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对岭东南旱作丘陵区的农业生产结构进行系统分析,通过建立多维动态模型,从而分析农业生产结构现状。结果表明:农业总体可以稳步发展,种植业、畜牧业、渔业与农业总产值的关系最密切,对农业总产值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经济作物、粮食作物与种植业产值关系最密切,对种植业产值有一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分研究了闽北山区农业生态系统结构因素之间的关系。全村工农业总收入主要受农业发展的影响,其中农业收入由种植业、养殖业、林果业、渔业等组成,相互间分别为0.8575、0.9277、0.9252和0.9128。对作物总产量影响最大的是劳力、灌溉面积、耕地面积以无机和有机肥投入等5个因素。因而应当进一步合理调整生产结构,以利于充分发挥山区型生态农业的优势。  相似文献   

3.
<正>一、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提高农产品质量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调整农业生产、品种和品质结构。一是调整大农业结构,重点是发展畜牧业、水产养殖业、林果业。调整种植业结构,要在保证粮食面积相对稳定、主攻单产、增加总产的前提下,大力发展经济作物和瓜果、甜脆玉米等高效作物,扩大种植面积,提高亩产值、亩效益;二是调整品种结构。要立足市场需求,淘汰产量低、品质差的老品种,发展适销对路的高产优质新品  相似文献   

4.
谈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提高农产品质量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调整农业生产、品种和品质结构。一是调整大农业结构,重点是发展畜牧业、水产养殖业、林果业。调整种植业结构,要在保证粮食面积相对稳定、主攻单产、增加总产的前提下,大力发展经济作物和瓜果、甜脆玉米等高效作物,扩大种植面积,提高亩产值、亩效益;二是调整品种结构。要立足市场需求,淘汰产量低、品质差的老品种,发展适销对路的高产优质新品种;三是调整品质结构。大力发展优质农  相似文献   

5.
赵俊 《湖北农业科学》2022,61(9):176-179
应用灰色关联度模型,采用2004—2019年面板数据,基于农业产值、农业生产要素投入和农畜产品产量3个维度,对塔里木河流域农业经济发展情况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种植业和养殖业发展、农业生产性物质投入对塔里木河流域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较大。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塔里木河流域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以安西县45户农户为研究对象,对其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构成因素与效益进行了灰色关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系统中养殖业占有较大优势,但效益较差,认为在该系统中,发展经济作物,提高草食家畜的生产效益,才能提高农业生产的总效益。  相似文献   

7.
小甸头村农业生态系统结构的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研究了小甸头村农业生态系统内各结构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工农业总收入主要受农业的影响,整个农业生态正向农业,工副业相互协调的方向发展;(2)种植业收入对农业收入的影响最大,而在种植业中,小麦产量的影响最大,其次为蚕豆产量,水稻产量和蔬菜产量,应加以调整,以便充分发挥城郊型生态农业的优势;(3)养殖业收入对收入的影响为第二位,而养猪已成为养殖业的主要收入,具有较好的效益;  相似文献   

8.
柳河县农村生产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产业结构不合理 一是种植结构不合理。柳河县农村生产以农业为主,农业经济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65.9%;农业以种植业为主,种植业占农业总产值的55.3%;种植业以传统粮食作物为主,2005年,粮食播种面积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92%,烟叶、药材等特色经济作物播种面积仅为3.5%。在粮食作物中,水稻、玉米、大豆播种面积分别为22.4%、51.6%和15.6%,小杂粮很少,有的乡镇几年来没种过杂粮,缺少特色产品。  相似文献   

9.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河南省农业经济发展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河南省农业总产值与内部各产业产值、农业生产条件的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结合定性分析,揭示了河南省农业内部结构和生产条件发展演变的特点:种植业是农业的主导产业,农业生产条件的机械化和化学化对农业生产作用最为明显,而农业劳动力投入数量作用不突出。因此,河南省农业的发展需要进一步优化结构,提高种植业和畜牧业的发展质量;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强农业剩余劳动力的素质教育与职业培训,引导和推动其向非农产业转移。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西藏1995—2002年之间农业生产总值、种植业、畜牧业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发现西藏现有的农业生产结构存在如下问题:(1)种植业和畜牧业是西藏农业产值的主要组成部分,种植业和畜牧业发展不协调。(2)种植结构单一,以粮食作物为主,粮:经:饲=87:11:2,比例不合理。在粮食作物内部麦类作物占绝对比重,经济作物以油菜为主,均表现出明显的单一性。(3)畜群结构单一,为牛、羊为主的反刍类动物占绝对比重的草食型畜群结构,加大了西藏的草畜矛盾,不利于西藏畜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提出以下调整措施:(1)降低粮食作物尤其是青稞和小麦的播种面积,增加蔬菜、水果的种植面积。(2)推广粮草轮作制度,加强农牧结合。(3)增加猪、鸡的数量,逐渐以耗粮型与草食型相结合的畜群结构代替单一的草食型畜群结构。  相似文献   

11.
根据10年来全面开展农业资源调查和农业区划的研究成果,对我国农业区域开发的总体布局提出如下建议:(1)发展我国农业的战略重点,应当放在约占国土一半的东南部湿润、半湿润地区,同时要加强对西北部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环境的改善;(2)20亿亩耕地是国土资源的精华所在,缓和人多地少矛盾的主要途径是努力挖掘耕地的内涵潜力;(3)种植业应主攻中部地带、中产田,并要巩固提高高产田,有计划地改造低产田;(4)农区牧业要根据种植业的承受能力确定发展速度,着重从提高饲料转化效率上增产畜产品,草原牧区要采取适应与改造相结合的发展战略;(5)林业建设在继续搞好平原、城市绿化和三北防护林体系的同时,尽快把重点转向南方亚热带山丘地区;(6)改善生态环境必须与发展生产相结合,以开发促治理。  相似文献   

12.
To feed the increasing world population, more food needs to be produced from agricultural land systems. Solutions to produce more food with fewer resources while minimizing adverse environmental and ecological consequences require sustainable agricultural land use practices as supplementary to advanced biotechnology and agronomy. This review paper, from a land system perspective, systematically proposed and analyzed three interactive strategies that could possibly raise future food production under global change. By reviewing the current literatures, we suggest that cropland expansion is less possible amid fierce land competition, and it is likely to do less in increasing food production. Moreover, properly allocating crops in space and time is a practical way to ensure food production. Climate change, dietary shifts, and other socio-economic drivers, which would shape the demand and supply side of food systems, should b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during the decision-making on rational land management in respect of sustainable crop choice and allocation. And finally, crop-specific agricultural intensification would play a bigger role in raising future food production either by increasing the yield per unit area of individual crops or by increasing the number of crops sown on a particular area of land. Yet, only when it is done sustainably is this a much more effective strategy to maximize food production by closing yield and harvest gaps.  相似文献   

13.
计算机技术在农业现代化中的应用前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计算机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经济的各领域,农业生产中也出现了许多智能化的农机系统,如农业信息系统、作物模拟系统、农业专家系统、农机化视觉系统、追溯信息系统、植物生长监测系统等。计算机技术已成为推动农业技术创新、提高劳动效能的重要手段,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目前我国计算机在农业方面的应用与发达国家相比虽然存在一定差距,但其开发潜力和应用前景广阔,在未来的农业生产中将占有越来越多的分量。  相似文献   

14.
针对现有农业机器系统优化方法及模型存在问题,研究典型地区作物种植结构、轮作、轮耕制度及农业机械化生产特点,确定农业机械化生产工艺过程,初选农业机器型号,设计农事阶段图;设置四维下标决策变量,选择作物适时性损失,以机器系统总成本最小为目标函数,建立规模化生产,农业机器系统优化非线性规划模型;应用该模型对1 000 hm2基准规模单作玉米、大豆轮作条件下农业机器系统优化研究。采用LINGO(V14)软件计算结果显示优化系统与现实机器系统相比,农业机器配备量减少26.21%,农业机器总投资降低20.79%,年费用降低22.57%,单位功率服务规模提高40.74%,有效降低农业机械化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生产经济效益。为农业生产单位科学合理选用和配置农业机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以提高作物经济效益、减少资源消耗、增加农业循环利用为目标,提出一种多源感知高效循环设施大棚智能控制及农业专家系统。利用太阳能加热相变储热材料增加棚温;通过特殊通风窗设计增大空气对流面积降低棚温,减少高能耗设备的启用;阴阳棚混合种植实现农业循环利用;采用多源感知提高控制精准,采用动态权值融合算法提高数据融合精度,可通过计算机、手机实时监控。该农业专家系统控制策略结合作物生长模型、温室控制模型与能耗模型3种模型,提出根据大棚作物光合作用速率的多因素节能优化控制方法。根据计算控制增加的经济效益与付出能耗费用的差值最大,得出最优控制策略输出,以促进作物光合作用产生高收益,并减少温室控制成本。整套监控系统已试运行于徐州现代农业实验示范基地。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分析黑龙江垦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现状,剖析影响黑龙江垦区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制约因素,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研究表明,黑龙江垦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在于政府体制僵化致使角色错位;垦区农产品加工企业与农户农业循环经济意识不强;垦区监督组织较落后。结论是黑龙江垦区要协调明确循环农业生产各主体关系;运用经济与法律手段推进其发展;采取多种措施保障发展机制良性运行,为农垦总局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提供政策依据。  相似文献   

17.
本文着重论述农机化发展的动力和速度.指出推动农机化发展的直接动力—社会生产需要.决定农机化发展速度—综合经济效益和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而人口增长过快、资金和能源不足是其主要制约因素.因此,对发展农机化应采取螺旋式迂回渐进的策略,通过适度规模经营.逐步建立和完善能实现“低耗持续农业”目标的农机系统和经营机制.从而促进农业系统形成综合的生产力.  相似文献   

18.
当前十堰地区农地膜使用量、覆膜面积、覆膜作物种类逐年增加,导致地膜残留量大,对农业环境造成严重污染。通过统计数据结合实际现状分析可知,深入推进农地膜污染防治、新型地膜更替已成为当务之急,对推动十堰地区环境保护和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十堰地区地膜使用现状和地膜回收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地膜污染问题的对策建议,为十堰地区地膜污染防治工作提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9.
雾霾对农业生产及农产品流通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雾霾作为灾害性天气,不仅危害人们健康,而且威胁农业生产。近年来,随着我国雾霾天气日趋严重,雾霾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和重点。系统总结和分析了国内外关于雾霾对农业生产、农产品流通等方面影响的研究进展和成果。国外研究采用了定量、定性的研究方法,主要对雾霾影响农作物机理及对产量、质量危害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而国内起步较晚,且多为定性分析,定量研究较少。研究普遍认为雾霾发生会导致农作物产量降低,造成农产品质量下降,引起农业生产环境污染,阻碍农产品流通。未来研究需要加强跨部门、跨学科的合作,重点开展基于机理模型的基础研究,并做到边研究、边应用、边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