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通过对建瓯市东游镇毛竹纯林人工混交阔叶树种试验林的全面调查和分析,初步筛选出适宜毛竹纯林混交的7个树种,但混交比例的优选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结合毛竹抚育,在毛竹林内保留不同密度、不同树种的林木,观测混交对毛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毛竹与枫香、栎类混交,混交密度为40~50株/hm~2时能明显促进毛竹生长,而杉木、马尾松对毛竹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施肥对不同坡位毛竹林的影响,以提高毛竹产量,增加农民收入。[方法]对福建省尤溪县西芹村不同施肥管理和不同坡位毛竹出笋量、新竹地径和枝下高进行研究。[结果]施肥管理和不施肥管理新竹枝下高和出笋量均为显著差异,施肥管理能有效提高竹林产量;不同坡位样地内的新竹枝下高和出笋量均为显著差异,而新竹地径差异性不显著,不同坡位上新竹枝下高、新竹地径、出笋量从大到小均依次为下坡位、中坡位、上坡位,下坡位竹林生产量最高。[结论]在毛竹低产林改造过程中,采用施肥管理,对毛竹林产量会产生显著的影响;在实践生产中,下坡位水肥条件较好,更有利于竹林出笋和竹材生产。  相似文献   

4.
杉木毛竹混交林造林效果评价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对不同密度的杉木毛竹混交林及其人工纯林进行调查 ,依据生态学原理 ,分析了各混交林及纯林的林分生长状况、单株和林分生物量变化以及林分的空间分布格局演变 .结果表明 :杉木密度为 1 80 0株· hm-2的混交林中 ,营养空间利用充分 ,叶量占总生物量的比例达 1 7.70 %;生物量最大为 78.43t· hm-2 ,生长最好 ,表现出较高的林分生产力和林分生长量 ,混交效果最好 .  相似文献   

5.
任豆混交林营建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对不同树种、不同混交比例、不同造林密度进行任豆混交林试验。结果表明:3种因子对混交林蓄积量的影响大小表现为:树种>密度>比例;任豆×杉木混交林蓄积量与任豆×马尾松混交林、任豆×木荷混交林均存在极显著差异,任豆×马尾松混交林与任豆×毛竹混交林差异不显著;3种任豆混交林的比例中最佳配置为6∶4。任豆×杉木不同混交模式生态评价分析表明,星状混交>行状混交>块状混交。  相似文献   

6.
新疆杨和臭椿混交林的生长及抗天牛虫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不同比例的新疆杨、臭椿营建混交林,对不同混交比例类型的新疆杨和臭椿的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和受天牛虫害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新疆杨和臭椿混交,2个树种的生长量较纯林相比有所下降,天牛对新疆杨的危害程度因比例类型而不同.其中,1∶1(行间混交)行状混交,2个树种的生长量最低;2∶3(2行新疆杨,3行臭椿)带状混交,新疆杨受天牛危害的虫害率和单株虫粪孔数均为最低.  相似文献   

7.
天宝岩竹阔混交林毛竹及其伴生树种生态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竹阔混交林中毛竹与伴生树种间生态关系,寻找适宜混交比例,从生态位角度为竹阔混交林优化经营提供依据。采用样方法对天宝岩自然保护区的竹阔混交林进行群落调查,以不同混交比的竹阔混交林作为不同资源位,运用Levins和Shannon生态位宽度指数、生态位重叠指数、生态位相似性比例指数,分别测定并分析竹阔混交林乔木层与更新层各树种间的生态位特征。结果表明:1)Levins和Shannon生态位宽度指数反映情况一致;栲树、米锥、拟赤杨作为毛竹优势伴生树种,其重要值和生态位宽度都很大,生态适应能力强,对群落结构的变化起着重要作用。2)各树种间生态位相似性比例不高,对毛竹的生态位重叠指数也不高,除了栲树生态位重叠指数Lhi值为0.509,其余树种Lhi值均小于0.5,说明毛竹与大多数树种存在较大的生态异质性与资源利用差异性,彼此间可形成稳定的共生关系。3)整体上常绿树种较落叶树种的生态位宽度大,对毛竹的生态位重叠也相对较大,当毛竹所利用的资源不足时,也更易对其造成潜在的竞争。4)竹阔混交林混交比在15%~20%时,毛竹的密度和地上生物量最大;当混交比过大时,毛竹逐渐失去群落中的优势地位,它与阔叶树形成的共生协同关系更多转变为了竞争关系。   相似文献   

8.
毛竹杉木混交林经营模式决策分析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通过对杉木不同密度的毛竹杉木混交林的生产力、林分生物量、土壤肥力、水文学特性、经济效益等调查分析 ,应用大系统多目标层次分析法对各种模式进行定量评价 ,找出经济与生态效益最协调的混交模式为杉木密度 1 80 0株 /hm2 的毛竹杉木混交林 ,其次是毛竹纯林 ,第 3是杉木密度 1 350株 /hm2 的混交林 ,第 4是杉木密度 90 0株 /hm2 的混交林 ,第 5是杉木密度450株 /hm2的混交林 ,最差的是杉木纯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长周期母竹留养模式下毛竹叶片功能性状对立竹密度的响应及在不同发笋期的变化,并筛选出适宜的经营密度。【方法】以漳平市长周期母竹留养经营模式下笋用毛竹林为研究对象,设置(1 350±100)、(1 950±100)、(2 550±100)、(3 150±100)株·hm-2 4个不同立竹密度处理组,选用传统经营模式下生产效益较优的笋用毛竹林作为对照组,分析立竹密度对不同发笋期毛竹叶片功能性状的影响。【结果】毛竹林的叶面积指数、叶平均倾角、全氮含量、全磷含量、全钾含量和叶绿素含量均在立竹密度为(2 550±100)株·hm-2时达到最高,且不同处理组间差异显著(P<0.05);各处理组的叶面积指数、叶平均倾角及全氮含量均在发笋前期达到最高,冠层开度和叶绿素含量在发笋盛期达到最高,全磷和全钾含量则在发笋后期达到最高;毛竹叶片各功能性状间存在显著相关性。【结论】在长周期母竹留养经营模式下,当立竹密度为(2 550±100)株·hm-2时,毛竹林的冠层结构得到显著改善,叶片的空间分布更加合理,且叶片养分及叶绿素含量...  相似文献   

10.
江月香 《安徽农学通报》2014,(11):100-101,148
以多功能人工混交林的构建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了“针阔混交、阔阔混交及阔竹混交”3种混交林模式的树种选择、配置、混交方式、整地要求及其他造林技术参数。结果表明:(1)选择混交树种要充分考虑到其萌芽力强弱、生长速度、喜光性、耐阴性、对主要树种的辅佐性、同源或交叉病虫害感染性的有无、护土与改土作用,以及对养分、水分的要求,与主要树种的差别性等。(2)混交树种配置要注意深根性树种与浅根树种混交、常绿与落叶树种混交、喜光性树种与耐阴性树种混交,依据地形条件与营林目标,以一定的混交比例,按带状、行状或块状混交,以最大限度地增加林分的稳定性与经济性,为多功能人工混交林的营造提供技术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经营强度对毛竹林植物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由天然针阔混交林或天然阔叶林经过人为改造和抚育转变成的4类毛竹林(即成林原因相同的4种林型—强度干扰下的毛竹纯林,较强干扰下的竹杉混交林,较弱干扰下的竹阔混交林,弱度干扰下的竹杉阔混交林)的层次结构、物种组成、物种丰富度、α多样性及群落相似性经营强度对毛竹林植物多样性的影响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这4种人工毛竹林随着经营强度的加大,层次结构逐渐简单化,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物种丰富度迅速下降,且物种组成发生显著变化。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生物多样性总体也呈下降趋势,但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生物多样性竹阔混交林类型反倒略高于经营强度最弱的竹杉阔混交林类型。而且不同经营强度下所形成的这4种类型毛竹林的群落相似性也随着经营强度的增加而降低,其中毛竹纯林与其他3类的相似性最低。  相似文献   

12.
为克服纸浆毛竹林单一取材的传统经营弊端,提高毛竹林的综合效益,作者于1983~1988年在富阳县大源地区,就纸浆用毛竹林改建笋竹两用林的栽培技术及其经济效益进行了试验研究,取得了较明显的经济、社会效益。现已推广笋竹两用林1990.9hm~2,经济收入达3202.50元/hm~2,比改造前900.00元/hm~2增长255.8%;年增加上市竹笋5200t,既丰富了市场,又增加了竹农收入,深受广大竹农欢迎。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寿竹不同径阶母竹造林在造林成本、造林成效、笋竹生长、生物量分配特征等方面的差异性,比较不同径阶寿竹母竹在造林中存在的优缺点。[方法]以不同径阶寿竹母竹造林地为试验林,在同样的抚育管理下,造林4年后对全林生长指标进行实测调查及分析比较。[结果]在造林成本方面,发现径阶≤2 cm母竹的造林成本分别比径阶为3~5和≥6 cm母竹造林少4 500、10 500元/hm~2;小母竹造林成林时间平均比大母竹造林成林时间早,但成材时间晚;3~5 cm径阶母竹造林形成的林分,出笋数最多,退笋率最低。[结论]该研究可为寿竹母竹造林的推广种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沿海沙地竹林细根养分含量及其季节动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福建省漳州市东山赤山国有防护林场沿海沙地竹林细根的养分含量(N、P、K)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沿海沙地各竹林细根养分含量总体偏低,早竹细根N年均含量最高为10.964g.kg-1,雷竹最低为4.535 g.kg-1,台湾桂竹细根P年均含量最高为0.971 g.kg-1,乌哺鸡竹最低为0.136 g.kg-1,四季竹细根K年均含量最高为2.761 g.kg-1,花吊丝竹最低为1.127g.kg-1。各竹种细根N、P、K养分含量都有规律性的季节变化,均表现出单峰或双峰的变化趋势,竹林生长旺季波动较大,生长后期趋于稳定,各竹种之间N年均含量变化的规律性最强,P次之,K最弱。丛生竹细根N(早竹除外)、P年均含量均高于散生竹,而K年均含量丛生竹与散生竹间差别不大。  相似文献   

15.
不同地类对麻竹竹笋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分析不同地类栽培下的麻竹笋外观形态、可食率及营养品质等指标的差异,旨在为麻竹高品质竹笋培育提供参考。试验采集3个地类(林地、农业用地、河岸冲积地)栽培下的麻竹笋,对竹笋外观形态、可食率及营养品质等指标进行调查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地类对麻竹竹笋的外观形态、可食率及营养品质等方面具有一定影响。3种地类中农业用地竹笋的笋个体质量、基径、长度、可食率、灰分、蛋白质、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含量均高于林地和河岸冲积地的竹笋,林地竹笋的纤维素、木质素含量均低于农业用地和河岸冲积地的竹笋。不同地类麻竹竹笋的水分、氨基酸、必需氨基酸、脂肪、还原糖、淀粉、维生素C含量及必需氨基酸比例差异不显著。综上所述,农业用地所产竹笋相比林地、河岸冲积地而言,具有笋体大,可食率高等特点。由于农业用地所产竹笋蛋白质、粗纤维、灰分及氨基酸总量较高,致使其笋肉味甘鲜嫩、脆爽可口。此外,农业用地所产竹笋在脂肪、糖类等营养指标方面含量较低,是符合现代人饮食需求的健康食品。  相似文献   

16.
新造毛竹林春笋生长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对 1995年新造毛竹林 4年春笋生长的定期观测 ,结果表明 :新造竹林春笋出土集中在 4月 8日前 ,较成林竹发笋有推迟的现象 ,笋群增长动态符合逻辑斯蒂拟合方程 :造林前 4年发笋数和成竹数都不断增加 ,春笋的高生长符合逻辑斯蒂曲线 ,拟合结果良好 ;“公、母竹”对发笋长竹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7.
毛竹林覆盖稻草丰产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稻草覆盖毛竹林,可改善毛竹林的生态环境,促进毛竹生长,增加笋产量。总结毛竹林覆盖稻草丰产技术,主要包括竹林整地、林地清杂、稻草覆盖方法、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18.
该文以1995年造林的针阔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对15a生的针阔混交林的林下凋落物持水能力和养分状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混交林比纯林具有更好的保水保肥的能力;混交林中林下凋落物饱和含水量以杉木×枫香(1∶3)最大,枫香×鹅掌楸(1∶3)最小;混交林中凋落物量以鹅掌楸×杉木(1∶1)混交林最大,枫香×鹅掌楸(1∶3)混交林的凋落物量最小。  相似文献   

19.
蠕须盾蚧Kuwanaspis vermiformis(Takahashi)属同翅目盾蚧科。该虫在福建毛竹林中是分布广、危害性大的一种蚧虫,我们在尤溪、沙县两处受害的毛竹林中调查,其受害率为70%左右,高的达90%以上。毛竹受害时,虫体在竹秆表面形成厚层白蜡状物,竹叶由深绿色变为枯黄,并即脱落,严重者整株枯死,受害后竹秆材质脆弱、韧性差,不宜劈蔑,并且严重地影响翌年出笋。 蠕须盾蚧经防治试验研究,采用不同农药、不同浓度和不同处理方法进行多重比较分析结果:农药以快灭磷效果最佳,氧化乐果次之,水胺硫磷较差;最佳组合浓度为水胺硫磷(1:0)—氧化乐果(1:20)—快灭磷(1:10);处理方法以喷雾法、注射法、涂秆法皆比灌根法为佳,而前三者无显著差异,但喷雾法在高大密集的毛竹林中,由于交通不便,水源缺乏,操作困难,花工大,成本高,难以推广应用,而注射法和涂秆法简便易行,省工省成本,可在大面积毛竹林受害时推广应用。经尤溪龙船坑及沙县高砂两处,于1985—1986年重复防治结果,证明用乐果等农药注射或涂秆后,再无该虫发生为害,竹林由枯黄转青,次年多发笋,防治效果好。  相似文献   

20.
杉木、观光木混交林群落细根能量动态变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应用连续土芯法和热值测定对福建三明地区中亚热带杉木观光木混交林和杉木纯林群落细根的能量动态进行了系统研究,以揭示杉阔混交林和杉木纯林维持地力机制差异.结果表明,混交林群落细根的能量现存量达10.371MJ/m2,是纯林群落的1.17倍,其中杉木、观光木、林下植被细根分别占72.12%,14.88%和13.00%;而不同树种<0.5mm径级的细根是细根能量现存量组成中最重要的部分.混交林杉木、观光木、纯林杉木的活细根能量现存量月变化动态呈双峰型,在3月和9月较高,而死细根能量现存量月变化动态呈单谷型,在3月或5月最低.林下植被活细根能量现存量月变化呈单峰型,在5月最高,而死细根能量现存量月变化呈单谷型,在5月最低.混交林细根的年能量归还量达4.001MJ/m2,是杉木纯林的1.12倍,占地上部分年凋落物能量归还量的31.6%,不同树种的<0.5?mm径级细根的年能量归还量均占60%以上.混交林细根的年能量分解量和净生产量分别达2.009MJ/m2和7.833MJ/m2,是纯林的1.23倍和1.17倍,而混交林细根枯落物的太阳能转化效率(0.178%)亦高于纯林细根的(0.15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