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云飞  王玉圳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3):7262-7263
[目的]为明确鳞茎的发育规律提供参考。[方法]以兰州百合(Liliumdavidii var. unicolor Hort.)为材料,经(6±0.5℃)低温贮藏67和101 d后种植,在其花蕾伸出顶端2 ̄3 cm时摘花蕾,以后定期检测在鳞茎发育过程中碳水化合物的变化。[结果]母鳞茎和新鳞茎经低温贮藏101 d处理的淀粉和总可溶性糖含量及蔗糖含量均高于贮藏67 d处理的。两种贮藏时间处理下,母鳞茎和新鳞茎的淀粉含量都持续上升。总可溶性糖含量在母鳞茎中升高,在67 d处理新鳞茎中下降,101 d处理的先升后降。67、101 d处理的母鳞茎和新鳞茎蔗糖含量变化趋势同总可溶性糖的基本一致,鳞茎淀粉酶活性都下降。[结论]贮藏处理的鳞茎内淀粉酶活性显著下降,淀粉含量增加,延长贮藏时间有利于鳞茎中淀粉的形成与积累。  相似文献   

2.
贮藏温度对彩色马蹄莲块茎糖类代谢与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彩色马蹄莲(Zantedeschia hybrids)的Black Magic为试材,研究其块茎经不同贮藏温度和时间处理后,块茎碳水化合物代谢及后期植株生长的变化。结果表明,贮藏温度越高,淀粉降解越快;各温度处理总可溶性糖含量与蔗糖含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9、12、15℃下,贮藏第28天总可溶性糖含量与蔗糖含量达到峰值后明显下降;12℃、15℃贮藏第56天淀粉酶活性达到峰值后明显下降,还原糖含量上升到较高水平,总可溶性糖含量处于较低水平;此阶段块茎萌芽率快速提高,萌芽伸长明显;块茎栽植后株高迅速增高、开花较多。贮藏第56天块茎休眠的打破、萌发与糖类物质变化密切相关。在本试验中,短期贮藏(56 d)以12℃为宜,长期贮藏(112 d)以12℃贮藏56 d再降低至6℃最佳。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兰州百合种球萌发的促抑效应,及其萌发过程中鳞茎碳水化合物的变化规律.【方法】研究以外源赤霉素(GA_3)和脱落酸(ABA)对低温(2℃)条件下贮藏的‘兰百1号’进行处理.【结果】在2℃条件下,GA_3处理二级种球发芽时间由105d缩至90d.ABA处理三级种球发芽时间由95d延长至115d.在萌芽期内,鳞茎内淀粉含量随低温贮藏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可溶性糖含量、淀粉酶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则显著上升;外源GA_3处理加快鳞茎内以上物质变化,而外源ABA处理延缓了鳞茎内的物质变化.【结论】芽的生长与可溶性糖含量、淀粉含量、淀粉酶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具有相关性.芽高/鳞茎高介于0.5~0.6时,可作为判断兰州百合种球休眠已完全解除的标准.  相似文献   

4.
贮藏温度对兰州百合生长及鳞茎碳水化合物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以兰州百合为材料,研究了百合种球经不同贮藏温度处理后,植株生长及鳞茎碳水化合物代谢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温度的降低,百合各个生育阶段均提前,总生育期缩短,同时百合株高和茎粗的生长加快,叶面积和鳞茎鲜重增加;母鳞茎和新鳞茎淀粉、总可溶性糖含量增加。蔗糖是百合鳞茎内糖分积累和转运的主要形态,其含量变化与总糖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淀粉酶活性变化与淀粉含量变化趋势相反。结合鳞茎鲜重的变化可知,在本试验范围内,2℃贮藏百合种球101d有利于鳞茎发育。  相似文献   

5.
黄皮洋葱鳞茎在室温、5、15℃条件下进行贮藏,在7、30、60、90 d时比较不同温度条件对洋葱鳞茎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黄皮洋葱鳞茎的可溶性蛋白含量(SPC)、可溶性糖含量(SSC)、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发生了改变,可作为洋葱鳞茎贮藏性检测的指标;鳞茎腐烂数在5、15℃和室温的贮藏条件达到0.01和0.05水平差异显著,酶活性稳定,5℃的贮藏温度最有利于黄皮洋葱鳞茎的贮藏。  相似文献   

6.
在室温、5℃、15℃下贮藏红皮洋葱(Allium cepaL.)鳞茎,在7、30、60、90 d时比较不同贮藏温度对红皮洋葱鳞茎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红皮洋葱鳞茎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可溶性糖含量、过氧化物酶活性、超氧化物岐化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发生了改变,可作为洋葱鳞茎贮藏性检测的指标;鳞茎腐烂率在5℃、15℃与室温下达到0.01和0.05水平的差异显著性,酶的活性稳定,5℃的贮藏温度最有利于红皮洋葱鳞茎的贮藏.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不同贮藏温度对黄皮洋葱鳞茎品质的影响,在室温、5℃、15℃条件下对黄皮洋葱鳞茎进行贮藏,7、30、60、90d时比较不同温度条件对洋葱鳞茎可溶性蛋白(SpC)含量、可溶性糖(SSC)含量、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温度的贮藏条件下,黄皮洋葱鳞茎内部的生化指标发生了改变,可作为洋葱鳞茎贮藏品质检测的指标;不同温度处理黄皮洋葱鳞茎腐烂数差异极显著(P<0.01);5℃最有利于黄皮洋葱鳞茎的贮藏.  相似文献   

8.
单成海  潘天春 《安徽农业科学》2012,(31):15405-15407
[目的]研究不同贮藏温度对洋葱鳞茎品质的影响。[方法]在室温以及5、15℃条件下对白皮洋葱鳞茎进行贮藏,7、30、60、90 d时比较不同温度条件对洋葱鳞茎可溶性蛋白含量(SPC)、可溶性糖含量(SSC)、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等指标的影响。[结果]白皮洋葱鳞茎在不同温度的贮藏条件下,其内部的生化指标发生了改变,可作为洋葱鳞茎贮藏品质检测的指标;白皮洋葱鳞茎腐烂数在5、15℃和室温的贮藏条件达到0.01和0.05水平差异显著,酶的活性稳定,5℃最有利于白皮洋葱鳞茎的贮藏。[结论]该研究可为洋葱鳞茎在栽培育种、贮藏加工方面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进一步探究温度对休眠期石蒜的影响及有效的花期调控方法,以红花石蒜4年生鳞茎(D=(3.2±0.2)cm)为试验材料,调查了13种变温贮藏处理对鳞茎内淀粉、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及贮后生长与开花的影响。结果表明,较CK相比,20℃以上的变温(昼/夜)贮藏会显著促进红花石蒜提前出叶,25℃/15℃处理会显著提高翌年的开花率,30℃/30℃处理对出叶虽无显著影响,却会明显降低开花率;而5℃的低温处理不仅会相应地延迟红花石蒜的展叶时间,减少须根数,还会显著降低翌年的开花率,但不会显著影响切花品质。休眠期对鳞茎进行变温(25℃/15℃)或低温(5℃/5℃)贮藏(8周),会显著提高鳞茎内的可溶性糖含量(P0.05),并相应提高可溶性蛋白和淀粉的相对含量(与CK相比)。贮藏时间(尤其在6~8周)也会显著影响鳞茎内的可溶性糖、淀粉及可溶性蛋白的含量。此外,鳞茎内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快速下降在一定程度与贮后的展叶期的提前呈现一定的关联(R=-0.823,P0.01);由此推测,适度的变温处理有利于石蒜的花芽分化或发育。  相似文献   

10.
针对莲藕贮藏中的褐变现象,研究不同贮藏温度对整节莲藕品质和保鲜效果的影响。将莲藕用聚乙烯袋(厚度0.03mm)包装,分别贮藏于25、12、8、4℃恒温箱中,统计20 d贮藏期内莲藕表皮褐变指数、失重率以及品质指标Vc、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结果表明,与常温(25℃)相比,4、8、12℃在贮藏20 d内均能显著抑制莲藕表皮褐变,以4℃处理的抑制效果最显著,其次为8℃。与常温(25℃)相比,低温处理可显著抑制莲藕Vc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降低,但4、8、12℃处理间无显著差异。贮藏20 d后,常温(25℃)下贮藏的莲藕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降低,而低温处理增加了莲藕中可溶性糖含量,且随温度升高增加幅度增大。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4℃冷藏过程OT百合(Lilium hybrids)品种‘黄天霸’(‘Manissa’)鳞茎形态及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49 d后顶芽生长点距鳞茎顶端小于1 cm,淀粉含量明显下降,可溶性糖、蔗糖和还原性糖含量呈上升趋势(在第49天出现峰值);ABA含量在贮藏初期略有上升,第35天开始明显下降;IAA含量的变化则与ABA相反;GA3与ZR含量的变化规律不明显;激素含量之间比值均在29-35 d明显上升.表明‘黄天霸’百合鳞茎4℃解除休眠的合适时间为49 d,冷藏后29-35 d为其打破休眠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引进的具有优良田间农艺性状的马铃薯种质材料进行块茎及全粉色泽品质分析,探究贮藏环境对马铃薯块茎内成分及全粉色泽品质的影响,丰富全粉加工型马铃薯种质资源.【方法】将引进的11个马铃薯种质材料分别贮藏在4、25℃条件下0、60、120 d后进行块茎及全粉色泽品质分析,测定材料块茎内淀粉、可溶性糖、还原糖的含量,分析在不同贮藏条件下块茎和全粉的色泽变化特性,分析块茎内淀粉、可溶性糖、还原糖的含量与块茎和全粉色泽的相关性.【结果】试验材料在25℃贮藏120 d时块茎和全粉的色泽变化最大.短时期内60 d、4℃低温贮藏环境对马铃薯鲜薯块茎和全粉色泽影响的程度显著大于25℃贮藏环境,而在长时间120 d、4℃低温贮藏环境对马铃薯鲜薯块茎和全粉色泽的变化具有抑制效应.在贮藏过程中,马铃薯块茎色泽的变化与块茎内可溶性糖和还原糖含量显著相关,块茎内可溶性糖含量越高,其全粉的光泽度越暗.【结论】马铃薯块茎内可溶性糖含量与其全粉色泽显著相关,是判定全粉加工型品种的重要指标.引进材料中CIP301040.63和CIP397067.2是适合全粉加工的潜在品种及优良亲本材料,可有效补充我国马铃薯种质资源,有利于全粉加工型马铃薯品种的选育.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甘薯在贮藏过程中淀粉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方法]以47145、47177、47157、47151、47138、47175共6个自选高淀粉甘薯品系为试验材料,采用硫酸蒽酮比色法测定淀粉,苯酚法测定可溶性糖.[结果]试验表明,随着贮藏时间增加甘薯淀粉含量下降,可溶性糖含量增加,淀粉含量的下降和可溶性糖的增加呈显著负相关,低温可减缓这一进程.在17℃条件下,6个材料平均贮藏7d淀粉含量下降0.80个百分点,可溶性糖含量增加0.87个百分点;贮藏28 d的淀粉含量下降2.96个百分点,可溶性糖含量增加3.87个百分点.10℃贮藏7d淀粉含量下降0.16个百分点,可溶性糖含量增加0.28个百分点;贮藏28d的淀粉含量下降1.42个百分点,可溶性糖含量增加1.16个百分点.[结论]研究可为甘薯贮藏和加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淀粉糖化与东方百合鳞片分生小鳞茎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通过对3个东方百合品种鳞茎的低温贮藏试验,分析鳞茎中可溶性糖含量与鳞片分生鳞茎数和鳞茎围径大小的关系。研究发现,可溶性糖含量与鳞片分生鳞茎数存在一定的相关性,随着百合鳞茎贮藏时间的延长,品种间鳞片分生鳞茎数将趋于平衡,而鳞茎围径却有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5.
东方百合鳞茎低温解除休眠过程中的形态和生理变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研究了东方百合鳞茎在5℃低温处理下休眠解除过程中的形态和生理变化。结果表明,百合鳞茎内的新芽在冷藏过程中不断伸长,60d后芽生长点距鳞茎端部的距离小于1cm。在冷藏处理过程中,鳞茎的淀粉含量下降明显,可溶性总糖和蔗糖含量增加。在进入冷藏后的前10d内、外层鳞片的淀粉含量均呈极显著下降;品种索蚌至冷藏50d时的可溶性总糖和蔗糖含量达到最大值,然后出现下降趋势,糖分含量的转折点可能与鳞茎萌发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水杨酸(SA)对贮藏大蒜鳞茎品质的影响。[方法]以新鲜山东大蒜鳞茎为材料,用3种浓度(20、200、300 mg/L)的水杨酸处理1 h后,在室内(22±2)℃贮藏,定期测定大蒜鳞茎的贮藏效果和品质变化,研究水杨酸处理对大蒜鳞茎贮藏效果和品质的影响,并分析贮藏期间其大蒜素的前体——蒜氨酸和蒜氨酸酶及可溶性糖和蛋白质含量的变化。[结果]水杨酸处理可有效延迟大蒜鳞茎在贮藏期的发芽时间。200 mg/L水杨酸组处理的大蒜比对照组晚发芽25 d,同时可有效保持大蒜鳞茎在贮藏期间蒜氨酸、可溶性糖、蛋白质的含量和蒜氨酸酶的活性,提高了大蒜鳞茎的贮藏品质。[结论]在大蒜生产和贮藏过程中采用200 mg/L水杨酸处理,可达到实现高产优产和高品质贮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不同贮藏温度下红心火龙果的品质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红心火龙果为试材,探讨不同贮藏温度(0,5,10,20,30℃)下果实腐烂率、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可溶性糖、有机酸等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贮藏温度对果实品质影响存在差异,0,5℃贮藏的火龙果22 d没有腐烂,而30℃贮藏的火龙果在9 d时就已完全腐烂;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火龙果生理生化指标呈现明显的变化,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可溶性糖、有机酸含量都呈现下降的趋势,但低温贮藏可明显减缓果实品质的变化,5℃条件下其下降的趋势比较缓慢。综合分析,5℃是火龙果贮藏的最佳温度。  相似文献   

18.
任文彬  汪薇  陈海光  黄彩萍 《广东农业科学》2010,37(12):105-106,121
研究了沙糖桔在室温和冷藏条件下贮藏期间的生理变化,结果表明:室温贮藏时,沙糖桔于7 d后开始腐坏,失重明显,硬度以及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含量均是先上升后下降,总糖含量则明显下降,贮藏时间较短;4℃冷藏时,沙糖桔在贮藏第10 d开始出现冷害,贮藏初期重量有所上升,第12 d后开始失重,硬度以及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含量均是先上升后下降,总糖含量下降较为平稳,贮藏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19.
以彩色马蹄莲(Zantedeschia hybrids)品种‘Black Magic’为试材,在6、9、12、15℃贮藏0、28、56、84、112 d条件下,研究其块茎的淀粉、可溶性总糖、还原糖含量以及淀粉酶、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淀粉含量以及4种酶的活性变化均呈现出随贮藏时间的增加而逐渐下降的趋势;贮藏温度越高,块茎内POD、SOD和CAT酶活性下降越明显;这3种酶活.性与块茎萌芽率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以艳花独蒜兰(Pleione aurita)、云南独蒜兰(P.yunnanensis)和黄花独蒜兰(P.forrestii)的休眠假鳞茎为试验材料,研究低温贮藏期间独蒜兰芽发育和生理生化的变化,为独蒜兰属植物的低温贮藏提供参考。【方法】将3种独蒜兰贮藏在(4±1)℃条件,在0、30、60、90、120 d时测定新芽长度、可溶性蛋白含量、SOD活性和POD活性。【结果】3种独蒜兰假鳞茎在(4±1)℃低温冷藏60 d后芽开始伸长。艳花独蒜兰假鳞茎中可溶性蛋白含量无明显变化,SOD活性在处理120 d时出现显著降低,POD活性在30~60 d时呈现明显下降,90~120 d再上升。云南独蒜兰和黄花独蒜兰假鳞茎可溶性蛋白呈增加趋势,而SOD活性无明显变化,POD活性在0~30 d时明显下降,30~60 d呈上升趋势。【结论】艳花独蒜兰、云南独蒜兰和黄花独蒜兰落叶休眠假鳞茎在(4±1)℃条件贮藏60 d后可进行栽培,POD活性的降低有利于三者新芽的萌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