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森林碳汇是指森林系统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过程、活动或机制。森林在吸碳减排方面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是陆地上最经济的"吸碳器"和最大的"储碳库"。当前,发展林业已成为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最有效途径,我国越来越重视和发挥林业在应对气候变化和发展低碳经济中的特殊作  相似文献   

2.
气候变化与森林生态系统:影响、脆弱性与适应性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综述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气候变化与森林生态系统的相关研究方法与结果,总结已观测到的气候变化对森林物候、森林生产力、森林结构、组成和分布,以及森林碳库的影响,以及未来气候变化可能产生的影响;并对气候变化条件下森林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和适应性评估方法进行总结评述.对目前相关研究的不确定性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强调未来需要加强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3.
简述热带森林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近数十年气候变化对热带森林的影响,包括:1)热带地区气候变化;2)热带森林分布区变化;3)热带森林生长动态;4)热带森林生物多样性和森林组成变化;5)热带森林碳储量变化.  相似文献   

4.
森林是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碳库。森林火灾将森林中存储的碳重新释放至大气中,对全球气候变化产生重大影响。文章介绍了国内外森林火灾碳排放及其计量技术,对广东森林火灾碳排放进行估测,评价了森林火灾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并指出广东应对气候变化的森林防火对策。  相似文献   

5.
格氏栲人工林和杉木人工林碳吸存与碳平衡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库,其碳贮量占全球陆地总碳贮量的46%(Watson et al.,2000).因而,开展森林生态系统碳平衡动态研究,对于科学预测森林对全球碳平衡和气候变化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并已成为国际陆地碳循环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6.
广东林业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贡献与潜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球气候变暖已经并将继续对自然、经济、社会和政治带来严重影响,广东通过大力培育森林资源增加森林碳吸收.着力保护森林和湿地,减少森林碳排放,积极发展林产工业,增加林产品碳储存,稳妥发展生物质能源林促进林产品碳替代应对气候变化.1985年至2009年,全省有林地面积由0.05亿hm2增加至0.10亿hm2,森林覆盖率由27...  相似文献   

7.
森林生态系统通过在全球碳循环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从而对全球气候变化作出贡献。森林生物量是森林碳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森林生物量的研究,有助于了解森林碳库的分布规律,认识森林作为一个碳库的潜力。  相似文献   

8.
<正>温室气体的超标排放,导致全球气候变暖,使得森林碳汇研究日益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全球背景下的气候变化,使得全球碳循环研究成为人类社会科学研究的新课题。因此,针对陆地植被的碳吸存能力研究,自然成为现今森林研究的重点之一。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碳库之一,而森林生物量反映了森林各环节之间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的复杂关系。森林生物量是森林碳汇研究的基础,也是森林碳汇估  相似文献   

9.
全球气候变化及森林生态系统的适应性管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人类活动所引起的温室效应及由此造成的全球气候变化对全球生态环境的影响正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森林作为全球陆地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组分, 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较为敏感。文中系统总结了全球气候变化对物种和森林类型分布、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和物种组成、森林生产力、森林土壤碳氮循环和森林灾害等几个方面的影响, 以及森林生态系统管理面临的挑战,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适应未来气候变化的森林生态系统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10.
我国森林碳库特点与森林碳汇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生态系统在稳定全球碳循环和缓解全球气候变暖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合理发展林业,可以实现固碳增汇,是缓解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措施。综述了森林碳库的重要地位、我国森林生态系统碳库特点,分析了通过增加森林面积和提高森林经营水平来增加森林碳汇的潜力。  相似文献   

11.
森林碳汇:中国的努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2009年12月,全世界最热点的词汇当属"应对气候变化"。许多专家指出,应对气候变化应该"两条腿走路",一是工业、建筑、交通减排,二是森林碳汇。森林碳汇是指森林植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在植被或土壤中,从而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与工业直接减排相比,森林碳汇虽然是间接减排,但它的固碳投资少,代价低,综合效益大,经济可行性和现实操作性较强。每公顷森林每年可吸收二氧化碳20~40吨,释放氧气15~20吨。  相似文献   

12.
贲海凤 《广西林业》2010,(12):45-45
<正>11月29日至12月10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6次缔约方大会在墨西哥坎昆召开。两项林业议题"减少发展中国家毁林、森林退化排放和森林保护、可持续经营、提高森林碳储量的激励机制和政策措施"(REDD+)和"土地利用、土地  相似文献   

13.
火干扰对土壤呼吸的影响及测定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火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干扰因子,是导致土壤碳储量发生变化的重要因子。火干扰所排放的含碳气体对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具有重要影响,进而影响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平衡以及气候变化。土壤作为巨大的陆地生态系统储碳库,其与大气碳交换的方式主要是通过土壤呼吸,由于土壤的碳储量巨大,土壤碳库的微小变化都会引起大气CO2浓度的巨大改变,从而影响森林生态系统碳平衡。阐述土壤呼吸的各种测量方法,并对比各种测定方法;火干扰对森林生态系统土壤呼吸速率的影响及其测定方法;火干扰对土壤呼吸环境的影响。最后提出今后在火干扰对土壤呼吸研究中应关注的问题,同时对火干扰与森林生态系统土壤呼吸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4.
森林管理参考水平的制订是今后气候变化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文中通过总结森林管理的相关定义和森林管理参考水平的制定要求, 讨论附件Ⅰ缔约方在制定森林管理参考水平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结合森林现状分析我国在森林管理参考水平制定过程中将面临的困难, 提出我国森林管理参考水平的制定应包括3个方面的研究内容, 即预测延长森林轮伐期的森林碳储量变化量、木质林产品的碳储量变化量和不可抗力(如火灾、病虫害、暴风雪等)引起的森林碳储量变化量, 三者的加和即为森林管理碳汇活动参考水平.  相似文献   

15.
朱臻  沈月琴  张耀启  石文  王枫 《林业科学》2012,48(11):112-116
当今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已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最重大挑战之一,森林生态系统是全球碳循环重要组成部分,研究表明通过森林固碳方式来减缓碳释放不仅潜力巨大,而且具明显的成本优势(van Kooten et al.,1995;Murry,2000;Benítez et al.,2004)。因此,通过林业活动增加森林碳汇(减缓碳释放)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途径。我国也将森林  相似文献   

16.
区域森林碳储量估算方法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估算森林碳储量是了解森林固碳增汇能力大小的前提,也是了解森林对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所做贡献的基础,同时也是体现林业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重要作用及特殊地位的量化指标。因此,对区域森林碳储量进行监测和评估是一项十分必要的工作。本文介绍了区域尺度森林碳储量的估算方法,包括森林植被、森林土壤和枯落物三部分的碳储量。  相似文献   

17.
美国森林及草原碳管理措施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增加陆地生态系统碳汇是应对气候变化的主要策略之一。鉴于森林和草原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美国林务部门已将提高其固碳水平作为推行低碳经济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项目标。文中在简述美国森林及草地资源整体现状及其碳储量的基础上,介绍美国林业管理体制并进一步说明其关于森林及草地碳计量及监测数据库,进而说明在上述林业管理体制下美国各部门为应对气候变化指定的一系列关于森林及草地碳汇管理的措施及战略框架,最后总结对我国森林和草原碳管理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森林碳汇是应对气候变化,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成本经济的有效途径。增加森林蓄积量是我国政府应对气候变化和实现我国“碳达峰”、“碳中和”国家自主贡献目标的重要举措。分析了国家储备林在造林碳汇、森林经营碳汇以及林业碳汇的规模效应等方面的具有巨大潜力和发展空间,同时探讨了碳泄漏风险与防范措施,就国家储备林碳汇潜力的价值实现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河北林业》2012,(1):4-7
<正>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每公顷森林每年吸收二氧化碳13吨,在固碳吸排、应对气候变化中具有特殊的作用。胡锦涛主席先后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和首届亚太经合组织林业部长级会议上庄严承诺,2020年我国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加6亿亩,森林蓄积量  相似文献   

20.
不同森林经营措施对木材产量和碳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 林业具有特殊地位和重要功能, 以社会、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森林可持续经营是全球趋势。文中阐述了森林在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中的独特作用; 重点分析了不同营林措施对木材产量和碳储量的影响, 并结合可持续林业的发展趋势评价了不同经营模式框架下木材产量与碳储量之间的平衡; 针对全球气候变化对森林生态系统带来的挑战, 探讨了今后森林经营措施的研究重点和难点, 旨在为制定合理的经营方案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