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苎麻叶养分含量极为丰富,养分种类齐全,可以饲用.干苎麻叶粗蛋白质含量高达20.5%,粗脂肪含量6.7%,磷含量0.39%,钙含量4.6%.此外,苎麻叶还含有人畜必需的8种氨基酸.同时,苎麻叶产量极高,在一般管理情况下,每667平方米苎麻可产鲜叶1445.2公斤或苎麻干叶274.4公斤.通过多年试验,结果表明:用苎麻叶喂鸡、喂猪、喂鱼,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2.
在湖北省咸宁市崇阳县坡耕地上设置种植苎麻[Boehmeria nivea(L.)Gaudich.]、自然休闲(CK1)、种植农作物(黄豆,CK2)3个处理,研究种植苎麻对地表土壤组成结构、理化性质和团聚体数量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从土壤结构组成来看,种植苎麻改良效果不明显;从土壤理化性质来看,土壤有机碳、速效养分和全氮、全磷含量均以种植苎麻最高,其中土壤有机碳含量为8.45 g/kg,比自然休闲和种植农作物高出86.5%和53.3%;从土壤团聚体数量来看,利用苎麻进行团聚体固碳在所有坡耕地研究对象中表现最好,且其大团聚体数量最多,分别比自然休闲和种植农作物处理高28.7%和25.2%,且差异达显著水平。综上可知,在坡耕地种植苎麻可以改善土壤质量,其是通过增加土壤中大团聚体含量,同时增强大团聚体对有机碳的保护作用,达到固碳效果。  相似文献   

3.
苎麻/榨菜套作模式对土壤有效养分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麻菜套作种植模式的合理化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比较了苎麻/榨菜套作模式下,土壤有效养分及与肥力相关的4种酶活性在种植苎麻套作榨菜前后的变化。结果表明:种植苎麻及套作榨菜后,除土壤有效磷含量出现增加外,土壤pH、有机质、碱解氮及速效钾含量总体上均呈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表明苎麻及榨菜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大量吸收利用了土壤中的有效养分;土壤肥力各相关酶的活性则在总体上呈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表明麻菜套作模式有利于麻园土壤的熟化,改善麻园土壤条件。  相似文献   

4.
一、达州苎麻的种植历史作为传统经济作物,苎麻在达州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居我市八大特色农业产业之首。早在殷周时期我市就有苎麻种植,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苎麻生产快速发展,常年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占全国的30%左右,占全省的90%左右。  相似文献   

5.
为了给苎麻/榨菜套作模式的合理应用提供技术支撑,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初步分析了不同套作方式各要素(不同种植密度、不同榨菜品种及不同施肥量,苎麻品种均为中苎2号)对土壤有效养分及肥力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对土壤pH值及有效养分含量均无显著影响,不同榨菜品种及施肥量处理对土壤pH值、有效养分的影响差异显著;不同的种植密度、榨菜品种及施肥量对土壤中几个与养分利用相关的酶的活性均存在显著影响;在实际麻菜套作应用中,可根据土壤条件选择不同套作方式,在获得额外经济效益(榨菜)的同时,改善麻园土壤品质。  相似文献   

6.
【目的】全面了解昆明滇池片区耕地土壤养分的时空变化。【方法】对昆明滇池片区7个县(区)所采集的3907个农田土壤样品进行化验检测,结合"3S"技术,研究分析昆明市农田土壤养分含量的空间分布和变化情况。【结果】昆明滇池片区耕地土壤中有效硼含量处于中等水平的面积占70.08%,处于缺乏状态的占28.29%,有效锌含量处于中等的占63.18%,其它养分大部分面积是处于较丰富和丰富水平。从养分平均值来看,昆明滇池片区全氮、碱解氮属较丰富水平,而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均达到丰富水平。微量元素除有效硼属缺乏状态外,其余有效锰、有效锌、有效钼含量平均值都处于高或较高水平。总体来说,菜地和季节性蔬菜用地,养分含量最高,种植果树的旱地最低。【结论】昆明滇池片区耕地土壤整体养分含量水平处于丰富和较丰富状态,与第二次土壤普查相比,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的含量都在普遍上升。在施肥过程中,应结合耕地土壤质量提升技术,做到精准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和土壤供肥能力。  相似文献   

7.
桂林市城区耕地土壤肥力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现代农业科技》2015,(16):229-230
为全面了解桂林市城区耕地土壤养分现状和近30年来养分变化情况,进一步提高耕地综合生产力,稳定粮食产量,将城区2009年的耕地养分情况和第二次土壤普查养分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城区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提高2.5%,丰富水平(≥40 g/kg)的耕地面积提高7.32个百分点;全氮平均含量提高17.4%,含量丰富水平(≥2.0 g/kg)的耕地面积提高41.51个百分点;有效磷平均含量提高82.9%,含量丰富水平(40 mg/kg)的耕地面积提高37.76个百分点;速效钾平均含量提高43.0%,含量较丰富水平(150~200 mg/kg)的耕地面积提高1.51个百分点;耕地土壤p H值由7.8降到6.9,降低13.0%。经过近30年的种植结构调整和施肥方式的改变,桂林市城区耕地土壤肥力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8.
苎麻是我国特产的主要纤维作物之一,也是纺织工业的重要原料。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开始种植苎麻,麻织物在我国已有上千年的历史。目前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苎麻生产国,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均占世界的90%以上。 长期以来,人们对苎麻的主要注意力集中在韧皮纤维的利用上,而苎麻的叶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其中绝大部分被用来还田当肥料使用。  相似文献   

9.
0 引言 大量生产实践证明,作物产量的提高与肥料投入量的增加紧密相关.由于耕作、施肥和灌溉,使土壤肥力逐步提高,但由于中低产田面积较大(占可耕地面积的50%),土壤养分含量低或养分不平衡,因此,采用测土配方平衡施肥,增加土壤必需养分的含量和促进土壤养分的平衡,对于当前各类作物持续优质高产高效的发展显得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为探明种植绿肥作物对关中土壤肥力及冬小麦产量的影响效果,在夏闲期种植光叶苕子(Vicia villosa Rothvar)、毛叶苕子(Vicia villosa Roth)、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和草木樨(Melilotus suaveolens Ledeb.)等四种绿肥作物,以免耕休闲为对照,分析了冬小麦主要生育时期的土壤速效养分动态变化及其产量效应。结果表明,夏闲期种植绿肥的土壤速效磷、速效钾和碱解氮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增加量主要受绿肥的养分含量以及生物量影响。与对照相比,种植并翻压光叶苕子、毛叶苕子、紫云英和草木樨,均可显著提高冬小麦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冬小麦依次增产21.1%(P<0.05)、24.3%(P<0.05)、6.0%和11.6%。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苎麻对矿区土壤中重金属的原位去除效应进行研究。[方法]以"湘苎三号"、"中苎一号"2个苎麻品种为材料,研究在湖南浏阳七宝山矿区土壤中生长的植株重金属含量以及2个苎麻品种对Cu、Pb、Cd、Zn 4种重金属的富集和转移特征。[结果]中一苎麻各部位单位重量中Cu的含量趋势为:根>皮>叶>骨;Pb含量的总体趋势为:根>叶>皮>骨,Cd的含量的总体趋势为:根>皮>骨>叶;Zn含量的总体趋势为:根>叶>皮>骨。重金属含量较低的A田每平方米耕作层土壤上种植的中一对Cu的迁移总量为3 404.44 mg,将土壤修复到国家标准土壤环境质量三级标准水平年限为8.59年;对Pb的迁移总量为3 638.5 mg,修复年限为13.52年;对Cd的迁移总量为720.48 mg,修复年限为1.49年;对Zn的迁移总量为37 324.8 mg,修复年限为0.67年。[结论]在污染矿区种植中苎一号可较快修复矿区受Cu、Pb、Cd、Zn污染的土壤。  相似文献   

12.
对辽宁苏家屯区八一镇土壤养分状况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农田土壤氮素含量处于中等水平;速效钾含量偏低的面积只占6.3%,但真正缺钾的面积很少(约3.5%);土壤速效磷达到较为丰富的程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苎麻对矿区土壤中重金属的原位去除效应进行研究。[方法]以"湘苎三号"、"中苎一号"2个苎麻品种为材料,研究在湖南浏阳七宝山矿区土壤中生长的植株重金属含量以及2个苎麻品种对Cu、Pb、Cd、Zn4种重金属的富集和转移特征。[结果]中一苎麻各部位单位重量中Cu的含量趋势为:根>皮>叶>骨;Pb含量的总体趋势为:根>叶>皮>骨,Cd的含量的总体趋势为:根>皮>骨>叶;Zn含量的总体趋势为:根>叶>皮>骨。重金属含量较低的A田每平方米耕作层土壤上种植的中一对Cu的迁移总量为3404.44mg,将土壤修复到国家标准土壤环境质量三级标准水平年限为8.59年;对Pb的迁移总量为3638.5mg,修复年限为13.52年;对Cd的迁移总量为720.48mg,修复年限为1.49年;对Zn的迁移总量为37324.8mg,修复年限为0.67年。[结论]在污染矿区种植中苎一号可较快修复矿区受Cu、Pb、Cd、Zn污染的土壤。  相似文献   

14.
李小聪  周媛  刘闯  张红艳  郭志勇  邹坤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2):12189-12191
描述了苎麻叶的显微特征和薄层色谱特征,并测得苎麻叶药材水分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醇溶性浸出物和绿原酸的平均含量为分别为7.47%、16.29%、1.71%、12.66%和0.05%。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探明香根草在煤矸石山生长的养分利用状况、生态适应策略及利用香根草进行煤矸石的植被恢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贵州省六盘水大河煤矿煤矸石山种植年限为4、5、8、15年的香根草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根、茎、叶的氮(N)、磷(P)、钾(K)化学计量特征进行研究。【结果】①随着种植年限延长,根、茎、叶中N和K含量变化不显著,茎、叶中P含量逐渐减少;②4个种植年限的香根草不同器官中养分含量均表现为根部较少,茎、叶部分较多;③不同种植年限香根草根、茎、叶中N∶P值均小于14,随着种植年限延长,叶中N∶K呈小幅度升高趋势,茎、叶中P∶K呈降低趋势;④根、茎、叶中N、P、K含量及化学计量比基本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关系。【结论】香根草在煤矸石山生长过程中主要受N限制;为了适应其恶劣的环境条件,将自身的养分调节、限制在最低养分需求水平并维持动态平衡;地上部分养分含量分配较多,以此保证其能在煤矸石山上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16.
正传统的苎麻生产只收获苎麻的纤维,用于纺织工业。科研人员通过多年的攻坚克难,选育出富含粗蛋白、不同于纤用苎麻的饲用苎麻。饲用苎麻嫩茎叶干物质的粗蛋白质含量可达20%以上,大大高于北方大面积种植的苜蓿和南方种植的其他饲料作物,可作为优质的饲草原料或青贮。在饲用苎麻利用方面,四川达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研发了饲用苎麻种植与肉鹅放牧结合的苎麻园生态肉鹅养殖技术,  相似文献   

17.
“中饲苎1号”苎麻嫩茎叶常规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系统研究"中饲苎1号"苎麻嫩茎叶的常规营养成分,利用化学分析法检测了2014和2015年各7个茬次的粗蛋白(CP)、粗脂肪(EE)、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粗灰分(Ash)、钙(Ca)和总磷(TP)的含量。结果表明,苎麻嫩茎叶CP含量较高,2014和2015年平均含量分别达到了19.43%和21.64%;2014和2015年EE平均含量分别为3.45%和3.26%;NDF和ADF含量较为适中,2014和2015年含量分别为49.24%、44.44%和70.68%、39.62%。2014和2015年苎麻嫩茎叶的Ash含量均比较高,平均值分别达到了16.52%和18.90%,究其原因是因为苎麻嫩茎叶中Ca的含量较高,2014和2015年的平均含量分别为3.73%和6.60%;而苎麻嫩茎叶中总磷的含量较低,2014和2015年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15%和0.33%,钙和总磷的含量不平衡。由此得出,苎麻的营养价值较高,主要体现在CP含量高,NDF较为适中,可以作为反刍动物优良的粗饲料资源加以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了解干热河谷草本植物叶片养分含量和养分再吸收规律。【方法】本研究选取了6种干热河谷的典型草本植物,研究了多种水分和养分条件下植物新鲜叶片、凋落叶中N、P、K、Ca、Mg含量以及养分再吸收效率。【结果】橘草(Cymbopogon goeringii)和孔颖草(Bothriochloa pertusa)的新鲜叶片中养分含量较高,裂桴草(Schizachyrium brevifolium)整体养分含量最低。物种是叶片和凋落叶养分含量、养分再吸收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水分和养分无显著影响。凋落叶N、P、K含量分别较叶片低43.41%、52.82%、36.25%,表现出强烈的养分再吸收现象;Ca、Mg含量则分别高出叶片57.81%和44.06%,表现出积累现象。植物叶片中的N、Ca、Mg含量与凋落叶中的N、Ca、Mg含量显著正相关。【结论】植物所有养分再吸收效率与叶片养分中的含量显著正相关,表明养分含量较高的物种在相同条件下可以回收更多的养分。  相似文献   

19.
一、苎麻种植业 苎麻起源于中国,距今4700年前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已发掘出经纬分明的苎麻残片。距今1000多年的唐朝,苎麻纺织品琳瑯满目,品种繁多,夏布已出口远洋。欧美各国大多于18、19世纪从中国引种种植,日本、朝鲜等东南亚国家则栽培历史较早。20世纪50年代以来,全世界苎麻种植面积逐渐上升。苎麻种植面积和产量,以中国为最  相似文献   

20.
<正>花生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内含丰富的蛋白质和脂肪。据测定,花生果内脂肪含量为44%~45%,蛋白质含量为24%~36%,含糖20%左右,并含有硫胺素、核黄素、尼克酸等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含量非常丰富,主要有钙、磷、铁等,特别是含有人体必需的氨基酸,有促进脑细胞发育、增强记忆的功效。花生在正阳县常年种植面积约10万hm2左右,总产在3亿kg以上,约占农业总产值的40%,是正阳县的主要支柱产业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