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以“辽豆15”为材料,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探讨了自行研制的生物种衣剂对大豆孢囊线虫数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2007年在沈阳汪家的试验中,处理4(复配菌株F1024,B482,A4+微量元素组合3+助剂)对大豆根外孢囊的抑制率达65.66%,与对照有显著差异。2008年对处理4进行了精细的试验设计,并在2个不同地点布置试验,结果处理5(复配菌株F1024,B482,A4+元素组合+助剂)在汪家和康平2个试验点的根外孢囊数量及根内线虫数量都与对照差异达到显著水平,2个试验点的根外孢囊抑制率分别为 62.13%和46.45%,根内线虫抑制率分别为62.50%和81.78%。  相似文献   

2.
防治大豆孢囊线虫的生防放线菌初步筛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豆孢囊线虫是我国大豆主产区的主要病害之一,已造成严重产量损失,而且防治困难,目前人们试图利用生物防治来控制线虫病害,以达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本试验采用稀释分离法,从东北和华北等地区采集土样分离获得400株放线菌,通过筛选获得6株对大豆孢囊线虫有强烈抑制作用的菌株,分别是C49、C44、C25-3、C58、H-2和H-4。其中C49和C44菌株的菌悬液对大豆孢囊线虫J2有较强的杀死作用,C25-3、H-2、C49、H-4和C44菌株的发酵液代谢物对大豆孢囊线虫孢囊孵化和J2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C49菌悬液处理48h后大豆孢囊线虫J2的校正死亡率达到77.78%;C25-3发酵液4×稀释浓度下,处理24 h后J2校正死亡率达到94.84%;C49、C25-3、C58对孢囊的孵化相对抑制率分别达89.50%、89.50%、88.80%,均与对照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3.
种子处理诱导大豆抗胞囊线虫病的生防细菌筛选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研究了简单芽孢杆菌Bacillussimplex包衣处理大豆种子,诱导大豆植株抗胞囊线虫的侵染。采用温室盆栽试验,对研究室通过2年田间试验筛选出的3株生防细菌进行复筛,获得最优菌株Sneb545;为了阐明其作用方式,设计了裂根试验验证菌株Sneb545诱导大豆产生抗胞囊线虫的能力,并对菌株Sneb545进行种水平鉴定。结果表明,菌株Sneb545处理种子后可以诱导苗期大豆对第一代胞囊线虫产生明显的抗性,线虫入侵总数显著降低,较对照降低72.63%,胞囊抑制率达70.63%;裂根试验结果证明,菌株Sneb545能够诱导大豆对胞囊线虫产生很强的抗性,菌株Sneb545在挑战根系中接种后,应答根系中胞囊线虫入侵量降低51.27%,土壤中胞囊减少65.82%;经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试验测定及16S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确定该菌株为简单芽孢杆菌。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甘肃陇东地区大豆孢囊线虫田间侵染动态,于2017年-2019年对大豆根系和根际土壤定期定点取样,采用漂浮法、贝曼漏斗法及酸性品红染色法对土样中和根组织内线虫进行分离计数,研究其繁殖数量与气温、降雨量的关系。结果表明,2017年土壤中2龄幼虫和新鲜孢囊的数量有3个明显高峰,大豆根组织内2~4龄幼虫均出现3个明显高峰,即发生3代,平均世代历期35 d。2018年-2019年土壤中2龄幼虫和新鲜孢囊均有4个明显高峰,大豆根组织内2~4龄幼虫亦出现4个明显高峰,即发生4代。第1代侵染数量最多,是主要危害世代。最后1代侵染数量极少且发育缓慢。在2017年-2019年生长季中,线虫繁殖数量与生长季平均温度具有相关性,与累积降雨量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为寻找新型植物源杀线虫活性物质,研究了8种植物甲醇和无菌水提取液对大豆孢囊线虫2龄幼虫(J2)的室内杀虫活性和对孢囊的田间抑制效果。结果表明,薄荷、苦楝、臭椿、水蓼、商陆、青蒿等6种植物甲醇提取液处理48h后大豆孢囊线虫J2的校正死亡率在75%以上,无菌水提取液处理48h后J2的校正死亡率在55%以上,对大豆孢囊线虫具有较强的毒杀活性。温室盆栽试验表明,臭椿、水蓼的甲醇提取液处理后,大豆孢囊线虫的孢囊减退率分别为40.6%、52.0%,显著高于其他提取液的防治效果,表明臭椿、水蓼可用于大豆孢囊线虫的防治。研究结果将为大豆孢囊线虫生物防治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小麦禾谷孢囊线虫病已成为我国黄淮麦区的重要病害,目前生产上尚缺乏有效的防控方法。菌株08F04是作者从禾谷孢囊线虫孢囊上分离的1株寄生真菌。本研究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将其鉴定为球孢白僵菌Beauveriabassiana(Bals.)Vuill。2011和2012年对该菌株进行了盆栽和田间防效试验,菌株08F04麦粒砂培养物6%(w/W)土壤处理的盆栽试验孢囊减退率分别达到65.03%和50.95%;田间试验中,菌剂08F0420g·m-2沟施处理土壤,2011年在许昌和荥阳的孢囊减退率分别为58.28%和32.13%,2012年分别达到58.49%和44.50%。结果表明,菌株08F04是防治小麦禾谷孢囊线虫病具有较大潜在开发价值的生防菌株。  相似文献   

7.
放线菌Snea253的鉴定及对大豆胞囊线虫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土壤中分离筛选到一株具有杀线虫活性的放线菌菌株Snea253,该菌株对多种线虫有毒杀活性。通过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DNA分析,初步鉴定为委内瑞拉链霉菌Streptomyces venezuelae。研究了Snea253菌株代谢物不同倍数稀释液对大豆胞囊线虫卵孵化及二龄幼虫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发酵原液对大豆胞囊线虫卵孵化的相对抑制率为88.73%;10倍稀释液浓度下,相对抑制率是70.49%,均与无菌水对照差异显著。处理24h后,发酵原液对二龄幼虫的校正死亡率是92.13%,各稀释浓度处理均与无菌水对照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8.
以鲁豆1号作感病对照,通过接种相同数量的卵和二龄幼虫并采用切顶水培技术研究我国筛选出的两个小黑豆抗源:灰皮支黑豆和元钵黑豆对大豆孢囊线虫4号生理小种侵染和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后24h侵入大豆抗感品种根内的二龄幼虫数十分接近,差异不显著;接种后水培15~17d,抗病品种根内的二、三龄幼虫数无论是单株平均值,还是所占百分数均极显著高于感病对照,而四龄幼虫、雌成虫和总成虫数正好与此相反。感病对照鲁豆1号根上二龄、三龄、四龄、雌成虫和总成虫数所占百分数为4.40%、10.20%、24.95%、29.35%和60.45%,而元钵黑豆和灰皮支黑豆根上各龄线虫的百分数分别为22.30%、26.50%、13.55%、3.80%、37.65%和24.30%、29.60%、15.05%、2.50%、31.15%。抗感品种根上线虫性比的差异极明显,抗病品种为10左右,而感病对照稍大于1;抗病品种根上线虫幼虫从二龄到三龄及从三龄到四龄阶段有较高的死亡率,而且从三龄到四龄阶段的死亡率高于从二龄到三龄阶段。  相似文献   

9.
厚壁孢子轮枝菌防治南方根结线虫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山东、江苏大豆孢囊线虫和番上的南方根给线虫卵中筛选分离到厚壁孢子轮枝菌。琼脂平板法测试这种食线虫真菌有寄生南方根结线虫卵的能力,发现一菌株的卵寄生率达90.8%,高于同时分离到的淡紫似青霉。试验还表明不同来源的菌株,卵寄生半差异很大。温室盆钵试验60天结果,0.1%的菌剂用量即可明显降低番茄上的南方根结线虫幼虫群体数量和根结指数,卵寄生率可达53.7%。该菌在根围土壤和根表面的残留量分别是3.7×10 ̄5个菌落/克土壤和6.3×10 ̄5个菌落/克根。菌剂处埋对番茄植株的影响,1%的用量,地上部鲜重平均比对照重3.3克,每克根长比对照增长近1倍。各处理的番茄根和叶片均未出现任何病斑。  相似文献   

10.
为探明河北昌黎野生大豆内生细菌的多样性,寻找新的具有杀线虫活性的微生物资源,采用平板稀释法从野生大豆根、茎、叶等组织中分离内生细菌,结合形态特征以及16S rDNA基因序列进行比对分析,并对大豆孢囊线虫Heterodera glycines进行杀线虫活性比较.从野生大豆分离获得内生细菌180株,分属于7大类群:变形菌门α亚群、变形菌门β亚群、变形菌门γ亚群、厚壁菌门、放线菌门、酸杆菌门和疣微菌门,其中变形菌门α亚群和厚壁菌门为优势类群,分别占分离细菌总株数的48.9%和18.9%,野生大豆组织内生细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为2.11 ~2.91.内生细菌Bacillussubtilis WSR93和B.megaterium WSR22菌株能明显地抑制大豆孢囊线虫卵的孵化,相对抑制率分别为97.9%和98.2%,对2龄幼虫也有较强的毒杀作用,校正死亡率分别为88.9%和90.9%.研究表明,野生大豆组织中内生细菌具丰富的多样性,其胞外分泌物中存在天然杀线活性物质.  相似文献   

11.
于2014年和2015年将黑河大豆主产区采集的大豆根系土样采用稀释分离法分离获得放线菌186株,通过测定其发酵液对大豆胞囊线虫胞囊孵化及2龄幼虫活性的抑制作用,筛选获得6株对大豆胞囊线虫有强烈抑制作用的生防菌株。结果表明,其中XFS-4对大豆胞囊线虫胞囊孵化的相对抑制率最高达到92.59%,XFS-5和CL-4相对抑制率分别为88.45%和86.71%,与对照差异显著;XFS-4处理的2龄幼虫校正死亡率达到93.95%,活性最高,XFS-5、CL-4和BJ-4对2龄幼虫校正死亡率均在70%左右,均与对照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2.
淡紫拟青霉防治小麦禾谷孢囊线虫病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淡紫拟青霉作为重要的植物病原线虫生防真菌在大豆孢囊线虫和蔬菜根结线虫病害防治上开始推广应用,本研究测定了该菌抑制小麦孢囊线虫病的效果,通过设置25、50、75、100kg/hm24种不同颗粒菌剂用量及5%涕灭威颗粒剂10kg//hm2计5个处理,以不施药作为空白对照。结果表明:在小麦苗期,4种不同颗粒菌剂用量和涕灭威处理后,小麦根内孢囊线虫幼虫数量和病情指数显著低于对照; 在小麦生长后期(抽穗至扬花期),所有处理与空白对照均存在显著性差异,以100kg//hm2的防效最好,达到40.22%,这一剂量导致收获期土壤中的孢囊数量较对照减少59.82%,可见淡紫拟青霉在小麦孢囊线虫病防治上具有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3.
菌株S01324对燕麦孢囊线虫的杀线活性及其种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燕麦孢囊线虫是我国小麦孢囊线虫病的重要病原之一,为寻找适宜的生防菌株,本研究通过室内生测、室内杯栽试验以及田间管栽试验对菌株S01324的菌体和发酵滤液进行了杀线虫活性测定。室内生测结果发现,菌株S01324对孢囊的寄生率达到100.0%;处理8 d后,菌株发酵滤液原液对卵孵化的抑制率为98.8%,发酵滤液稀释16倍对卵孵化的抑制率仍能达到42.0%;处理24 h后发酵滤液原液对二龄幼虫(J2)的校正死亡率达到100.0%,而处理6 d后发酵滤液8倍稀释液也能杀死全部J2。杯栽试验发现,发酵滤液原液和麦粒培养物处理后,孢囊减少率分别为50.6%和62.1%。管栽试验发现,发酵滤液原液和麦粒培养物处理后,孢囊减少率分别为60.8%和58.9%。通过形态学和序列分析,菌株S01324鉴定为绳状青霉(Penicillium funiculosum)。这是关于绳状青霉杀线活性的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4.
选用绿色的杀菌剂、杀虫剂与硼钼微肥多元混配后进行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齐螨素、好普、微肥;齐螨素、好普、卫福、微肥;苦参碱与微肥间混配后拌种,大豆产量分别较对照增加29.3%,18.1%和20%;对大豆根腐病的防效分别为49.85%、55.79%和43.48%;对大豆根潜蝇的防效均达100%。处理后对大豆安全无害,可以在生产上应用,几种配方对大豆孢囊线虫的作用不大。  相似文献   

15.
大豆根渗出物对大豆孢囊线虫4号生理小种卵孵化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研究了中国小黑豆抗源灰皮支黑豆和元钵黑豆根渗出物对大豆孢囊线虫4号生理小种越冬孢囊、新鲜孢囊和离体卵孵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抗源品种根渗出物诱导越冬孢囊孵化幼虫数目一开始就显著高于去离子水对照,孵化8 d后显著低于感病对照鲁豆1号;根渗出物诱导新鲜孢囊孵化幼虫数和离体卵孵化率在各材料间的差异表现一致,即抗源品种始终显著低于感病对照,孵化中后期与去离子水对照的差异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6.
大豆孢囊线虫病是威胁大豆生产的重大病害之一。2015-2016年,采用随机取样的方法对贵州省大豆孢囊线虫的发生和分布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范围包括贵阳、六盘水、安顺、毕节、黔西南和遵义等6个地区下辖的14个县(区),共采集土样287份。调查结果表明,贵州省大豆孢囊线虫的总检出率为28.2%,其中毕节地区的大方县和赫章县孢囊检出率最高,分别达到46.7%和45.0%,而在遵义市、贵阳市和黔西南州孢囊检出率为0。六盘水地区的水城县孢囊发生量最大,平均孢囊数为3.4个/200g土,最大孢囊数达到17个/200g土;安顺地区的镇宁和关岭县大豆孢囊线虫发生程度最轻,每200g土样平均孢囊数分别为0.3和0.2个,最大孢囊数仅为2个/200g土。分离的孢囊主要形态特征与大豆孢囊线虫一致,并且ITS序列与甘肃大豆孢囊线虫种群序列一致性达100%。根据形态学观察和ITS序列分析比对,将贵州省采集到的孢囊线虫鉴定为大豆孢囊线虫。本研究结果可为有效防控贵州省大豆孢囊线虫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新疆大豆孢囊线虫病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孢囊线虫病是威胁大豆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随机调查了大豆孢囊线虫(Heterodera glycines Ichinohe)在新疆的分布;运用鉴别寄主法鉴定新疆大豆孢囊线虫的生理小种;室内盆栽法测定新疆主栽大豆品种对大豆孢囊线虫的抗病性。结果表明大豆孢囊线虫主要分布在新疆阿勒泰地区,为4 号生理小种,新疆主栽大豆品种均为高感品种,研究结果将为控制新疆地区大豆孢囊线虫的危害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甘肃省陇东南地区大豆孢囊线虫病分布和发生程度,采用Z字形取样法,对甘肃省陇东南地区9个县(区)37个乡镇大豆孢囊线虫病的发生和分布进行调查,并根据形态特征和rDNA-ITS序列比对鉴定线虫种类。共采集土样411份,陇东地区大豆孢囊线虫检出率为87.2%,其中镇原、西峰、正宁、华池和环县的检出率最高,达100%,镇原孢囊发生量最大,平均孢囊数为11.4个/100 g土;陇南地区大豆孢囊线虫检出率为63.7%,成县和徽县分别为64.0%、63.0%,平均孢囊数分别为0.9和1.2个/100 g土。经形态学特征观测和rDNA-ITS序列比对,甘肃省陇东南采集到的孢囊线虫均鉴定为大豆孢囊线虫Heterodera glycines。  相似文献   

19.
 大豆孢囊线虫(Heterodera glycines Ichinohe,SCN)是大豆(Glycine max (L.) Merrill)生产中的毁灭性害虫,种植抗性品种是控制其危害、减少产量损失的最佳途径。本研究通过温室盆栽实验评价了300份大豆种质对大豆孢囊线虫3号和4号生理小种的抗性。分别筛选到高抗和中抗3号生理小种的大豆种质27份和21份;高抗和中抗4号生理小种的大豆种质11份和9份。在所有供试材料中有10份材料同时对大豆孢囊线虫3号和4号生理小种表现高抗。线虫侵染实验表明,抗性材料对大豆孢囊线虫的发育有阻碍作用,并能显著降低最终形成的孢囊数。  相似文献   

20.
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是控制大豆孢囊线虫病的最经济有效方法.本研究通过测定国内外大豆种质资源对大豆孢囊线虫2个生理小种的抗性水平,以期获得抗大豆孢囊线虫的品种与种质资源.2009年9月-2010年6月,采用PVC柱法在温室内鉴定了300份大豆种质资源分别对大豆孢囊线虫(SCN)3号和4号生理小种的抗性.用3号生理小种测定得到了抗性表现免疫的种质资源12份,表现高抗的28份,表现中抗的39份,分别占测试材料的4.0%、9.3%和13.0%;用4号生理小种测定得到了免疫的种质材料8份,高抗的18份和中抗的51份,分别占测试材料的2.7%、6.0%和17.0%.对2个生理小种的毒力差异比较表明,20份大豆种质资源的抗性表现差异明显,4号生理小种的毒力比3号生理小种强.本研究所鉴定出的抗病品种与资源,不仅对农业生产中利用抗病品种合理布局具有指导意义,而且为大豆抗孢囊线虫病的品种培育提供了重要的抗源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