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赵金凤  刘朝贵 《北方园艺》2018,(15):170-174
以茶树菇为试材,采用含梯度浓度亚硒酸钠(0、2.5、5、10、20、40mg·L-1)的液体培养基培养菌丝,研究了菌丝胞外木质素酶、羧甲基纤维素酶、淀粉酶、果胶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硒对菌丝胞外酶活性有一定的影响。添加适宜浓度的硒对茶树菇菌丝这6种胞外酶活性均有促进作用,其中木质素酶和果胶酶活力的最适硒浓度为2.5mg·L-1,其它4种酶活力的最适硒浓度均为5.0mg·L-1。  相似文献   

2.
平菇栽培过程中胞外酶活性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平菇(Pleurotus ostreatus)菌株新831、黑平王和黑平5号为试材,研究其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羧甲基纤维素酶、滤纸纤维素酶、淀粉酶、蛋白酶、木聚糖酶、漆酶、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平菇栽培过程中,几种胞外酶活性变化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羧甲基纤维素酶、滤纸纤维素酶、木聚糖酶、淀粉酶和蛋白酶在菌丝生长阶段酶活性较低,在子实体成熟期都出现酶活高峰;漆酶和过氧化物酶在菌丝满袋期酶活达到顶峰,随后开始下降,一、二潮菇间期出现次高峰.  相似文献   

3.
香菇生长过程中几种胞外酶活性的变化规律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1  
本文研究了在常规栽培条件下,香菇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培养料中的羧甲基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滤纸纤维素酶、淀粉酶、漆酶、果胶酶、酸性蛋白酶活性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培养料成分的不同只影响酶活性的相对大小,而不影响酶活性变化的规律性,大部分酶随着每一潮子实体的成熟出现一个活性峰值,营养生长阶段,酶活性呈总体上升趋势,生殖生长阶段则呈下降趋势。部分酶活性在后期丧失。  相似文献   

4.
以真姬菇(Hypsizygus marmoreus)为试材,以五节芒(Miscanthus floridulus)和芒萁(Dicranopteris dichotoma)2种菌草、木屑和棉籽壳为主要原料栽培真姬菇,研究真姬菇菌丝胞外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β?葡萄糖苷酶、淀粉酶、漆酶和锰过氧化物酶在其生长发育阶段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无论在何种培养料中,真姬菇菌丝分泌的木质素酶类(漆酶、锰过氧化物酶)活性最大值都在菌丝后熟阶段,而非木质素酶活性最大值则都在菌丝生殖阶段;不同培养料中真姬菇菌丝分泌的同种胞外酶,其活性在各生长发育阶段不同。在变化趋势上,木质素酶类的活性趋势差异在菌丝体后熟阶段,非木质素酶类基本相似。由此说明真姬菇胞外酶活性与生长发育阶段密切相关,并且呈现阶段性变化;真姬菇胞外木质素酶类的活性及变化趋势,与其菌丝生长阶段和培养料的组成有关,非木质素酶类活性的变化趋势由真姬菇生长阶段决定,培养料的不同仅对其活性大小有影响。  相似文献   

5.
白灵菇生长发育过程中胞外酶活性的变化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白灵菇(Pleurotus nebrodensis)天山2号菌株为试材,研究了白灵菇生长发育过程中胞外滤纸酶、羧甲基纤维素酶 、半纤维素酶、淀粉酶、漆酶、酸性蛋白酶和中性蛋白酶活性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整个生育期的胞外酶活性变化具有明显的阶段性.滤纸酶、羧甲基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活性菌丝生长阶段较低,现蕾后活性急剧增强.酸性蛋白酶和中性蛋白酶活性菌丝生长阶段比较稳定,现蕾前相对较低,子实体生长阶段两种酶的活性又明显增强.整个生长阶段酸性蛋白酶的活性明显高于中性蛋白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6.
谢现英 《食用菌》2014,(3):10-13
以棉子壳、麸皮、玉米粉为培养料,在培养料中加入1%、5%、9%、13%的准噶尔阿魏进行培养,测定阿魏侧耳不同生长时期(半瓶期、满瓶期、原基期、幼菇期、开伞期、转潮期)菌丝体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淀粉酶、漆酶、中性蛋白酶活力。结果显示:与对照组(CK)相比,添加阿魏后不同时期各种酶活性均大于CK,当阿魏添加量为9%时,五种酶活性达到最高。在整个生长过程中,阿魏添加量的不同只影响酶活性的相对大小,却不影响酶活性变化的规律,淀粉酶和漆酶活性逐渐下降,纤维素酶(CMC酶)、半纤维素酶(HC酶)和中性蛋白酶先升高后降低,在开伞期酶活性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7.
洛巴伊大口蘑对栽培基质的降解及其相关胞外酶活性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洛巴伊大口蘑为试材,采用袋栽方法,测定了洛巴伊大口蘑在棉籽壳培养基上生长期间栽培基质的降解及其相关胞外酶活性变化,以了解洛巴伊大口蘑对碳源的降解利用特点。结果表明:洛巴伊大口蘑具有完整的胞外纤维素酶系;淀粉酶在菌丝生长阶段活性较高;羧甲纤维素酶、滤纸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的活性与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降解速率呈正相关,但β?葡萄糖苷酶活性与纤维素的降解速率没有相关性,漆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与木质素的降解速率没有相关性;洛巴伊大口蘑具有很强的木质素降解能力,属于白腐菌;非木质纤维素主要在菌丝生长阶段被利用,木质纤维素是子实体生长发育阶段的主要碳源;在107d的栽培过程中,培养基失重52.40%,其中呼吸消耗43.98%,子实体转化率为8.42%。  相似文献   

8.
测定了金耳液体培养过程中,培养基中的淀粉酶、羧甲基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果胶酶、邻苯二酚氧化酶、愈创木酚氧化酶和漆酶的活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整个培养期内,7种酶均有活性,但活性差异较大,产酶高峰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真姬菇生长发育的八个时期胞外酶活性变化规律研究,得出胞外酶在不同时期活性变化趋势各不相同。结果表明羧甲基纤维素酶活性在成熟期及采后3d显著高于其它生长发育时期;滤纸纤维素酶在菌丝长至菌袋1/4时显著高于其它时期,随后下降,但在子实体成熟期以后又显著升高;淀粉酶活性随着生长发育进程推进酶活性升高;愈创木酚酶在菌丝生长阶段无显著差异,但在子实体成熟期以后显著升高;发现纤维素酶、淀粉酶以及愈创木酚酶在生殖生长时期的活性显著高于营养生长时期,而漆酶及β-葡萄糖苷酶活性在原基期显著高于其它各时期。说明真姬菇胞外酶活性与其不同生长发育有关,同时漆酶与β-葡萄糖苷酶在原基形成期显著升高,可考虑寻找漆酶和β-葡萄糖苷酶出现较早的配方,以期促进真姬菇较早转入生殖生长,从而缩短栽培周期。  相似文献   

10.
肇莹  马晓颖  陈珣  肖军 《北方园艺》2021,(8):99-105
以小麦、大米和柞蚕蛹为培养基质的子实体为试材,对比其多糖和蛋白质含量,并测定漆酶、纤维素酶、淀粉酶、蛋白酶、滤纸酶、多酚氧化酶活性,以此分析各胞内酶活性与多糖和蛋白质含量的相关性,以期为获得高蛋白和高多糖的蛹虫草子实体栽培提供参考依据.结果 表明:以柞蚕蛹为栽培基质的蛹虫草中的多糖和蛋白质含量最高.利用双重检验分析发现蛹虫草子实体中多糖的累积与纤维素酶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蛋白酶活性呈显著负相关.蛹虫草子实体中蛋白质的累积与淀粉酶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多酚氧化酶活性呈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究不同香菇配方培养料中胞外酶活性的变化规律以及对产量、子实体品质的影响,以香菇9608为材料,采用3种不同香菇培养料配方[配方1:栎木78%(w,后同)、麸皮20%、石灰1%、石膏1%;配方2:苹果木39%、栎木39%、麸皮20%、石灰1%、石膏1%;配方3:苹果木78%、麸皮20%、石灰1%、石膏1%]进行试验,检测了香菇不同生长时期羧甲基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淀粉酶和漆酶4种胞外酶的活性,香菇产量以及子实体中营养物质的含量。结果表明,配方2香菇羧甲基纤维素酶和淀粉酶活性在转色期和现蕾期较配方1和配方3高;配方2香菇总产量以及生物学效率最高,单袋平均产量1 126.1 g,比配方1、配方3分别增产6.87%、22.60%;配方2香菇子实体中氨基酸、蛋白质、维生素C含量均高于配方1和3。因此,使用栎木和苹果木混合培养料可提高香菇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2.
金针菇固体培养几种胞外酶活力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本文主要研究了金针菇菌丝体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时胞外酶的活性变化。测定了木聚糖酶、羧甲基纤维素酶和淀粉酶的活性变化及蛋白质、还原糖的含量变化。并探讨了金针菇在改变了碳源的培养基上胞外酶、蛋白质、还原糖的变化。结果表明 :金针菇在固体培养过程中 ,三种酶均有活力 ,但呈现较大差异。培养过程中蛋白质和还原糖含量随时间变化 ,且与酶活力有关。改变固体培养基中的碳源 ,则胞外酶活性、蛋白质和还原糖含量又呈不同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3.
以桦褐孔菌(Inonotus obliquus)菌株JL01为试验材料,研究其在代料栽培期间9种胞外酶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羧甲基纤维素酶、滤纸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活性在菌丝生长阶段较低,菌核形成及菌核成熟阶段较高;漆酶、愈创术酚氧化酶、邻苯二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在菌丝生长阶段高于菌核形成阶段;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在菌丝生长时期及菌核成熟时期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4.
为了比较不同腐生食用菌降解纤维素、木质素以及淀粉的能力,以平菇(Pleurotus ostreatus)、香菇(Lentinus edodes)和杏鲍菇(Pleurotus eryngii)为研究对象,采用平板变色圈法对胞外酶种类进行定性检测,选用36%木屑、43%锯末、20%麸皮、1%蔗糖,58%~60%水分,pH 6.6为栽培基质进行栽培出菇,再利用分光光度计法检测其中4种代表性胞外酶在生长发育各阶段的酶活性变化。结果表明:利用变色圈法在平菇、香菇和杏鲍菇中均检测到羧甲基纤维素钠酶(CMCase)、木质素过氧化物酶(Lignin peroxidase,LiP)、漆酶(Laccase)和锰过氧化物酶(Manganese peroxidase,MnP);在平菇及香菇中检测到淀粉酶(Amylase),在香菇中未检测到淀粉酶。杏鲍菇羧甲基纤维素钠酶、滤纸酶、淀粉酶活性与子实体形成正相关,子实体快速生长或者子实体成熟时活性峰值,在发菌及潮菇间期酶活性低;漆酶活性在发菌期有较高的水平,在菇蕾形成达到第一个活性高峰,随后逐渐下降直到子实体老化阶段酶活性升高到第二个高峰;表明杏鲍菇利用木质素先于纤维素和淀粉。平菇羧甲基纤维素钠酶、漆酶活性与子实体形成正相关,其活性峰分别出现在子实体快速生长及成熟阶段;滤纸酶及淀粉酶在整个生长发育阶段均维持价低水平,子实体形成过程无严格相关性。香菇羧甲基纤维素钠酶、滤纸酶在发菌阶段酶活性较高,在幼菇阶段达到峰值,之后逐渐下降;淀粉酶活性与子实体形成过程无严格相关性,始终维持在较低水平;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几乎检测不到漆酶活性。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同种菌不同胞外酶之间、相同胞外酶在不同菌之间酶活性大小及变化规律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侧耳液体培养特性及胞外酶活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本文测定了侧耳在PDY液体培养基中生长时 ,培养液pH值的变化 ,蛋白质含量和菌丝体重量 ;研究了淀粉酶、羧甲基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邻苯二酚氧化酶、愈创木酚氧化酶和漆酶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 :在整个培养基内六种酶均有酶活性 ,但不同酶的活性有较大差异 ,产酶高峰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6.
红托竹荪母种菌丝生长特性及胞外酶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木屑培养基培养红托竹荪(Dictyophora rubrovolvata)母种90d,培养过程中观察测定菌丝生长特性,从第40天开始测定5种胞外酶活性。结果表明:漆酶(laccase)和纤维素酶(cellulase,CL)活性较高,漆酶活性为31.2~52.7U/mL,CL活性为10.7~31.9U/mL;中性木聚糖酶(neutral xylanase,NEX)活性较低,为0.2~0.4U/mL;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和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活性分别为3.3~11.7U/mL和2.5~13.5U/mL。线性相关分析表明:母种菌丝生长状态、生长速度和胞外酶活性有相关性,菌丝变红程度与漆酶活性呈显著负相关,与POD活性呈极显著负相关,漆酶活性与生长速度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以5个黑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栽培菌株为实验材料,研究了黑木耳栽培过程中4种胞外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菌株胞外酶活性不同,但在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即随着黑木耳子实体的生长发育,羧甲基纤维素酶(CMCase)和滤纸纤维素酶(FPase)的活性逐渐增强,并在子实体成熟时最高,子实体采收后活性迅速下降;漆酶(LAC)、多酚氧化酶(POD)活性在菌丝生长阶段较高,随着子实体的生长发育酶活下降.  相似文献   

18.
探讨玉米芯含量不同对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judae)培养料中木质素酶和纤维素酶以及子实体产量和氨基酸含量的影响,设置培养料中玉米芯含量分别为10%、30%、50%和70%,在菌丝生长满袋后(菌丝期)和子实体期(第4潮耳出菇期)分别从菌袋的上中下3个部位取培养料混合,测定酶活及木质素和纤维素含量;采收子实体统计4潮菇的产量并测定子实体中氨基酸含量。结果表明:当培养料中玉米芯含量为50%时,菌丝生长速度最快。在菌丝期,当培养料中玉米芯含量为70%时木质素过氧化物酶活性最高,当玉米芯含量为50%时锰过氧化物酶活性最高,漆酶活性随玉米芯含量的增加而降低;羧甲基纤维素酶在4个配方中活性均较高,其中当玉米芯含量为30%时酶活性最高;随玉米芯含量的增加,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活性升高,β-1,3-葡聚糖酶、β-葡萄糖苷酶和内切-β-1,4-葡聚糖酶活性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当玉米芯含量为50%时酶活性达到最高。在子实体期,除木质素过氧化物酶和漆酶外,其余几种酶随玉米芯含量的增加,活性的变化规律均与菌丝期不同。在菌丝期,随玉米芯含量增加,培养料中的木质素含量逐渐减少,纤维素含量逐渐增加;在子实体期,随玉米芯含量增加,培养料中的木质素和纤维素含量均先减少后增加,当培养料中玉米芯含量为50%时含量最低。当培养料中玉米芯含量为50%时子实体每袋总单产和总产量均最高;当玉米芯含量为30%时,子实体中氨基酸及其衍生物含量最高,其中包括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因此培养料中添加玉米芯可以提高与木质素、纤维素降解相关的酶活性,但是不同的酶在不同含量玉米芯的培养料中分泌规律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9.
以棘托竹荪菌株为试材,采用液体培养的方法研究棘托竹荪深层发酵过程中6种胞外酶的酶活性变化,并对菌丝生物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酶活性与菌丝生物量增长有密切关系。菌丝生物量增加呈"S"曲线,第4~6天增长最快。棘托竹荪菌丝生物量达到最大值之前,羧甲基纤维素酶和淀粉酶活性出现峰值。过氧化物酶、漆酶、多酚氧化酶和蛋白酶的活性与菌丝生物量同步增加。说明发酵过程中棘托竹荪菌丝首先分解利用淀粉和纤维素,然后利用木质素和蛋白质作为碳源和氮源。要提高棘托竹荪深层发酵效率,缩短培养周期,就必须在其菌丝达到最大生物量之前保证碳源和氮源的均衡供给。可根据不同酶的分泌高峰期,确定菌丝的营养利用情况和发酵周期,以收获最大菌丝生物量。  相似文献   

20.
不同配方培养料栽培裂褶菌的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郝瑞芳  李荣春 《食用菌》2007,29(2):25-26
在供试的裂褶菌培养料配方中,配方①以棉子壳为主料(棉子壳80%,麸皮10%,豆秸8%,蔗糖1%,石膏1%),裂褶菌菌丝生长速度最快,子实体产量最高,生物学效率达到46.1%,与其余三个供试培养料配方比较,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