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苏油4号油菜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密度和施氮量进行单、复因子试验,研究了栽培因子水平及其组合对双低油菜苏油4号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苏油4号高产优质栽培的适宜密度为12.0万~16.5万株/hm2,适宜施氮量为270~315 kg/hm2,在此范围内产量高、籽粒含油率较高、品质优.(2)栽培因子水平组合为种植密度12.0万株/hm2、施氮量270 kg/hm2,高产田块产量可达3 800 kg/hm2,大面积丰产栽培可达3 400 kg/hm2,经济效益最佳.  相似文献   

2.
采用五元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播期、密度、氮肥、磷肥、钾肥对汉油9号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各栽培因子对汉油9号产量影响的大小顺序为:施氮量>施钾量>播期>磷肥>密度.用降维法分析各因素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每公顷施纯氮167.85 kg产量最高,每公顷施纯磷96.6 kg产量最高,每公顷施纯钾75.6 kg产量最高;播期为9月11日产量最高,密度为12.3万株·hm^-2时产量最高;经过计算机模拟寻优,产量大于3 150 kg· hm^-2栽培方案有93套,相应的农艺措施为播期9月9-11日,密度11.70~12.30万株·hm^-2,纯氮量174 ~186 kg· hm^-2,纯磷量为85.95 ~94.05 kg· hm^-2,纯钾量为84.90 ~95.10 kg·hm^-2.  相似文献   

3.
采用正交回归旋转组合设计方法 ,对吉林省优质晚熟品种吉粳 6 6在栽培上的 5个主要可控因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①吉粳 6 6新品种高产、稳产 ,平均产量效应为公顷 8150 7kg ,若栽培技术得当 ,公顷产量最高可达 992 1 1kg ;②主要栽培措施对吉粳 6 6产量作用大小的顺序为 :施氮量 >插秧方式 >施磷量 >插秧期 >施钾量 ,特别是施氮量对产量起着决定性作用 ;③预测吉粳 6 6公顷产量达到 90 0 0kg以上时 ,主要栽培措施应采用的数量为 :插秧期在 5月 2 2~ 2 4日 ,插秧方式以 30 0cm× (13 4~ 14 4 )cm ,施氮量每公顷 2 0 2 6~ 2 10 6kg ,磷肥 (磷酸二铵 )每公顷 2 50 0~ 2 6 2 9kg ,钾肥 (硫酸钾 )每公顷 85 2~ 10 5 0kg。  相似文献   

4.
《吉林农业科学》2017,(4):23-26
为探索出花生吉花1号合理的种植密度及最优施肥方案,本研究采用四因子五水平正交回归旋转设计,建立了各因素与产量指标的优化数学模型,确立了高产优化栽培方案。研究结果表明:各因素对产量的影响效应表现为:种植密度氮肥磷肥钾肥,产量大于3 300.00 kg/hm~2目标产量的优化栽培方案为:种植密度13.292万~13.767万穴/hm~2;施氮(N)量每公顷应达到217.7~241.1 kg,施磷(P2O5)量每公顷应达到179.52~206.36 kg、施钾(K_2O)量每公顷应达到191.68~210.68 kg。  相似文献   

5.
栽培因子对华油杂9号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正交试验,设不同播期、不同密度和不同施氮量处理,研究不同栽培因子对华油杂9号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产量、单株一次有效分枝数、单株有效角果数等经济性状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随着密度的增加,一次有效分枝数、主花序有效角果数逐渐减少;适时早播有利于促进个体发育夺高产.通过本试验确定华油杂9号在恩施州种植的最佳播种期为9月18日、每公顷15万株、施氮量每公顷为262.5kg或10月8日播种、每公顷为12万株、施氮量每公顷为262.5 kg.  相似文献   

6.
超高茬麦田套稻高产配套栽培技术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超高茬麦田套稻基本苗的合理配置是获得高产的基础 ,扬州地区中籼杂交稻每公顷套播基本苗 45万~ 6 0万 ,中粳稻每公顷套播 90万~ 12 0万 ,有利于个体、群体兼顾协调 ,达到花后高积累 ,获得较高产量。合理的肥料运筹是获得高产的调节手段 ,中籼杂交稻每公顷施纯氮 2 2 5kg左右 ,中粳稻每公顷施纯氮 2 92 .5kg ,有利获得高产。施肥方法上麦田套稻肥料运筹分蘖肥 ,穗粒肥以 6∶4或 7∶3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7.
采用两因素随机区组田间试验方法,研究氮肥施用量与栽培密度对Ⅱ优航1号作早稻再生稻栽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头季施氮量、栽培密度、施氮量与栽培密度互作对头季稻产量差异极显著,但对再生季产量差异不显著。栽培密度对两季总产量差异显著。头季每公顷施纯N 150kg与栽培密度22.5 ̄30万丛搭配和每公顷施纯N 195 ̄240kg与栽培密度15 ̄30万丛搭配,配套其他高产栽培措施,再生栽培能获得两季高产。再生季有效穗与头季有效穗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采用四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对影响冀西北坝上半干旱区旱滩地春油菜产量形成的密度、磷肥、氮肥、追氮比例四项关键农艺措施进行了定量化的综合研究,建立了高产栽培的数学模型,分析了单因素和二因素产量效应。四项农艺措施对产量作用的大小依次是:氮肥>密度>磷肥>追氮比例。优化农艺措施组合是:每公顷密度24.3~30.1万株,P_2O_5 53~80kg,N 107.8~120.9kg,追N比为总量的73%~93%。  相似文献   

9.
对优质油菜新品种苏油 1号进行密度、施肥量和肥料运筹配比的试验结果表明 :密度对产量高低影响最明显 ,其次是施肥量 ,肥料运筹配比对其影响较小。公顷产量 3 0 0 0kg以上 ,最经济、有效获得高产的栽培因子水平及组合是 ,密度 12万~16 .5万株 /hm2 ,施肥量 (纯氮 ) 2 70kg ,肥料运筹以基、苗、薹花肥 ,配比为 4∶2∶4。  相似文献   

10.
湘杂棉3号在长江下游地区的适宜密度与施肥水平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长江中游(湖北、湖南等)地区的种植密度一般在1.8万株/hm^2以下,为探索其在长江下游的适宜种植密度及施氮水平.于2005年在扬州进行了不同密度与不同施氮水平对产量构成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在两种密度水平下,每公顷2.4万株的比1.8万株的增产11.88%,增产极显著;在三种施氮量水平下,以每公顷465kg的产量最高,345kg的产量次之,分别比225kg的增产21.22%和18.35%,增产均达极显著水平,而每公顷465kg和34.5kg两水平间产量差异不显著。最佳处理组合为每公顷密度2.4万株、施氮量34.5kg.其籽棉产量为4203.2kg,说明湘杂棉3号在长江下游种植应适当增加密度和施氮量来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