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验采用‘金桂’桂花品种苗木在山坡地种植,在不同生长阶段采用疏移措施调整桂花密度。结果表明:不同生长阶段密度调控对桂花的生长具有极显著影响,以初植密度(株行距)1 m×1 m,在4年树龄及7年树龄时适时疏移2次的生长量最大;初植密度(株行距)2 m×2 m,在树龄6年疏移1次的生长量次之;初植密度(株行距)3 m×3 m,在生长期内不疏移的生长量最小。  相似文献   

2.
2011 年春季定植的矮化中间砧苹果成品苗(3 年根 1 年干的‘宫藤富士’/SH6/平邑甜茶)为试材,设置 7 种不同的栽植密度(株行距分别为 1 m × 3 m、1.5 m × 3 m、2 m × 3 m、0.75 m × 4 m、1 m × 4 m、1.25 m × 4 m 和 1.5 m × 4 m),细纺锤形整枝修剪,自栽植第 2 年,连续 7 年调查 7 种栽植密度对树体生长、冠层光照分布、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随着树龄的增长,不同栽植密度下树干粗度和总枝量逐年增加,不同处理间树干粗度无显著差异,第 7 年 1 m × 3 m 和 0.75 m × 4 m 两个栽植密度下树体总枝量超过 140 万条 · hm-2,第 8 年均超过 140 万条 · hm-2。栽植前期(第 2 ~ 4 年)各栽植密度树体短枝比例不断增加,长枝比例不断减少,第 5 年各栽植密度枝类组成趋于稳定;综合稳产 3 年(第 6 ~ 8 年)树体的枝类组成数据,4 m 行距的短枝比例明显高于 3 m 行距,长枝比例略低。树体冠层平均相对光照强度由高到低的株行距处理依次为 1.5 m × 4 m(63.87%)、1.25 m × 4 m(61.44%)、2 m × 3 m(61.27%)、1 m × 4 m(59.19%)、0.75 m × 4 m(55.79%)、1.5 m × 3 m(53.67%)和 1 m × 3 m(49.37%);相同栽植株数下,4 m 行距处理低光效(相对光照强度小于 40%)的区域比例显著小于 3 m 行距。比较前 5 年的累计产量,以行距 4 m 和 1 m × 3 m 的最高。综合稳产 3 年的结果情况,大果率(单果质量 > 200 g 的果实产量占总产量的比例)以 4 m 行距和 2 m × 3 m 的最高。各栽植密度下的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固酸比、果形指数和果实硬度均无显著差异。综上,采用 4 m 行距,1 ~ 1.25 m 株距,树体成形快,稳产后树体结构合理,冠层光照充足,低效光区比例少,前期产量高。  相似文献   

3.
柑桔树冠不同部位与果实品质相关性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柑桔树冠不同部位的生长环境导致了果实品质的差异,不同品种的生长特点又使果实的发育各具个性,水调查针对黄岩传统品种乍地早、早估不同力‘位果实品质差异进行分析,以探索其共性和个性,为优质果的栽培提供依据。1材料与方法1.1采样地点或对象树位于黄岩区新前镇罗汇林果园,树龄20年生。本地早树高3.3m,冠径4.3m,株行距35×4.0m;早桔树高3.5m,冠径3.4m,株行距3.4×3.7m。1.2采样方法选择生长一致的两品种桔树谷3株。将树冠分上部、中部、下部、山膛、外围五部位,每部位按东、南、西、北、中五个力“位进行随机采2个果实…  相似文献   

4.
1树形选择不当 有的果农对密植树仍然按稀植树形培养,没到结果期就全园郁闭。密植树和稀植树须选不同树形。株行距大(如4mx5m),要用基部三主枝疏层开心形等。行株距小(如3mx2.5m、2mx2m),可选用基部三主枝改良纺锤形、细长纺锤形、小冠疏层形等树形。  相似文献   

5.
梅州市民政扶贫场沙田抽园于1986年秋创办,面积0.6hln,共植抽苗288株。1989年开始挂果,现平均每ffe.7m2产量达4opkg以上。其中的32株试验地,IM-lop年每the.7mz产抽果分别为5ffo、5595、5655kg,商品率达95%以上,IW8年突破6000kg。该园生产的沙田抽果形端正、色泽金黄、肉质脆嫩,具有特殊的芳香蜜味,采收时可溶性固形物一般在14%以上。历年的抽果在采收前均被定购一空,每公斤批价5元,特选价6-8元。每the.7m2产值连年超过2.7万元,净产值超过2万元,创梅州市高产优质高效抽园的最高纪录,曾获市、县科技进步奖。该园沙田…  相似文献   

6.
大白菜是我市海涂涂园主栽蔬菜,涂园大多盐碱强,加上秋季干旱,导致大白菜焦边、干烧心和心腐病普遍发生。为了提高涂园大白菜的产量、品质和抗性,特进行播种期和密度试验。 一、材料与方法 (一)供试品种中熟4号大白菜,系福州市蔬菜所培育的一代杂种。我市于1994年引进试种,包心紧,品质佳,生长势强,抗病,耐热。 (二)参试因素 A因素为播钟期:(A_1)8月30日,(A_2)9月15日,(A_3)9月30日。B因素为亩栽株数:(B_1)2000株,(B_2)2300诛,(B_3)2600株。 (三)试验设计播种期和密度两因素随机区组排列,重复 3次。小区面积36m2。采收时调查病情,并对小区产量结果进行方差分析,SSR法多重比较。 (四)试验地点瓯海区海滨镇涂园,淡涂粉砂  相似文献   

7.
山县龙眼发展面积已达1330多hm,树龄大都在10年生以内,果农管理水平悬殊很大。从调查情况看,一些科技示范户种植的龙阳树树龄仅为6-8年生,近两年平均每the.7mz产op-700kg,产值7000-8000元,而管理差的效益仅为示范户的20%左右。据我们多年调查观察,认为种植龙眼要获得早投产高效益,应抓好以下几个关键技术环节:1培养群体早结的丰产树冠回.1适当密植管理后期主要是通过回缩、间伐等技术克服过密问题,同时,便于寻找更优的品种进行高接换种。如我县榜塘村果农张进添有0.3inn地,每the.7mz植44株,6年生树每the.7m2产959kg。…  相似文献   

8.
1试验地基本情况 试验设在樟树市洲上乡双塘村委杨家村杨小芽红桔园内进行,该园为平原旱地桔园,地势平坦,泥沙土壤,pH值5.8左右,有机质中等,肥力较好;树龄4年,管理水平中等,长势好且较为一致,新梢抽发早,抽发多,栽种密度为4mx4m。各试验小区栽培及水肥管理等条件均匀一致。  相似文献   

9.
我所干1995年间月从日本田园连与清和肥料株式会社引进“齐兴柑桔有机复合肥”(下简:齐兴肥料)及配套液而肥;并由日方“无偿提供肥料及部分试验费,在浙江省台州市进行合作试验,试验期限3年。现将1996年试验结果初报如下。1材料与方法1.1试验材料在平地、山地、海涂选择了4个试验点,各试验点试验前的土壤理化性状、树势基乍一致。1.1.1九峰平地试验点试验园面积661.5m2。品种为早熟温州蜜柑,砧木为积。1990年定植(7年生)。栽植密度2.1×2.6m(180株/10a)。土壤类型为黄泥塥水稻土。树势中上.1995年产量2.7t/10a(1.5亩)…  相似文献   

10.
《中国瓜菜》2015,(5):44-45
为明确不同种植密度对黄瓜新品种‘津优401’植株生长、瓜条商品性及产量的影响,试验采用春露地栽培,在同等土壤肥力条件下,设置4个不同667 m2栽培密度(2 000、2 400、2 800、3 000株),调查植株生长各指标,记录和统计商品瓜产量及总产量。结果表明:不同密度处理对植株生长发育没有明显的影响,但对瓜条商品瓜产量和总产量有极显著影响。667 m2栽培密度为2 400株时,该品种有效产量和产值都达到最高,是该品种在该地区的最佳栽培密度。  相似文献   

11.
定植密度与栽植方式梨树合理密植要依据栽植品种的特性、砧木、果园土壤情况、作业方式等确定。一般认为,666.7m2栽培100株以上为高度密植,60~99株为中度密植,50株以下属稀植。生产中栽培密度为55—83株,株行距2—3m×4-5m,可采取计划密植方式,待后期产量、树冠稳定后,  相似文献   

12.
据观察温州蜜柑常出现大小年结果现象,虽然也曾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但大小年结果现象仍很严重。针对上述情况,笔者于1989~1991年三年进行夏季扩穴改土施重肥,克服大小年结果试验,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1.试验地选在小山下柑桔园进行,土壤为破质土壤,PH6.2,表土层46cm,肥力中上,供试柑桔品种为七年生积砧早熟温州蜜柑,种植密度3.3×3.5m,每666.7m2种58株,以栽培管理、生长结果、土壤肥力、植株大小基本一致的48林为试材,观察村计6行,每行8株,设三个处理,每行固定第2、6两株作为观测树,测量秋梢生长量。2…  相似文献   

13.
本所1986年定植以兴津、宫川为主的早熟温州宣柑4hm2,每666.7m2栽125株。1989年投产,1991年单产(666.7m2)1000kg以上。1992年以后树体逐年荫蔽,通风透光差,树冠内部、下部枝条枯死多而形成空腔,树形变为绿叶层薄的伞形,平面结果,大小年现象明显。因此,在正常修剪基础上提出以改造树形、间伐为中心的修剪技术,1994~1997年连续4年进行试验,获得良好效应。现总结如下。1改伞形为自然开心形1.1抽中心干1994年(小年)10月下旬采果后晴天进行抽中心干(又称开天窗),方法是:先蹲在树冠下沿主干向上环视一圈,找出对树冠中心部…  相似文献   

14.
为筛选出适合长江流域种植的早熟、优质、高产、高效的极早熟黄皮洋葱品种,笔者对近年在生产上常用的极早熟黄皮洋葱品种进行了品比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①供试品种参试品种共6个,即017-004(圣尼斯),017-15(圣尼斯),浜育玉葱(日本),汉城极早生(韩国),阳春黄(连云港市农科所),港葱二号(CK)。②试验方法试验于1999-2002年连续3年在连云港市蔬菜所试验地进行,随机区组设计,地膜覆盖,3次重复,小区长14m,宽1.2m,667m2栽30000株。3年均于9月11日播种,…  相似文献   

15.
1985年我镇发展密植苹果园153.3hm’(公顷),其中矮密栽培行株距为2.smXlm、3mXlm、3mXI.sin和3mXZm,平均每666.7m’(l亩)栽111~266株,栽植品种中新红星、好矮生占60%,矮化中间砧红富士占15%,矮化中间砧乔纳金、王林占15%,金矮生占10%,乔密栽培行株距为4mXZ  相似文献   

16.
带褪绿叶斑病毒、茎痘病毒和茎沟病毒英国东茂林试验站的研究表明,金冠、桔苹、发现(Discovery)、拉克斯坦(Laxtonssupeb)等4个苹果品种。1年生无病毒苗木的干周,比带毒苗木增长10.5%,2年生苗本增长11.8%(表3)。于绍夫等(1988)的研究表明。无病毒苹果苗木具有较强的二次校抽生能力,表3无病毒苗木与带毒苗木生长情况比较(英国东茂林)*砧木为M26嫁接在M26、M7、MM106等自根砧上的乔纳金等4个品种,平均单株二次枝重为1.0—8.4条,二次枝平均长度10.50-42.70厘米(表4略)。嫁接在M26中间砧上的红星等9个品种,平均单株:二次枝量1.0—7.4条,二次枝平均长度2.0—40.30厘米(表5略)。无病毒苹果苗木这种较强的二次枝抽生能力,为提早结果、早期丰产,提供了优良的生物学基础。2.无病毒苹果树势强,枝量增长快,枝类转化迅速,早实、丰产。于绍夫等(1992)的研究表明,嫁接在M26上的乔纳金,1—3年生树的平均干周为6.1、9.9和12.55厘米,平均树高为156.7、222.6和190厘米,平均亩枝量为2146.3、5384.8和27432条,树冠覆盖率为10%、  相似文献   

17.
早熟甘蓝品种的密度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熟甘蓝是早春棚栽蔬菜的主要品种之一,对调节春季市场蔬菜供应、丰富人民群众的生活起着重要作用。为探索春季小拱棚早熟甘蓝品种的最佳定植密度,从而获得最高产量和经济效益,我们在邹城市城关镇北沙村进行了春拱棚早熟甘蓝品种的密度试验,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一、材料和方法 (一)供试品种:用A代表品种,其中:A_18398;A_2为中甘11(以上两品种均为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产);A_3迎春(辽宁省大连农科所产);A_1鲁甘蓝2号(山东青岛农科所产)。 (二)试验方法:本试验设A(品种)、B(密度)两个因素,A为 4个水平,B设B_1(每 667m~2栽 4500株)和B_2(每667m~2栽5000株)2个水平。随机区组,3次重复,共 24个小区;每小区 5m~2,总面积120m~2。土质为粘壤土,有机质含量 1.2%,碱解氮  相似文献   

18.
苹果梨不同栽植密度对产量有显著影响,在株行距2m×3m、2.5m×4m、4m×5m、5m×7m(对照)不同密度范围内,苹果梨前期产量与密度呈正相关;6年生树产量和密度存在着y=-2134.75+170.49x-0.88x~2的数学模型。苹果梨最佳密度范围66-111株/亩;密度在66株/亩更有利于树体后期生长、果实品质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闵慧霓  邵宝富 《浙江柑橘》1998,15(4):22-22,45
潜叶蛾是为害柑桔夏秋梢的主要害虫之一,受美国氰胺(中国)有限公司的委托,我们于1996年9~10月间,进行了高效灭百科、快杀敌等农药防治柑桔潜叶蛾的田间试验。l材料与方法1.豆供试药剂高效灭百科和快杀敌(美国氰胺(中国)有限公司);20%灭多威乳油(江苏盐城市利民化工厂,市售)。1.2试验方法试验设在本所里荡实验场的10年生温州蜜柑园,密度为110株l667m2。设高效灭百科5000、7000、10000及15000倍液;钻故2000和3000倍液;灭多威800倍液及清水对照。每处理15株,随机排列,对抽有梢的枝条标记,作保梢效果调查。9月3日第一次…  相似文献   

20.
为筛选夏秋季节小白菜的适宜播种密度,以小白菜品种夏帝和夏绿为材料,设置60、80(CK)、100、120株/m24个播种密度,研究高温季节下播种密度对小白菜植株生长及商品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2个品种的株高和最大叶长均随播种密度的增加而提高,最大叶宽、单株叶片数和单株鲜质量随播种密度的增加而下降。夏帝播种后37 d产量以120株/m2最高,但播种后49 d产量以100株/m2最高;夏绿播种后37 d和49 d的产量均以100株/m2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