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大田条件下,研究了春花生9 t/hm2产量水平下植株的生育动态及生理特性.结果表明:植株营养生长主要集中在生育前期,植株的叶龄、分枝数、主茎高、侧枝长的净增长速率均在出苗后50~60天达到高峰,出苗后90~100天基本停止增长.叶面积指数在出苗后90天达到高峰,峰值在5.8左右,≥3的叶面积指数维持65天左右.叶绿素含...  相似文献   

2.
为了获得夏花生轻简高效的种植模式,采用随机区组试验研究麦套与夏直播的三种形式对夏花生株型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晚浇灌浆水抢墒播种处理与正常播种膜下滴灌相比,出苗早2 d,成熟早4 d,成熟期绿叶数1.66;两处理主茎高、侧枝长长度适宜,荚果性状较好。因此,膜下滴灌技术与晚浇灌浆水抢墒播种均适于机械化收获,减少劳动力和水分的浪费,是一种夏花生轻简化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3.
遮光持续时间对花生荚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大田条件下,以花育22号和白沙1016花生品种为材料,在其齐苗后采用遮阳网遮光50%并分别设遮光30、45、60 d三个处理,研究了遮光持续时间对花生荚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花生荚果产量随遮光持续时间的延长而降低,遮光30 d花育22号产量基本不降低,但遮光45、60 d处理的单株结果数和果重均显著降低,荚果产量显著低于对照;白沙1016的荚果产量各遮光处理均显著降低。遮光处理籽仁蛋白质含量降低,不同遮光持续时间差异不显著;脂肪含量略有增加,但和对照差异不显著。因此,大垄宽幅麦(遮光50%左右)套花生应以大花生品种为主,花生出苗后与小麦的共生期不宜超过30 d。  相似文献   

4.
为改进花生高产优质生产技术,选用花生高产远杂9307和远杂6这2个品种,采用大田裂区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在花生出苗后不同时期进行化控处理对花生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施肥条件下,花生品种对花生籽粒蛋白质含量及产量、粗脂肪的产量和脂肪酸组成均无明显影响;在花生出苗后50 d进行化控时,远杂9307比远杂6的花生产量增加1.2%;与花生出苗后30 d化控相比,在花生出苗后50 d化控的农艺性状、粗脂肪产量、蛋白质产量及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较高,其中,产量增加11.0%。花生出苗后50 d化控+远杂9307是较优的花生高产组合,产量为4 086.9 kg/hm~2。  相似文献   

5.
<正>近年来,麦套夏花生在冀中南地区发展较快,对提高复种指数、正确处理粮经关系发挥了重要作用。现将麦套夏花生高产轻简栽培技术要点归纳如下。一、选择优良品种,进行种子处理麦套花生播种出苗后与小麦有一段共生期,因遮光和近地气温较低,花生苗期生长发育受到影响。为了改善花生光热条件,小麦选择晚播早熟、矮秆、  相似文献   

6.
扶沟县花生种植常年在15万亩以上,其中麦套花生是主要种植方式,占花生总面积的90%以上.近几年来青壮年劳力大量外出打工,造成劳力短缺,其麦套花生种植模式存在的问题突显出来,一是花生种植费时、费工、成本高:二是花生播种基础差,出苗整齐度差,长势较弱,密度难以保证;三是不利于小麦机械化作业.  相似文献   

7.
不同种植方式对麦油两熟制花生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山花108为试材,在大田条件下设置麦田套种、直播露地和直播覆膜三种种植方式,系统研究了不同种植方式对麦油两熟制花生生理特性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花生生育前期,夏直播覆膜处理可提高其叶面积系数,增加功能叶的叶绿素含量、气孔导度、蒸腾速率,提高叶片净光合速率,增加植株干物质积累量,促进营养生长。麦套花生能显著提高花生生育中后期叶面积系数和叶绿素含量,改善光合性能,增加干物质积累,提高单株结果数、出仁率和果重。三种种植方式下花生产量表现为麦套直播覆膜直播露地。发展麦油两熟制花生,在人力和物力充足条件下,宜选用麦田套种方式;为适应机械化,宜采用夏直播覆膜栽培,同时力争早播和适当增加密度,保证产量。  相似文献   

8.
保水剂对夏花生种子萌发和植株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保水剂对夏花生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干旱半干旱土壤上,应用保水剂对种子包衣处理能明显改善土壤供水状况,促进种子萌发和出苗,出苗期提前2d;应用保水剂的处理均能提高植株的抗旱性,促进夏花生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使花生的分枝数和侧枝长分别比对照增加6.54%~6.90%和8.56%~10.65%,产量提高5.35%~28.75%。  相似文献   

9.
爆裂玉米吉爆4号和美爆1号生长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爆裂玉米品种吉爆4号和美爆1号的株高,叶片数、植株茎秆和叶片的干物重、籽粒灌浆速度、爆花率、膨胀倍数等性状的研究,结果表明:吉爆4号和美爆1号出苗后41d~69d植株快速增重,茎秆的干物重的变化趋势与植株干物重相类似,呈现"s"型增长趋势.两品种的爆花率在授粉后30~39d增长迅速,以后爆花率增长缓慢;爆花率与膨胀倍数呈极显著正相关.爆裂玉米的籽粒在授粉后15~24d籽粒灌浆速度最快,以后籽粒增重缓慢.  相似文献   

10.
蒋华 《河南农业》2019,(19):48-48
麦垄套种花生是睢县花生的主要栽培方式。麦垄套种花生在不影响小麦产量的同时,使花生提前15~20d播种于麦垄间,延长了花生有效生育期,充分利用了光热资源,从而提高了花生的产量与品质。但是,在睢县花生生产中,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制约着麦垄套种花生产量的提高。一是施肥不科学,肥料品种搭配不合理,氮肥过多造成徒长;二是病虫害防治不及时,尤其是蛴螬、金针虫、叶斑病防治不及时,危害严重,致使产量大幅下降;三是麦田除草剂残留药害严重,主要是小麦田连年使用了残效期较长的氯磺隆、甲磺隆等除草剂,使花生药害严重,有的地块不能出苗,有的出苗后缓慢死亡,甚至绝收。  相似文献   

11.
控释肥对花生产量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以丰花1号为材料,研究了控释肥对花生产量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控释肥有利于保持较高的叶面积系数和净光合速率,促进茎叶和荚果的干物质积累,增加了单株结果数和饱果数,提高了百果重和百仁重,从而增加了花生产量。本试验条件下,每666.7m^2施控释肥25kg,增产效果最好,增产率这23.1%。  相似文献   

12.
西宁地区引种大豆生长发育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8a引种试验结果表明,大豆79645选系在西宁生态条件下生育期平均116d。出苗60d左右茎叶生长速度最快,70d前后开始结英,80d左右植株鲜重和干重增长速度最快,90d左右营养生长量、单株荚果数和物质生产积量均达一生最高值,100d左右苹果大小基本定型。此后生长急剧减缓渐趋成熟。最高产量达2895.1kg/hm^2。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不同配比腐植酸水溶肥对新疆花生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通过3年长期定位试验,利用主成分分析对不同处理下花生生长发育及产量。【结果】不同水肥处理下,其中S3全生育期最长,为136 d,较对照长11 d,S1处理下的花针期较对照提前3 d,增长结荚期,与对照生育期相差较小,在干物质增长速率方面,不同处理下对花生的叶片、茎秆、荚果、根系干物质增长速率、根冠比差异较明显,其变化趋势均呈“单峰”形式,S1处理下干物质积累速率相当较高,在产量方面处理S1的单株产量(鲜重)、折合667 m2最高,分别是140.33 g、386.69 kg,分别较对照增产21.84%、3.5%,处理S1综合得分最高,处理S1的腐植酸水溶肥N-P-K配比更适合花生的生长。【结论】N-P-K比例为10-40-10水润土腐植酸水溶肥处理(S1)可以促进花生花针期提前,延长结荚期,高P含量促进了茎秆、荚果的干物质增长速率,提高了花生单株产量,较传统的三元复合肥增产117.86%,且S1处理下花生综合性状优于其他处理。  相似文献   

14.
在春播大田栽培条件下,对比研究了花生覆膜和露地种植方式的植株性状、干物质积累变化动态和荚果的成熟饱满度。结果表明:与露地栽培相比,覆膜栽培花生结荚期的主茎高、侧枝长、主茎绿叶数和叶面积指数显著增加;同时覆膜栽培花生显著增加产量形成期整株和荚果的干物质积累,可促进荚果发育,快速积累期可提前1周左右,荚果干重与整株干重的快速增长期基本一致;覆膜栽培提高花生的单株结果数、百果重、收获指数、出仁率、荚果和籽仁成熟饱满度,增产25.22%。研究认为,覆膜可协调花生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主要通过增加百果重、荚果及籽仁成熟饱满度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花生的养分积累及分配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花生总干物质量、养分积累量除钙、镁在荚果膨大期最大外其余均随生育进程而增加,至收获期达到最大。每生产100 kg荚果,花生带走氮3.63 kg,磷0.47kg,钾1.45 kg,钙0.90 kg,镁1.00 kg,铁1.38 kg,铜0.02 kg,锌0.26 kg,硼0.05 kg。开花下针期是花生养分积累的关键时期。开花下针期后,花生除钙、镁外的营养元素主要从叶片和茎向荚果逐渐转移,根系分配变化较小。  相似文献   

16.
以高油品种为试材,研究了高油花生品种荚果发育过程中荚果的鲜重、干重及籽仁干重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0321-31和鲁花12号荚果发育晚、速度慢,持续时间短;冀花4号、冀花5号、冀花2号和R1549荚果发育较早、速度快,持续时间长;不同花生品种荚果发育规律表现一致,即荚果发育初期,以荚果膨大为主;始花40 d后,荚果发育进程加快;始花47~54 d,荚果鲜重和干重快速增加,但含水量仍在60%以上;始花54~68 d,荚果鲜重和干重继续增加,但幅度不大,而荚果鲜重则随含水量的急剧下降而减少;始花68~82d,荚果含水量较少,荚果干重和籽仁干重再度急速增加,始花82 d时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17.
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单独根瘤菌拌种虽可增加花生单株根瘤的数量和重量,提高叶片含氮量,但荚果增产并不显著;根瘤菌拌种+有机肥或钼肥处理,不仅可增加单株根瘤的数量和重量,提高花生叶片含氮量,同时植株高度、分枝数、单株结果数、饱果率及总生物产量等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荚果增产显著。根瘤菌与有机肥或钼肥存在较大的交互效应,生产中使用根瘤菌拌种时,应注意适当增施有机肥和钼肥。  相似文献   

18.
间作遮荫对花生光合作用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以花生单作为对照,设置30、35、40、45、50 cm 5个木薯花生间作行距,播种90d后测定花生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结果表明,与单作对照相比,间作花生的光合速率(Pn)、叶绿素含量(Chl a+b)、初始荧光(Fo)、光化学猝灭系数(qP)降低;最大荧光(Fm)、可变荧光(Fv)、最大光化学效率(Fv/ Fm)、潜在光化学活性(Fv/Fo)、非光化学淬灭系数(qN)升高;且窄行距(30~35 cm)处理的Pn、Fv、Fv/Fm、Fv/Fo、表观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实际光化学量子效率(Yield)高于宽行距(45~50cm)处理.间作遮荫使花生功能叶片的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降低,叶绿素荧光参数的一系列变化是花生对间作遮荫的适应性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秋甘薯((I)pomoea batatas Lam.)干物质积累和产量形成规律.[方法]以西成薯007和泉薯9号为试验材料,对秋甘薯干物质积累过程及分配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随着生长的推进秋甘薯植株鲜重和干重均增加,干物率缓慢上升,T/R比呈先快后慢的下降趋势,徒长较严重;主要的干物质接收器官大中薯在植后42 ~56 d形成,之后随着薯块的生长大中薯率直线上升;泉薯9号的LAI在整个生长内变化较为平稳,栽插42d后西成薯007的有效光合叶面积呈直线上升,到98 d收获时仍大于9.叶干物质分配率在生长期内呈直线下降,到收获时只占总干物质重的10%;柄干物质分配在生长期内保持在10%左右;茎所分配的干物质从28 d的40%逐渐下降到收获时的20%以下,而块根在28 d出现后其干物质分配呈直线上升,到收获时达到总干重的60%.叶片叶绿素含量在生长期内缓慢下降;甘薯正常生长时,叶片的SOD、POD、CAT等酶的协同变化将MDA含量维持在一个较为平稳的水平,以保证植株的正常生长和同化作用的持续进行.块根可溶性糖含量在甘薯植株受到低温胁迫时急剧上升,在后期持续低温时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以维持细胞渗透压,最大限度地保证植株不受冷害;块根淀粉含量在栽后28 d形成后即直线上升.在秋甘薯生长的中后期,决根的GA、ABA和IAA含量均较叶片低,植株体内的GA含量栽插56 d后随着植株的衰老逐渐降低.在秋甘薯生长后期ABA含量迅速增加,进一步加快了植株衰老,而LAA含量在这一时期迅速增加应是延缓植株衰老.[结论]该研究对一季薯干倍增技术的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