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采用超临界流体CO2萃取方法提取川芎油,用GC-MS计算机联用技术分离鉴定其所含化学成分及相对含量,并与传统的水蒸气蒸馏法、中性乙醇提取法的提取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3种方法所提取的挥发油有16个相同成分,各占其相对含量的79.87%、89.42%和71.32%。另外,分别有10、8、5个成分是各自特有的,各占其相对含量的2.51%、3.03%和6.9%,表明以超临界流体CO2萃取法萃取的川芎挥发油所得组分最多。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龙眼花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成分。[方法]分别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和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龙眼花的挥发油,并采用GC-MS技术对其进行分析,面积归一化法测定计算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挥发油中共鉴定出25种成分,占挥发油总成分的92.66%;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提取的挥发油中共鉴定出18种成分,占挥发油总成分的70.74%。[结论]2种提取方法得到的龙眼花挥发油组分与含量差别较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不同方法提取的香茅草挥发油化学成分。[方法]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SCDE)及水蒸气蒸馏法(SD)从香茅草中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提取的挥发油中共鉴定了31种成分,占挥发油总成分的91%以上;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挥发油中共鉴定了17种成分,占挥发油的94%以上。2种提取方法得到的挥发油组分及其含量差异较大,含量最高的都是香叶醛和橙花醛。[结论]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提取的挥发油比水蒸气蒸馏法能更真实、全面的反映药材中的化学成分。  相似文献   

4.
[目的]采用2种不同方法提取湖南干艾叶中的挥发油,并用GC-MS技术鉴定其化学成分及含量。[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艾叶中的挥发油,考察料液比、药材粉碎度、提取时间和浸泡时间4个参数对提取的影响,并采用正交试验选出最佳工艺;同时,采用超临界流体萃取法提取出艾叶中的挥发油。[结果]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率为2.0~4.0 mg/g。GC-MS技术鉴定出其主要成分是4,11,11-三甲基-8-亚甲基-二环[7.2.0]十一烷-4-烯(C15H24),含量为14.76%。超临界流体萃取法提取率为:6.0~10.0 mg/g。GC-MS技术鉴定出主要成分是丁香烯环氧物(C15H24O),含量为7.25%。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艾叶挥发油的最佳工艺是:剪碎药材(100 g),料液比为1∶10(W/V,g/ml,下同),浸泡时间1 h,蒸馏5 h。[结论]相比较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超临界流体萃取法提取率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不同方法提取小叶女贞中的挥发油成分,比较其在化学成分和含量上的差异。[方法]分别采用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法(SFE-CO2)和水蒸气蒸馏法(SD)提取小叶女贞中的挥发油成分,并运用GC-MS分离和分析2种挥发油的化学成分,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采用SFE-CO_2提取的挥发油共鉴定出89种成分,占挥发油总成分的83.79%;采用SD提取的挥发油共鉴定出17种成分,占挥发油总成分的77.22%。[结论]2种提取方法所得的挥发油组分与含量差异很大,为小叶女贞挥发油的进一步开发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研究驱蚊草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分别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和CO2超临界流体法提取挥发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结合计算机检索鉴定其化学成分,运用气相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了它们的相对百分含量;从水蒸气蒸馏法和超临界流体法提取挥发油中分别成功鉴定了33个化合物;结果表明:萜类物质分别占水蒸气蒸馏法和CO2超临界流体法提取总挥发油的64.57%和20.64%,两种方法提取的挥发油含有14种相同的成分.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蒸馏法与超临界CO_2萃取法提取细辛挥发油化学成分。[方法]优化超临界CO_2提取细辛挥发油方法,并用GC-MS法对2种提取方法所得化学成分定量分析。[结果]超临界CO_2和蒸馏法提取的挥发油仅鉴定了百分值大于2%的8种成分,分别占挥发油总成分的94.38%和93.93%。[结论]2种提取方法所得的挥发油组分与含量差异不大,为细辛挥发油的进一步开发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石琳  阳元娥  姚勇芳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5):21641-21643
[目的]研究不同提取方法对艾叶挥发油成分的影响。[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和CO2超临界萃取法提取艾叶中的挥发油,然后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鉴定,用归一法计算各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和CO2超临界萃取法提取的艾叶挥发油化学成分存在较大差异;超临界萃取得到艾叶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1,2-苯二羧酸-2-乙基己基酯(17.81%)1、,2,34,4,a5,,6,8a-八氢-7-甲基-7-亚甲基-1-(1-亚甲基)-(1a,4a8,a)萘(11.13%);水蒸馏法得到艾叶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4,66,-三甲基-[1S-(1a,2β,5a)]-二环[3.1.1]-3-庚烯-2-醇(22.05%)、4-甲基-1-(1-甲基乙基)-[1S-(1a,4b.5,a)]-二环[3.1.0]己烷-3-醇(10.69%)、石竹烯氧化物(10.62%)。[结论]超临界萃取所得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较多,其中极性较小的成分含量较高;水蒸馏法所得挥发油的化学成分集中在极性较大的醇类,极性较小的挥发成分用水蒸馏法相对难以提取。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水蒸气蒸馏法和溶剂萃取法提取金钱草鲜草与干草叶中挥发油成分。[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金钱草鲜草与干草叶中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并采用峰面积归一法确定各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金钱草鲜叶和干叶所得挥发油中分别鉴定出了19和14种化合物,采用溶剂萃取法从金钱草鲜叶和干叶所得挥发油中分别鉴定出了20和11种化合物。用两种方法提取的挥发油中化学成分的组成不同。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挥发油中,相对含量最高的成分都为β-香叶烯(鲜叶和干叶中分别达到39.67%和42.80%),而用溶剂萃取法提取的挥发油中,相对含量最高的都为邻苯二甲酸二乙酯(鲜叶和干叶中分别达到18.05%和28.64%)。[结论]不同的提取方法所得金钱草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不同,且不同的预处理方式对挥发油的成分也会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和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黄连木嫩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比较分析。方法 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和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黄连木嫩叶挥发油,对其化学成分采用GC-MS分析。结果 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与水蒸气蒸馏法得到的挥发油成分具有一定差异,分别鉴定出18种和24种化学组分。其中8种为相同的主要挥发油成分,如β-月桂烯、D-柠檬烯、1-碘代-十六烷等。结论 两种方法提取的黄连木嫩叶挥发油成分种类存在一定差异,但是主要挥发油成分的提取效果相当,综合考虑需要组分可以选择合适的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东北羊角芹籽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东北羊角芹籽中的挥发油,然后用GC-MS进行成分分析,用峰面积归一化法定量,并与水蒸汽蒸馏法获得的精油成分进行比较。[结果]用从超临界萃取法萃取挥发油中,共鉴定出18种成分,主要成分为芹菜脑(59.5%)、十一烷(18.99%)和柠檬烯(5.23%)。水蒸汽蒸馏法提取芹莱籽,共鉴定出14种成分,主要成分为芹菜脑(21.63%)、十一烷(41.14%)和柠檬烯(13.04%)阻水芹烯(6.82%)。虽然2种方法得到的东北羊角芹籽主要成分的组成不相同,但两者所含芹菜脑都较多,表明东北羊角芹籽挥发油的代表化合物为芹菜脑。[结论]该研究为东北羊角芹籽活性成分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顾锡峰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9):4529-4531
[目的]建立CO2超临界萃取技术提取康藏荆芥(Nepeta pratti Lèvl)精油的最佳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优化CO2超临界萃取技术提取康藏荆芥精油的工艺。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康藏荆芥精油的主要成分及其含量,并与水蒸气蒸馏法、溶剂法所萃取的康藏荆芥精油的主要成分及其含量进行比较。[结果]利用CO2超临界萃取技术提取的荆芥精油的主要组分为:胡薄荷酮、薄荷酮、石竹烯、D-柠檬烯、反式-香芹醇、辣薄荷烯酮、大=牛儿烯D、2R-顺-5-甲基-2-(1-甲基乙基)环己酮、异胡薄荷酮、柠檬烯、1-辛烯-3-醇,松茸醇、2-环戊基环戊酮、石竹烯氧化物、dactylol、月桂烯,其含量分别为:45.21%、19.90%、1.89%、1.80%、1.49%、1.07%、0.81%、0.78%、0.65%、0.51%、0.51%、0.50%、0.47%、0.40%、0.21%。其中,萃取物中的萜类物质含量最高,可达76.20%。与传统提取法(水蒸气蒸馏法和溶剂浸提法)相比,应用CO2超临界萃取技术提取的康藏荆芥精油中的主要物质胡薄荷酮等含量较高,且萃取出来的物质种类相对较多。[结论]超临界萃取法简便可行,具有传质速率快、穿透能力强、选择性高、萃取效率高、操作温度低等特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更好地提取生姜中的风味物质。[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有机溶剂浸提法和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生姜中的风味物质,对所得产物进行HPLC和GC-MS分析。[结果]水蒸气法提取的姜精油为浅黄,折光指数(20℃)1.491~1.497,密度d200.855~0.890g/ml,得率0.7%~1.2%,主要成分为单萜、单萜醇、醛、酯等含氧衍生物和倍半萜。超临界CO2萃取法的适宜工艺为:萃取时间80min,萃取温度35℃,萃取压力15MPa,所得姜精油为稠状深黄色,折光指数(20℃)1.490~1.512,密度d200.950~0.975g/ml,主要包括姜烯、金合欢烯、β-倍半水芹烯、β-水芹烯,按面积归一法计算,共占色谱峰的88.29%。有机溶剂浸提法提取率低,杂质多。[结论]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物含较多的醇类化合物,更能体现生姜的独特风味。  相似文献   

14.
分别采用水蒸气蒸馏萃取法和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款冬花的挥发油,鉴定出其中的10种和20种化合物,占总峰面积的88.42%和82.03%,而其中相同的化学成分有7种,主要是β-红没药烯和7,10,13-十六三烯醛。同时蒸馏萃取法挥发油得率为1.936%,而水蒸气蒸馏萃取法挥发油得率为1.023%,说明同时蒸馏萃取法是款冬花挥发油可行的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15.
朱小勇  林世炜  卢汝梅  李兵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2):13376-13377
[目的]研究紫玉盘(Uvaria microcarpa Champ.ex Benth)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紫玉盘叶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结果]从紫玉盘叶挥发油中共分离出58个色谱峰,鉴定出37个化合物,占总量的89.70%,主要成分是亚油酸、棕榈酸、邻苯二甲酸单(2-乙基)已醇酯、双环吉玛烯和苯甲酸。[结论]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与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紫玉盘叶挥发油的的化学成分有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不同方法提取的姜黄油的成分。[方法]采用3种提取方法,分别是水蒸气蒸馏、超临界CO2萃取和分子蒸馏,并采用GC-MS对获得的3种姜黄油进行成分分析。[结果]3种提取方法获得的姜黄油的成分及相对含量基本一致,其主成分含量为:姜黄酮(含芳香-姜黄酮)〉α-姜烯〉姜黄新酮、β-倍半水芹烯;分子蒸馏前轻组分与前面3种姜黄油的组分差异很大,分子蒸馏前轻组分主要含α-姜烯、异松油烯、β-石竹烯和β-倍半水芹烯等较早出峰的组分,在保留时间为25.28 m in以后的组分未被检出。[结论]该研究可以姜黄油的工业化生产及广泛应用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17.
张伟  倪斌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6):15948-15949,15951
[目的]研究白木香叶挥发油的提取及其化学成分的含量。[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分离白木香叶中的挥发油,通过GC-MS联用仪对白木香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其相对含量。[结果]结果共鉴定出48个化学成分,主要成分为9-二十六烯(4.17%)、N′-羟基-4-(三氟甲基)吡啶-3-甲酰胺(3.95%)、二十八烷(3.76%)、二十四烷(3.50%)、二十二烷(3.32%)、1-碘十六烷(2.82%)、4,6-二甲基十二烷(2.76%)和1-溴二十二烷(2.58%)。[结论]该研究为白木香叶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