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上海十大历史名园之一的松江颐园,占地面积2亩,园内凿池叠山,楼舫相映,古树参天。颐园的主楼厅堂内布置明代红木桌椅,正上方悬挂"婉娈草堂"匾额,借西晋文学家陆机诗"仿佛谷水阳,婉娈昆山阴"之意。对联为"寒漪渺弥,仿佛谷水。云岫婉娈,依  相似文献   

2.
新春话对联     
对联也叫对子,是文苑中的一朵奇葩。迄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它言简意深,音韵和谐。读来琅琅上口,听来铿锵悦耳。若配以俊逸遒劲的书法,更是意境盎然,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3.
在相同草地养殖条件下,随机选取清远麻鸡和贵妃鸡各30只,分别取其胸肌做成切片,测定各自的物理性状、主要化学成分、肌肉组织学特性,并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显示:贵妃鸡的肌肉性能比清远麻鸡更佳;从色度、系水力、肌肉脂肪等数据综合分析可知,贵妃鸡的肉质比清远麻鸡更好。  相似文献   

4.
以地方特色品种贵妃枣为试材,系统地研究果实采后生理、采收成熟度、采后处理方法,草酸、臭氧、涂膜等不同处理对贮藏果实生理和风味品质的影响;筛选最佳贮藏保鲜条件,形成采后处理技术规程,为贵妃枣的贮藏保鲜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
中国园林艺术的发展一直与文学有密切的关系。大观园的匾额楹联直接体现曹雪芹的思想与情感,而且是筑山、理水、植物配置、建筑设计等造园手法中最直观、最重要的体现方式。是匾额楹联成就了大观园。  相似文献   

6.
中国有着几千年的悠久文化传统,而园林文化是中国古老文化传统中的一枝奇葩。中国园林与中国历史和中国文学密不可分。追求意境是中国园林的显著特点,谈到中国园林的意境,不能不谈到诗文。这不仅是因为中国园林历来都与诗文有着密切的关系,还因为园林意境首先就是中国古典诗文的美学范畴。清代诗人钱泳在《履园丛话》中说:“造园如作诗文”,陈从周先生也认为研究中国园林似应先从中国诗文入手,这无疑道出了园林与诗文之间的特殊关系。诗文对于园林的作用,首先在于它直接参与园林景象的构成,如匾额、碑刻、对联等,起到画龙点晴的作…  相似文献   

7.
一、园林对联的概念对联是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一种应用文字。几乎凡有井水处都有对联存在的痕迹。它种类很多,根据不同的用途可分为春联、喜联、寿联、挽联、墓联、行业联,等等。专门用于园林名胜古迹方面,装饰性强,文学性强,供游人欣赏的对联,叫做园林对联。  相似文献   

8.
杨贵妃手植石榴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贵妃手植石榴树文/吴圣地在陕西临潼县骊山的华清池五间亭前,有一株石榴树,至今已生长了1200多年。史载,杨玉环生前特别喜爱石榴,亲手在华清宫栽植了不少石榴,此树为仅存的一株,故又称“贵妃石榴”。“贵妃石榴”树高8米,胸围1.6米,树冠覆盖面积57平...  相似文献   

9.
海山仙馆的匾题诗联与园林艺术美的交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海山仙馆"是广州十三行时期由行商潘仕成兴建的一座吸收了较多西方技艺要素的岭南古典园林。海山仙馆之园林艺术引发出丰富的诗联匾额之作,诗联匾额之作也修饰了海山仙馆的自然山水之美、建筑文化之美、人文精神之美。认识并把握二者间的互动原理与表现手法,有利于加深对行商园林的研究、评赏和传承。  相似文献   

10.
花的传说     
牡丹。唐代牡丹为皇宫中珍贵的花卉。一次,唐明皇与杨贵妃欢宴花下,令李白进清平调词三章。李白即兴挥毫,写下“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等绝句,以花姿来比喻贵妃的美貌。中书舍人李正封也写了一首:“国色朝酣酒,天香夜袭衣。”颇受唐明皇赞赏,即叫贵妃在妆镜前喝一  相似文献   

11.
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介绍了贵妃杏和仰韶黄杏的品种特性,根据当地实践分析总结了2个良种杏的高效生产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2.
杨俊 《广东园林》2011,(3):14-17
江南古典园林以意境取胜,注重塑造韵味。保存至今的,同时也是艺术价值最高的多为文人园林,其建造设计者多为一些艺术素养很高的文人画家,浸透了精致的文人主体情致,具有耐人寻味的“意境美”。其中的匾额楹联的设置更是这一意匠和文心的独特体现。“景以境出,情由境发”,匾额楹联在意境创造中显示出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3.
杏林春暖     
名中医室常有“杏林春暖”的匾额,你知道吗,这里面有一个典故……,在一些中药店里,常见到"杏林春晚"的匾额。这到底是回什么事呢? 据晋人茜洪的《神仙传》记载:三国时,东吴有个民间医生叫黄奉。他一生专为穷苦百挂治病,从不收取报酬。一些病人痊愈之后,都照例要登门致谢。黄奉一生酷爱杏花、杏采,当病意的百性前来致谢时,他就叫这  相似文献   

14.
正"春为一岁首,梅占百花魁"。时入早春,片片梅林,绽蕾盛放,疏影横斜,暗香浮动,在这赏梅时节,倘能在赏梅胜地品味一下与梅花有关的对联,则更添赏梅的情趣。江苏苏州城西南的邓尉山为著名的赏梅胜地,梅林弥漫十余公里,构成邓尉梅花甲天下的胜景。每届花时,千顷一片白,银海荡漾,举目四望,疑若积雪。景区内的闻梅馆有一联:"寻宋商邱题咏遗文,  相似文献   

15.
我国是柳的故乡,不仅广植柳树,而且在联苑中有不少对联与柳有关,在这春天赏柳时节,倘能品味一下与柳有关的对联,则更添赏柳的情趣。  相似文献   

16.
从园林建筑、园林楹联匾额、园林造景、园林雕塑和景观小品、园林设施5个方面探讨竹文化景观的表现形式,提出通过竹文化景观创建达到多样的园林景观效果,进而促进公园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明朝对联大师解缙作过一副很科学且含有植物知识的对联:“蒲叶桃叶葡萄叶,草本木本;梅花桂花玫瑰花,春香秋香。” 上联的蒲、桃两种植物名,恰好与第三种植物“葡萄”同音。而蒲属草  相似文献   

18.
对联是我国独创的文学形式。它以汉语和汉字的特点为前提,属于抒情诗类型。诗经和楚词已见端倪,律诗的产生则为对联的萌芽时期。据宋人张唐英《蜀祷杌》载,后蜀盂昶的桃符题词“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为我国第一副对联。宋代称春帖子,大概仍附子桃符之上。王安石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春联“爆竹一声除旧,  相似文献   

19.
以北京市紫竹院公园八宜轩景点为例,阐述了竹文化在园林设计中的5种表现形式:竹的自然特征、园林楹联匾额、建筑构件、竹画、景观小品;分析了竹文化在八宜轩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所带来的启示与思考。  相似文献   

20.
半截春联     
一年腊月,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从老家山东移居到浙江绍兴落户。乔迁之喜又值新春佳节即将来临,王羲之情兴大发,挥毫写下了一副门联: 春风春雨春色 新年新岁新景 不料贴出后不久,就被人偷偷地揭走了。之后他又写了一副对联: 莺啼北里 燕语南邻 谁知又被酷爱他手迹的书法爱好者偷偷地揭去了。临至除夕,王夫人急得催他再写一幅。王羲之略作沉思,笑着取过文房四宝,捻笔又写了一幅对联,叫儿子把对联拦腰剪断,各先贴上半截: 福无双至 祸不单行 这半截对联贴出后,再没有人敢去揭了。 初一黎明,幽默的王羲之亲手将春联的后半截贴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