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翠香’是从‘冬宝9号’ב翠玉’杂交后代中,经多年定向筛选育成的优质大果浓香型杂交龙眼新品种。果穗大,果实大小均匀,扁圆形,单果质量14.7 ~ 16.3 g,果肉不流汁(干胞),汁液多,离核易,果肉脆、化渣;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9.5% ~ 22.8%;可食率70.6% ~ 76.3%,果实香气浓郁,风味甜,综合品质特优,鲜食加工均宜。易成花,花序大。  相似文献   

2.
‘冬香’龙眼是从‘冬宝9号’ב晚香’杂交后代中选育出的特晚熟、浓香、优质、大果新品种。果实大,侧扁圆形,均匀,单果质量14.6 ~ 16.7 g,果皮青褐色。果肉乳白色,半透明,不流汁,汁液多,离核易,肉质脆,化渣;可溶固形物含量23.1% ~ 24.2%,可食率71.2% ~ 73.5%,味浓甜,香气浓郁,综合品质特优。易成花,特晚熟,福州10月中旬—11月下旬成熟,果实留树保鲜期长。  相似文献   

3.
‘醇香’龙眼是从‘冬宝9号’ב晚香’的杂交子代中选育而成的浓香型新品种。该品种易成花,抽穗率高。果实近圆形,单果质量12.5~14.2 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9.1%~23.4%,可食率70.2%~72.9%。果肉易离核,肉质嫩脆,化渣,品质优。其香气浓,特征香气成分为酯类、醛类和醇类化合物,总占比达21.0%;福州地区9月下旬—10月中上旬果实成熟,丰产,稳产,株产达31.1 kg,折合产量18660 kg·hm-2。  相似文献   

4.
龙眼新品种‘晚香’的选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优质、有香气、特晚熟的龙眼果实性状为主要育种目标,选育出优异的龙眼新品种‘晚香'.该品种单果重13.5 g,大者可达15.0 g以上;可食率67.9%-71.3%;含糖量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21.9%-22.6%,最高达24.6%;肉质爽脆、致密,化渣,汁液中,不流汁,极易离核;口感好,香气浓郁,极宜鲜食.在福州,果实10月中旬至11月下旬成熟;果实退糖非常缓慢,挂树期长,挂树期间其果实鲜食品质没有明显下降,仍具有良好的商品价值.晚香龙眼果实综合经济性状明显优于国内外晚熟龙眼主栽良种立冬本和苗翘,是一个很有希望的鲜食龙眼新品种,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福香’是从‘冬宝9号’ב晚香’的杂交子代中筛选出的适采期长的优质大果浓香型龙眼新品种。果实侧扁圆形,少量近圆形,大小均匀,单果质量13.2~15.2 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9.8%~22.9%,可食率69.5%~70.9%。果肉脆,离核易,不流汁,适采后期稍流汁,味浓甜,香气浓,品质优。福州地区9月中下旬—10月上旬果实成熟,比传统品种延长采收期15 d以上。其成花容易,抽穗率高,具有丰产的潜力。  相似文献   

6.
 ‘味帝’是通过国家‘948’项目引进后筛选出的杏李种间杂交新品种。果实成熟期6月上旬至6月中旬。果肉鲜红, 质细, 汁多, 可食率高。风味独特, 极甜, 香气浓郁, 爽口, 品质佳。平均单果质量106 g, 最大152 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4% ~19%。丰产, 产量可达37.5 t/ hm2。  相似文献   

7.
采用甲基叔丁基醚(MTBE)溶剂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对20个常见的桂花栽培品种的花瓣进行了游离态香气物质的检测和比较。共鉴定出125种游离态物质,包括萜类、芳香族化合物、烷烃类、醛类、醇类和酯类等,其中萜类物质种类丰富、含量最高,是最主要的香气活性物质。‘玉帘银丝’与‘日香桂’的游离态香气物质总含量较高,‘橘叶四季桂’与‘日香桂’的萜类物质含量较高,是香气浓郁的优良品种。‘小叶朱砂桂’‘满条红’在丹桂品种群中游离态萜类物质含量最高,香气浓郁且不易褐化,是值得推广的特色丹桂品种。‘日香桂’的β–紫罗酮、γ–癸内酯和芳樟醇含量较高,‘橘叶四季桂’的芳樟醇氧化物含量较高,这些物质具有抗菌、镇静、提神等重要保健功能,可作为特色功能品种推广。  相似文献   

8.
夏橙新品种‘露德红’为‘伏令’夏橙的枝变,经多点试验和示范,表现适应性强、丰产性能好、品质优良、风味浓郁、耐贮藏、有香气等优良性状。果实成熟期在湖北三峡库区为翌年4月下旬~5月上旬。  相似文献   

9.
时晓芳  林玲  张瑛  周咏梅  韦荣福 《园艺学报》2015,42(12):2535-2536
‘桂葡5号’是从‘黑后’芽变中选育出的酿酒葡萄新品种。果穗较大且果粒紧凑,果皮紫黑色,平均单穗质量300.0 g,每穗果粒90粒,百粒果质量280.9 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5%~20%,香气浓郁,果实出汁率75%,酿酒品质优良。在广西等亚热带地区可进行一年两收,丰产性强,对葡萄黑痘病及炭疽病的抗性强。  相似文献   

10.
‘早玉’是从普通‘玉环柚’中选育出的芽变新品种,经多年扩繁观察,遗传性状稳定。果实扁圆形或高扁圆形,单果重1 353 g。果肉晶莹,脆嫩汁多,香气浓郁,风味上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3.2%。不授粉果实无核。果实9月上旬成熟,比普通‘玉环柚’提早40 d成熟,耐贮性一般。  相似文献   

11.
 ‘桂蜜’是从广西龙眼实生群体中选育出的新品种。果实近圆形,大小均匀,平均单果质量10.1g;龙眼果皮浅黄褐色,龟状纹不明显,疣状突起明显;果肉乳白色,半透明,表面不流汁易离核,质地爽脆,化渣,汁少,味甜带浓香味,可食率70.7%,可溶性固形物含量22.5%,品质优。  相似文献   

12.
胡文舜    黄爱萍    姜帆  蒋际谋  陈秀萍  郑少泉 《园艺学报》2015,42(10):1899-1908
以龙眼早熟优质品种‘石硖’与浓香型晚熟新品种‘香脆’的正、反交F1代共124株为试材,利用SSR标记鉴定杂种真实性,结合高接后的始花年龄和果实香气性状对杂交群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在20对龙眼基因组SSR引物与50对荔枝表达序列标签SSR引物中,筛选出双亲多态性引物9对,多态性引物占比为12.86%,其中6对引物可鉴定出112株‘石硖’ב香脆’杂交苗中的110株真杂种,真杂种比例为98.21%;4对引物可鉴定出12株‘香脆’ב石硖’杂交苗中的11株真杂种,真杂种比例为91.67%。UPGMA聚类分析显示,121株正、反交后代的遗传变异较大,可划分为3个大类5个亚类。正交与反交后代中,短始花年龄的植株(2.5年生)比例为31.58%和28.57%,中等始花年龄的植株(3.5 ~ 4.5年生)比例为68.42%和57.14%,长始花年龄的植株(≥ 5.5年)比例为0和14.29%;果实香气表现出无、淡、浓的广泛变异。  相似文献   

13.
 ‘金都1号’火龙果是从中南美洲火龙果原种(Hylocereus costaricensis)与红肉种(H. polyrhizus)的杂交后代中选育出的新品种。果实短椭圆形,平均单果质量572.5 g,果肉深紫红色,可溶性固形物含量21.2%,可食率78.8%,味清甜,有玫瑰香味,品质优。生长健壮,易成花,自花亲和性好,丰产稳产性好,不易裂果,适宜在广西桂南及华南气候相似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4.
鲜食枣新品种‘石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光’是从‘临猗梨枣’中发现并选育出的鲜食枣新品种,综合性状优于‘临猗梨枣’。果实扁圆,平均单果质量34.3g,最大108g,果肉致密,汁多味甜,鲜枣可溶性固形物含量26.3%,硬度为14.48kg·cm-2。早果丰产,较抗裂果,适宜性广,果实发育期105~115d。  相似文献   

15.
 欧李(Cerasus humilis Bunge)新品种‘农大7号’是从欧李自然杂交实生后代中选育而成。果实扁圆形,底色橘黄色,向阳面着红晕,果肉淡黄色,离核。平均单果质量14.3 g,可食率94.4%,可溶性固形物14.57%,总糖7.96%,可滴定酸1.28%,糖酸比6.22,维生素C 506.9 mg · kg-1,氨基酸总量5.45 g · kg-1。外观漂亮,香味浓郁,酸甜适口,丰产强,在山西晋中8月下旬成熟,为鲜食品种。  相似文献   

16.
‘宝石1号’龙眼是从‘冬宝9号’ב石硖’的杂交子代中,通过选择优良单株定向培育而成的早熟优质大果新品种。树势中等,成花易。果穗大,果实近圆形,大小均匀,单果质量14.3 ~ 16.5 g。果肉黄白色,半透明,不流汁,汁液多,极易离核,肉脆,化渣,可溶固形物含量19.5% ~ 20.3%,可食率70.0% ~ 76.4%,味甜,品质佳。福州地区8月下旬—9月上旬果实成熟,早产、丰产、稳产。  相似文献   

17.
‘庙种糯’是从自然实生群体中选育出的优良新品种。3 月下旬开花,6 月底至7 月上旬果实成熟,丰产性强。平均单果质量20.6 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7.5%,焦核率90%以上,可食率达79.0%。焦核、优质、丰产稳产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18.
王晓玲  毛永民  仇晓靖  申连英 《园艺学报》2020,47(Z2):2941-2942
‘丽园珍珠1号’是从‘冬枣’和酸枣混合实生苗中选育出来的优良鲜食酸枣新品种。果实圆形,平均单果质量4.1 g,脆熟期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28.1%,维生素C含量5.64 mg • g-1。口感酥脆,汁液多,风味酸甜。成熟期8月下旬,果实发育期80 d。抗裂果,丰产稳产性强,盛果期平均产量24 t • hm-2。  相似文献   

19.
以白沙枇杷品种‘宁海白’和红沙枇杷品种‘大红袍’为试材,分析了果实发育进程中果实糖含量、蔗糖与山梨醇代谢关键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两个品种的果实发育与糖积累进程基本相似,蔗糖含量在整个果实发育过程中变化不大,山梨醇含量随果实发育呈下降趋势,果糖与葡萄糖是这两个品种积累的主要糖,90%左右的果糖与葡萄糖是在成熟前3周内积累的;两个品种间果糖含量差异较大,‘宁海白’的果糖含量比‘大红袍’高约 1/3,而葡萄糖含量仅高8%。转化酶、SS分解活性和SDH的变化趋势基本类似,都是幼果期较高,此后随果实的发育呈下降趋势,到果实发育后期又转为上升直至成熟;SS合成活性和SPS活性变化与前面几个酶的变化趋势不同之处是成熟时的活性又有所下降。‘宁海白’的转化酶、SS分解活性均高于‘大红袍’,特别是果实发育后期的酸性转化酶活性远高于‘大红袍’,而SDH活性是‘大红袍’略高于‘宁海白’。以上结果表明,枇杷品种间糖含量的差异与其代谢酶的活性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20.
以‘金童6号’和‘金童8号’黄肉桃为试材,于花后60 d时套袋对果实进行遮光处理,研究遮光对果实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积累的影响,以及类胡萝卜素合成关键基因的表达差异。结果表明:伴随果实成熟,叶绿素含量逐渐降低,且3个采样时期套袋果实中的叶绿素含量均显著低于不套袋的对照;类胡萝卜素含量逐渐升高,但未成熟期套袋果实低于对照,成熟期则显著高于对照。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对果肉类胡萝卜素组分的分析表明:在黄肉桃果实未成熟期,类胡萝卜素以叶黄素和β–胡萝卜素积累为主,表现出叶绿体合成途径特征;进入成熟期,有色体类胡萝卜素合成途径占据优势,形成更为稳定的酯化类隐黄质和紫黄质,并且套袋果实中酯化类胡萝卜素的积累水平明显高于对照果实。此外,分子证据表明伴随果实成熟,类胡萝卜素合成关键基因HDR(羟甲基丁烯基–4–二磷酸还原酶)、PSY1(八氢番茄红素合成酶1)、PSY2(八氢番茄红素合成酶2)、PDS(八氢番茄红素脱氢酶)和HYB(β–胡萝卜素羟化酶基因)在套袋和不套袋果实中均呈现上调表达趋势。值得注意的是,DXS(1–脱氧– D–木酮糖–5–磷酸合成酶基因)、PSY2和PDS基因在成熟期套袋果实中的表达水平低于对照,而HYB基因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