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对山西境内发现的野生蘑菇"沐野1号"菌株进行传统形态学鉴定和ISSR分析。结果表明,菌盖直径为3.3 cm~3.7 cm,初期呈半球形,成熟后近平展,表面为污白色,具有褐色纤毛状鳞片。菌盖的菌肉呈白色,厚度为0.8 cm~1 cm。菌褶离生,较密,不等长,成熟或干后变为黑褐色。菌柄长4.5 cm~7.5 cm,粗0.6 cm~1.2cm,呈圆柱形,基部膨大,实心,表面平滑或有白色的短细小纤毛。孢子为椭圆形至卵圆形,(4.6~6.3)μm×(6.3~8.7)μm,属于担子双孢。根据形态特征初步鉴定,菌株沐野1号为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经ISSR分析,待鉴定的菌株沐野1号和山西境内发现的菌株晋阳1号聚为一大类,与其他所有对照菌株的相似系数为0.54,推测待鉴定菌株沐野1号为不同的双孢蘑菇新品种。  相似文献   

2.
肖辉 《中国果菜》2001,(1):18-18
杏鲍菇,是一种名贵珍稀食用菌。其菌肉肥厚, 菌盖和菌柄脆嫩, 味道鲜美,具有愉快的杏仁香味,鲜品在香港市场50~60元/kg,广州、深圳30~40元/kg,其它地区8~20元/kg不等,倍受消费者青睐。 一、形态特征 杏鲍菇子实体单生或丛生,菌盖初期圆形,后平展,直径3~15cm,中央稍下凹至漏斗形,圆形或扇形,表面有绒毛,灰褐色至浅黄白色,菌肉白色;菌柄长5~12cm,白色光滑,偏生至侧生,棒状至球茎状,横断面圆形,肉质紧实。 二、生物学特性 1.营养要求 杏鲍菇是一种分解纤维素、木质素、蛋白质能力较强的食用菌,各种农副产品下脚…  相似文献   

3.
小平菇新品种"冀杂26"是以广温品种"科佳1号"和低温品种"2026"为亲本,经单孢杂交选育而获得的优良菌株,从接种到采收30~38 d,子实体叠生,菌盖圆形,低温深灰色,高温变灰白色,菌柄长约11.39 mm,菌盖厚度约4.77 mm,菌柄长度约31.77 mm。出菇整齐,转茬快。2017—2018年区域试验表明,平均100 kg干料产鲜菇114.58 kg,比对照品种增产17.07%;适于在河北省及类似气候条件的广大地区进行栽培。  相似文献   

4.
一、菌株来源和生物学特性 1.“黔朴6号”是我所胡宁拙同志于1982年3月11日从贵州省军区人防地道中一根朴树枯木上,采用基内菌丝分离获得菌株。培养出子实体后经过多次组织分离和孢子分离,提纯复壮以及栽培驯化,以复选顺序编为“黔朴6号”。 2.形态:菌盖直径2-7厘米,初时半球形,后渐平展,表面光滑,湿润时稍粘,淡黄色至棕色,中间稍深,盖缘薄而齐;菌肉白色,肉质,具菌香味;菌褶刀片状,不等长,稍稀,与菌柄离生;菌柄长12-17厘米,直径1~1.6厘米,表面有短绒毛,上  相似文献   

5.
对收集的37个黄金针菇菌株进行拮抗、菌丝培养及出菇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供试黄色金针菇菌株具有遗传多样性,37个菌株可以分为18个类群,最大群包含12个菌株,最小群仅含1个菌株,其子实体颜色可以分为三类:(1)菌盖金黄色,菌柄中上部浅黄色、菌柄根部褐色;(2)菌盖浅黄色,菌柄白色,菌柄根部浅黄色或浅褐色;(3)菌盖深褐色,菌柄浅褐色。  相似文献   

6.
为了更好地了解大杯蕈白色变异菌株的形态特征和菌丝生长条件,比较大杯蕈和大杯蕈白色变异菌株的子实体形态、部分营养成分,并研究白色变异菌株菌丝的生长条件。结果表明,大杯蕈白色变异菌株主要特征是子实体菌盖白色,盖半球形或伞帽形,后期表面不光滑,有肉质瘤状凸起,菌盖肉质肥厚;菌柄灰白色或黄白色,菌柄短,粗壮;菌褶不等长,分叉;菌盖、菌柄的半纤维素、粗纤维、纤维素的含量低。大杯蕈白色变异菌株菌丝生长适宜碳源为可溶性淀粉、果糖、蔗糖、麦芽糖;最适宜氮源为蛋白胨、麸皮;最适宜培养温度为27~30℃;最适pH为7。  相似文献   

7.
秀珍菇栽培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志生 《食用菌》2006,28(6):63-64
1概述秀珍菇(Pleurotus geesteranusSinger)又名袖珍菇、小平菇。隶属担子菌亚门,层菌纲,伞菌目,侧耳科,侧耳属。菌丝洁白,细密,有锁状联合;菌盖浅灰(白)至深灰,半圆形、椭圆形、圆形,完全伸展后呈扇形或圆形;菇柄侧生,或近中生(中生),内实,单生或丛生,细长;菌褶稍密,延生,白色  相似文献   

8.
胡文华 《西南园艺》2001,29(3):28-28
1 形态特征  子实体单生或丛生 ,菌盖初期圆形 ,后平展 ,直径 3~ 1 5cm ,中央稍下凹至漏斗形 ,圆形或扇形 ,表面有绒毛 ,灰褐色至浅黄白色 ,菌肉白色 ;菌柄长 5~ 1 2cm ,白色光滑 ,偏生至倒生 ,棒状至球茎状 ,横断面圆形 ,肉质紧实。2 生物学特性2 .1 营养要求  杏鲍菇是一种分解纤维素、木质素、蛋白质能力较强的食用菌 ,对各种农副产品下脚料和栽培平姑的原料中的碳源和氮源都能吸收利用 ,尤以棉籽壳、废棉、阔叶树木屑、玉米芯等主料 ,适量添加麦麸、米糠、玉米粉等辅料提高氮源为最佳。2 .2 温度与湿度  菌丝生长阶段培养…  相似文献   

9.
以"杏美1号"、"杏丰12"、"杏鲍菇3号"、"杏鲍菇6号"、"农大杏鲍菇"、"武杏"为试材,以当地主栽品种"杏鲍菇2号"为对照,以菌丝生长速度、菌丝生长势、污染率、子实体产量、生物转化率、子实体形态特征和子实体品质为指标,对7个杏鲍菇菌株进行了玉米芯栽培品种比较试验,旨在筛选出适合玉米芯栽培的杏鲍菇优良菌株。结果表明:"农大杏鲍菇"和"杏美1号"表现较好,菌丝生长浓密粗壮,菌丝长速最快,满袋时间最短,污染率低;菌株鲜菇产量和生物转化率最高,子实体生长表现最好,菌盖直径和菌肉厚度适中,菌柄长,菌柄直径大,子实体容重和单菇鲜重大;且二者优质菇比例最高;表明"农大杏鲍菇"和"杏美1号"为乌兰察布地区玉米芯栽培杏鲍菇的优良菌株,推荐在生产中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10.
王俊燕  蒋世铮 《食用菌》2004,26(2):11-11
在阿尔泰山夏秋的林下较易发现蓝黄红菇(梨菇、梨红菇)Russula cyanoxantha(Schaeff.:Fr)。其菌盖直径5~10cm,幼时扁半球形,后伸展中凹,老后近漏斗状,盖面淡青褐色、灰绿色、粉灰色,有时具细微龟裂,盖缘无条纹或晚期出现不明显条纹。菌肉白色。菌褶白色,密、窄、分叉,近延生或延生。排列较稀疏,褶基有横脉。菌柄白色,近柱状,有时基部  相似文献   

11.
图1:银丝草菇Volvariella bombycina(Pers. ex Fr.)Sing。菌盖钟形、半球形,渐平展,中部稍凸起,直径2-10厘米,初期白色,后渐变为浅黄色,具银丝状柔毛,菌盖表皮在边缘处常延伸并超过菌褶,肉质。菌褶初为白色,后变为粉红色,密,不等长,与菌柄离生。菌柄近园柱形,长5-11厘米,粗0.6-1.2厘米,弯曲,  相似文献   

12.
李育岳  汪麟 《食用菌》1991,13(1):18-19
为适应国际市场对白色金针菇商品的需求,近年来我们从国内外引进的十个金针菇菌株中,获得一株产量高、商品性能好的白色菌株FV088,现将其特性报道如下:一、形态特征子实体丛生,菇蕾在200朵以上,生长整齐.菌盖乳白色,早期呈球形,不易开伞,半开伞时呈半球形,直径0.5~1.5cm,菌肉厚3~4mm;菌褶白色,离生;菌柄乳白色,纤维质,脆硬,圆柱状,中空,粗细均匀,长15~20cm,直径2~4mm,稍有光泽,菌柄大部分无绒毛,仅在近基部处有白色细密绒毛.  相似文献   

13.
陈成杰  胡文华 《食用菌》2001,23(6):9-10
杏鲍菇 SX4 2 ,是选自我们栽培基地的 1株重达2 10 0 g的特大丛杏鲍菇子实体 ,经孢子分离培养获得纯菌种 ,在温光调控下培育成功具有商业开发潜力的高产菌株。1 子实体特征菇体高 10~ 30 cm,群生或丛生 ,形如肥大水葫芦 ,粗壮如玉色的保龄球。菌盖初期圆形 ,后平展 ,直径 5~15 cm,中央稍下凹呈漏斗形 ,浅灰至浅黄白色 ,表面有绒毛 ,菌肉白色 ,杏仁香味。菌柄长 10~ 30 cm,直径 5~8cm,白色 ,偏生至侧生 ,棒状至球茎状 ,腰圆鼓起。菌褶向下延生、密集 ,乳白色。孢子印白色或浅黄色。2 生物学特性2 .1 温 度 菌丝生长适温 8~ 32℃ ,…  相似文献   

14.
簇扇菌(新拟)Polyozellus multiplex(Underwood)Murrill是一个间断分布于东亚和北美的高等真菌,它既是区系研究的有趣材料,也是很好的食菌。今据采自云南的标本作一报道: 担子果高达15厘米;有盖簇生,常层叠呈莲座状、复瓦状,扇形至匙形、偶呈漏斗形,宽(或直径)2-5厘米,表面黑褐色至蓝褐色,近平滑,常有同心环纹,边缘色较淡,常外卷,完整至波状,有时撕裂;菌肉较薄,暗紫色至褐色,鲜时有弹性,于后较脆;子实层生背面,下延,青灰色,有明显的辐射状细条纹,有时网节而呈近孔状;菌柄粗状,长4-8厘米,粗1-3厘米,与菌盖同色,多分枝,枝端渐成菌盖。菌柄与菌盖的界  相似文献   

15.
对采自广东云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标本进行研究,经鉴定为中国大陆新记录种——卵孢原球盖菇(Protostropharia ovalispora Yen W.Wang&S.S.Tzean)。根据标本的形态特征,并结合ITS分子系统学分析,描述了该物种的主要特征为菌盖凸镜形至扁半球形,表面具黏液;菌褶直生;菌柄表面黏;担孢子椭圆形至长椭圆形。  相似文献   

16.
以优质大球盖菇栽培品种明大128为亲本,通过多孢自交选育获得菌丝生长势强、产量高的新菌株S18,并进行新菌株鉴定和品种区域试验。结果表明S18达到新品种认定标准,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认定委员会认定,定名为球盖菇18。球盖菇18的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18~22℃,出菇最适温度为14~25℃;子实体单生或丛生,粗壮,致密,不易破碎;菌盖半球形,黄褐色至棕褐色,有鳞片,直径为4.81~5.19 cm;菌柄圆柱形,白色,直径为3.54~3.75 cm;平均生物学效率为77.4%。具有丰产性好,品质优,商品性好等优点,适于设施栽培和林下栽培。  相似文献   

17.
24个灵芝菌株ISSR遗传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24个灵芝(Ganodermalucidum)菌株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研究。从43个引物中选出10个ISSR引物,扩增得到110个扩增位点,大小分布在500~2 000 bp,并利用NTSYS.PC2.0分析软件对这些供试菌株的遗传差异性进行聚类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相似水平在71%左右时,24个菌株分为4个组群,第一组为菌盖薄长速快的美国灵芝和杂交赤芝;第二组是野生赤芝;第三组是菌盖近圆形的灵芝;第四组是菌柄稍长、菌盖肾圆形的灵芝。  相似文献   

18.
今年4月初,在湖北省天门县竟陵镇食用菌专业户黄国祥家的废弃凤尾菇棉壳菌床上,发现一株野生伞菌。菌蕾长卵圆形或棒槌形,浅灰色,长7—11cm,宽2.7—3.5cm。成熟后,菌盖近钟形,后期渐平展,白色至浅柠檬黄色,有银丝状绒毛,宽9—17.5cm;菌肉薄,白色;菌柄长圆  相似文献   

19.
利用原生质体单核化技术从8个金针菇栽培菌株中获得13种不同的黄色单核体菌株和3种白色单核体菌株;单核体出菇实验结果表明,5种黄色单核体和2种白色单核体可以形成单核子实体,其中,黄色单核子实体间在菌柄、菌盖颜色方面差异较大,而且部分单核子实体本身的菌盖和菌柄的颜色也具有明显的差异,说明控制子实体黄颜色的因子存在复等位因子。  相似文献   

20.
9白蘑科Tricholomataceae9.1分类特征担子果肉质,也有膜质,杯伞状、口蘑状、小菇状或类似侧耳状。菌柄与菌盖同质,常中生,有侧生和偏生。个别菌柄基部有菌索或假根。菌褶明显,直生、弯生至延生等。多数无菌幕,少数种能形成残留的菌环及菌盖鳞片。单型菌丝系统,非淀粉质。孢子印白色、黄色至粉红色,稀更深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