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选择健康无病、体重相近、年龄6月龄左右的努比亚黑山羊公羊30只,随机分为放牧补饲育肥和全舍饲育肥2组,育肥期65d后进行屠宰测定和肉品质分析。结果显示,屠宰率、净肉率以及羊肉中蛋白质、粗脂肪、18种氨基酸及总氨基酸含量等指标差异均不显著(P0.05);但脂肪酸中的油酸含量舍饲组(43.6%)高于放牧补饲组(38.35%)5.25个百分点,差异显著(P0.05);而亚油酸、亚麻酸、花生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放牧补饲组均显著高于舍饲组(P0.05);羊肉中微量元素铁含量放牧补饲组较舍饲组高47.02%,两组间差异极显著(P0.01),铜含量放牧补饲组较舍饲组高64.71%,两组间差异极显著(P0.01)。结论:努比亚黑山羊采取放牧补饲育肥和全舍饲育肥方式羊肉主要营养指标相当,其中放牧补饲育肥羊肉中所含的对人体健康有益的营养物质更丰富。山羊适度放牧补饲育肥是目前一种可行的育肥模式。  相似文献   

2.
试验主要研究了不同饲养模式对阿尔巴斯白绒山羊羔羊育肥增重及屠宰性能的影响。从内蒙古白绒山羊种羊场的4月龄断奶羔羊中选择日龄为(130±10)d的母羔和去势公羔(羯羔)各30只作为放牧补饲组,从淘汰群中选择与放牧补饲组日龄相近的母羔和去势公羔(羯羊)各30只作为舍饲组进行舍饲育肥,共120只,分为4组,每组30只。采用2×2完全随机试验设计,第一因素为饲养模式,设放牧补饲和舍饲育肥两种,其中,放牧补饲的羔羊按照原厂方式,每天在天然草场上放牧并每只补饲玉米(风干基础)300 g,舍饲育肥的羔羊,按照试验设计饲喂全混合日粮;第二因素为性别,分为母羔与羯羔,育肥期3个月。育肥结束时,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分别从舍饲育肥和放牧补饲的羯羔组中每组选择接近平均体重的6只羯羔屠宰,研究不同饲养方式对羯羔屠宰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放牧补饲相比,舍饲模式的育肥体重和增重显著增加,育肥期内舍饲组的日增重较放牧补饲组提高69%,饲料转化效率是放牧补饲组的2倍。屠宰试验结果表明,舍饲模式的胴体重、屠宰率、净肉率显著提高,分别较放牧补饲组增加64.60%、27.56%、37.39%。因此,阿尔巴斯白绒山羊羔羊进行短期舍饲育肥与放牧补饲相比,对增重性能、饲料转化效率和屠宰性能的促进效果明显,可显著提高产肉量。  相似文献   

3.
试验研究了舍饲育肥与放牧育肥两种饲养模式对阿尔巴斯白绒山羊成年羊与羔羊日粮微量元素消化率的影响。采用2×2完全随机试验设计,从内蒙古白绒山羊种羊场选择5周岁成年母羊与4月龄断奶羔羊各60只,共120只,分为4组,每组30只。因素1为饲养模式,分为舍饲育肥和放牧育肥;因素2为年龄,分为成年母羊和断奶羔羊。母羊育肥期为60 d,羔羊育肥期为90 d。结果表明,绒山羊的日粮微量元素消化率存在年龄差异;在育肥前期,与羔羊组相比,成年母羊Cu的消化率极显著高于羔羊组(P0.000 1);Fe的消化率显著地低于羔羊组(P=0.02)。在育肥后期,成年母羊Cu、Zn的消化率极显著地高于羔羊组(P=0.001、P0.000 1);Fe和Mn的消化率显著地低于羔羊组(P=0.03、P=0.05)。不同饲养模式也会影响绒山羊对日粮微量元素的消化率;在育肥前期,与放牧组相比,舍饲组绒山羊Cu、Mn的消化率显著和极显著高于放牧组绒山羊(P=0.048、P0.000 1),Fe、Zn的消化率却极显著低于放牧组(P=0.003、P=0.000 4)。在育肥后期,舍饲组羔羊Cu、Mn、Zn的消化率极显著高于放牧组(P0.000 1)。  相似文献   

4.
主要研究不同饲养方式对绒山羊羯羊肌肉理化指标的影响。从内蒙古白绒山羊种羊场的4月龄断奶羔羊群中选择30只去势公羔(羯羊)进行放牧补饲,每只补饲300 g玉米;从淘汰群中选择30只与放牧补饲组日龄相近的羯羊进行舍饲育肥,并按照试验设计饲喂全混合日粮。试验结束时,每组选择6只接近平均体质量的羯羊屠宰。结果表明:舍饲育肥和放牧补饲羯羊的肌肉肉色、p H、失水率、嫩度、剪切力、熟肉率和大理石花纹间差异不显著(P0.10),说明阿尔巴斯白绒山羊羯羊进行短期舍饲育肥与放牧补饲相比,对肌肉理化指标无显著的影响(P0.05)。  相似文献   

5.
选择6月龄左右努比亚山羊公羊30只,随机分成舍饲育肥组和放牧补饲组,进行65d的短期育肥试验,研究不同养殖方式对当年出生当年出栏山羊的育肥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育肥前期(35d)2组日增重无显著性差异(P>0.05),放牧补饲组较舍饲组提高3.62%;育肥后期(30d)2组日增重差异不显著(P>0.05),放牧补饲组较舍饲组提高10.89%;2组全期育肥日增重差异不显著(P>0.05),放牧补饲组较舍饲育肥组提高7.63%。舍饲组精粗料比为41.6:58.4,日采食干物质占体重4.76%。试验羊血液生理指标均在山羊血液生理指标正常范围内,差异均不显著(P>0.05);2种育肥方式血液生化指标差异均不显著(P>0.05),但放牧补饲组总蛋白、白蛋白低于正常值,在育肥日粮中要提高粗蛋白水平,这样有可能进一步提高育肥效果。2种育肥方式增重成本舍饲组(18.89元/kg)较放牧补饲组(13.64元/kg)增加5.32元/kg,放牧补饲组育肥收益(391.4元/只)较全舍饲组(311.1元/只)高80.3元/只。选择适宜季节和放牧场地,小群放牧补饲育肥效果要优于全舍饲育肥。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环县绒山羊冬季饲养效果,把6月龄的子午岭黑山羊羔羊和辽宁绒山羊(♂)×子午岭黑山羊(♀)杂种一代羔羊(简称F1代羔羊)作为试验对象,以环县农民群众传统采用的饲养模式——放牧加少量补饲(简称"放牧+补饲")作为对照,采用全舍饲方式对两个试验群体进行60d的育肥试验,综合测定绒山羊羔羊的生长结果、屠宰性能和肉品质指标,计算经济效益。结果表明,在两个试验群体内,全舍饲组的育肥末重、育肥期增重、平均日增重、胴体重和屠宰率均极显著高于"放牧+补饲"组(P0.01)。子午岭黑山羊羔羊全舍饲组的平均日增重、胴体重和屠宰率分别是102.5g、10.75kg和47.66%,分别较"放牧+补饲"组提高了87.2g、3.46kg和12.54%。F1代羔羊全舍饲组的平均日增重、胴体重和屠宰率分别是117.2g、11.71kg和49.62%,分别较"放牧+补饲"组提高了96.7g、4.16kg和13.83%。全舍饲组的失水率和嫩度显著低于"放牧+补饲"组(P0.05),其它肉品质指标在全舍饲和"放牧+补饲"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子午岭黑山羊羔羊和F1代羔羊全舍饲组的纯收入较"放牧+补饲"组同类型羔羊分别提高了110.2和75元。因此,较传统饲养模式,全舍饲育肥能够明显增加环县绒山羊羔羊冬季生长效果和产肉性能,改善部分肉品质,显著提高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7.
《畜牧与兽医》2015,(3):65-68
采用2×2完全随机试验设计,选择体重相近的4月龄断奶呼伦贝尔羊公羔和呼伦贝尔羊与杜泊羊的杂交一代公羔各60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30只。其中,因素一分为自然放牧和放牧补饲两种饲养方式,因素二设2个品种,分别为呼伦贝尔羊公羔和呼伦贝尔羊与杜泊羊的杂一代公羔。自然放牧组在天然草场进行自然放牧,放牧补饲组在自然放牧的基础上每天补饲两次,试验期2个月。在试验结束时,分别从每组中选择5只公羔进行屠宰,采集瘤胃液。结果表明:与自然放牧组相比,放牧补饲可显著增加呼伦贝尔和杂一代羔羊的瘤胃NH3-N和BCP浓度(P0.05),p H值有降低的趋势(P=0.07)。放牧补饲促进了羔羊的瘤胃发酵和瘤胃微生物对日粮氮源的有效利用。呼伦贝尔和杂一代羔羊的瘤胃发酵功能无显著差异。本研究为科学制定呼伦贝尔地区的羔羊放牧补饲育肥方案、改善草原生态环境和提高牧民经济效益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试验主要研究了放牧与舍饲两种不同饲养方式对阿尔巴斯白绒山羊成年羊与羔羊瘤胃内总菌、原虫及7种微生物数量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分2部分进行。试验1将60只年龄、体重相近的淘汰成年母羊随机分为2组,每组30只。一组为对照组,在天然草场进行自然放牧育肥;一组为试验组,采用全混合日粮进行舍饲育肥,自由采食,育肥期60 d。试验2将60只日龄相近[(130±10)d]的去势公羔分为2组,每组30只。一组为对照组,进行放牧补饲育肥,一组为试验组,进行全混合日粮舍饲育肥。各组羔羊均自由饮水,育肥期3个月。在试验结束时,分别从2个试验的对照组和试验组中各选择6只成年羊(共12只)或羔羊(共12只),在禁食24 h、禁水2 h后屠宰,采集瘤胃液用于分析。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成年羊瘤胃液中原虫、产琥珀酸丝状菌与脂解厌氧弧杆菌数量显著增加(P=0.01,P=0.05,P=0.05),总产甲烷菌与反刍月型单胞菌趋于显著增加(P=0.06,P=0.09),牛链球菌趋于显著降低(P=0.07),总细菌、白色瘤胃球菌、黄色瘤胃球菌及嗜淀粉瘤胃杆菌的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10)。试验组成年羊瘤胃内以反刍月型单胞菌比例最高,脂解厌氧弧杆菌占比最低,趋于显著或显著高于对照组(P=0.03,P=0.05);对照组以嗜淀粉瘤胃杆菌比例最高,反刍月型单胞菌比例次之,脂解厌氧弧杆菌最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羔羊瘤胃液的总细菌量显著增加(P=0.003),总产甲烷菌及原虫数量差异趋于显著增加(P=0.077,P=0.089);其他7种菌的数量无显著变化(P0.10),试验组与对照组羔羊瘤胃内均以嗜淀粉瘤胃杆菌占比最高,脂解厌氧弧杆菌最低。这些结果表明,舍饲育肥可显著增加瘤胃原虫和部分菌群的数量及其比例,成年羊的作用效果更大。  相似文献   

9.
试验选用波尔山羊与本土山羊杂交一代的160日龄阉割公羔60只,20只1组随机分成舍饲育肥,放牧补饲育肥和放牧育肥3个组,经50天结果:舍饲育肥组均只增重13.15kg,纯收入73.30元/只,放牧补饲育肥组均只增重8.87kg,纯收入64.83元/只,放牧育肥组均只增重6.61kg,纯收入59.49元/只。  相似文献   

10.
《畜牧与兽医》2020,(2):54-59
为阐明在极端寒冷缺氧的西藏羌塘高原,放牧和舍饲2种不同饲养方式对半同胞西藏绒山羊血清生化及免疫指标和胃肠道组织发育的影响,将同期出生的50只羔羊平均分配到完全放牧和舍饲条件下饲养1年,随机挑选10只绒山羊(n=5),采集血液、瘤胃和小肠样品评估相关指标变化。结果显示:山羊血清中尿素氮、高密度胆固醇、低密度胆固醇、白蛋白、总胆固醇和葡萄糖的含量在舍饲组中显著高于放牧组(P<0.05),高密度胆固醇舍饲组极显著高于放牧组(P=0.006);舍饲组中磷含量和镁含量显著高于放牧组(P<0.05);2种饲养条件免疫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舍饲组瘤胃背囊乳头高度显著高于放牧组(P=0.018),舍饲组瘤胃背囊乳头宽度极显著低于放牧组(P<0.001);小肠绒毛宽度、隐窝深度和肌层厚度受饲养环境影响较大。提示:冬季牧草干枯时期补饲精饲料可有效提高养殖效率,保证放牧条件下西藏绒山羊的机体健康。  相似文献   

11.
断奶羔羊有一个发育良好的瘤胃,可利用质量好的天然牧草、粗饲料进行放牧或舍饲育肥。但由于天然牧草和粗饲料中蛋白质不足、消化率低,所以育肥效果也最低。为了解决断奶羔羊育肥中蛋白质饲料的不足,开辟非蛋白质饲料的来源,降低补饲育肥羔羊的饲养成本,提高羔羊肉品质,增加经济收益,我们于1984年7月1日至10月5日进行了藏羊断奶羔羊补饲尿素的育肥试验。  相似文献   

12.
通过饲养试验、屠宰试验,研究不同饲养方式对阿尔巴斯白绒山羊成年母羊瘤胃发酵功能的影响,从而为科学制定阿尔巴斯白绒山羊成年母羊育肥方案和提高经济效益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单因子完全试验设计,将60只年龄、体重相近的淘汰成年母羊随机分为2组,每组30只。一组为对照组,在天然草场进行自然放牧育肥;一组为试验组,完全舍饲育肥,日粮采用全混合饲喂,每天饲喂2次,自由采食,育肥期60 d。在试验结束时,分别从对照组和试验组中选择6只羊进行宰后采集瘤胃液,测定pH值,氨氮(NH3-N)浓度、菌体蛋白(BCP)浓度和挥发性脂肪酸(VFA)含量。结果表明,与自然放牧饲养相比,完全舍饲饲养可显著降低阿尔巴斯白绒山羊成年母羊瘤胃液pH值(P<0.05),但能显著增加瘤胃液的NH3-N浓度(P<0.05)、BCP浓度(P<0.05)和VFA浓度(P<0.05),而对于乙酸/丙酸无显著影响(P>0.05)。完全舍饲饲养可以促进阿尔巴斯白绒山羊成年母羊的瘤胃发酵功能。  相似文献   

13.
试验采用舍饲、放牧+补饲及放牧的饲养方式,对30头24月龄牦牛进行育肥试验研究,数据分析结果表明,舍饲组牦牛的平均日增重达到484.83 g,放牧+补饲组牦牛的平均日增重达到358.27 g,对照组牦牛的平均日增重达到117.11 g,舍饲组与放牧+补饲组及对照组牦牛的平均日增重对比,差异显著(P0.05);放牧+补饲组与对照组牦牛的平均日增重对比,差异显著(P0.05);研究表明,采用舍饲及放牧+补饲的育肥方式,显著提高育肥牦牛的增重效果,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旨在探索一种减轻呼伦贝尔草原压力的羔羊舍饲育肥方式。选择50只日龄相近、体重为(17.00±1.55)kg的呼伦贝尔羯羊,随机分为5组(4个舍饲组和1个放牧组)。在4个舍饲组中,CK组饲喂基础日粮,AS组、LE组、VE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2 000 mg/kg苜蓿皂苷、3 000 mg/kg甘草提取物、400mg/kg维生素E;放牧组(GZ组)限时放牧4h并补饲精料。试验期60d,试验结束后羔羊全部屠宰。结果表明:GZ组羔羊30~60 d日增重显著高于CK组(P0.05);CK组羔羊的背膘厚度以及肾周脂肪重量显著高于GZ组(P0.05);GZ组羔羊的肌肉色泽(L*_(48 min)、H°_(48 min)、a*_(24 h),b*_(24 h)、C*_(24 h))显著高于CK组(P0.05);添加剂组(AS组、LE组、VE组)羔羊的肌肉色泽(a*_(24 h)、C*_(24 h))显著高于CK组(P0.05)。综上所述,呼伦贝尔舍饲羔羊脂肪沉积较放牧补饲羔羊高,但肉色差;抗氧化剂的添加明显改善了舍饲羔羊的肉色,提高了肉品质。建议对当地呼伦贝尔羔羊进行舍饲育肥,并合理添加抗氧化剂替代传统放牧饲养,来减轻草原压力,提高舍饲羔羊肉品质。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旨在研究放牧与舍饲育肥对绒山羊胃肠道组织形态的影响。从内蒙古白绒山羊种羊场中选择体重与年龄相似的阿尔巴斯白绒山羊母羊60只,随机分为试验组(EG组)和对照组(CG组)。试验组进行舍饲育肥,饲喂全混合日粮,对照组进行放牧育肥。预试期l5 d,正试期60 d。在育肥试验结束时,分别从CG组和EG组中随机选取6只母羊进行屠宰取样,测定胃肠道的组织形态结构。结果表明:与CG组相比,EG组母羊瘤胃乳头长度和乳头宽度显著提高(P<0.05),但瘤胃、网胃、瓣胃及皱胃的胃壁厚度和肌肉层厚度没有显著变化(P>0.05);EG组的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的绒毛长度及绒毛长度/隐窝深度显著高于CG组(P<0.05),但对于隐窝深度2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与放牧育肥相比,舍饲育肥可以改善绒山羊母羊的胃肠道组织形态结构。  相似文献   

16.
试验主要研究不同育肥方式对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羔羊育肥性能和屠宰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为呼伦贝尔羊科学育肥方案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选择120只(公母各半)4月龄断奶后羔羊做为试验动物,采用二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第1因素为育肥方式,分为自然放牧和放牧补饲2种方式;第2因素为羔羊性别,分为公羔和母羔2种,共分为4组。研究不同育肥方式和性别对呼伦贝尔羔羊育肥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束时,分别从放牧补饲组和自然放牧组中选择接近平均体质量的5只公羔羊进行屠宰试验,研究不同育肥方式对公羔羊屠宰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自然放牧相比,放牧补饲羔羊的育肥体质量和日增质量显著增加(P0.05),羔羊出栏体质量达到39.37 kg,在整个育肥期较自然放牧羔羊日增质量增加38.46%。屠宰试验结果表明,放牧补饲公羔羊胴体质量、屠宰率、净肉质量、净肉率和大网膜脂肪质量均显著高于自然放牧羔羊(P0.05),分别提高34.43%、13.76%、40.55%、19.21%和87.50%,屠宰率和净肉率分别达到54.47%和45.67%。与自然放牧相比,对断奶羔羊放牧补饲可显著增加育肥性能和屠宰性能,产肉量显著增加(P0.05)。在呼伦贝尔地区对断奶羔羊补饲是一种有效的育肥方式。  相似文献   

17.
不同育肥方式应用畜大壮的效果观察为探讨畜大壮在高寒阴湿条件下对羔羊育肥的增产效果,1993—1994年先后进行了全舍饲、半舍饲、放牧育肥羔羊试验。试验选用来自呈城羊场4月龄高山细毛公羊100只,随机分为试验组(50只)和对照组(50只),全会饲育肥,...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旨在探讨不同补饲日龄对湖羊羔羊瘤胃形态发育以及瘤胃表皮生长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本试验采用两因素试验设计,设补饲日龄和羔羊日龄两个因子。选择初生重((3.41±0.27)kg)接近的78只双羔湖羊,0日龄时随机屠宰6只,按照同质性原则将剩余72只湖羊分为7d补饲组((3.36±0.15)kg)和42d补饲组((3.44±0.44)kg)。7d补饲组的羔羊从7日龄补饲开食料1,42d补饲组的羔羊42日龄补饲开食料1,两组羔羊56日龄断奶,60日龄时开始逐步换开食料2,过渡期10d。分别在14、28、42、56、70和84日龄从两组中各随机挑选6只羔羊进行屠宰,迅速采集瘤胃腹囊,采用Real-time qPCR方法分析瘤胃表皮生长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发育性变化,并制备切片以观察瘤胃发育。试验结果表明,7d补饲组羔羊瘤胃乳头宽度显著高于42d补饲组羔羊(P0.05),但瘤胃肌层厚度显著低于42d补饲组羔羊(P0.05)。7d补饲组羔羊瘤胃上皮IGFBP3表达量显著低于42d补饲组羔羊(P0.05),瘤胃上皮IGFBP5表达量显著高于42d补饲组羔羊(P0.05)。7d补饲组羔羊瘤胃乳头长度和宽度与瘤胃上皮TGFβ1和IGFBP3表达量呈显著正相关(R=0.507,P0.001;R=0.444,P0.001;R=0.465,P0.001;R=0.299,P=0.011),与瘤胃上皮IGFBP6表达量呈显著负相关(R=-0.443,P0.001;R=-0.447,P0.001);42d补饲组羔羊瘤胃乳头长度与IGFBP5表达量呈显著正相关(R=0.227,P=0.018),瘤胃乳头宽度与瘤胃上皮IGFBP3和IGFBP5表达量呈显著正相关(R=0.338,P=0.005;R=0.293,P=0.002)。湖羊羔羊7日龄补饲开食料能促进瘤胃乳头发育,瘤胃乳头生长相关基因调控其发育过程。  相似文献   

19.
试验对当年4月龄羔羊采用全舍饲、放牧加补饲和全放牧5种方式进行育肥。结果显示:全舍饲育肥羔羊比对照组每只活重高19.29kg、胴体重高15.69kg、屠宰率高12.25个百分点、经济效益高52.80元;放牧加补饲育肥羔羊比对照组每只活重高6.99kg、胴体重高5.61kg、屠宰率高7.80个百分点、经济效益高56.00元。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研究了放牧和舍饲育肥对阿尔巴斯白绒山羊成年羊和断奶羔羊血液和肌肉组织(背最长肌、臂三头肌、股二头肌和臀肌)中氨基酸组成的影响。采用2×2因子试验设计,选择体重、体型外貌接近、健康无病的4月龄阿尔巴斯白绒山羊断奶羔羊[(20.36±0.32)kg]60只和5岁成年羊[(40.38±0.84)kg]60只,分为4组,每组30只。因素1为育肥方式,放牧育肥和舍饲育肥(采食全混合日粮)2种,分别记为PF和SF;因素2为年龄,成年羊和羔羊2个阶段,分别记为AG与KG。成年羊和羔羊分别进行60和90 d的育肥。结果表明:PF组血浆非必需氨基酸(NEAA)和呈味氨基酸(DAA)浓度显著低于SF组(P0.05),必需氨基酸(EAA)、功能性氨基酸(FAA)和限制性氨基酸(LAA)浓度显著高于SF组(P0.05)。KG组血浆NEAA、FAA和DAA浓度显著高于AG组(P0.05),而EAA、支链氨基酸(BCAA)和LAA浓度均显著低于AG组(P0.05)。总体上,PF组肌肉粗蛋白质(CP)、EAA、NEAA、总氨基酸(TAA)、BCAA、FAA和DAA含量低于SF组。KG组肌肉CP、EAA、NEAA、TAA、BCAA、LAA、FAA和DAA含量高于AG组。由此可见,舍饲育肥绒山羊肌肉氨基酸组成优于放牧育肥,断奶羔羊肌肉的氨基酸组成优于成年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