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通过实验,研究烘焙工艺中不同温度、不同时间,对乌龙茶中微生物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为了保证乌龙茶品质,可选择115℃的烘焙温度,时间20min,以达到减少一半枯草芽孢杆菌数与减少一个数量级黑曲霉数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以碑坝群体种为原料,综合闽北和闽南乌龙茶加工工艺,以做青温度(A)、摇青时间(B)、杀青温度(C)、初烘温度(D)为因素,进行4因素3水平L9(34)正交试验,从毛茶感官品质和生化成分含量等品质指标探讨做青温度、摇青时间、杀青温度和初烘温度等工艺对陕西乌龙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四因素对陕西乌龙茶毛茶感官品质的影响大小依次是CABD,做青温度和杀青温度对陕西乌龙茶毛茶感官品质、水浸出物总量、茶多酚含量和酚氨比值均有显著的影响(p0.05),摇青时间和初烘温度对毛茶感官品质、氨基酸含量和酚氨比值影响均不显著(p0.05)。综合感官审评结果和品饮习惯,制定陕西乌龙茶的优选工艺流程为:鲜叶→晒青→摊晾→做青(温度20℃~21℃,相对湿度70%~80%,做青4次,时间分别为第1次摇青2min晾青1h、第2次摇青5min晾青2h、第3次摇青10min晾青3h、第4次摇青20min晾青9h)→杀青(温度250℃)→揉捻→初烘(温度180℃)→复烘。  相似文献   

3.
罐装乌龙茶水的灭菌技术及其对茶汁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罗龙新 《茶叶科学》1996,16(2):147-152
研究了不同温度—时间的灭菌组合技术对罐装乌龙茶水的灭菌效果,获得了乌龙茶汁中微生物的耐热特性参数D值、TDT值、TRT值和Z值,并计算了乌龙茶汁的杀菌值F和F0。结果表明,采用10min升至121℃,恒温10min,再用10min降至室温的杀菌技术是安全可靠的。文中还对高温杀菌对乌龙茶汁品质的影响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清香型乌龙茶空调做青设备及加工的关键技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清香型乌龙茶是结合了台式乌龙茶与闽南传统乌龙茶的工艺发展起来的,其制作工艺通过近几年的不断改进而日趋成熟.清香型乌龙茶香气清高、滋味醇爽、叶色翠绿、汤色淡黄绿,属轻发酵乌龙茶,其做青过程为低温(18~23℃)缓慢氧化,这有利于芳香物质的形成与积累,也有利于多酚类,特别是酯型儿茶素等苦涩物质的转化.利用空调降低做青温度,在一定的湿度条件下,适当延长做青过程的凉青时间,对提高清香型乌龙茶的品质十分有利.  相似文献   

5.
不同干燥处理对乌龙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影响乌龙茶干燥效果的主要因素—烘干温度、烘干时间及摊叶量进行最佳组合的探讨。其结果表明:烘干温度130℃,烘干时间20min,摊叶量0.75~1.02kg/m~2 的组合,品质最佳。三个因素中以烘干温度的高低,与乌龙茶的色、香、味的改善与提高,关系极为密切。  相似文献   

6.
谈夏暑茶空调做青制茶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 乌龙茶做青所要求的环境条件根据我县茶农长期生产实践和各地科学实验总结 ,乌龙茶做青环境要求做青间温度控制在 2 2 -2 5℃ ,相对湿度在 80 - 85 %之间 ,风力在 2级— 3级之间。在掌握有一定做青技术经验、结合适宜的鲜叶原料 ,一般都可以做出较好的乌龙茶品质。2 空调机的运用空调机在乌龙茶做青间中发挥制冷作用 ,降低做青间的温度 ,使乌龙茶整个做青过程的摇青———凉青这一动静结合能够顺序渐进 ,茶叶的酶促氧化作用控制在最适温度条件下缓慢进行 ,这就有利于物质的转化和积累 ,形成较理想的香气和滋味。3 空调做青技术应注意事…  相似文献   

7.
做青温度对岭头单枞乌龙茶香气成分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了岭头单枞乌龙茶不同温度下做青香气组分的变化,结果表明:高温(29℃)做青芳香物质种类少、精油总量低、特征组分含量低,中温(25℃)、低温(21℃)做青芳香物质种类多、精油总量高、特征组分含量高。说明做青温度是影响乌龙茶香气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烘焙技术在闽南乌龙茶中的应用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烘焙干燥是乌龙茶加工过程中的重要工序。烘焙除蒸发水分,固定品质,紧结条形外,对于香气的发展和其它成分的转化,提高乌龙茶品质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介绍了乌龙茶烘焙的方法、技术和摊凉冷却与品质的关系。从火主要因素,提出“看茶用火”和不用阶段“控焙”的要求及技术。阐述了乌龙茶干燥是在一定温度下完成的,始终存在着热化作用。乌龙茶烘焙正是运用热化作用原理,根据“茶”与“火”的“君”“臣”关系,即内因与外因的关系,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控制其内含物质的变化,使乌龙茶的品质“香臻圣炒,味得天真”。  相似文献   

9.
乌龙茶人工控制做青间的温湿平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乌龙茶做青受气候环境的影响。试验证实了在可控温湿条件环境中做青,对稳定提高乌龙茶品质起关键影响作用。本文对影响做青环境温度和湿度诸因素的阐述,提出计算的方法,从而引出热平衡方程式和湿平衡方程式,为设计温度、湿度的控间提供理论依据。并根据生产条件的原始数据,以年产10000公斤乌龙茶的小型加  相似文献   

10.
主要气候因子对乌龙茶做青品质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各茶季,通过三年对主要乌龙茶品种做青过程,温湿度、气质等主要气候因子与品质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乌龙茶做青温湿条件对品质有显著影响,并且是实现机械化、连续化、规程化程序做青的前提条件. 本文阐明了乌龙茶主要品种不同茶季的做青最适温湿度指标:毛蟹品种春茶温度A_2-A_3℃(见下注),湿度B_2-B_3%(见下注);夏、暑、秋茶温度A_3-A_4℃,湿度B_2-B_3%.黄旦品种春、夏、暑、秋四茶季温度A_3-A_4℃,湿度B_4-B_5%.所以,只有做青过程达到最适温湿度指标,正确的工艺,才能完成做青叶理想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同时指出,不同气质对乌龙茶做青品质的影响不显著. 注:见专利87101590,名称;最佳乌龙茶做青(萎凋)气候环境及其规程化工艺.  相似文献   

11.
变温烘焙技术对丹桂乌龙茶香气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L_(16)(4~5)正交设计探讨变温烘焙技术对丹桂乌龙茶香气感官品质及香气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13(A_4B_1C_4D_2E_3)丹桂乌龙茶香气品质最佳,变温烘焙较佳参数为120℃、20 min,90℃、130 min,120℃、30 min。烘焙后,丹桂乌龙茶中的醇类、醛类、碳氢化合物、含氮化合物含量相对较高;共检出香气成分64种,主要为反-橙花叔醇、α-合金欢烯、苯乙醛、吲哚、苯乙醇、2-甲基丁酸-2-苯乙酯、苯乙腈、二氢芳樟醇、苯甲醇、芳樟醇、苯乙烯等,约占香气总量的90%。极差分析表明,香气品质影响因子的主次顺序为:烘焙Ⅲ阶段温度、Ⅲ阶段时间Ⅰ阶段温度、Ⅰ阶段时间Ⅱ阶段温度,即3个烘焙阶段的影响顺序为ⅢⅠⅡ,该研究结果为深入研究丹桂乌龙茶的烘焙技术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参考。  相似文献   

12.
采用微波技术开展乌龙茶多糖提取工艺研究,选用单因素试验分别考察料水比、微波功率、微波时间、浸提温度等因素对茶多糖得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开展正交试验进一步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四因素对茶多糖得率影响排序为微波功率>微波时间>浸提温度>料水比;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微波功率420 W、微波时间40 min、浸提温度65℃、料水比1∶50,验证试验乌龙茶多糖得率为3.14%。  相似文献   

13.
空调做青对夏暑乌龙茶品质影响初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利用空调控制微域环境,探讨夏暑乌龙茶在微域环境下做青对品质形成的影响,探求人工微域环境对提高夏暑乌龙茶品质的可能性。并从节能的角度,对空调做青的温度参数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变温做青对提高夏暑乌龙茶品质较为有利,变温做青中处理温度先高后低和先低后高之间的品质总分差异不显著,但品质风格有所不同,两者对提高夏暑乌龙茶品质均有利,但以先高后低更节能。全程恒温做青处理的成茶品质不及变温处理。恒温做青  相似文献   

14.
LED光萎凋对乌龙茶雨水青的光响应及对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乌龙茶阴雨天难制茶,茶叶品质低的问题,试验以LED蓝光为萎凋光源,通过设置5个不同萎凋温度,探讨LED蓝光对雨水青萎凋过程的光响应变化规律和理化变化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相比无光照的CK,LED蓝光萎凋有利于提高乌龙茶雨水青的净光合速率、萎凋叶水浸出物、可溶性总糖含量,并能降低酚氨比,提高毛茶品质。其中LED蓝光在萎凋温度为30℃和35℃时,雨水青光响应较好,净光合速率大于其他温度的处理,萎凋叶生化品质较优,毛茶感官审评得分较高,不仅加速了在制叶萎凋进程,而且促进了乌龙茶优异品质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利用单因素试验结合L9(3 4)正交试验,以10个传感器特征值为考察指标,确定了茶样量、平衡温度、平衡时间3种因素的最佳萃取条件。结果表明,不同萃取条件对不同传感器响应值的影响程度不同,平衡温度对绝大多数传感器特征值的影响最大,而平衡时间的影响最小。试验得出的电子鼻检测乌龙茶挥发物的最优条件为:平衡温度100 ℃,平衡时间45 min,茶样量为3 g。在此萃取条件下试验重复性好,传感器响应曲线较为密集平稳且响应值最高,可将13个不同品种的乌龙茶明显区分开。该试验为乌龙茶香气的快速客观判别提供了有效的电子鼻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6.
金观音等乌龙茶茶树新品种工夫红茶适制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金观音、黄观音、金牡丹和丹桂4个高香型乌龙茶新品种鲜叶原料开展工夫红茶的适制性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日光萎凋结合室内萎凋,发酵温度29℃、发酵时间3.5h或发酵温度26℃、发酵时间4.5h,所制工夫红茶有花香,滋味浓醇、鲜,感官品质得分比对照高,说明金观音、黄观音、金牡丹和丹桂等高香型乌龙茶新品种适宜生产高香型工夫红茶。  相似文献   

17.
乌龙茶微域制茶环境与品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实验室摸拟系统对影响乌龙茶品质的关键工序——做青——的环境条件进行了研究,以毛蟹品种为材料,分析探讨不同环境因素对乌龙茶品质形成的作用和影响程度。 在环境温度20~30℃,相对湿度40%~80%范围内加工的乌龙茶,在同等工艺条件下,随着温度的提高,茶多酚氧化消耗量愈大,氧化产物特别是次生氧化产物含量明显增加,A_1的低温不利于茶黄素的积累,在A_2、A_4的温度内茶黄素的积累量接近,A_1的茶褐素生成量最少,超过A_2茶褐素含量明显增加。相对湿度的不断提高,茶多酚的消耗量却趋于减少,茶红素和茶褐素含量随湿度增大而呈削减趋势。过高和过低的温度及湿度环境均不利于乌龙茶品质形成。 研究表明通过制茶微域环境的控制可以达到稳定和提高品质目的,并提出微域设计的可行性,生产性试验证明微域环境原理完全可以在生产上得以应用,克服不良气候对乌龙茶品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诏安地处闽南,气候温暖,(年均气温21.3℃),雨量充沛(年降雨量1200—1800毫米),土壤肥沃,种茶历史悠久,茶树品种资源丰富。秀篆是我县老茶区,200多年前就开始种茶了。六十年代初期,我们就对当地茶种,进行观察对比,并单株采制乌龙茶作品质比较,于65年~67年初选出萌芽早、芽  相似文献   

19.
1997—1998年应用电导法对17个福建乌龙茶品种的抗寒力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福建乌龙茶品种间抗寒力没有明显差异,基本上属同一类型。低温处理间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其受害程度与某一低温强度及其持续时间有关,温度越低,持续时间越长,受害越严重。同时,叶片细胞膜透性与田间自然受冻率的回归分析表明:-9℃~-12℃为福建大多数乌龙茶品种忍受抗寒的临界低温。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实验探讨乌龙茶成品加工中烘焙温度对出口成品的茶汤透光率及色差等的影响,得到预期的温度参数,对在生产与对外贸易实践中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