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2 毫秒
1.
1农区客鼠种类1989~1992年,对东港市农区(农田、庭院、园林)的鼠类进行调查,发现农区害鼠种类隶属啮齿目3个科5个鼠种:仓鼠科有黑线仓鼠;鼠科有黑线姬鼠、褐家鼠、小家鼠;松鼠科有花鼠。黑线仓鼠是大田(旱粮、油料、杂粮作物)中优势种,占大田中鼠类的67.7%;黑线姬鼠是水田中优势种,占水田鼠类的70.0%;农家庭院中优势鼠种是褐家鼠,占庭院鼠类83.4%;其次是小家鼠,占16.6%;花鼠是园林区优势种,占园林区鼠类的52.8%。2发生危害规律2.l繁殖规律在东港市区农田中黑线仓鼠繁殖力极强,3~4月份和8~9月份为2个繁殖高…  相似文献   

2.
为给雷山县鼠类种群数量预测预报和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对雷山县1985—2011年农区鼠情监测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雷山县农区鼠类隶属1目(啮齿目)2科(鼠科、仓鼠科)7种,其中,褐家鼠、黄胸鼠为住宅区害鼠优势种,分别占住宅区总鼠数的52.54%、29.49%,合计占82.03%;黑线姬鼠为稻田、旱地耕作区优势种,分别占稻田、旱地耕作区总鼠数的71.67%、49.89%,合计占60.67%。褐家鼠、黄胸鼠、黑线姬鼠是当地监测和防治的主要对象,住宅区混合鼠种种群数量明显高于稻田、旱地耕作区,随着时间的推移,混合鼠种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3.
平顺县北社乡晚秋农田鼠类分布和数量配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11年11月中旬,以铗捕和笼捕捕获实物标本为依据,在长治市潞城、壶关、平顺3县交界的平顺县北社乡,对坡地和沟川地2种不同类型农田的鼠类分布和数量配置进行了调查。调查共捕获5种鼠类,隶属3科4属,其中,古北界的种类4种,占80%;东洋界的种类1种,占20%。松鼠科的岩松鼠和鼠科的大林姬鼠只分布于坡地类型区,且数量较少,只占总数的6.72%和10.28%;数量最多的鼠类是鼠科的社鼠,占总数的40.71%,多在坡地活动;仓鼠科的大仓鼠和鼠科的黑线姬鼠则多在沟川地活动,在坡地分布较少,这2种鼠分别占捕获鼠总数的23.72%和18.58%。坡地类型区鼠的种类和数量均多于沟川地。  相似文献   

4.
五台县农田害鼠的多样性及其季节变动规律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2012年3—11月,在山西省五台县农田调查了农田害鼠的多样性及其季节变动规律。结果表明,当地农田害鼠群落为长尾仓鼠(Apodemus peninsulae)+大林姬鼠(Cricetulus longicaudatus)群落,这可为当地在灭鼠工作中确定投饵量提供理论依据;另外,当地害鼠群落的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也较低,而其优势度指数偏高,主要是由当地优势鼠种之一——长尾仓鼠所占比率过高(77.12%)所致。对农田害鼠季节变动规律的研究表明,五台县农田害鼠数量一年中有1个高峰(6月),这不仅与群落自身的生态学特征有关,而且与当地气候、各物种间的相互关系和人为干扰有一定的关联。  相似文献   

5.
新疆石河子垦区农耕区鼠种组成及危害状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6月~2007年8月,采用夹日法在新疆石河子垦区对农耕区鼠类种类组成及危害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垦区共有鼠类11种,其中农田优势鼠种为小家鼠(Mus musculus)和小林姬鼠(Apodemus sylvaticus),荒漠-棉田过渡带灰仓鼠(Cricetulus migratorius )、三趾跳鼠(Dispus sagitta)为优势种群,荒漠梭梭林子午沙鼠(Meriones meridianus)为优势种群.夏季小林姬鼠、灰仓鼠雄性成体的睾丸下降率最高,分别为66.7;、77.8;; 雌性小家鼠的胎仔数和怀孕率最高,分别为8.9仔/胎、77.8;.根据捕获率和作物(林木)受害率指标,棉田、鲜食葡萄园、葡萄-瓜类间作地的鼠类危害为轻度,酒葡萄园、蟠桃园、苗圃、苜蓿地、苹果园、玉米地鼠类危害为中度,沙地梭梭林中鼠类危害为重度.加强田间管理措施,提高生态灭鼠效果是农耕区鼠害防治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6.
对井冈山区鼠类组成、群落结构及其不同海拔的垂直分布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发现鼠类14种,可划分为黄毛鼠+黑线姬鼠、社鼠+针毛鼠+小林姬鼠、社鼠+青毛鼠、社鼠+大林姬鼠+小林姬鼠等4个群落。比较不同鼠类群落的多样性指数、均匀性指数、优势度、优势集中性指数和生物量,多样性指数和均匀性指数随海拔升高而增大,优势度、优势集中性指数和生物量以黄毛鼠+黑线姬鼠群落为最大;黄毛鼠和黑线姬鼠是危害该区盆地农作物的两大害鼠,社鼠、针毛鼠、青毛鼠是该林区主要害鼠。  相似文献   

7.
新疆吉木萨尔县林地鼠类夏季群落结构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应用聚类分析,将新疆吉木萨尔县夏季林地鼠类可划分2个群落;(1)以小家鼠为主的居民区附近的人工林区鼠类群落;(2)以灰仓鼠+短尾仓鼠为主的荒漠-农田鼠类群落。同时比较了不同鼠类群落的多样性指数、均匀性指数。  相似文献   

8.
2006年在贵州省余庆县每月定期在住宅、稻田、旱地三种生境采用夹夜法调查,收集鼠类标本,分类鉴定,测量外部形态,并解剖观察其繁殖状况。结果表明:余庆县鼠种隶属2目(啮齿目、食虫目)3科(鼠科、仓鼠科、鼩鼱科)共7种,其中,褐家鼠为住宅区害鼠优势种,占总鼠数的71.43%;黑线姬鼠主要分布于稻田、旱地耕作区,分别占总鼠数的93.41%、51.02%,平均占74.47%,是余庆县农田害鼠优势种,黑线姬鼠、褐家鼠是当地监测和防治的主要对象。全年共解剖黑线姬鼠245只(雌鼠115只,雄鼠130只),平均捕获率为5.21%,种群性比为0.88,年平均怀孕率为24.35%,平均胎仔数为5.25只,平均睾丸下降率为56.38%,平均繁殖指数为0.6000,在4~5月和8~9月出现2个种群繁殖高峰期,5~6月和10~12月出现2个种群数量高峰期;黑线姬鼠不同年龄组之间种群繁殖力存在显著差异,种群的繁殖群体为成年Ⅰ组、成年Ⅱ组、老年组。  相似文献   

9.
贵州省1984—2010年农区鼠情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农区鼠类种群组成及种群数量变化规律,并为其种群数量预测预报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分析1984—2010年贵州省30个县(市、区)农区鼠情监测结果表明,贵州省家栖鼠类和农田鼠类隶属2目(啮齿目、食虫目)3科(鼠科、仓鼠科、鼩鼱科)18种,主要集中于鼠科,占总种数的77.78%,在区系组成上以东洋界种类占绝对优势,占总种数的66.67%。褐家鼠、黄胸鼠为家栖鼠优势种,分别占总鼠数的51.26%、29.16%,小家鼠为常见种,占总鼠数的16.80%;黑线姬鼠为农田区(稻田、旱地)害鼠优势种,占总鼠数的62.57%,褐家鼠、黄胸鼠为常见种,分别占总鼠数的12.29%、14.73%,在部分地区为农田害鼠优势种,高山姬鼠为黔西北部分地区优势种。贵州省农区灭鼠的重点是黑线姬鼠、高山姬鼠、褐家鼠、黄胸鼠、小家鼠5种害鼠,应将其列为贵州省主要的监测对象。住宅区混合鼠种种群数量明显高于农田区,种群数量呈明显的下降趋势,不同年度、不同时期、不同月份、不同季节种群数量存在明显差异。根据贵州省多年来的农区鼠害测报及防治实践,明确了农区鼠害监测及综合防治的技术路线,提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农区鼠害监测技术和综合防治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10.
大方县农区鼠类种群组成及种群数量预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探讨农区鼠害防治对策,对贵州省大方县1996-2008年住宅、稻田、旱地3种生境类型的鼠情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大方县家栖鼠类和农田鼠类主要有7种,黑线姬鼠、褐家鼠、黄胸鼠、小家鼠、高山姬鼠、四川短尾鼩、锡金小家鼠.其中,褐家鼠为家栖鼠优势种,占总鼠数的73.33%;高山姬鼠、黑线姬鼠为稻田、旱地耕作区害鼠优势种,分别占总鼠数的62.32%、19.56%;锡金小家鼠为稀有种;褐家鼠、高山姬鼠、黑线姬鼠是大方县监测和防治的主要对象,每年4-5月为防治的关键时期.家栖鼠类和农田鼠类混合鼠种每年均在6月出现1个种群数量高峰,建立了住宅区、农田区混合鼠种数量峰种群数量预测预报方程分别为:y1=1.3535x1+0.7009,y2=1.3043x2+1.0540,可以提前2个月预报混合鼠种高峰期种群数量变动趋势.  相似文献   

11.
对陕西东部黄土塬农作果树区鼠类群落结构的初步研究表明:该区有鼠类7种,分属2科5属,优势种为棕色田鼠Microtus mandarinus和大仓鼠Cricetulus triton;7种鼠类在不同生境存在不同的空间组合.鼠类群落的多样性与鼠类种数及均匀度密切相关,是由食物资源、隐蔽条件及人类经济活动等因素决定的,反映了不同生境环境的复杂性和稳定性.表3参10  相似文献   

12.
贵州省黔西南步甲属昆虫种类记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对兴义、安龙和贞丰等地的野外调查,共发现4种步甲属(Carabus L.)昆虫,即安龙步甲C. (Apotomopterus) an longensis Deuveet Tian、仙鹤步甲C. (A.) xianhensis Deuve et Tian、口安坪步甲C. (A.) kouanping Maindron和湘步甲黔西南亚种C. (Isiocarabus) hunanicola qianxinanus Deuve et Tian。其中,安龙步甲、仙鹤步甲和湘步甲黔西南亚种均为安龙县仙鹤坪自然保护区特有种类(亚种)。并对4种步甲形态特征进行了简要描述。  相似文献   

13.
山西娄烦生态区鼠类数量配置和变动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用铗捕法调查娄烦生态区有害哺乳动物,查明啮齿目动物7种、兔形目动物1种;数量配置上优势种类达乌尔鼠兔占35.44%,稀有种黑线姬鼠占0.84%。数量变动规律研究表明,数量季节变动明显,1年中形成7月和10月2个数量高峰;各年度数量也存在明显的变化,即在1994—2009年15年间,呈现高—低—高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4.
云南松人工林与天然林群落结构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根据样地调查数据,对云南松人工林与天然林的群落结构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天然林的物种丰富度明显高于人工林,人工林中云南松的重要值高达294.7,而天然林中伴生有较多的阔叶树种。(2)人工林中针叶树的枯落物占90%以上,而天然林中阔叶树的枯落物占40%。(3)云南松属于衰退种群,而滇油杉、黄毛青冈属于增长种群。(4)天然林中的云南松个体绝大多数树干通直,而人工林中1/4以上树干弯曲。  相似文献   

15.
延安林区啮齿动物群落的聚类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运用组平均聚类法,以啮齿动物密度和生物量综合决定的重要值为数据,对延安林区啮齿类群落进行聚类分析.根据聚类结果,延安林区啮齿动物可划分为3个群落,人工林区达乌尔鼠兔Ochotona daurica 中华鼢鼠Myospalax fontanieri群落(群落A);自然次生林区大仓鼠Cricetulus triton 中华鼢鼠 大林姬鼠Apodemus peninsulae群落(群落B);林缘农田区中华鼢鼠 小家鼠Mus musculus 长尾仓鼠Cricetulus longicaudatus群落(群落C).结果较全面反映了群落的组成以及群落生境,群落多样性指数以群落A最高(1.8665),群落B次之(1.6516),群落C最低(1.2095).多样性分析表明,啮齿动物群落多样性和环境的复杂性与稳定性密切相关.图1表3参10  相似文献   

16.
长江口九段沙湿地近岸水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2010年10月至2011年7月按季度对长江口九段沙湿地近岸水域18个站点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的周年季节变化进行了初步研究。共鉴定出浮游植物133种,隶属于6门55属,主要类群为硅藻,其种类数占总种类数的61.65%。浮游植物的年平均细胞丰度为(92.33±29.86)×104细胞/L。根据浮游植物的生态类型及其生境特征基本上可分为3大类群:淡水类群、近岸广盐类群、高盐性外海类群。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为第一优势种,年平均细胞丰度为(87.95±30.96)×104细胞/L。正是由于其细胞丰度和出现频率上的绝对优势,导致研究水域单一优势种突出,多样性低,种间分布不均匀,群落结构简单化。  相似文献   

17.
为了给晋西黄土区蔡家川流域刺槐Robinia pseudocacia人工林恢复状况评价以及植被配置提供理论依据,采用样地调查的方法,选取刺槐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照当地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人工林和天然次生林,进行林下物种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①刺槐人工林林下物种共有37种,包括灌木8种,草本29种,灌木层以蔷薇科Rosaceae植物为主,草本层以菊科Compositae和禾本科Gramineae植物为主。②刺槐人工林林下α多样性小于天然次生林,与油松人工林之间的差异较小。③刺槐人工林林下草本层β多样性指数大于灌木层;刺槐林与天然林的β多样性大于刺槐林与油松林的。④刺槐人工林林下植被相似度不高,不同刺槐林样地之间物种种类存在较大的差异,尤其是草本层。晋西黄土区蔡家川流域刺槐人工林林下植被仍具有较大的生长繁殖空间,物种多样性还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8.
为了摸清农区鼠类种群组成及种群数量变化规律,并为其种群数量预测预报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分析1984-2010年贵州省30个县(市、区)农区鼠情监测结果表明,贵州省家栖鼠类和农田鼠类隶属2目(啮齿目、食虫目)3科(鼠科、仓鼠科、鼩鼱科)18种,主要集中于鼠科,占总种数的77.78%,在区系组成上以东洋界种类占绝对优势,占总种数的66.67%。褐家鼠、黄胸鼠为家栖鼠优势种,分别占总鼠数的51.26%、29.16%,小家鼠为常见种,占总鼠数的16.80%;黑线姬鼠为农田区(稻田、旱地)害鼠优势种,占总鼠数的62.57%,褐家鼠、黄胸鼠为常见种,分别占总鼠数的12.29%、14.73%,在部分地区为农田害鼠优势种,高山姬鼠为黔西北部分地区优势种。贵州省农区灭鼠的重点是黑线姬鼠、高山姬鼠、褐家鼠、黄胸鼠、小家鼠5种害鼠,应将其列为贵州省主要的监测对象。住宅区混合鼠种种群数量明显高于农田区,种群数量呈明显的下降趋势,不同年度、不同时期、不同月份、不同季节种群数量存在明显差异。根据贵州省多年来的农区鼠害测报及防治实践,明确了农区鼠害监测及综合防治的技术路线,提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农区鼠害监测技术和综合防治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