60kg/hm2实打产量分别为6579kg/hm^2、7404kg/hm2和6253.5kg/hm2;直播播种量以52.5kg/hm2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4.
水稻旱直播氮肥不同施用量试验结果表明:施氮量(纯N)低于270 kg/hm2时,水稻单产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施氮量高于360 kg/hm2时,水稻单产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减少;水稻旱直播全生育期最佳施氮量以225~255 kg/hm2为适宜。  相似文献   

5.
播种量与施氮量对直播水稻苏香粳3号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裂区试验研究了播种量和施氮量对直播水稻苏香粳3号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播种量为90 kg/hm2,施氮量为225 kg/hm2时直播水稻苏香粳3号的产量最高,达到6697.50 kg/hm2。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水稻壮秧剂在免耕直播稻上的应用技术和效果,指导生产应用,以常规优质稻品种青籼占为试验材料,在免耕直播晚稻2.5叶龄和3.5叶龄分别施用18kg/hm2、30kg/hm2的水稻壮秧剂,同时进行2.5叶龄施用水稻壮秧剂24kg/hm2的大田生产示范。结果表明:在免耕直播稻2.5叶龄和3.5叶龄施用水稻壮秧剂有一定的增产效果,其中免耕直播稻2.5叶龄施用水稻壮秧剂18~30kg/hm2,能显著地促进分蘖和成穗,产量构成因素比较协调,增产幅度达10.53%~12.03%,增产效果极显著,可大面积示范推广;而在3.5叶龄时施用,增产效果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水稻泡冬田免耕直播与常规栽培经济效益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忠义 《现代农业科技》2007,(22):120-120,126
通过对杂交水稻泡冬田免耕直播栽培试验,结果表明:水稻泡冬田免耕直播产量为8 650.5kg/hm2,比常规栽培增产574.5kg/hm2,增长7.11%;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少投入2 377.5元/hm2,节支21.8%;纯收入增加3 240元/hm2,增长43.8%。水稻泡冬田实行免耕直播有明显的"两增一提早"优点,即增产、增效、提早生育期。  相似文献   

8.
氮肥运筹对宁夏水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宁夏水稻保墒旱直播和旱直播(播后上水)2种栽培方式,开展不同氮肥运筹对水稻产量及品质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水稻全生育期施用纯N 270 kg/hm2、P2O590 kg/hm2、K2O 45 kg/hm2,完全能够满足生长发育需要,且没有发生倒伏现象。水稻全生育期氮肥用量比例为基肥30%,分蘖肥30%,有效分蘖终止期25%,倒二叶期10%,始穗期5%,这种肥料运筹方法,可提高水稻产量;后期增加氮肥施用量,能够有效降低旱直播方式水稻垩白粒率,提升水稻外观品质,但对保墒旱直播方式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以黄华占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水稻免耕直播、免耕机插、免耕抛秧3种不同轻简栽培方式对水稻生育期、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免耕栽培方式中,以免耕直播处理水稻生育期最短,为118 d;免耕机插处理水稻生育期最长,为134 d;水稻产量以免耕直播处理最高,为10 690.5 kg/hm2;免耕抛秧处理水稻产量为最低,为9 322.5 kg/km2;经济效益以免耕直播处理为最高,达19 234.5元/hm2;免耕抛秧处理经济效益最差,为14 776.5元/hm2。总的来说,免耕直播轻简栽培方式的表现最佳,其水稻单产最高、成本最低,但有一定局限性,只适应于中稻和一季晚稻种植制度。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水稻保墒旱直播氮肥不同基追肥比例试验的结果表明:在施氮量(纯N)240 kg/hm2水平下,水稻保墒旱直播氮肥最佳基追肥比例为基肥43.6%,追肥56.4%,水稻理论单产10 012.2 kg/hm2,氮肥的利用率可达44.5%。  相似文献   

11.
2006年进行旱地免耕机直播技术在水稻上的适应性试验。结果表明,旱地免耕机直播技术在秸秆覆盖田块同样适用。在用种量56.25 kg/hm2下,免耕机直播仍可获水稻产量9.390 t/hm2,比常规移栽对照增产3.99%,减少支出1 320元/hm2,增加纯收益2 070元/hm2,产投比提高0.91。  相似文献   

12.
中低产田水稻氮肥施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研究了宁夏灌区中低产田水稻氮肥基追比例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插秧稻氮肥65%基施、35%追施的产量最高,水稻产量为13 436.5 kg/hm2.50%基肥、50%追肥的产量次之,水稻产量为12 957.0 kg/hm2.直播稻氮肥50%基施、50%追施的产量最高,水稻产量为7 403.0 kg/hm2.氮肥65%基施、35%追施的产量次之,水稻产量为7 253.5 kg/hm2.  相似文献   

13.
规模化机械直播有机栽培水稻配套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规模化机械直播有机栽培水稻配套技术研究结果表明,经过机械直播有机栽培水稻配套技术的实践,沿海稻区开展有机稻种植是可行的,其产量水平在5 250 kg/hm2左右,机械直播更适合规模化有机稻种植。  相似文献   

14.
通过水稻免耕直播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氮肥总用量在纯氮150~262.5kg/hm2范围内,免耕直播单季晚稻产量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但施纯氮262.5kg/hm2与225kg/hm2、187.5kg/hm2无显著差异,只与施纯氮150kg/hm2差异显著。从穗、粒结构考查结果和理论产量看,苗肥、蘖肥、壮秆肥、穗肥的施肥比例以3∶2∶3∶2较好;而各小区实产经方差分析结果,3种施肥比例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明洞庭湖区不同栽培方式对水稻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方法]采用田间大区试验,研究人工直播、人工抛秧和机械插秧三种栽培方式对水稻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机械插秧处理的水稻产量最高,较人工抛秧处理和人工直播处理的稻谷产量分别增加7.84%和24.19%。机械插秧和人工抛秧处理的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小于人工直播处理,每穗粒数、千粒重和结实率均大于人工直播处理。机械插秧处理的水稻净收益最高,达11779.16元/hm2,分别较人工抛秧和人工直播处理增加1697.72和3631.84元/hm2。[结论]机械插秧可以促进洞庭湖区水稻的生产效率,并能增加水稻产量和经济收益。  相似文献   

16.
水稻是东海县主要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在6.0×104hm2左右,产量在9750kg/hm2以上。栽培习惯是先落谷,一月龄以后耙地移栽到大田。从2004年开始直播稻试验示范,2005年扩大试验、示范点数,其中农科所0.1hm2,房山镇吴场村6.7hm2,安峰镇郄庄、前放村6.7hm2,浦南镇0.8hm2。通过收获前对部分地块测产与收获时实产,在2005年大灾之年,仍取得了县农科所产量近9000kg/hm2、房山镇吴场村产量10350kg/hm2、平均产量9750kg/hm2的好收成。1播种方式水稻直播有催芽播种和干种直播2种方式。催芽直播即在小麦收获前泡种3d,催芽1d,等稻种露白后撒播。整地和移…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来,江苏、浙江等南方地区大力推广水稻直播技术,水稻平均单产达9 225kg/hm2,高产达9 900kg/hm2.结合本地区的地理环境,我站响应上级部门的号召,于2005年在本地区做了水稻直播栽培技术试验示范,水稻产量达9 300kg/hm2,适宜本地区推广.现总结直播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18.
毛克成 《农技服务》2008,25(10):1-1
研究了大田油菜收获后,直播水稻不同用种量与产量及各主要经济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播种量以37.5kg/hm2最为适宜,经济性状优势明显,产量达9054.5kg/hm2。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垦区1995~2004年水稻品种种植演变情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黑龙江垦区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现种植水稻面积约73.3万hm2,年水稻产量达50余亿kg,占垦区粮食产量的56%,占全省粮食产量的17.9%;年提供商品粮42.5亿kg,占全省调出粮食总量的21.3%。本文就黑龙江垦区1995~2004年水稻品种种植演进情况进行了统计、汇总与分析,结果如下(数  相似文献   

20.
通过试验比较了大田油菜收获后,直播水稻不同用种量与产量及各主要经济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播种量以37.5kg/hm2最为适宜,经济性状优势明显,产量达9054.5k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