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2 毫秒
1.
对青海门源种马场和其中一个家庭牧场1987~1988年生产情况进行了详细调查,以系统的观点分析了大牧场及其家庭牧场生产系统的价值流结构和转化效率,并与相应的能量流进行对比。每年投入草地价值平均3.76元/hm_2,投入畜群16.01元/hm_2。平均每年每公顷产出畜产品39.10元,其中56.91%供家庭牧场消费,2.81输入大牧场。平均每公顷草地向大牧场系统外提供15.75元畜产品,价值流转化效率为:草-畜对家庭牧场投资的转化效率为190.78%,家庭牧场→大概43.09%,大牧场→系统外99.65%。全系统的价值流转化效率(太阳能→系统外)为:0.8192.价值流实现比小于1。  相似文献   

2.
本文运用线性规划模型,将乌拉盖牧场现有的畜种结构和畜群结构放在同一约束方程组中同时进行优化,定量地调整了畜种结构,优化了畜群结构,提出了以产肉为主要生产目的的乌拉盖牧场草原畜牧业生产最佳的畜种结构和畜群结构模式(大畜占25%,其中:肉牛占20%,奶牛占4%,马占1%;小畜占75%,其中:绵羊占70%,山羊占5%)。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牧区广大人民在落实牲畜,草场双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通过深入总结多年来的畜牧业生产的发展,特别是抗灾保畜的经验后,根据当地的自然地理,经济条件和生产力发展水平,成功地建立了第一批家庭牧场。由于家庭牧场把恢复草原生态,走建设养畜道路,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优势,全面考虑,安排牧业生产,使畜群摆脱了“夏饱1秋肥、冬瘦、春死”的恶性循环境地。为干旱沙地草原发展畜牧开拓了一条治穷致富之路。为进一步发挥家庭牧场—系统的整体功能,提高经济效益,本文用系统工程的思想理论和方法,进行了王当尼玛家庭牧场生产结构优化。旨在为更多家庭牧场调正牧业生产结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江河源区高寒草地畜牧业现状及可持续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人类无节制的索取、掠夺,导致江河源区草地畜牧业存在着一系列问题:草地生产与家畜之间供求矛盾突出;超载过牧及鼠虫害严重、草地严重退化;畜群结构不合理、抗灾保畜能力差;高寒草地畜牧业理论研究不足、缺乏高质量的示范区。针对该地区草地畜牧业存在的问题,根据国家西部大开发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求,应当做到:①加强天然草地资源的科学管理和合理利用;②发展季节畜牧业、加快畜群周转;③建植和利用已建的人工草地,加强冷季补饲和育肥;④优化家庭牧场生态结构及生产模式;⑤建立建全草地资源监测(包括野生动物监测)、预报和综合评价指标体系;⑥建立不同生态类型畜牧业优化生产模式及技术体系的示范区;⑦加强牧区教育和基础设施建设、建立生态建设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草甸草原家庭牧场最适的经营管理模式。[方法]在呼伦贝尔陈巴尔虎旗草甸草原区采用调查牧户和查阅资料的方式,确立了具有代表性的3对典型家庭牧场进行研究,其中选取3户家庭牧场作为实验户,条件相近的3户家庭牧场作为对照户。在家庭牧场实验户的管理实践中通过降低家庭牧场的载畜率、优化畜群结构及采取冬季舍饲等手段,探讨不同管理模式对家庭牧场草甸草原植被特征的影响。[结果]实验户和对照户季节动态呈现为单峰型曲线,家庭牧场经过优化管理后对退化草地的植被高度、盖度和地上生物量等生产性能有着很大的提高和改善;围栏封育提高了草地的覆盖度、植被高度、密度和牧草产量;建群种羊草在群落中仍占有显著的优势地位,优化管理后的实验户羊草重要值高于对照户,寸草苔的重要值对照户显著高于实验户;优化管理后的实验户表现出了较高的物种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结论]以家庭牧场为生产单元的牧区草地畜牧业实现可持续管理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了对河北省祥云湾海域国家级海洋牧场区生物群落结构和能量流动过程进行量化分析,基于2020年对祥云湾海洋牧场区和对照区4个季节的生物资源调查数据,构建了海洋牧场区及对照区生态通道模型(Ecopath),其中,海洋牧场区模型包含功能组21个,对照区包含18个。结果表明:海洋牧场区分数营养级为1~4.04,对照区为1~4.35,两个区处在食物链顶端的分别为头足类和许氏平鲉(Sebastes schlegelii);生物群落间的能量流动主要集中在较低营养级,能量传递效率沿食物链逐级降低,海洋牧场区第1、2、3营养级的能量流通量占系统总能量流通量的比例分别为58.09%、38.73%和2.82%,对照区分别为72.93%、24.25%和2.41%;海洋牧场区来自碎屑功能组和初级生产者功能组的物质数量占系统总物质来源的比例分别为37.7%、62.3%,对照区分别为39.6%、60.4%,海洋牧场区生物群落的能量流动通道受到牧食食物链主导更为明显,海洋牧场区系统连接指数(CI)和杂食指数(SOI)分别为0.34、0.24,对照区分别为0.30、0.21,海洋牧场区与对照区系统的香农威纳多样性指数(...  相似文献   

7.
四墩子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太阳能转化率偏低(0.056%);次级生产能量转化效率较高(3.92%);系统能量产投比较高(2.57);系统的稳定性和阶段自持力较强;其开放程度高。但系统内部投能分配不合理,应加强对旱地和人工草地的辅助能投入。  相似文献   

8.
大尾寒羊妊娠期能量代谢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同期怀孕的大尾寒羊6只,空怀羊4只做对照,采用饲养试验,消化代谢试验和气体代谢试验的方法,研究大尾寒羊妊娠期能量的代谢。试验表明:大尾寒羊在妊娠中期(90~120d)和妊娠后期(120~150d)的能量消化率和能量代谢率(ME/GE)与空怀羊非常一致,妊娠羊中、后期对本试验口粮能量消化率分别为66.6%和68.5%,能量代谢率分别为54.6%和56.2%。妊娠羊在妊娠中、后期的产热量分别为410.9和459KJ/kgW~(0.75)·d。妊娠羊后期维持代谢能为426.7KJ/kgW~(0.75),生产代谢能转化为生产净能总效率为0.51。妊娠羊代谢能需要量(MER)为:前期:MER=414W~(0.75);中后期:MER=426.7W~(0.75)+1.96NEp。  相似文献   

9.
新疆草原牧区家庭牧场建筑要求及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家庭牧场,实现牧民定居是改变游牧民族传统生产方式及生活方式向现代畜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规范化的家庭牧场生产设施建设对于提高舍饲畜牧业生产效率至关重要。以新疆天山西部伊犁河流域家庭牧场生产设施建设实例为依据,对现阶段家庭牧场经营特征、建筑布局要求以及舍饲牛、羊主要生产设施及相关附属设施建筑标准进行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西藏1995—2002年之间农业生产总值、种植业、畜牧业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发现西藏现有的农业生产结构存在如下问题:(1)种植业和畜牧业是西藏农业产值的主要组成部分,种植业和畜牧业发展不协调。(2)种植结构单一,以粮食作物为主,粮:经:饲=87:11:2,比例不合理。在粮食作物内部麦类作物占绝对比重,经济作物以油菜为主,均表现出明显的单一性。(3)畜群结构单一,为牛、羊为主的反刍类动物占绝对比重的草食型畜群结构,加大了西藏的草畜矛盾,不利于西藏畜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提出以下调整措施:(1)降低粮食作物尤其是青稞和小麦的播种面积,增加蔬菜、水果的种植面积。(2)推广粮草轮作制度,加强农牧结合。(3)增加猪、鸡的数量,逐渐以耗粮型与草食型相结合的畜群结构代替单一的草食型畜群结构。  相似文献   

11.
胡志强  宋孝玉  覃琳  刘辉 《中国农业科学》2022,55(19):3862-3874
【目的】保护中国高寒荒漠草原的生态环境,指导草原牧区的全面可持续发展,从草畜平衡的角度为制定高寒荒漠草原牧区合理的放牧管理政策及实现牧草资源高效利用提供依据。【方法】根据季节性轮牧的特点和牲畜生产节律,考虑了草地资源的时空隔离和牲畜数量的动态变化,对暖季、冷季两个草场放牧时间段进行细化,在现有合理载畜量计算方法的基础上,以载畜量最大为目标,以动态草畜平衡为约束条件,以转场时间和出栏率为优化参数,建立了放牧-管理优化模型,并选取青海省乌兰县牧区作为高寒荒漠草原季节性牧区的典型代表,利用遗传算法寻优,确定乌兰县牧区丰、平、枯3种降水情景下最优放牧条件,进行草畜平衡优化模拟计算和动态草畜平衡分析,并与优化前进行对比。【结果】放牧-管理优化模型对牧区不同降水情景的模拟结果均较好。以未利用饲草量最低为依据,确定乌兰县牧区丰、平、枯3种降水情景下最优放牧条件分别为11月1日转场,出栏率43.4%、11月3日转场,出栏率38.2%和11月3日转场,出栏率36.7%,最优合理载畜量分别为109.92、96.14和83.64万标准羊单位,较优化前合理载畜量分别提高了11.75%、10.44%和10.43%;优化前后乌兰县牧区丰水年的合理载畜量分别为98.38和109.92万标准羊单位,比枯水年的75.74和83.64万标准羊单位的适宜承载量高30%,可见除牲畜出栏率和转场时间外,降水量也是影响牧区合理载畜量的重要因素;通过对牧区产草过程与牲畜动态需草过程的分析,进行乌兰县牧区平水年动态草畜平衡计算后发现,优化前冷季牧场可利用饲草不能被完全利用,放牧过程存在不合理之处,剩余草量超过6 130万kg,而优化后可利用饲草未充分利用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牧草资源得到高效利用,对于乌兰县整个牧区而言,调整放牧转场时间和牲畜出栏率是改良放牧制度的可靠方式;利用放牧-管理优化模型对牧区放牧过程进行优化,可以在保证牧区全年合理载畜量较高的同时,能够实现季节性轮牧区动态草畜平衡。【结论】放牧-管理优化模型对高寒荒漠草原季节性牧区的适用性较好,对轮牧区放牧管理过程调控和草畜平衡优化具有一定的优越性;放牧-管理优化模型可有效调控牧区载畜量,其优化结果可为制定合理的放牧制度提供参考,因此可将该模型用于优化单个牧户或牧场的放牧过程,得到单个牧户或牧场的最优放牧条件,从而制定相应的放牧制度,对单个牧户或牧场的生产实践工作更具有实际指导意义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通过开放式群体继代选育方法来提高大约克夏种猪的生产性能 ,经过连续 4年选育 ,结果表明 :大约克夏后备种猪的平均日增重由 76 0 .34g上升至 798.74g ,上升了 38.5g ;料重比由 2 .84下降至 2 .78;活体背膘厚由 1 .91cm下降至 1 .87cm ;同时大约克夏猪的产活仔数由 1 1 .81头上升至 1 2 .0 6头 ;胴体瘦肉率由 6 5 .81 %上升至 6 6 .99%。这表明 ,开放式群体选育能提高大约克夏猪的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13.
生态果园是丘陵山地农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果园输入系统和输出系统的不协调,则容易造成生态失衡。在果园套种优质牧草,建立"果-草-牧-(菌)-沼"等生态果园模式,具有良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并提出建设山地生态果园的要把握的几个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4种丛型禾草地上生物量的生殖分配。[方法]以长白山区的4种丛型禾草: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垂穗披碱草(Elymus sibiricus)、华北翦股颖(Agrostis clavata)和鹅观草(Roeqneria kamojiowi)为研究对象,计算各种群营养枝和生殖枝构件生物量占地上总生物量的百分比。[结果]4种丛型禾草生殖枝生物量的分配比例较高,基本都在85%以上。在生殖枝构件中,生殖枝茎杆生物量的生殖分配比例较大(75%~90%),说明这4种丛型禾草主要是以地面下茎基部分蘖出新个体进行无性生殖。[结论]初步揭示了丛型禾草地上总生物量生殖分配的一般规律,为植物生殖生态学以及草地的合理利用和科学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2007年11月毕节地区某牧场发生一起山羊口疮,继发感染角膜炎。山羊发病33只,是2007年9月底引进的重庆大足黑山羊,引种1月余。原产地海拔低,引入地海拔高,相对高差较大,且引入地正值秋末冬初,天气寒冷,水草冰凉。经过诊治,20d后全部痊愈。。  相似文献   

16.
调整种植业结构发展甜高粱生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新疆农业结构调整的战略部署,畜牧业将作为新疆特色农业和主导产业得以快速发展.提高畜牧业的质量和效益,必须与饲草、饲料业的发展同步,确保草畜平衡.甜高粱是一种新兴的饲料、糖料和能源作物,生物产量很高,用途广泛,开发利用价值很大.大力发展高能作物和生物能源作物甜高粱,是新疆调整产业结构,调优种植业结构,促进高能饲料作物和再生性能源作物产业化开发的战略性举措之一.  相似文献   

17.
调整畜牧业生产结构是有计划发展我国畜牧业的措施,其主要内容包括:役畜向产畜转化;发展草食与饲料转化率高的节粮家畜;良种化;改进畜群结构;扩大家畜种类;调整畜产品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