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研究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对黄羽肉种鸡产蛋性能的影响。[方法]选用120只27周龄新兴黄3号父母代种母鸡为试验对象,研究溴隐停和左旋多巴对黄羽肉种鸡产蛋率、种蛋合格率、畸形蛋率、平均蛋重和破蛋率的影响。[结果]使用溴隐停处理后第1周鸡群产蛋率显著高于左旋多巴处理组和对照组,4周内左旋多巴处理组平均产蛋率显著低于溴隐停处理组和对照组。溴隐停处理组中4周内种蛋合格率和平均蛋重最高,分别为89.16%和5.084×10-2 kg。药物处理后4周内平均破蛋率以左旋多巴处理组最高(7.46%),极显著高于对照组和溴隐停处理组。4周试验期内对照组的畸形蛋率最高,达到17.52%。[结论]该研究为进一步探讨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对母鸡输卵管机能的影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采用饥饿法对艾维茵父母代肉种鸡进行强制换羽观察,试验鸡群6 369只,为62周龄母鸡.换羽前平均体重4 230 g,产蛋率35%.对换羽期死淘情况、体重变化、产蛋率变化进行观察记录.结果表明:强制换羽后42天见蛋,见蛋后6周产蛋率上升到66%,种蛋平均合格率95%以上;恢复产蛋前死亡155只,占全群2.43%,第2周死亡最多,达38只;换羽第4周累计失重920 g,失重率21.7%.该次换羽结果较理想.  相似文献   

3.
4种神经递质调节剂对黄羽肉种鸡产蛋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4种神经递质调节剂对黄羽肉种鸡繁殖性能的影响,对200只健康的27周龄新兴黄3号父母代种母鸡随机分为组进行试验.结果表明:使用溴隐停、左旋多巴和氯丙嗪处理后第1周能够提高试验鸡群的产蛋率,但在第2周后这种效应则消失;4种药物处理均能提高种蛋合格率和平均蛋重;4周内溴隐停和赛更啶处理后的合格数种蛋高于对照,而左旋多巴和氯丙嗪处理后的合格种蛋数则低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4.
以豫粉1号蛋鸡祖代D系20—72周龄种鸡为研究对象,运用伍德模型、分室模型和杨宁模型3种蛋鸡周产蛋率曲线拟合分析模型,对豫粉1号蛋鸡祖代D系种鸡周产蛋率进行拟合分析;运用Logistic、Gompertz和Bertallanffy 3种非线性生长模型,对豫粉1号蛋鸡祖代D系种鸡的累计产蛋数进行拟合分析。结果表明:伍德模型、杨宁模型、分室模型的周产蛋率曲线拟合度(R~2)分别为0. 369、0. 982、0. 978; Logistic模型、Gompertz模型和Bertalanffy模型的累计产蛋数曲线拟合度(R~2)都在0. 98以上。比较周产蛋率及累计产蛋数的预测值与实际值数据发现,杨宁模型和Gompertz模型曲线拟合效果最佳,因此,在生产中可用于对豫粉1号蛋鸡祖代D系种鸡的产蛋规律预测。  相似文献   

5.
在平养条件下,采取小间方式饲养产蛋期蛋种鸡,可提高种鸡的产蛋率和种蛋的合格率、受精率及孵化率,降低种鸡的死淘率和耗料量,经对比试验,每只入舍母鸡(22-44周)比大群饲养提高经济效益22.60元。  相似文献   

6.
为客观评价对地方黑羽鸡实施净化管理的效果。该研究对2500只同批次1日龄白城地方黑羽雏鸡以禽白血病和鸡白痢为净化病种筛选鸡群,进而各选取250只母鸡和25只公鸡分别组建净化组与非净化组,试验探究其在死淘、产蛋性能、种蛋孵化及后代生长性能等方面的差异。结果显示,非净化鸡群的死淘率、料蛋比分别比净化组高出2.6和0.49个百分点;非净化组6~11月龄间月均产蛋率及其种蛋在合格率、受精率、出雏率和健雏率分别较净化组低出6.82、3.28、3.27、8.37和4.13个百分点;同时,与非净化组相比,净化组后代的平均日增重也有所提高。可见,通过净化鸡群禽白血病和鸡白痢,可显著提高地方黑羽鸡的生产性能和繁殖性能,增加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为改善蛋壳质量性状,提高种蛋合格率,对罗曼粉父母代种鸡群每天分4个时段(9:00,11:00,13:00,17:00)拣蛋,统计了其产蛋分布规律.为期21d的试验结果表明:1d内各个时段产蛋数量在上午最多,下午最少;不合格种蛋所占比例变化特征与产蛋量分布相似;蛋壳颜色的分布无明显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8.
蛋鸡饲料中添加益生素对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93日龄罗曼母鸡445只,分为6个重复,做为试验组,93日龄罗曼母鸡459只,分为6个重复,做为对照组,试验群采取正常饲养管理、人工上料、水槽供水、自然光照,按0.2%在饲料中添加由某公司提供的益生素产品。对照组除使用正常饲料之外,其他条件均与试验组相同。结果表明:试验组产蛋率比对照提高3.1%,差异极显。说明益生素可明显地提高鸡群产蛋率,对提高养鸡经济效益和发展环保养殖业都有一定的意义,特别是对提高鸡群产蛋率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9.
1.加喂羽毛粉在日粮中加3-5%的羽毛粉, 可使瘦肉增加,产蛋率提高20%。 2.喂石膏粉每天给鸡喂0.5-3克生石膏粉,对正在换羽的鸡群可以加速换羽,提早恢复产蛋;对正在产蛋的鸡群,可以提高产蛋率 12%以上。 3.加锌母鸡换羽期,每天日粮中加入2%的锌(如硫酸锌),连喂7天,1周后产蛋率回升 5%,2周后产蛋率提高10%。  相似文献   

10.
1.加喂羽毛粉法。在日粮中加3%-5%的羽毛粉,可使瘦肉增加,产蛋率提高20%。2.喂石膏粉法。每天给鸡喂0.5-3克生石膏粉,对正在换羽的鸡群可以加速换羽,提早恢复产蛋;对正在产蛋的鸡群,可以提高产蛋率12%以上。3.加锌法。母鸡换羽期,每天日粮中加入2%的锌(如硫酸锌),连喂7天,1周后产蛋率回升5%,2周后产蛋率提高10%。  相似文献   

11.
选择500只健康、20周龄的海兰褐蛋鸡,预饲30 d后随机平均分为5组,每组4个重复,分别进行如下处理:生理盐水仅第1天注射一次组(A组,对照组)、可卡因—苯丙胺调节转录肽(CART)特异性双链RNA(dsRNA)仅第1天注射一次组(B组)、CART dsRNA每40 d注射一次组(C组)、CART dsRNA每20 d注射一次组(D组)、CART dsRNA每10 d注射一次组(E组),120 d后对各处理组蛋鸡的产蛋性能、蛋品质、蛋组分和体重变化进行测定,研究CART对产蛋期蛋鸡的产蛋性能和蛋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各试验组之间以及与对照组之间在产蛋率上均存在差异(P0.05);B组的日产蛋量与对照组的差异不显著,其他试验组与对照组的差异显著(P0.05);各试验组的采食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从蛋料比来看,B、C组与对照组的差异不显著,D组与E组的差异不显著,但均与对照组存在差异(P0.05);各试验组蛋品质、蛋组分与对照组的差异不显著;试验结束后,各试验组蛋鸡的体重变化与对照组均存在差异(P0.05).总之,CART dsRNA对海兰褐蛋鸡产蛋性能和体重变化的影响显著,对蛋品质和蛋组分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复合酶制剂在蛋鸡杂粕日粮中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选取48周龄的尼克红商品蛋鸡720只,随机分为5组(A-E),每组4次重复,每重复36只鸡,A 组饲喂玉米-豆粕型日粮,不加复合酶制剂;另外4组(B-E)饲喂玉米-杂粕型(棉粕、菜粕和花生粕)日粮(依次分别添加0%,0.05%,0.10%和0.15%复合酶制剂),研究不同水平复合酶制剂对采食玉米-杂粕型日粮蛋鸡的生产性能、蛋品质等常规指标及养分利用率的影响,正试期63 d。结果表明,在蛋鸡玉米-杂粕型日粮中添加复合酶制剂,可降低饲料生产成本,提高养殖经济效益;0.10%复合酶制剂的添加水平效果最佳,与不添加的B组相比,产蛋率极显著提高(P<0.01);平均蛋重显著提高(P<0.05);料蛋比显著降低(P<0.05);能量利用率极显著提高(P< 0.01);粗蛋白表观利用率显著提高(P<0.05)。  相似文献   

13.
刺参密度对鲍参混养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沿用水泥池笼养成鲍模式进行鲍参混养生产试验。固定幼鲍放养密度,分设5个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 Selenk混养密度组。起始幼鲍放养密度为每层40粒,各组每层分别混养刺参0(对照)、1、3、5和7头。度夏后疏苗续养,幼鲍放养密度为25粒·层-1。各组刺参数量顺其自然存活数不变。经度夏历时510d出池检数。经统计分析,鲍参混养度夏阶段,鲍和刺参的成活率、规格与混养刺参密度之间的相关性都不显著(双侧,P>0.05)。本次鲍参混养生产试验结果表明混养刺参密度每层2~3头为宜。  相似文献   

14.
祖代蛋种鸡的强制换羽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4358只健康的63周龄罗曼褐祖代D系蛋用种鸡依其在舍内原来所处位置分为4组(D1、D2、D3和D4)进行强制换羽。D3和D4两组于断料后的前3天每只每天补饲石粉15g,D1和D2组不补加;恢复正常后喂料D2和D4两组使用预产鸡料lld,转为产蛋期料,D1和D3两组在恢复喂料后第20天直接由育成鸡料转换为产蛋鸡料。结果在断料后产蛋率降低幅度方面的大小顺序为D1、D2、D4、D3;断料期间各组体重降低速度方面无显著差异,但恢复喂料后D4的体重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其他3组;恢复喂料后第3~6周内平均产蛋率由高到低依次为D2、D4、D3和D1;平均蛋重各组间无显著差异;停料期间及恢复喂料早期的死淘率D3明显低于其他3组,D4次之,D2最高。综合来看,以断料之初补饲3d石粉、恢复喂料期间使用预产鸡料的处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5.
王飞  李勇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13):163-165,167
目的:研究中药大黄对蛋鸡产蛋性能及蛋品质的影响。方法:选择体重及生产性能相近的430日龄健康罗曼蛋鸡4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2组,每组设4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鸡。其中A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B组为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1%的中药大黄。预试期1周,正试期为6周。结果:试验结果表明2组间的产蛋率、蛋壳颜色、平均蛋重、蛋形指数、蛋黄指数、软破壳蛋率、料蛋比、采食量、哈夫单位差异不显著(P0.05)。与A组相比,B组蛋的比重显著增加(P0.05),蛋壳厚度虽有所增加,但差异不显著(P0.05)。蛋黄颜色改善极显著(P0.01),灰分含量极显著下降(P0.01),脂肪含量显著降低(P0.05),蛋白质含量升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在饲料中添加1%的中药大黄对蛋鸡产蛋性能没有显著的影响,但能显著的改善鸡蛋的物理特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不同饲养方式对淮南麻黄鸡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方法]选取20只62周龄笼养和林地散放饲养淮南麻黄鸡母鸡(各10只)进行了屠宰性能和肉品质测定。[结果]饲养方式对淮南麻黄鸡老母鸡体重、半净膛率和全净膛率无显著影响;而对产肉性能、消化系统的发育和肉质影响显著,放养组母鸡胸肌率、腿肌率、翅膀率以及肝脏、腺胃、肌胃的相对重量均高于笼养母鸡,其中胸肌率和肌胃的相对重量达到极显著水平;肌肉的系水力和胸肌肉色L*、a*和b*值均显著高于笼养组。[结论]放养方式饲养淮南麻黄鸡,可促进消化器官发育,增加产肉率,提高鸡肉品质。  相似文献   

17.
管角螺幼螺网笼吊养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采用不同网笼养殖密度和海区网笼吊养的方法,对管角螺进行养殖试验,结果表明:经过60d的不同养殖密度养殖,各密度组幼螺壳高、体质量的生长均呈指数生长,除10个·笼-1密度组生长离散(SV)增加外,其他4个密度组(20,30,40,50个·笼-1)生长离散(SV)均降低;不同密度组间生长表现差异显著,20,30个·笼-1密度组的生长速度最快;生长率、特定生长率和日增质量都随密度的增大而降低,特定生长率与养殖密度存在着显著的3次项回归关系(SGR=0.8573+0.1532D-0.0051D2+0.00005D3,R2=0.9991)。海区网笼吊养结果表明:选取养殖密度为30个·笼-1,经过100d的海区吊养,管角螺壳高增加了34.7%,体质量增加了157.4%,壳高平均日增长0.18mm,体质量平均日增长0.173g,成活率为98%;网笼吊养模式适合管角螺养殖。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饲粮中镁对新杨黑羽蛋鸡鸡蛋暗斑形成和蛋壳微生物组成的影响,选取35周龄、所产鸡蛋易发暗斑的新杨黑羽蛋鸡48只,随机分成3组,每组16只(单笼饲养),分别饲喂镁浓度为843.55(A)、2 009.80(B)和3 206.05 (C) mg·kg-1的试验饲粮,为期5周,检测鸡蛋暗斑、鸡蛋品质、蛋壳微生物的差异。结果表明,与B和C处理相比,A处理鸡蛋的暗斑等级极显著降低(P<0.01),蛋白高度和哈氏单位均显著提高(P<0.05)。通过16S rDNA测序,在蛋壳表面共检测到969个OTUs,其中,A、B、C处理分别检测到670、787、848个OTUs;随着储存时间的延长,微生物OTU类别数增加;1级暗斑等级的OTU类别数极显著低于暗斑等级较高的鸡蛋(P<0.01)。综上述所,饲粮中较低的镁浓度会减少鸡蛋暗斑,提高蛋白高度和哈氏单位。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不同剂量溴隐停对麻羽肉种鸡产蛋性能的影响。[方法]将120只健康的43周龄的麻羽肉种鸡随机分为4组,分别饲喂不同剂量的溴隐停,统计药物处理后2周内的产蛋率和种蛋合格率等指标。[结果]试验2组处理后第2周产蛋率最高,试验组处理后2周平均种蛋合格率较低。[结论]使用溴隐停有助于提高麻羽肉种鸡的产蛋性能。  相似文献   

20.
为了评价大黄素甲醚新型中兽药添加剂对土种鸡生产性能的影响,探讨其在畜禽生产中替代抗菌素应用的价值,选取2 250只31周龄产蛋种鸡,随机分为4个处理组(400、800、1 000和1 200 mg·kg?1)、牛至油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连续饲喂14 d,观察其健康状况,测定生产性能。结果表明,添加大黄素甲醚后4个处理组产蛋鸡死淘率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和牛至油组,且呈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400、1 000 mg·kg?1组平均蛋质量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800 mg·kg?1组的合格种蛋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随着给药时间增加,400、800、1 000 mg·kg?1组各时段合格种蛋率也逐渐增加,与给药前差异显著(P<0.05)。800、1 200 mg·kg?1组产蛋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大黄素甲醚处理组与牛至油组相比各项指标差异不显著。结果说明产蛋期饲料中添加大黄素甲醚可以提高产蛋种鸡的生产性能,降低死淘率。本研究结果为抗菌素替代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