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贵州省常绿杜鹃亚属资源及园林应用前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静  陈训 《江苏农业科学》2012,40(8):200-203
杜鹃花为世界著名的观赏花木.我国是杜鹃花属主要分布区.贵州省杜鹃花属有111种,其中常绿杜鹃亚属49种,可观姿、观花、观叶,极具发展潜力.通过野外调查及查阅资料,列举28种主产于贵州省的原生高山常绿杜鹃种质资源,对其花的观赏性状及其分布作了简单阐述,并分析了其在不同园林绿地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不同杜鹃花属植物花粉的形态、活力和寿命,观测映山红、迎红杜鹃、满山红、密枝杜鹃、高山杜鹃和白花杜鹃花粉形态结构,采用TTC染色法测定6种杜鹃花粉贮藏活力,研究不同杜鹃花粉活力随贮藏时间的变化规律。6种杜鹃花粉均为四合体复合花粉,呈球形四面体结构,不同花粉四合体的直径28.0~55.0 μm,花粉由大到小依次为高山杜鹃>迎红杜鹃>映山红>白花杜鹃>满山红>密枝杜鹃。不同杜鹃花粉大小差异极显著。6种杜鹃花粉贮藏7天,生活力为62.4%~72.9%,花粉生活力由高至低依次为白花杜鹃>高山杜鹃>映山红>密枝杜鹃>迎红杜鹃>满山红,不同种之间差异显著。随贮藏时间延长,不同杜鹃花粉生活力呈不同程度下降,下降速度由慢到快依次为白花杜鹃<映山红<迎红杜鹃<满山红<密枝杜鹃<高山杜鹃。6种杜鹃间的花粉生活力随储藏时间变化差异极为显著。贮藏期7~21天的花粉生活力,白花杜鹃>映山红>迎红杜鹃>满山红>密枝杜鹃>高山杜鹃。不同贮藏期之间,花粉生活力差异极显著。6种杜鹃花粉形状结构基本一致,花粉大小存在差异。白花杜鹃花粉活力高,失活慢;高山杜鹃花粉采集后7天内保持较高的活力,随后快速失活,花粉寿命短;映山红亚属较杜鹃亚属的杜鹃花粉失活速度慢。  相似文献   

3.
以比利时杜鹃为母本,常绿杜鹃亚属、映山红亚属、杜鹃亚属、糙叶杜鹃亚属、羊踯躅亚属的11个野生种及1个栽培种为父本进行远缘杂交研究,对父本花粉活力进行测定,并对杂交坐果率、结实率和种子萌发率进行统计分析,探讨杜鹃属植物远缘杂交的亲和性。结果表明:比利时杜鹃与不同的杜鹃杂交,其坐果率、结实率及种子萌发率各不相同,反映出不同的杂交亲和性。其中露珠杜鹃、云上杜鹃、富源杜鹃、马缨杜鹃、基毛杜鹃作为父本杂交,未得到杂交种子,属于杂交不亲和;云锦杜鹃、映山红、羊踯躅、金踯躅作为父本杂交具有较高的坐果率、结实率及种子萌发率,杂交亲和性强;大白花杜鹃、高尚杜鹃及云南杜鹃作为父本杂交具有弱亲和性。  相似文献   

4.
贵州大花杜鹃属于贵州省特有的极小种群植物和IUCN评估的极度濒危植物,目前仅在龙头大山分布,且幼苗数量极少。为了探究导致贵州大花杜鹃濒危因素中是否在种子传播和萌发上存在障碍导致其居群数量微小,研究了种翅、温度、光照和凋落物4个因素对其种子传播及萌发的影响。对种子进行留翅与去翅2种处理,在不同风速及水处理条件下探究种皮膜翅对种子传播的影响;设置不同温度及光照条件下,贵州大花杜鹃种子萌发的影响;模拟生境条件下凋落物的情况,测定不同基质对种子萌发及幼苗形态建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种翅有助于贵州大花杜鹃种子的风传播与水传播;但在实际生境中,由于其处于丛林密林处,这2种方式实际传播效率并不高。温度适当提高会促进贵州大花杜鹃种子萌发,光照对贵州大花杜鹃的种子萌发没有明显影响,但对幼苗建成影响较大;过厚的凋落物会阻碍贵州大花杜鹃种子的萌发,造成幼苗数量少,种群更新困难。  相似文献   

5.
选择长白山区6种杜鹃花属植物种子进行形态及萌发特性观察.结果表明:6种杜鹃花属植物种子呈椭圆、矩圆、卵形等形态,种子极为细小,且种间差异极显著,以迎红杜鹃(Rhododendron mucronulatum)种子千粒重最重(0.1112 g),苞叶杜鹃(R.redowskianum)最轻(0.022 3 g);种皮吸水...  相似文献   

6.
秦岭野生杜鹃花属植物种质资源调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查阅文献和实地调查,对秦岭山区野生杜鹃花属植物资源的种类、分布和观赏特性进行了初步的分析。结果表明,秦岭地区野生杜鹃花属植物种质资源丰富,共有野生杜鹃花属植物资源28种,占我国杜鹃花种类的5.1%,分属于有鳞杜鹃亚属、常绿杜鹃亚属、映山红亚属和马银花亚属4个亚属,且大部分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园林应用价值。并提出了加强当地杜鹃花资源保护工作的建议,以确保资源的永续利用。  相似文献   

7.
中国野生杜鹃杂交结实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映山红和锦绣杜鹃2个种为母本进行自交,以杜鹃亚属、常绿杜鹃亚属、马银花亚属以及映山红亚属的12个中国野生杜鹃种为父本进行远缘杂交.结果表明,映山红作为母本杂交亲和性较好,锦绣杜鹃仅在自交及组内杂交时获得杂交后代.映山红亚属内杂交亲和性较好;与有鳞类杜鹃亚属杂交后获得膨大子房,但子房内种子数很少,杂交亲和性较差;与马银花亚属滇南杜鹃杂交后未获得膨大子房;与常绿杜鹃亚属种间的杂交亲和性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8.
以兴安杜鹃和迎红杜鹃种子为试材,设置不同浓度(0、5%、10%、15%、20%、25%)的聚乙二醇(PEG-6000)溶液模拟干旱胁迫,研究干旱胁迫对杜鹃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及早期幼苗生长量的影响,并对种子萌发率与PEG胁迫浓度间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表明:(1)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增加,2种杜鹃花种子的发芽启动时间推迟、发芽持续时间延长、萌发高峰期日发芽率显著降低;(2)随PEG胁迫浓度的增加,兴安杜鹃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及早期幼苗生长量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而迎红杜鹃相关测定指标则表现出明显下降趋势;PEG胁迫浓度≥15%时2种杜鹃花种子的各测定指标均显著下降,且处理间差异显著;25%PEG胁迫下2种杜鹃花种子均未萌发,即完全受到抑制;(3)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及早期幼苗生长量均与干旱胁迫程度呈极显著负相关,各测定指标间呈极显著正相关;(4)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兴安杜鹃种子在PEG模拟干旱胁迫下的萌发临界值和极限值PEG浓度分别为19.09%、22.11%,对应水势为-0.53、-0.69 MPa;迎红杜鹃种子的萌发临界值和极限值PEG浓度分别为17.56%、21.37%,对应水势为-0.46、-0.65 MPa。这表明,兴安杜鹃种子可抵御轻度干旱胁迫(5%~10%PEG),迎红杜鹃对干旱胁迫较为敏感。  相似文献   

9.
为白芨种质资源的保存和大面积种植提供依据,以白芨种子作为接种材料,利用正交试验研究在不同条件下白芨种子的萌芽率,不同激素浓度白芨种子成苗率及白芨种子实生苗炼苗成活率的条件。结果表明:贮藏条件为20℃,30d的白芨种子在培养温度为25℃,光照16h/d的萌发率最高;培养基配比为MS+6-BA 3.0mg/L+NAA 1.0mg/L+蔗糖30%,光照16h/d,温度25℃条件下白芨种子的萌发最快,长势较好,而MS+NAA 1.0mg/L+蔗糖30%对于诱导生根效果明显;炼苗基质以腐叶土∶锯末=1∶1为最好,控制温湿度,成活率超85%。  相似文献   

10.
为了筛选美容杜鹃人工种子的最佳成形条件、包埋基质和萌发基质,为美容杜鹃繁殖提供新途径。通过以美容杜鹃腋芽为包埋繁殖体,探讨不同包埋基质、离子交换时间及不同萌发基质对人工种子成形及萌发的影响,探索出适合美容杜鹃人工种子的制作方法。采用滴注法,以2%CaCl_2+0.2 mg/L多菌灵+0.2 mg/L苯甲酸钠作为人工种皮成分,以1/2 MS液体培养基+4%海藻酸钠+NAA/GA_3激素比(0.3∶0.1)+2%壳聚糖作为人工胚乳成分制作的人工种子,呈规则的球形并且颗粒均匀,有弹性,呈透明状;在加有激素的MS培养基中培养20 d后有最大萌发率87%。  相似文献   

11.
[目的]筛选出雷山杜鹃种子繁殖的最佳播种基质。[方法]选取了3种基质进行配比形成6个基质类型,并以发芽时间、发芽速度、发芽率、成苗率和保存率为评价指标进行研究。[结果]雷山杜鹃种子的发芽时间为30~33 d,以基质1(即纯腐殖土)中的发芽时间最短,发芽速度最快;发芽率以基质1中的最高,为49.33%,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结果显示与其他基质的差异极显著;所有基质的成苗率从大到小依次为1、2、6、3、5、4,基质1(即纯腐殖土)中成苗率最高,达46.67%,且极显著高于其他;幼苗保存率从大到小依次为1、3、4、2、5、6,其中基质1、2、3、4之间无显著差异,四者与基质5、6的差异极显著。[结论]综合所有指标得出,基质1亦即纯腐殖土为雷山杜鹃种子播种繁殖的最佳基质。  相似文献   

12.
摘要: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结合实地调查研究,对赣南地区杜鹃属野生植物资源分布进行了统计分析。赣南地区杜鹃属植物共有32种(不包括种下等级),隶属于映山红亚属、马银花亚属、常绿杜鹃亚属和羊踯躅亚属。根据生活型,赣南地区杜鹃属植物可分为灌木型和灌木与乔木兼有型;从垂直分布来看,赣南地区200~2000m海拔内均有杜鹃属植物分布,其中以500~1200m海拔高度种数最多;从水平分布来看,赣南地区各县市均有杜鹃属植物资源分布,主要集中在赣南地区的西南部和东部;从观赏和药用两个方面探讨了杜鹃属植物资源的价值,并提出杜鹃植物资源在赣南地区的合理保护利用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辐射对盐碱胁迫杜鹃花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为杜鹃花耐盐碱品种选育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以60Co-γ射线为辐射源,分3批对不同种杜鹃花种子进行不同剂量辐射,分析辐射对杜鹃花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以确定适宜辐射剂量;选取辐射处理的马银花和映山红种子进行盐碱胁迫,分析辐射对盐碱胁迫杜鹃花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辐射处理对不同种杜鹃花种子萌发率的影响存在种间差异,5种杜鹃花种子的半致死剂量(LD50)为121~213 Gy,排序为映山红>大白杜鹃>羊踯躅>满山红>鹿角杜鹃,杜鹃花种子的适宜辐射剂量为100~150 Gy.辐射剂量与杜鹃花种子萌发率、出苗率、成苗率呈负相关,但100 Gy处理可提高马银花和映山红种子萌发率,50 Gy处理可促进映山红、鹿角杜鹃和满山红幼苗生长,150 Gy处理可促进大白杜鹃幼苗生长.盐碱胁迫可抑制马银花和映山红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但100 Gy辐射处理提高了马银花和映山红种子在盐碱胁迫下的萌发率,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盐害程度.在酸性环境(pH 5.0)和中性环境(pH 6.5)下马银花和映山红种子萌发较好,在碱性环境下(pH 8.0)种子萌发受到抑制.[结论]60Co-γ辐射可作为提高马银花和映山红种子萌发期耐盐碱性的一种手段,适宜的辐射剂量为100~150 Gy.  相似文献   

14.
PEG模拟干旱胁迫条件下玉米种子的萌发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探究在土壤干旱胁迫条件下玉米种子的萌发特性,通过室内不同浓度PEG溶液模拟不同程度的干旱胁迫,以4个玉米品种为材料,调查、分析各PEG浓度下玉米种子的发芽特性。结果表明,随着PEG浓度的升高,4个玉米品种种子的萌发及相关指标均有显著的延缓效应:种子发芽率(GR)、发芽势(GP)、平均发芽速(GV)随着PEG浓度的升高而呈明显下降趋势;D第一粒、D峰值所需天数随着干旱程度的加深向后推移1~3天;在各PEG浓度下,L胚根、L胚轴、L全株长度受到明显的抑制。籽粒形态不同的各品种间延缓效应差异显著,说明当土壤处于一定程度的干旱胁迫时,玉米小籽粒种子发芽更快,而大籽粒种子表现出更强的耐旱性。  相似文献   

15.
外来恶性杂草假高粱种子萌发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明确外来恶性杂草假高粱(Sorghum halepense)种子的萌发特性。【方法】研究颖片、温度、光照、GA3及土层深度对其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颖片对假高粱种子的萌发具有物理阻碍和化学抑制作用,是导致其种子休眠的主要原因。假高粱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30℃,在25℃/35℃、12 h/12 h的变温方式下也能较好地萌发。假高粱种子的萌发需要一定的光照条件,在连续光照或12 h光照条件下,其种子萌发率较高。GA3能显著促进假高粱种子的萌发,其最适浓度为1.16 mmol•L-1。0~4 cm的土层适宜假高粱种子的萌发,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其萌发率显著降低。【结论】假高粱种子的萌发受环境条件影响较大,通过采取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调控假高粱的萌发生长,可以有效遏制其危害蔓延。  相似文献   

16.
生活污水处理产生的城市污泥经腐熟后形成腐殖土可作为土壤有机质来源,是生活污水处理后污泥合理循环应用重要方式。采用培养皿法研究污泥腐殖土粗提取物对种子萌发影响,利用硅胶柱分离和红外光谱法鉴定粗提物抑制种子萌发的活性物质并研究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污泥腐殖土粗提取物浓度增加,水萝卜、小白菜种子萌发率降低,种子萌发受抑制时间延长,玉米幼苗中SOD、POD活性升高。鉴定腐殖土中活性化合物结构为3-羟基苯甲酸,该化合物对水稻种子α-淀粉酶活性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导致水稻种子发芽率显著降低。腐殖土严重抑制种子萌发,分离该腐殖土中活性物质并研究其作用机理,可为污泥再利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张晓艳  殷寿华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2):6725-6727
[目的]为了研究海芋种子脱水耐性的形成机制和种子萌发生理。[方法]通过常规萌发试验探讨不同温度、光照条件对海芋种子萌发的影响,通过脱水处理后萌发实验来研究不同发育时期海芋种子的性状和脱水耐性的变化。[结果]海芋种子从花后45~95 d,果实颜色从绿色—黄绿色—橙黄色—红色;千粒重逐渐增大,85 d达到最大,90 d后有所下降;干重逐渐增加,85 d达到最大,85 d后无明显变化。海芋种子45 d尚无萌发,50 d萌发率为17.0%,65 d达到87.5%,随后保持在较高水平,95 d又有所下降。发芽指数和萌发率的变化同步。花后45~85 d海芋种子脱水耐性逐渐增强,85 d达到最大,95 d有所减弱。光照对于种子的萌发和生长有促进作用,25~35℃光照条件下,种子萌发较好,幼苗鲜重也较大。[结论]光照和温度对种子萌发有单独影响,但又相互作用,同时光照对萌发的影响还与含水量有关。海芋种子脱水耐性在发育过程中逐渐变化,说明它是数量性状。  相似文献   

18.
对尾巨桉萌芽林和大叶栎杂木林土壤种子库进行了取样调查,采用种子萌发试验研究了不同森林类型的土壤种子库特征。结果表明,各土壤层种子萌发的规律基本一致,大约从第7天开始进入种子萌发高峰期,第19天后进入缓慢萌发期,至最后停止萌发;土壤种子库种子密度尾巨桉萌芽林(7 356粒/m2)显著高于对照大叶栎杂木林(3 614粒/m2)。尾巨桉萌芽林土壤种子库共计物种8种,分属于7科,其中以禾本科的刚莠竹为优势种,占土壤种子库总量的95.8%;种子库垂直分布格局显示,80%以上的种子储存在枯枝落叶层和0~5 cm的土壤中。尾巨桉萌芽林土壤种子库具有较高的生态优势度指数,但Margalef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及土壤种子库和地上植物的相似性系数均低于大叶栎杂木林。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马缨杜鹃种子适宜的短期贮藏技术,对采自4个居群的马缨杜鹃种子进行不同温度下贮藏30 d和310 d的发芽试验。结果表明,贮藏30 d时,常温、冷藏(4℃)和冷冻(-20℃)条件下的种子发芽率差异不显著,但发芽势差异显著,常温贮藏下发芽势最高;不同居群种子发芽率差异显著,发芽势差异不显著,其中马雄山居群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最高,常温贮藏方法较适合于对马缨杜鹃种子30 d左右的短期贮藏。贮藏310 d时,常温、冷藏和冷冻条件下的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差异均显著,冷藏条件下发芽率和发芽势最高;不同居群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差异均不显著。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发芽率均表现为下降的趋势,而冷藏条件下贮藏310 d的种子发芽势显著高于贮藏30 d。因此,冷藏是马缨杜鹃种子310 d左右短期贮藏的适宜方法。  相似文献   

20.
法国冬青种子萌发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义  吴中平  卫松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1):5525-5526
研究了赤霉素浓度、低温层积时间和发芽温度对法国冬青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法国冬青种子具有休眠特性,低温层积能够增进法国冬青种子萌发,层积前用赤霉素浸泡促进法国冬青种子萌发的作用明显,赤霉素浸泡必须与低温层积相结合,其作用效果才能显著发挥。以在层积前用2.0 g/L赤霉素浸泡24 h后在25℃恒温下发芽组合最好,其种子萌发率显著或极显著地高于其他处理组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