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27份辣椒种质资源为试材,采用游动孢子灌根法进行了抗疫病水平的鉴定,以期筛选抗疫病的辣椒种质资源。结果表明:鉴定为高抗水平的材料共有3份,占供试材料的11%;其中L151的病情指数最低,为2.86,其次为L19,病情指数为5.71。鉴定为抗病水平的材料共有6份,占供试材料的22%,病情指数介于10.00~30.00。中抗材料有3份,占供试材料的11%,其余15份材料均为感病材料,占供试材料的56%。同时,为了评估辣椒疫霉菌对杀菌剂的敏感性,室内条件下测定了杀菌剂氟啶胺和氰霜唑对疫霉菌菌丝生长的抑制率。表明氟啶胺和氰霜唑对7株疫霉菌菌丝生长抑制率的区间范围分别为42.68%~71.85%和1.87%~55.01%;其中氰霜唑对菌株P5的抑制率最低,仅为1.87%,对菌株P1和P2的抑制率也较低,分别为22.38%和37.50%,预示着供试的部分辣椒疫霉菌菌株对氰霜唑存在不同程度的抗药性风险。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不同丝瓜种质资源对枯萎病的抗性水平,采用室内人工接种法,对68份丝瓜种质资源进行了枯萎病抗性鉴定.结果表明,供试材料中,高抗材料有2份,病情指数分别为6.25和8.26;抗病材料18份,病情指数16.13~29.83;中抗材料33份,病情指数30.73~49.30;感病材料12份,病情指数50.19~68.83;高感材料3份,病情指数78.39~94.82.说明供试的68份丝瓜种质资源中,高抗和抗病材料有20份,可以作为丝瓜抗病育种的亲本,以便选育抗病新组合并进一步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3.
由甜瓜坏死斑点病毒(melon necrotic spot virus,MNSV)侵染引起的甜瓜坏死斑点病毒病在我国多地发生,严重影响着甜瓜的产量与品质。以392份来自国内外的甜瓜种质为试验材料,采用田间自然发病的方法,于果实定形期进行发病情况调查,计算发病率、病情指数、相对抗性指数。结果表明,392份甜瓜种质资源中有高抗材料296份,中抗材料50份,中感材料25份,高感材料21份。其中,302份厚皮甜瓜自交纯系中表现高抗的种质有245份,占81.13%;26份地方品种厚皮甜瓜自交系中表现高抗的种质有14份,占53.85%;8份地方品种薄皮甜瓜自交系均为高抗种质资源;11份国外种质资源中表现高抗的种质有8份,占72.73%;31份国内F1代中表现高抗的种质有15份,占48.39%;14份国外F1代中表现高抗的种质有6份,占42.86%。  相似文献   

4.
陈铣 《蔬菜》2018,(7):54-58
为筛选高抗霜霉病的丝瓜品种,采用苗期人工接种对72份丝瓜品种材料的霜霉病抗性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供试材料的病情指数在3.3~72.7,高抗、抗病、中抗、感病和高感的品种材料分别有12、21、22、14、3份,分别占试验品种总数的16.7%、29.2%、30.5%、19.4%、4.2%。丝瓜品种材料的来源地与抗病性没有明显的相关性。筛选出12份高抗霜霉病的品种材料,分别为3号棱角、春丰、春绿、翠秀花点、绿胜二号、美的大肉花点、春绿夏棠、汇丰大肉、翠绿、六叶香棱、绿冠和碧丽喜,以期为生产用种和育种亲本的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以68份国内外黄瓜种质为试材,通过调查黄瓜种质的生长势、性型、叶色、瓜皮色及枯萎病病情指数,研究分析了不同黄瓜种质对枯萎病的抗性及抗性基因分布频率。结果表明:68份黄瓜种质中,高抗种质4份、占5.9%,抗病种质占36.8%,中抗种质占19.1%,感病种质占27.9%,高感种质占10.3%;华北型黄瓜较华南型和欧洲温室型黄瓜有较多的抗病基因;生长势越强,越抗枯萎病;强雌黄瓜较雌雄同株黄瓜抗枯萎病,叶片深绿的黄瓜较叶片黄绿和绿的黄瓜感枯萎病;瓜皮白绿的黄瓜较浅绿黄瓜感病,浅绿黄瓜较绿皮黄瓜感病。  相似文献   

6.
采用柑橘离体叶片和果实室内人工接种柑橘蒂腐病菌的方法建立柑橘种质抗柑橘蒂腐病菌扩展能力的评价方法,对不同柑橘种质进行抗扩展能力评价,并采用病情指数法、病斑平均直径法和聚类分析方法对柑橘种质进行抗性分级。3种分析方法均将73个柑橘种质划分为5类:高抗、抗病、中抗、感病和高感,未发现免疫种质。柠檬和柚子类种质大多数为高抗品种,甜橙类和宽皮橘类易感病。  相似文献   

7.
惠丰甘蓝对黑腐病的抗性鉴定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苗期人工接菌鉴定和成株期田间鉴定结果表明:惠丰3号甘蓝对黑腐病菌陕西菌株的病情指数为3.3,山西田间自然发病的病情指数为7.0;惠丰1号甘蓝对黑腐病菌的病情指数为3.3(陕西菌株)和6.0(山西菌株),是两个对黑腐病高抗或抗病的优良新品种.  相似文献   

8.
以3种食用菌的25个菌株为试验材料,研究食用菌菌株与病原菌的拮抗反应,分析各品种的抗病性,进而筛选抗病菌株,为食用菌的抗病育种奠定前提基础。结果表明:供试的10个黑木耳菌株中,菌株"吉林2号"对Trichoderma viride、Trichoderma harzianum和青霉的抑制率分别为39%、44%、50%;菌株"RH07"对Trichoderma viride、Trichoderma harzianum和青霉的抑制率分别为40%、42%、50%,抑制率在供试菌株中为最高,且与其它菌株在P0.05水平下有显著差异,确定为高抗菌株。在供试的5个金针菇品种中,菌株"棚栽金"对Trichoderma viride、Trichoderma harzianum和青霉的抑制率分别为46%、50%、41%,其抑制率最高,且与其它菌株在P0.05水平下有显著差异,为高抗菌株。10个平菇菌株中"沈平35"对Trichoderma viride、Trichoderma harzianum和青霉的抑制率分别为47%、43%、53%。"平108"对Trichoderma viride、Trichoderma harzianum和青霉的抑制率分别为48%、40%、54%,其抑制率表现为最高,且与其它菌株在P0.05水平下有显著差异。因此,"沈平35"和"平108"为高抗菌株。3种食用菌对脉孢霉均没有抑制作用。试验筛选的几种高抗菌株可以作为抗病育种材料,同时也验证了对峙培养作为抗病性初步分析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以黄瓜高抗白粉病品种JIN5-508为供体亲本,以高感白粉病品种D8为轮回亲本,通过多代回交后自交,并在每个世代结合白粉病抗性进行接种鉴定,获得了17个以D8为遗传背景但具有抗白粉病的染色体片段导入系。利用平均分布于黄瓜7条染色体上的324对SSR引物对17个导入系63个抗病单株(病情指数 ≤ 10)的染色体导入片段特征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74对SSR引物在亲本间表现多态性;63个抗病单株中单片段导入系共25株,占39.68%;导入双片段的共32株,占50.79%;有3个供体片段导入的为4株,占6.35%;无片段导入的2株,占3.17%。出现频率较高的导入片段共4个,分别位于1号染色体的23.4 ~ 41.3 cM、3号染色体的51.1 ~ 54.0 cM、4号染色体的9.3 ~ 11.3 cM和6号染色体的1.4 ~ 3.2 cM处,出现的频率分别为74.6%、44.4%、25.4%和7.9%。  相似文献   

10.
47份鲜食玉米对丝黑穗病和瘤黑粉病的抗性鉴定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8年通过田间人工接种对47份鲜食玉米杂交种进行了由丝孢堆黑粉菌(Sporisorium reilianum)引起的玉米丝黑穗病和玉蜀黍黑粉菌(Ustilago maydis)引起的玉米瘤黑粉病的抗性鉴定和评价。对丝黑穗病的鉴定结果表明,47份鲜食玉米杂交种中无高抗材料;4份材料表现抗病,分别是三禾甜加糯6号、金辉588、金辉895和黑甜糯520,占8.5%;1份材料盛彩甜3号表现中抗,占2.1%;14份材料表现感病,占29.8%;28份材料表现高感,占59.6%。对瘤黑粉病的鉴定结果表明,47份鲜食玉米杂交种中27份材料表现高抗,占57.4%;6份材料表现抗病,占12.8%;6份材料表现中抗,占12.8%;5份材料表现感病,占10.6%;3份材料表现高感,占6.4%。鲜食玉米新品种中抗丝黑穗病品种比较匮乏,抗瘤黑粉病品种比较丰富,但兼抗两种病害的品种严重缺乏。  相似文献   

11.
黄瓜黑斑病是春棚栽培黄瓜的重要病害,以采自田间分离保存的086菌株为供试菌源,利用室内苗期人工接种和田间成株期观察2种方法对30份黄瓜材料进行黑斑病的抗性评价,苗期接种筛选出9份高度抗病材料、2份抗性材料、1份中抗材料,而其他均为感病和高度感病材料。其中抗性(含中抗)材料占40%、感病材料占60%,成株期田间调查结果与苗期接种结果基本一致。说明苗期接种结果准确,接种方法可靠。同时还说明我们现有的黄瓜种质资源中蕴藏着对改良黑斑病抗性有潜在应用价值的基因资源。  相似文献   

12.
采用室内苗期人工接种鉴定方法,对黑龙江省市售的16 份西、甜瓜栽培品种和84 份种质资源进行了细菌性果斑病的抗病性鉴定。10 份西瓜栽培品种中新红宝、京欣1 号、双抗大地雷、特大庆红宝、超丰F1、庆发7 号等6 个品种表现为中抗;景丰宝和齐红西瓜表现为中感;吉福2 号和庆农1 号表现为感病;6 份甜瓜栽培品种中齐甜1 号、永甜3 号和龙甜3 号3 个品种表现为中抗;日本甜宝和龙甜1 号2 个品种表现为中感;本甜3 号表现为感病;西、甜瓜栽培品种中均未发现高抗及免疫品种。49 份甜瓜种质资源中抗病材料占鉴定种质资源总数的57.1%,从中筛选出3 份高抗材料分别为X11-3、X11-1 和X11-8;在35 份西瓜种质资源中抗病材料占鉴定总数的48.6%,从中筛选出2 份高抗材料11W005 和11W003。  相似文献   

13.
吴之涛  李卓  张莉 《北方园艺》2016,(11):119-122
以黄瓜为试材,采用室内苗期孢子悬浮液灌根接种和田间土壤接菌鉴定的方法,研究了当地市场销售的23个黄瓜品种对枯萎病的抗性。结果表明:室内鉴定试验中,高抗品种3个,占13.0%;抗病品种5个,占21.7%;中抗品种9个,占39.1%;感病品种6个,占26.1%。田间鉴定试验中,高抗品种2个,占8.7%;抗病品种8个,占34.8%;中抗品种10个,占43.5%;感病品种3个,占13.0%。试验表明,供试的23个黄瓜品种中有10个品种属于高抗或抗病,适宜在当地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4.
从平菇(Pleurotus spp.)上分离到细菌性褐斑病弱致病力菌株和非病原菌株共126株,采用离体平菇法筛选模型,筛选出了3株可以诱导糙皮侧耳(P.ostreatus)对托拉斯假单胞菌(Pseudomonas tolaasii)产生抗病作用的诱抗菌株。通过田间验证,最终得到1株诱导抗病效果好的诱抗菌株,诱导抗病效果为66.73%。在供试接种浓度范围内,诱抗菌株的诱导效果随接种浓度增大而增强。  相似文献   

15.
【目的】测定杧果蒂腐病可可球二孢(B.theobromae)不同菌株的致病力及评价杧果品种的抗病性,为杧果蒂腐病防治技术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室内人工接种的方法,对124个B.theobromae菌株进行致病力测定,并针对11个杧果品种进行抗病初步测定。【结果】B.theobromae菌株之间致病力有较大差异,强致病力菌株占28.23%,中等致病力菌株占66.93%,弱致病力菌株占4.84%。同一品种资源分别接种5个不同菌株,抗病性存在较大差异;但是,通过接种B.theobromae后的平均病情指数进行抗性分级,对多个菌株的抗病性进行综合评价发现,‘象牙’为高感(HS)材料,而其余10份材料均表现为感病(S)。【结论】杧果可可球二孢是引起杧果蒂腐的优势病原菌,强致病力和中等致病力菌株在海南分布广泛;供试11份杧果材料中没有对B.theobromae菌株表现抗病的杧果品种。  相似文献   

16.
采用伤根与灌根相结合的接菌法对从国内外收集到的61个苦瓜资源(经多代自交、分离并最终稳定的自交系)进行抗枯萎病评价,结果表明:国内外部分苦瓜资源对枯萎病具有较好的抗病性。在61个参试的苦瓜种质中,达到抗、中抗以上枯萎病抗性等级的苦瓜材料有15个,占24.6%;高抗枯萎病抗性等级苦瓜材料有2个,占3.3%。可以为苦瓜抗病育种提供抗病亲本,并有望培育出抗病苦瓜新品种。  相似文献   

17.
《中国瓜菜》2020,(2):27-30
为了筛选抗白粉病强的华南型黄瓜种质资源,以17份华南型黄瓜自交系为材料进行白粉病喷雾接种,调查并测定了自交系材料的病情指数、相对叶绿素含量和光合指标。结果表明,根据白粉病病情指数,自交系材料'C0503’和'C1216’属于高抗',15C-18’为抗病',01JM-1’为中抗,其他为高感或感病。这4份材料在发病后保持着较高的相对叶绿素含量(50%以上)和较高的光合速率(20μmol·m~(-2)·s~(-1)以上),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的下降幅度较小。对白粉病抗性强的材料光合性能也强,自交系材料'C0503'’C1216'’15C-18’和'01JM-1’可以作为品种选育的抗病性材料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18.
平菇山大1号紫外诱变育种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通过对平菇“山大 1号”原始菌株的担孢子收集、UV诱变以及突变菌株的出菇性能、抗杂菌能力测试研究 ,从 45个突变菌株中筛选出了 2株很有潜力的菌株。 6号菌株株形美观 ,抗杂菌能力强、转潮快 ,生物学效率较原始菌株提高了约 3 4.3 %,达 177.1%;3号菌株表现为无孢突变 ,为平菇新品种的研究开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出发菌株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柑橘种质及‘梨橙2号’ב晚蜜2号’部分杂交种对柑橘褐斑病菌Alternaria alternata的感病程度及抗性分级标准。【方法】采用室内果实去皮接种观察不同种质的感病程度并根据系统聚类分析法、病斑平均直径法、病情指数法3种抗性评价方法对抗病性进行分级。【结果】大部分宽皮柑橘类种质易感病;甜橙类、柚类和柠檬类种质较抗病。参试的54份种质划分为高抗、抗病、中抗、感病、高感5类,未发现免疫种质;‘胡柚’、‘强德勒’、‘华盛顿脐橙’和‘梁平柚’4个品种为高抗品种。‘梨橙2号’ב晚蜜2号’杂交种抗病性出现分离,可以进行遗传分析。【结论】宽皮柑橘种质及其杂交种和葡萄柚易感病。  相似文献   

20.
柑橘溃疡病抗性相关的SSR标记筛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抗柑橘溃疡病的‘宜昌橙2586’与易感病的‘岭南沙田柚’进行杂交,随机选取F1 代材料80 株,开展溃疡病抗性田间接种鉴定。鉴定结果表明,溃疡病抗性在F1 代分离明显,若将免疫和高抗类型均视为抗病,中抗、中感和感病类型均视为感病,则抗感的分离比例接近1︰1。采用集合分离分析法BSA (Bulked Segregant Analysis),结合SSR 分子标记技术,筛选到1 个与柑橘溃疡病抗性相关的分子标记CCR-110。利用F1 代分离个体和公认的抗感材料对标记进行验证分析,发现该标记表现较好的抗性相关性。F1 群体相关分析表明,该标记与柑橘溃疡病抗性的相关系数为0.79;采用最大似然法计算重组率为9.38%±3.5%,通过 Kosambi 函数将其转换成图距单位(cM),遗传距离为9.11 cM;感病的甜橙类、柚类、枳类没有此标记,抗病的金柑类、宜昌橙类、香橙类、宽皮柑橘类的多数材料出现此标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