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健康中国与乡村振兴两大战略的整体推动背景下,如何推进茶乡振兴已经成为重要的时代诉求。当然,在茶乡振兴战略中,其需要的不仅仅是孕育优势茶叶产业,也要关注茶乡建设的"主体"——茶农。本文拟从茶乡振兴战略的综合背景分析入手,结合茶乡农民健康素养的培养背景,通过研究农民健康素养对茶乡振兴战略应用的直接作用,进而具体分析农民健康素养与茶乡振兴战略关系。  相似文献   

2.
藏茶历史悠久,是藏族同胞的民生之茶,也是雅安历史悠久的传统农业产业。雅安的乡村振兴事业需要藏茶产业助力,藏茶也要乘上乡村振兴这股强劲东风实现产业振兴。本文介绍了藏茶名称的由来和其产业发展概况,分析了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雅安发展藏茶产业的必要性,最后从多方面对雅安藏茶产业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对于当前茶乡的经营建设活动来说,其中所需要具体展现的,不仅仅是立足自身特点所制定的正确开发理念,同时更是维护茶乡建设的法律机制,其中所具有的资源环境相对较为薄弱,无论是生态的脆弱性,还是具体的生态修复难度都相对较大,本文拟从茶乡生态产业发展建设背景认知入手,结合茶乡生态产业法律机制的建设背景分析,通过分析农村茶资源环境的开发认知,从而探究基于法律应用的生态产业建设与农村茶资源环境的维护机制。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未来的发展目标,其中一条就是到2049年的时候,国家基本实现现代化,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而要实现这个伟大目标,振兴乡村是其必由之路。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茶乡旅游作为最能快速带动乡村经济发展的第三产业肩负着实现乡村振兴和发展的使命,发展特色茶乡旅游是大势所趋。对此,本文先论述了茶乡旅游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动作用,然后分析了目前茶乡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最后集中研究了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茶乡旅游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5.
在全域旅游模式影响下,其具体倡导的旅游活动,实际上,是一种具体的产业经济,特别是需要通过集中多种优势元素内容,通过系统化整合,从而实现整个旅游产业的最佳发展。本文拟从茶文化体系的价值内涵认知入手,结合茶乡全域旅游发展的具体背景认知,通过探究茶文化资源旅游开发的价值思维,从而成熟分析基于茶文化的茶乡全域旅游发展的新模式内容。  相似文献   

6.
郑丽 《福建茶叶》2023,(9):78-80
在遵义茶乡体育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各方主体既需要重视挖掘当地体育旅游资源,也需要打造具有茶文化特色的体育旅游项目,彰显遵义茶乡体育旅游产业具有的个性,为遵义茶乡体育旅游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夯实基础。本文对遵义茶乡体育旅游产业创新发展的可行性做出了分析与论述,并对遵义茶乡体育旅游产业创新发展路径做出了探索与研究,以期能够在创新驱动下激活遵义茶乡体育旅游产业发展活力,推进遵义茶乡体育旅游产业得以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成辉 《福建茶叶》2023,(5):70-72
依托数字技术推进茶乡发展,是实现茶乡振兴的有效路径,为此,茶乡地区需要重视挖掘与发挥数字技术功能,为茶乡的现代化发展提供助力。本文对数字茶乡与茶乡振兴的内在逻辑做出了分析与论述,从基础设施建设、人力资源保障两个层面,对数字茶乡建设发展路径做出了研究与探讨,以期能够提升数字茶乡建设水平,为茶乡振兴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8.
随着当前人们生活理念不断成熟,如今茶及与茶相关的各项元素,已经发展成为人们生活体系中的重要元素,因此,做好茶园改造活动,不仅是确定茶园设计风格,融入茶园经营元素的重要要求,同时也当前整个茶叶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要求。本文拟从当前茶园改造的具体背景和要求分析入手,结合茶园改造过程中景观规划建设项目的选择与设置要求分析,从而探究满足茶园改造要求的景观规划建设项目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9.
伴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各级政府在实施的过程当中,通过对各区域的资源挖掘,逐渐产生更多、更为新颖的理念,为不同区域乡村发展带来良好的机遇。而有关于茶乡的开发理念相对较少,甚至在诸多地区还没有意识到茶乡能够被开发建设。这主要是源于茶乡本身的经济效益较好,与其他乡村的经济差距较大,本身并不契合乡村振兴战略。但实际上这是一种思维误区,茶乡之中具备丰富的茶文化,具有深刻的挖掘价值。基于此,本文对乡村振兴战略下茶乡茶文化价值挖掘与旅游开发进行探索,以期引起各界重视。  相似文献   

10.
在丽水地区生态茶乡养生旅游核心竞争力培育活动开展过程中,要充分注重对该地区多种产业元素之间进行全面创新,尤其是通过融入系统化的产业元素,从而提升生态茶乡养生产业和旅游业的整体竞争力。本文拟从养生旅游产业发展建设的具体背景分析入手,结合丽水地区的生态茶乡养生旅游产业建设的整体概况分析,具体探究丽水地区生态茶乡养生旅游核心竞争力培育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1.
茶产业与旅游产业是实现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途径,对促进产业转型和推动当地经济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红场镇为例,剖析红场镇发展"茶旅一体化"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茶乡旅游的开发提出相关针对性的策略研究。  相似文献   

12.
中国是茶的故乡,在不同茶叶产区遍布着很多极具特色的茶乡。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茶乡旅游业不断发展壮大,并日渐形成以文化融入为核心,以当地特色元素融合为主要形式的"链条式"发展模式,在这一发展模式的推动下,作为地方文化符号的民宿经济正悄然兴起,并发展成茶乡旅游业主要文化特色元素之一,备受旅游观光者的喜欢和推崇。通过一些地方茶乡民宿发展的实例,我们不难看出,发展茶乡民宿产业已经成为一些地区擦亮生态底色,帮助农民增收,培育"美丽经济"的一项重要举措,在弘扬和发展当地茶文化方面的作用更是不容小觑,这值得我国各地茶乡管理者学习与借鉴。  相似文献   

13.
茶文化经过几千年的成熟发展,其已经形成了从内涵的产品外在的综合体系。在人们看来,茶餐厅不仅是一种饮食空间,同时也是重要的社交场合,因此要在满足饮食文化的同时,充分融入社会生活元素,满足多元群体的应用。本文拟从我国传统茶文化的内容元素分析入手,结合当前茶餐厅的功能属性要求,从而探究茶元素在茶餐厅空间设计中的具体应用思路,并且分析在茶餐厅空间设计过程中应用茶元素的具体作用和价值。  相似文献   

14.
茶文化的传承过程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从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分析茶乡茶文化的进一步传承,需要结合有效管理与开发,从而实现其经济效益,也进一步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在茶乡茶文化传播过程,旅游资源开发被广泛重视,基于此本文将结合具体实际,总结几点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5.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历史任务,茶旅融合作为一种高效的乡村产业振兴方式,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对茶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模式与路径进行了研究。在分析茶旅融合现有研究文献基础上,基于我国茶旅融合发展现状与问题,并重点以陕西省双坪村为案例,深入剖析了其茶旅融合发展的现状和模式,给出了促进双坪村茶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路径。研究对乡村茶旅融合产业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当然想要从根本上有效开发茶乡全域旅游发展模式中,实现其最佳发展效果,就必须对整个茶叶产业资源进行基础应用的同时,寻找到其中一些资源,进行深度挖掘。因此,在整个茶叶旅游活动开发过程中,其不仅完善了活动类型,同时也实现了消费的综合性参与和实质性融入。本文拟从茶乡全域旅游开发的背景分析入手,结合智慧旅游开发的具体内容要求,通过分析我国茶文化旅游开发过程中的相应优势,从而探究智慧旅游背景下的茶乡全域旅游发展的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茶文化旅游的发展,茶旅游体现成为了推广茶乡,发展茶乡经济的重要手段,通过让游客们体验独具特色的茶乡自然资源、丰富民情以及茶艺表演等,树立茶乡旅游体验,提升茶乡影响力和知名度,最终促进茶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针对茶旅游体验在茶乡推广中的运用进行几点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8.
茶旅,是一种以茶文化为主题的新兴旅行模式,是茶产业与旅游产业的一种完美结合,现在"茶旅一体化"经济模式正在被大多数产茶区所追捧,依托丰富的茶产业资源,结合茶文化等卖点,让游客到茶乡进行深入体验,不仅可以促进经济的良性发展,而且将提高茶农收入,是一种值得提倡的新兴经济模式,本文从茶旅一体化经济模式入手,着重探讨了其对于茶乡经济的促进作用,对发展茶旅一体化提出了一些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9.
茶叶最早发源于我国,我国有着丰富的茶文化,我国茶文化包罗万象,在长久的发展中将历史典故、诗词歌赋等文化融合其中,形成了独特的茶道精神。中国茶文化在茶餐厅的设计中也得到了充分的应用,市面上茶餐厅的设计纷纷以茶元素为出发点,提高设计风格,利用茶元素更好的烘托出茶餐厅的价值内涵,从而展现出一种休闲、放松、舒适的环境。本文主要从茶元素方面分析茶餐厅设计风格,为生态茶乡建筑提供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20.
随着现阶段整个教学活动不断成熟,如今整个音乐教学体系也实现成熟发展,而对于该教学活动开展来说,其不仅需要注重完善的教学元素的融入和应用,同时也需要注重创新教学思维。可以看到,茶道文化中所具有的元素内容,其能够为音乐教学思维的系统化培养提供有效支撑。本文拟从当前音乐教学活动开展的全新诉求分析入手,结合茶道文化的价值内涵认知,通过探究茶乐文化的具体表现状况,从而全面分析茶道文化与音乐教学思维之间的具体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