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朱敏 《上海茶叶》2010,(1):39-39
2009年7月26日.贵阳市弘福苑茶馆。迎来了韩国首次到贵州省访问的8人茶艺代表团。这个茶馆曾评为全国百家优秀茶馆之一,位于全国最大的市内公园——黔灵山自然公园内,山上古木蔽荫,猴群嬉戏。贵阳市茶界有关领导及当地新闻、文化人士数百人在爽爽的凉风中,迎来“莲花”茶艺的演示:  相似文献   

2.
海葆 《上海茶叶》2005,(2):41-42
茶艺是中国传统茶文化的传承,茶的冲泡技艺和品茗艺术相结合的艺术。邬梦兆《茶人雅韵》茶诗一百首有《茶艺》词(调寄《忆江南》)云:“茶艺美,百炼夺天工。技巧沏成香满座,艺高品就韵无穷。乐趣在茗中。”形象生动的描写了茶艺的情趣,技巧百炼,艺高夺天工的品茗乐趣。茶艺之美,美在“技巧”、“艺高”、“百炼”才能“夺天工”;美在“香满座”、品之“韵无穷”,乐趣尽在佳茗中!  相似文献   

3.
《上海茶叶》2005,(4):47-47
9月27日,杭州西子湖畔三公园至六公园设立了22个展位,万人品茶会在此举行,市民免费品尝到以龙井茶为代表的绿茶、安溪铁观音为代表的乌龙茶和云南普洱茶。除品茶外,还有茶艺表演,如北京老舍茶馆的《北京大碗茶》,四川雅安茶艺表演队阳刚豪放的《龙行十八式》,还有韩国茶人联合会的《韩国茶礼》,福建的茶艺表演队展示的白茶茶艺。杭州各茶馆的10余家表演队也向市民游客表演了拿手绝活。  相似文献   

4.
百佳茶馆     
近年来,中国茶馆业发展势头良好,目前整体处于上升、发展的时期,是一个进步的朝阳产业。中国茶馆业对茶产品消费有重要的拉动作用,与旅游业关联度较强,项目开发空间较大,是茶文化事业和休闲产业的重要窗口。近几年,一些茶馆不再只是泡茶,而是渐渐增加专业沙龙、茶艺培训、旅游定点等新业务,不但丰富了产品功能,时间的利用等方面也有所突破,将茶与佛教文化、饮食文化,以及音乐、表演甚至房地产等各产业结合,  相似文献   

5.
特质:近年来,无论参加某个茶会或到哪家茶艺馆去坐坐,总会发现不少能侃茶、会鉴茶、善品茶的茶客,其中不乏艺茶高手。去年我参加一个普洱茶会,结识在某机场工作的叶先生:40岁左右光景,爽朗精干。此人茶艺了得,当着众人的面演示普洱茶杯组合冲泡技艺,动作简练流畅且不说,当将公道杯里的茶汤分到茶盏中去的时候,竞能靠手腕的灵巧变化,使得三只杯盏中的汤色不一、层次分明,此种绝招,令人惊叹。  相似文献   

6.
2006年1月26日,台湾邮政发行了《台湾茶艺》邮票一套五枚,以新颖别致的设计和横式连印的版式先声夺人,赢得了海峡两岸集邮爱好者的一致好评,为中华民族的“茶艺”传统文化点缀上耳目一新的笔墨。这套《台湾茶艺》邮票以古代传统中最具风味的“功夫泡茶法”为主题,依据泡茶的顺序“备具温壶”、“置茶温润”、“冲壶温杯”、“乾壶温茶”、“闻香品茗”来演绎这一独具特色的茶艺,  相似文献   

7.
茶挂     
“茶挂”是指所有适合于品茗场合或能与茶事相结合可以悬挂的饰品。  相似文献   

8.
由长兴县人民政府和上海市茶叶学会联合主办的“中国贡茶之最——长兴顾渚紫笋名茶品茗推介会”,4月13日下午在新元大酒店三楼隆重举行。这是有着1200多年历史的紫笋茶,展露新颜后第一次在上海亮相。出席推介会的有上海荼界各著名茶馆、茶楼、名店、名企业的老总及上海、浙江的荼人、各新闻媒体的记者等二百余人。  相似文献   

9.
九月,在这收获的季节,一个不错的天气,与相知的朋友一起,在杜甫草堂的茶社,坐在树荫下泡上一杯茶,体验成都的茶馆,感受成都的休闲,真是惬意! 有一种说法,“四川茶馆甲天下,成都茶馆甲四川”。成都的茶馆不仅多,而且别具一格,千年以来长盛不衰,这自然与成都的产茶和休闲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0.
一、“哥德堡”号7月17日驶入广州 7月17日中午12时许,“哥德堡”号缓缓驶入广州南沙港,南沙港是“哥德堡”号抵达广州的第一站,也是进入中国的第一站,标志着“哥德堡”号时隔260多年成功重返广州。7月18日广州举行“哥德堡”号欢迎仪式。为迎接瑞典“哥德堡”号仿古商船访问,广州在8月11—15日举办了第七届国际茶文化博览会,内容有中外嘉宾万人品茗盛会,《茶人雅韵系列丛书-邬梦兆诗集》首发式,雅韵和风-茶诗扇画展,茶品牌推荐,茶精品拍卖会,茶艺、茶歌、茶舞表演,茶科将知识讲座和茶文化书籍展。  相似文献   

11.
逸茗 《上海茶叶》2006,(1):44-44
上海市闸北区永和小学,于1998年开始开展少儿茶艺活动,旨在弘扬民族文化,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将“客来敬茶”这一文明礼俗在学校、班级推广、普及。让学生通过茶艺活动,从小懂得一些茶知识,学会一些茶礼仪,掌握一些常用的沏茶方法,发扬文明礼貌,培养高尚的情趣与气质。虽然与其他较早开展少儿茶艺活动的学校比,起步较晚。但在上海市茶叶学会和上海市中小学茶艺教研组关心支持下,学校领导的重视和几位茶艺教师的精心指导,少儿茶艺活动在学校开展得有声有色,颇有特色;并走进家庭,走向社区,成为上海市屈指可数的有名的少儿茶艺特色学校。  相似文献   

12.
申文 《上海茶叶》2007,(1):35-35
人们习惯于对生活中的茶艺,搬上舞台向观众展示,谓之茶艺表演。后为了区分于表演内容的不同,便有了各种名称。诸如以茶类分为红茶茶艺、绿茶茶艺、工夫茶艺;以茶名分为龙井茶艺、碧螺春茶艺、普洱茶艺、茉莉花茶艺;以历史题材分为唐代茶艺、宋代茶艺、明清茶艺;佛教茶艺、道教茶艺;又分为生活茶艺、民族茶艺等等。在此基础上还出现各种名称的茶艺,如客家茶艺、农家茶艺、待客茶艺等等。主题茶艺则是在茶艺表演中涌现出的一种新的茶艺表演形式。由于它有一个明确的主题,颇有创意,又有一定的情节,给人有一种新鲜感,又往往能引起人们的深思和共鸣,因此深得人们的欢迎。本文就主题茶艺的表演艺术方面的技巧,作如下探讨:  相似文献   

13.
逸茗 《上海茶叶》2006,(3):41-41
闵行区梅陇镇中心小学是一所百年老校,在小学教育中颇有特色,曾先后被评为上海市行为规范示范学校、闵行区精神文明单位、闵行区艺术教育特色学校等荣誉称号,被列为上海市数学、语文教学实验基地。8年来,学校以茶文化教育活动为抓手,充分挖掘茶文化中的内在教育功能,广泛开展民族文化教育,大力培育民族精神,组织师生从茶世界里识乾坤,以茶修德,以茶益智、以茶会友、以茶冶情,努力提升师生的综合素质。2005年被授予上海市“少儿茶艺”特色学校。  相似文献   

14.
茶艺,一般认为是种茶、制茶、品茶的方法与程式。三者构成了茶之为艺的内容。我想茶艺是否就是在制作上最大限度得保留茶原叶的天然精华,其后的冲泡又能让茶与水、温度、时间恰到好处的配合,无过之,亦无不及。一言以蔽之:泡好一杯茶。物虽一技之用,然则能慧而通则达,专而精则妙,通其理、尽其性,发挥极致,则为艺也。  相似文献   

15.
茶艺教学在长桥地区已有5年多的历史。 近年来,长桥街道加入了上海市茶叶学会,成为了单位会员,对茶艺教学给与了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组建了“长青树老年茶道队”,茶道队曾参加“全国首届茶艺电视大赛暨中华茶艺小姐选拔赛”,参加“上海国际茶文化节”和“上海民族民俗民间文化博览会”的茶道表演,表现不俗,富有创意,深得茶界专家好评。  相似文献   

16.
曾在《海派茶艺的特质》一文中感叹“上海的茶艺活动,在改革开放前的漫长岁月中实在是乏善可陈”,不料近期翻阅本市现代茶散文,却也意外得到一些旧时上海艺茶活动之珍贵资料。一人乐不如众人乐,特选其中我誉为“吉光片羽”之三例并略加点评,与茶发分享阅读后的快乐。  相似文献   

17.
缘“茶”。我从2006年4月至2007年6月前后三次赴香港,第一次于2006年4月随上海市茶叶学会访问台湾茶界途经香港;第二次参与2007年2月沪港中、小学茶艺学习交流;第三次是2007年6月应香港茶道总队之邀,带领上海馨悦茶学社的茶艺队员访问香港长者茶艺队。  相似文献   

18.
“琴、棋、书、画、诗、酒、茶”,为文人七件宝,对茶馆来说,似乎一样也少不了。茶自不必说,丝竹之声、弈棋之乐、书画之趣、诗文之咏,就连酒,有些茶馆也有供应。  相似文献   

19.
逸茗 《上海茶叶》2006,(2):44-44
沪北新村小学是上海市第一所少儿茶艺特色学校,早在1992年8月就成立了上海市第一支少扎荣艺队一苗苗茶艺队,学校茶艺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在上海和教育界乃至全国有一定的知名度。2004年夏,沪北新村小学并入洛川东路小学,该校领导十分注重茶艺特色项目,继续将传播和弘扬茶文化、茶知识作为学校一项重要的教育工作来抓,积极开展各项少儿茶艺的教育、培训活动,并取得了丰硕成果。  相似文献   

20.
《上海茶叶》2007,(4):I0002-I0003
11月4日,由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上海市艺术教育中心、上海市茶叶学会在黄浦区青少年活动中心联合召开上海市少儿茶艺十五周年庆祝大会。对培育和推广少儿茶艺作出显著贡献的七十位老师、小茶人及茶界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尤其是对近年来开展少儿茶艺取得显著成效的十所特色学校进行表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