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袁隆平院士接受媒体记者提出:"粉垄技术可在全国推广"。该文介绍了粉垄重构农田耕作层具"4453"效应,即:"四增"—增加耕层松土量、土壤原生养分利用量,增大"土壤水库"、"土壤氧气库";"四减"—减少水土流失、碳排放量,减低耕层土壤含盐量、重金属含量;"五抗"—增强作物抗干旱、高温、低温、病害、倒伏等能力;"三提高"—促进作物光合效率提高10%以上,产量提高10%~30%以上,品质提高5%以上;人力、畜力、拖拉机耕作依次具增产10%规律,粉垄耕作则还具函拖拉机耕作加上再翻倍深松耕层叠加效应可达20甚至更高增产;指出如全国推广10亿亩,可增贮天然降水400亿立方,盘活土壤原生养分后可减少化肥施用量70多亿千克,新增粮食可多养活3亿多人,产生总体效应还可以助力提升国民身体健康水平和社会稳定、国家安全。  相似文献   

2.
粉垄耕作技术是近代研发的新型耕作技术,通过利用垂直螺旋型钻头进行深旋耕整地,目前粉垄耕作在甘蔗、玉米、水稻等作物生产上起到了增产的作用。从作物农艺性状、产量品质与土壤结构性状、养分效应等方面对粉垄耕作技术进行分析总结。结果表明,粉垄耕作降低了耕层土壤容重,提高了总孔隙度,土壤渗透性得到了改善,提高了耕层土壤的含水量;粉垄耕作下耕层土壤0.5~0.25 mm和1~0.5 mm粒径机械性团聚体含量增加,水稳性团聚体稳定性增强,提高了土壤抗侵蚀能力;粉垄耕作疏松了土壤,加速了土壤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增加了CO2、CH4等温室气体的排放;粉垄耕作提高了耕层土壤养分含量,提高了作物根系对养分的吸收利用率;在甘蔗、玉米、小麦、水稻等作物生产上,粉垄耕作均能提高作物产量及品质。粉垄耕作可能导致土壤优先流发生活跃,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水肥向深层土壤流失,存在地下水污染风险。粉垄耕作改善了耕层土壤理化性状,提高作物对水分养分的吸收利用率,在提高作物产量的同时提高了作物的抗旱能力,粉垄耕作可作为解决农田问题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①介绍一种具有全球意义的高效农耕新方法——粉垄活土增粮生态技术;粉垄机深垦深松整地,耕深可达到30~50 cm,比拖拉机耕作加深1倍,破解难以深耕又深松、土壤保持当季和多季疏松的世界农耕难题;18省20种作物上应用,证明零增施化肥能增产10%~30%,品质提升5%以上,贮水增加100%;多季持续增产,旱地作物高的第二至四年增幅达32.57%~38.2%;水稻一至六季的净效益平均每季增加21.82%;每产出100kg粮食其化肥使用量比传统耕作减少0.35~4.29 kg,减幅10.81%~30.99%.(②探讨提出粉垄对土壤养分、水分、氧气和光能等“天地资源”的最大化友好利用,具有可持续性、永久性,函盖多领域、多功能的“大科学”、“大技术”发展潜能;③提出如全国推广0.67亿hm2,可新增0.1亿~0.13亿hm2耕地生产能力、节省化肥500万t、增存农业用水300亿m3,增产粮食可养活2亿~3亿人.  相似文献   

4.
粉垄活化资源构建绿色农业“3+1”产业体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明的农耕新方法——粉垄技术,利用自走式粉垄机械螺旋型钻头深垦深松土壤,它可比传统耕作加深1倍,且全耕层土壤均匀细碎疏松,扩建新的土壤“四库”(养分库、水库、氧气库和微生物库),在化肥农药、灌溉用水、人工投入等“三不增投”情况下,各种作物增产10%~30%(多个省水稻玉米小麦等粮食作物23个点专家测产平均增幅25.48%),提质5%,保水1倍,粉垄耕作一次之后2~3年可持续增产;比较效益可达20%左右.探讨提出粉垄活化耕地、盐碱地、草原和江河等资源,驱动构建绿色农业“3+1”产业体系,在中国甚至全球将可促进实现可利用农业资源总量、优质食物来源总量、可利用水资源总量“三个增加”,实现对生态环境恶化、气候变暖等“两个应对”,实现人类与自然更加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5.
广西农业科学院研发的粉垄农耕新方法——粉垄绿色生态农业技术(粉垄技术),已入选农业部主推技术;它利用"螺旋型钻头"替代传统"犁头",耕作深度2倍于拖拉机耕作,扩建耕地养分、水分、氧气、微生物等"四库",10%-100%增量利用土壤养分、氧气、微生物及太阳光能、天然降水等"天地资源",创建了作物自然增产10%以上规律平台,21省20多种作物应用证明非增投入增产10%-30%、品质提升5%、保水量增加1倍。如0.67亿hm~2耕地应用,每年可减少化肥使用量400亿-500亿kg、节本1 200亿-1 500亿元。提出中国实施粉垄"4+1"(耕地、盐碱地、草原、海绵城市+江河水体)绿色发展战略,将耕地0.67亿hm~2松土耕层由16.5 cm粉垄加深到35 cm,盐碱地0.133亿hm~2粉垄35 cm,退化草原0.67亿hm~2粉垄35 cm,可产生3大效应:(1)粉垄涉1.47亿hm~2共可增加松土达3 154.91亿m~3,比现1.2亿hm~2耕地耕层平均16.5 cm松土1 981亿立方增加159.26%,即国土土地立体空间扩增了1.6倍;(2)按耕地每公顷每年增贮天然降水450m~3,尚未利用盐碱地、草原贮水900 m~3,可贮存水资源1 020亿m~3,比现耕地贮藏540亿m~3增加88.89%,即陆地增留的天然降水近1倍;(3)可带来资源活化、环境净化、食物安全、国民健康和催生经济、生态、社会效益数万亿元、中华民族永续息息向前等绿色持续发展。作"大科学研究"和"一带一路"应用推广,在世界可贡献中国力量。  相似文献   

6.
1介绍一种具有全球意义的高效农耕新方法——粉垄活土增粮生态技术;粉垄机深垦深松整地,耕深可达到30~50 cm,比拖拉机耕作加深1倍,破解难以深耕又深松、土壤保持当季和多季疏松的世界农耕难题;18省20种作物上应用,证明零增施化肥能增产10%~30%,品质提升5%以上,贮水增加100%;多季持续增产,旱地作物高的第二至四年增幅达32.57%~38.2%;水稻一至六季的净效益平均每季增加21.82%;每产出100 kg粮食其化肥使用量比传统耕作减少0.35~4.29 kg,减幅10.81%~30.99%。2探讨提出粉垄对土壤养分、水分、氧气和光能等"天地资源"的最大化友好利用,具有可持续性、永久性,函盖多领域、多功能的"大科学"、"大技术"发展潜能;3提出如全国推广0.67亿hm~2,可新增0.1亿~0.13亿hm~2耕地生产能力、节省化肥500万t、增存农业用水300亿m~3,增产粮食可养活2亿~3亿人。  相似文献   

7.
发明的农耕新方法——粉垄技术,利用自走式粉垄机械螺旋型钻头深垦深松土壤,它可比传统耕作加深1倍,且全耕层土壤均匀细碎疏松,扩建新的土壤"四库"(养分库、水库、氧气库和微生物库),在化肥农药、灌溉用水、人工投入等"三不增投"情况下,各种作物增产10%~30%(多个省水稻玉米小麦等粮食作物23个点专家测产平均增幅25.48%),提质5%,保水1倍,粉垄耕作一次之后2~3年可持续增产;比较效益可达20%左右。探讨提出粉垄活化耕地、盐碱地、草原和江河等资源,驱动构建绿色农业"3+1"产业体系,在中国甚至全球将可促进实现可利用农业资源总量、优质食物来源总量、可利用水资源总量"三个增加",实现对生态环境恶化、气候变暖等"两个应对",实现人类与自然更加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8.
首次将第四套农耕新模式"粉垄"定义为"大科学";阐明粉垄可直接应用于农田耕作和改造砂姜黑土、盐碱地及开发退化低产草原等,深松创造庞大"土壤水库"和减施化肥农药,间接地促进江河水体渔业及水源生态改善与航运、水电产业升级,实现自然资源新一轮活化和统筹利用,"自然生成"人类所需的优良食物产出、国土立体空间增容、天然降水增贮、洪涝干旱灾害减少、生态环境改善和经济增益等,且不受生态区域、作物品种限制全球性应用和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百年千年推行;粉垄增量利用"天地资源"带来"大科学"巨大效应,比传统耕作加深2~3倍,扩建土壤养分、水分、氧气和微生物等"四库"其量增用10%~200%,淡盐20%~40%,增温2~4℃,作物强根壮体光合效率提高10%,耕地具空白施肥增产10%以上、减施化肥10%~20%仍能增产5%以上定力平台,零增水肥增产10%~50%、品质提升5%、增效15%、耕地天然降水增贮100%、甲烷等气体减排5%以上、空气湿度提升5%以上,改造砂姜黑土、盐碱地和退化低产草原等增产15%~50%,这些效果可当年和持续多年"自动生成",助力人类与自然的真正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9.
针对连年旋耕而引起犁底层上移、耕层变浅、土壤质量退化导致作物产量低下等问题,研究粉垄耕作技术对土壤性状的改良效应。本试验设置粉垄耕作(F30:耕作深度0~30 cm)、粉垄耕作(F45:耕作深度0~45 cm),以传统旋耕(C15:耕作深度0~15 cm)为对照,探究粉垄耕作对马铃薯产量、土壤物理性质及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15处理相比,粉垄耕作后可有效降低土壤容重,增大土壤孔隙度,提高土壤含水量,协调土壤三相比,有助于增加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及微生物数量;F30、F45处理马铃薯产量分别较对照增产6.48%、10.19%,商品薯率分别提高4.46%、6.83%。此外,经过主成分分析综合评分后,以0~45 cm耕作深度进行粉垄耕作对土壤的综合改良效果最佳。可见,粉垄耕作技术可为雨养农业区提供一种有效的新型耕作措施。  相似文献   

10.
通过从土壤理化性状、根际微生态系统和作物生理生长、产量品质两方面,综述了粉垄耕作技术的优势及作用机理,探究了粉垄耕作对盐碱地土壤环境和作物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粉垄耕作有效改善了盐碱地耕层结构,营造了良好的根际土壤微生态环境,增强了蓄水保肥能力,利于作物生长发育.综合考虑,粉垄耕作可显著改善盐碱地土壤理化性质,促进农作...  相似文献   

11.
粉垄耕作对黄淮海北部春玉米籽粒灌浆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在黄淮海北部引入一种称作“粉垄”的新型深土耕作措施,旨在解决由于连年旋耕所致的犁底层上移、耕层变浅,限制作物产量提高的现实问题。【方法】以旋耕和深松为对照,设置粉垄30 cm、粉垄50 cm、粉垄30 cm+地膜、粉垄50 cm+地膜等处理,探究其对春玉米灌浆和产量的影响。【结果】与旋耕和深松相比,粉垄利于水分入渗,增加了土壤贮水,改善了土壤水分供给,提高了春玉米的穗粒数和籽粒含水率;尽管灌浆渐增期不具有优势,且耕作深度越深,起始生长势和平均灌浆速率越低,但灌浆快增期和缓增期平均灌浆速率随耕作深度增加的优势突出;最终粉垄的百粒重和产量显著高于两对照。粉垄加盖地膜保存了更多水分,显著提高了穗粒数,灌浆渐增期灌浆速率便优势明显,且耕作深度越深,优势越明显,加之灌浆期延长,百粒重和产量显著高于未覆膜两处理。【结论】粉垄覆膜的新型耕作措施为打破犁底层、解决耕层变浅、促进作物增产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稻田粉垄后第6季土壤及产量、品质状况,为粉垄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在粉垄后第6季水稻收获期测定耕层土壤深度、土壤容重、土壤全氮磷钾含量、土壤速效氮磷钾含量以及土壤有机质含量等指标,并进行水稻产量测定和品质分析,与常规耕作(对照)相比,分析粉垄耕作处理后对第6季稻田土壤状况和水稻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相比,稻田粉垄耕作深度20~22 cm,至第6季时仍保持22 cm,耕作层加深7 cm,土壤容重降低10.56%,土壤速效氮、磷、钾含量每公顷分别增加48.46%、23.85%和32.89%,土壤全氮、磷、钾含量分别增加25.03%、31.12%和25.59%,有机质含量增加21.46%;第6季稻谷产量增产1832.7 kg/ha,增幅22.65%;粉垄第1~6季平均每季增产897.75 kg/ha,增幅11.10%,净效益平均每季增加21.82%;且品质改善,粉垄稻米整精米率提高4.35%;稻米垩白粒率降低25%,由二级升为一级;稻米垩白度下降43.75%;稻米蛋白质提高13.58%,由三级升为二级.[结论]稻田粉垄耕作一次后,至第6季时仍可有效加深土壤耕作层、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对水稻具有持续增产增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大豆“三垄”技术具有显著的增产效应。对该技术中的垄作深松及分层施肥的增产效应进行的分析表明,“三垄”技术使土壤耕层加深、容重下降、大小孔隙比加大、土壤耕层的蓄水性能增强。在5、6月份,土壤耕层的增温效应显著;耕层土壤温度与产量均呈显著相关关系;田间持水量和土壤有效含水量均显著增加。促进了大豆根系的生长和碳氮的同化作用。1988~1990年3年平均增产25.33%。  相似文献   

14.
大豆“三垄”技术具有显著的增产效应。对该技术中的垄作深松及分层施肥的增产效应进行的分析表明,“三垄”技术使土壤耕层加深、容重下降、大小孔隙比加大、土壤耕层的蓄水性能增强。在5、6月份,土壤耕层的增温效应显著;耕层土壤温度与产量均呈显著相关关系;田间持水量和土壤有效含水量均显著增加。促进了大豆根系的生长和碳氮的同化作用。1988~1990年3年平均增产25.33%。  相似文献   

15.
首次阐明己列入中国农业部主推技术的农耕新方法"粉垄"为继人力、畜力、机械(拖拉机)耕作之后的第四套(代)农耕模式与方法,其基本理论与效果,是遵循自然规律活化利用土壤、天然降水及太阳光能等"天地资源",实现活土、保水、沛氧、增温、淡盐而促进农业新一轮自然性增产提质和保水生态,使作物增产10-30%、品质提升5%、增效10%以上、增贮天然降水100%;其特点与机理,是利用螺旋型钻头垂直入30-50厘米高速旋切土壤一次性完成整地任务,其过程经过瞬间高温和多次激烈撞击、机械摩擦,达到松土数量倍增、土壤物理升华并扩建了土壤养分、水库、氧气、微生物等新"四库";粉垄可物理性"淡盐"改造利用盐碱地;形成粉垄绿色农耕发展技术体系,是发明并获专利授权创造的耕作工具"自走式粉垄机械"和农田(旱地、稻田)粉垄栽培方法、盐碱地粉垄栽培方法、退化草原粉垄聚水生态丰草方法等;提出粉垄会催生新的农耕文化与文明;提出中国粉垄"4+1"(耕地、盐碱地、退化草原、海绵城市+江河水体)可实现粮食食物、生存空间"双安全"。  相似文献   

16.
经多年试验、示范推广,结果表明:旱地冬小麦麦草覆盖可增加耕层土壤有机质,提高土壤养分含量,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增产效应明显。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粉垄等耕作方式对坡耕地水土流失及作物产量的影响,以南方15°坡耕地为研究对象,研究在粉垄耕作与传统耕作2种耕作处理下,木薯生育不同时期坡耕地水土流失情况,以及对木薯产量相关因素的影响。结果显示,在木薯苗期、薯块膨大期和成熟期,与传统耕作相比,粉垄耕作增加土壤蓄水量,且随土层加深蓄水量增加效果更明显,40~60 cm土层土壤蓄水量分别增加14.93%、15.60%和18.03%;地表径流量减少42.03%,土壤流失量减少44.62%,氮、磷和钾养分流失量分别减少49.61%、31.22%和42.49%;木薯产量增加20.13%。粉垄耕作可提高南方旱坡地的土壤蓄水能力,有效减少地表产流次数和径流量,显著减少土壤、水分以及养分的流失,促进木薯生长发育、产量提高。  相似文献   

18.
粉垄具“耕地水库”可破广西甘蔗单产偏低困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广西蔗地瘠薄、秋冬季节干旱缺水和低温等不良环境的影响,造成长期制约广西甘蔗单产偏低的困局,提出利用粉垄农耕新方法可深耕旋磨,具有聚集天然降水的“耕地水库”和土壤速效养分被释放增加10%-30%,甘蔗产量可增加20%以上的功效,以解决目前广西甘蔗单产偏低的深层次问题,促进广西甘蔗产业迅速发展的意见。  相似文献   

19.
根据多年研究,综合小麦-玉米周年秸秆还田技术、小麦季深翻技术、玉米季多层施肥技术内容,集成并制定了小麦-玉米周年高效耕作技术规程。通过本技术规程实施可持续提高耕层有机质含量,平衡土壤养分,增加耕层深度,改善土壤物理结构,增强土壤蓄水供肥能力,提高肥料养分利用效率,达到地力稳步提升、作物高产稳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陈宝红  鲁耀  杨文柱  段宗颜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9):16310-16313,16326
[目的]了解不同有机物质增施对蔬菜连作地耕层土壤肥力、盐碱化、土壤CO2含量及蔬菜产量、产值的影响。[方法]于2008年11月至2009年6月,在云南通海县九街镇开展田间小区试验。[结果]结果表明,蔬菜连作种植造成了耕层土壤养分耗竭,地力衰退,土壤盐碱化;从连续3季蔬菜种植管理养分来说,有机物质增施有利于土壤养分含量提高,以满足作物对养分的需求,有机物质增施总体上促进耕层土壤pH值降低,从而有利于蔬菜连作土壤酸碱性改良,但耕层土壤Na+含量反而增加;动物粪肥增施有利于土壤CO2含量提高,从而促进土壤呼吸。不同有机物质增施对蔬菜生产的影响表现为烟杆〉家禽、家畜粪便〉废弃蔬菜叶〉稻草,其中稻草对蔬菜具有较大的负面影响,有机物质增施总体上有利于蔬菜产量、产值提高;对连续3季蔬菜生产的影响表现为第3季蔬菜〉第2季蔬菜〉当季蔬菜。[结论]通过有机物质增施来培肥和改良土壤效果在短时间内不明显,尤其是稻草施用对当季蔬菜的生长反而有一定的负面效应,在蔬菜种植中应谨慎使用,从养分长期管理角度来说,有机物质增施有利于土壤养分含量的增加,改善蔬菜连作土壤生态环境,促进蔬菜健康生长,提高产量、产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