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掌握猪三毛滴虫病的发病规律,对福建省内100个不同规模的自繁自养猪场抽取400份不同日龄猪的腹泻粪样进行三毛滴虫检查。结果显示:20头以内母猪组、21~50头母猪组、51~100头母猪组、101~200头母猪组、201~500头母猪组以及501头及以上母猪组的三毛滴虫检出率分别为13.3%、12.5%、11.7%、10.0%、6.3%以及0;哺乳仔猪组、保育猪组、中猪组及大猪组的三毛滴虫检出率分别为2%、36%、6%和0;以山泉水、河水、井水和自来水为饮水水源的猪场三毛滴虫检出率分别为11.9%、9.1%、11.5%和6.3%。调查结果可为该病的防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阐明成年商品猪大肠内可培养菌群的数量及其分布规律,试验在江西某大型生猪屠宰加工基地随机选择3头成年商品猪的肠道内容物,利用实验室常用的五种非选择性培养基对大肠8个不同位点的内生菌群进行了活菌计数。结果表明,盲肠、结肠和直肠三个肠段,同一肠段不同位点之间的菌群数量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肠段之间菌群数量差异显著(P0.05),三个肠段菌群数量自前向后依次增加,每克内容物湿重活菌数量的对数平均值由8.61±0.83上升到10.67±1.79。因此,对成年猪肠道正常菌群的分析应该分成盲肠、结肠和直肠三个不同的部分来进行。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研究芽孢杆菌、乳酸杆菌对断奶仔猪肠道微生物区系、肠道pH和挥发性盐基氮(VBN)的影响。试验选取28日龄左右的"杜×长×大三元"杂交仔猪24头,随机分为3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2头,进行为期30 d的饲养试验,试验结束后收集盲肠和结肠内容物用于微生物、pH和VBN的测定。结果表明,芽孢杆菌和乳酸杆菌均使得盲肠与结肠中乳酸杆菌相对数量都升高,降低盲肠内容物pH,结肠内容物pH升高,并降低了肠道内VBN含量。因此,芽孢杆菌和乳酸杆菌均能改善肠道微生物区系,降低肠道蛋白质的腐败变质。  相似文献   

4.
黄怡  黄琴  崔志文  李卫芬  余东游 《兽医大学学报》2012,(7):1007-1010,1019
随机选择24头出生时间相近的健康杜×长×大外三元仔猪,分为2个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分别在仔猪刚出生、3日龄及5日龄灌服10%灭菌脱脂奶(对照组)或含有屎肠球菌活菌(5×10。~6×10。CFU/mL)的10%脱脂奶重悬液(处理组),每次2mL/头,仔猪25日龄断奶。记录哺乳期仔猪腹泻发生率。断奶当天屠宰仔猪,采集肠道内容物及黏膜样品,检测盲肠内容物主要菌群的数量、各肠段pH值和结肠内容物乳酸含量,用实时定量PCR检测空肠黏膜化学屏障相关基因的表达量。结果显示,屎肠球菌使仔猪盲肠的乳酸菌比率升高8.98%,致病性肠杆菌的数量和比例分别下降28.68%(P〈0.05)和13.01%,仔猪腹泻率也下降了43.21%,但不影响细菌总数和乳酸菌数量,也不影响肠道pH值、结肠乳酸含量以及空肠黏膜MUC2、pBD-1和PMAP-37mRNA的表达量,却显著下调LYSmRNA的表达。结果表明,口服屎肠球菌改善哺乳期仔猪肠道菌群组成,促进肠道健康,同时它对溶菌酶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可能是维持乳猪肠道微生态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水平瘤胃保护性5-羟基色氨酸对绵羊胃肠道内容物中褪黑素含量及细菌多样性的影响,探究通过5-羟基色氨酸调节绵羊胃肠道细菌多样性的可能性。试验选取3岁、平均体重为(47.79±3.70)kg的健康哈萨克母羊15只,按体重相近原则随机分为3组,每组5只,分别为对照组和Ⅰ、Ⅱ组,每天每只羊的粉状精料饲喂量为1.2%(以体重计),玉米青贮为1.8 kg,混合干草自由采食,在此基础上,Ⅰ、Ⅱ组试验羊分别饲喂111、222 mg/(kg·BW)瘤胃保护性5-羟色氨酸,进行25 d的饲养试验。试验结束当天晨饲后6 h后立即宰杀全部绵羊,取其空肠、回肠、结肠、盲肠内容物测定褪黑素含量及菌群结构。结果表明,Ⅰ组结肠内容物,Ⅱ空肠、结肠内容物中褪黑素含量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Ⅰ、Ⅱ组回肠、盲肠内容物中褪黑素含量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Ⅰ、Ⅱ组空肠和盲肠内容物细菌菌群ACE、Chaol指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3组盲肠、结肠内容物中细菌多样性在门、属水平上均无显著差异(P0.05)。而与对照组相比,Ⅰ组空肠内容物细菌中厚壁菌门相对丰度显著增加(P0.05),无壁菌门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在属水平上,Ⅱ组空肠内容物中Aeriscardovia属相对丰度显著增加(P0.05)。在回肠内容物中,Ⅰ、Ⅱ组疣微菌属Ruminococcaceae-NK4A214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梭状芽胞杆菌属、Romboutsia的相对丰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瘤胃保护性5-羟基色氨酸使成年绵羊结肠内容物中褪黑素含量增加,但对肠道菌群多样性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不同碳水化合物对断奶仔公猪肠道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筛选廉价的碳水化合物原料用于配制断奶仔猪日粮。选用60头体重为(8.0±0.1)kg的三元杂交断奶仔公猪,随机分为5个处理,每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猪。试验以玉米-豆粕型基础日粮作为对照组;4个试验组分别用6%的葡萄糖、蔗糖、乳糖和玉米淀粉取代基础日粮中的等量玉米。试验期28 d。试验结束时,采集试猪肠道内容物,通过平板计数法和PCR/DGGE技术,观察不同碳水化合物对断奶仔公猪肠道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回肠和结肠乳酸菌数量乳糖组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盲肠乳酸菌数量也有高于其他各组的趋势(P>0.05);回肠和盲肠肠杆菌数量依次为玉米淀粉组>对照组>蔗糖组>葡萄糖组>乳糖组(P>0.05),结肠肠杆菌数量依次为蔗糖组>玉米淀粉组>对照组>乳糖组>葡萄糖组(P>0.05)。在DGGE图谱上,仔猪回肠和盲肠内容物微生物种类较少,而结肠内容物微生物数量较多;各处理组间及不同肠段间DGGE图谱相似性在50%~75%之间,表明日粮不同碳水化合物来源对DGGE图谱的影响不太明显。综合以上结果,断奶仔猪日粮中添加6%的乳糖能改善断奶肠道微生物区系,玉米淀粉对断奶仔猪的肠道微生物的作用较差,不宜单独添加于断奶仔猪日粮中。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葛根芩连汤对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模型肠道菌群的微生态的调理作用,试验复制AAD模型,将试验动物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用药组,用药组用葛根芩连汤进行治疗,于给药7天和14天分别处死巴马小型猪并收集不同肠段的内容物(包括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和结肠)作为检测样品,采用ERIC-PCR技术对动物模型的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和结肠中细菌菌群的结构多样性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对照组巴马小型猪肠道菌群结构相对稳定,ERIC-PCR条带数量以盲肠最多,其次是结肠、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模型组巴马小型猪各肠段ERIC-PCR扩增条带数相比较于对照组明显减少;用药组巴马小型猪各肠段ERIC-PCR扩增条带数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呈现正常的趋势。说明葛根芩连汤具有调整AAD导致的菌群紊乱的功能。  相似文献   

8.
为调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动物实验中心基因工程小鼠肠道感染鞭毛虫的情况,并进一步鉴定虫种,分析其对小鼠健康状况的影响。随机抽取不同来源、不同品系的基因工程小鼠的哨兵鼠采血进行血清生化分析;取盲肠组织固定于中性甲醛,进行组织切片后HE染色,比较分析鞭毛虫感染小鼠的肠道病理变化;取盲肠内容物涂片镜检,确定为阳性的样品通过ITS基因片段的PCR扩增测序,并运用MEGA 6.0软件进行种系发育分析。结果发现,抽检的小鼠全部呈鞭毛虫感染阳性;感染组的雌性和雄性小鼠血清总蛋白(TP)的含量极显著高于正常小鼠的含量(P0.01);感染鞭毛虫的小鼠盲肠病理切片与正常小鼠盲肠相比,无明显的病理变化;获得的ITS序列与GenBank上的鼠三毛滴虫(Tritrichomonas muris)ITS序列(登录号为AY886843)同源性为84%,在种系发育树中该研究的三毛滴虫(Tritrichomonas sp.)在三毛滴虫科(Tritrichomonadidae)拓扑结构中独立形成一个自展值为86%的分支。结果表明本次分离到的三毛滴虫可能是三毛滴虫属的一个新种,并且对小鼠的基本健康无明显危害。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研究固态发酵复合蛋白替代豆粕、菜粕对肥育猪生长性能和肠道微生态环境的影响。试验选择16头(93.8±8.5)kg的杜长大肥育猪,随机分为2个处理组,每个处理8头猪。对照组饲粮采用豆粕和菜籽粕作为蛋白质饲料原料来源,试验组饲粮用12.9%固态发酵复合蛋白等蛋白替代对照组的豆粕和菜籽粕,2个处理组的消化能和蛋白质水平保持一致,试验期14 d。试验结束后,每个处理选择4头猪屠宰,取盲肠和结肠中段肠道内容物样品测定挥发性脂肪酸和氨含量。试验结果表明,固态发酵复合蛋白组试验期末重、总增重、日增重和日采食量与对照组相比,分别提高0.85%(P=0.852)、8.6%(P=0.461)、8.67%(P=0.46)和3.91%(P=0.689),料重比降低3.24%(P=0.646);固态发酵复合蛋白组盲肠内容物中乙酸和丁酸含量分别比对照组提高1.57%(P=0.953)和26.39%(P=0.563),结肠中段内容物中乙酸、丙酸和丁酸含量分别比对照组提高41.61%(P=0.117)、21.43%(P=0.264)和15.48%(P=0.538);结肠中段内容物氨含量固态发酵复合蛋白组比对照组降低11.16%(P=0.338)。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水平瘤胃保护性5-羟基色氨酸对绵羊胃肠道内容物中褪黑素含量及细菌多样性的影响,探究通过5-羟基色氨酸调节绵羊胃肠道细菌多样性的可能性。试验选取3岁、平均体重为(47.79±3.70)kg的健康哈萨克母羊15只,按体重相近原则随机分为3组,每组5只,分别为对照组和Ⅰ、Ⅱ组,每天每只羊的粉状精料饲喂量为1.2%(以体重计),玉米青贮为1.8 kg,混合干草自由采食,在此基础上,Ⅰ、Ⅱ组试验羊分别饲喂111、222 mg/(kg·BW)瘤胃保护性5-羟色氨酸,进行25 d的饲养试验。试验结束当天晨饲后6 h后立即宰杀全部绵羊,取其空肠、回肠、结肠、盲肠内容物测定褪黑素含量及菌群结构。结果表明,Ⅰ组结肠内容物,Ⅱ空肠、结肠内容物中褪黑素含量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Ⅰ、Ⅱ组回肠、盲肠内容物中褪黑素含量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Ⅰ、Ⅱ组空肠和盲肠内容物细菌菌群ACE、Chaol指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3组盲肠、结肠内容物中细菌多样性在门、属水平上均无显著差异(P>0.05)。而与对照组相比,Ⅰ组空肠内容物细菌中厚壁菌门相对丰度显著增加(P<0.05),无壁菌门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在属水平上,Ⅱ组空肠内容物中Aeriscardovia属相对丰度显著增加(P<0.05)。在回肠内容物中,Ⅰ、Ⅱ组疣微菌属Ruminococcaceae-NK4A214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梭状芽胞杆菌属、Romboutsia的相对丰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瘤胃保护性5-羟基色氨酸使成年绵羊结肠内容物中褪黑素含量增加,但对肠道菌群多样性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糖皮质激素受体(GR)在热应激引发猪肠道病变中的作用,本研究将48头2月龄左右的健康猪(15±2 kg)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饲养于环境温度为35±1℃的人工气候温室,对照组环境温度为28±3℃,相对湿度均为75%~80%。在热应激的第1 d、7 d、14 d和21 d迫杀受试猪,采集其肠道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了GR在不同肠道组织的分布及表达情况。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热应激第7 d和第14 d实验组猪十二指肠粘膜层GR表达量显著增高;盲肠和结肠GR表达量在热应激第14 d上调。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实验组猪十二指肠和结肠中GR表达量随应激时间延长而增加,在热应激第14 d达到峰值。而盲肠GR表达量较对照组显著下调(p0.05)。本实验表明热应激影响猪肠道GR的表达水平,为进一步阐述GR在热应激诱发猪炎性肠病的作用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2.
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ANGPTL4)在机体脂肪和能量代谢中起重要的调控作用,并参与介导肠道微生物区系对脂肪沉积的调节。本实验以金华猪为研究对象,分析ANGPTL4在猪肠道中的分布特征及其发育性变化。分别选取45、90、150日龄和270日龄体重相近的健康金华猪各4头,取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和结肠等组织,通过RT-PCR测定ANGPTL4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同时取270日龄金华猪肠道组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观察ANGPTL4在肠道中的染色情况。结果表明:免疫组化显示在金华猪的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和盲肠等组织中均有ANGPTL4阳性细胞分布;金华猪空肠ANGPTL4表达量显著高于十二指肠和结肠;在90日龄阶段金华猪空肠、回肠和结肠的ANGPTL4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270日龄,且十二指肠和盲肠ANGPTL4相对表达量在90日龄达到最高,随后逐渐降低。综上,ANGPTL4在金华猪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和盲肠等组织中均有分布,在空肠中的表达量相对较高;同时在90日龄后,随日龄增加,金华猪各肠道ANGPTL4表达量均呈现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3.
生长育肥猪后肠纤维分解菌的数量及微生物发酵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试验采用严格厌氧微生物学方法 ,对生长肥育猪的盲肠、结肠和直肠内容物中总厌氧菌和纤维分解菌的数量、纤维素酶活性、氨态氮和VFA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 ,盲肠和直肠内容物中纤维分解菌的数量显著高于结肠(P<0.01) ;盲肠内容物中羧甲基纤维素酶活性最高 ,其次是结肠 ,直肠最低(P<0.05) ;直肠和盲肠的氨态氮浓度显著高于结肠(P<0.05) ;盲肠、结肠和直肠的总VFA含量分别为82.79、154.47和143.80mmol/L ;乙酸的摩尔百分比为盲肠>结肠>直肠 ;丙酸的摩尔百分比无明显改变 ;丁酸的摩尔百分比为盲肠<结肠<直肠(P>0.05)。本试验证明 ,饲喂玉米—豆粕型日粮的生长肥育猪后肠中存在相当数量的纤维分解菌 ,盲肠、结肠和直肠内容物中纤维分解菌的数量分别占可培养微生物区系的8.6 %、3.1 %和22.1 %。后肠微生物发酵类型为乙酸发酵型。  相似文献   

14.
为了检测葛根芩连汤在治疗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时对模型肠道肠球菌的影响,试验采用氨苄西林灌胃巴马小型猪复制AAD模型,通过制备标准品DNA、构建标准曲线以建立检测肠球菌的FQ-PCR法,利用建立的FQ-PCR法检测对照组(3头)、模型组(3头)、葛根芩连汤7 d治疗组(3头)和葛根芩连汤14 d治疗组(3头)的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和结肠内容物中肠球菌的数量。结果表明:通过标准曲线的构建得到肠球菌的标准曲线方程;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肠道内肠球菌含量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葛根芩连汤治疗组肠球菌在各个肠段中数量明显上升(P0.05)。说明FQ-PCR法可以用于AAD模型治疗前后肠道肠球菌的数量检测。  相似文献   

15.
酸化剂对早期断奶仔猪胃肠道pH和肠黏膜形态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在饲粮中添加不同的酸化剂探讨其对早期断奶仔猪肠道结构功能的影响。选用54头(35±1)d断奶、体重10.04kg左右的杜长大三元杂种仔猪,随机分为3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阉公、母各半)。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1组和2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康体酸8g/kg和乳味酸8g/kg的试验饲粮。预试期2d,正试期28d,于试验最后一天早晨从各处理中随机选取1头阉公猪屠宰,并测定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和结肠内容物的pH及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黏膜上皮的绒毛高度和隐窝深度。结果显示,试验组胃及各肠段内容物的pH比对照组均有所降低,尤其是胃和十二指肠,差异极显著;试验组各肠段的绒毛高度均高于对照组,试验1组、2组和对照组十二指肠的绒毛高度分别为525.91、484.53、374.39μm,空肠分别为339.46、319.65、307.17μm,回肠分别为327.62、332.04、299.48μm,试验组隐窝深度低于对照组,试验1组、2组和对照组十二指肠的隐窝深度分别为336.92、322.15、344.13μm,空肠分别为241.18、235.36、257.23μm,回肠分别为212.02、206.17、221.37μm,试验组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之比高于对照组。表明,在早期断奶仔猪饲粮中添加适量的酸化剂,能降低其胃肠道内容物的pH,改善肠黏膜的形态结构。  相似文献   

16.
选取28日龄断奶的三元[杜×(大×长)]杂交仔猪36头,平均初始体重为5.22 kg±0.89 kg,随机分为活化卵白蛋白试验组和对照组,每个处理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仔猪.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之上口服饲喂活化卵白蛋白制剂,剂量为10 mL/(d·只),连续服用10 d(断乳前5 d至断乳后5 d).通过靛酚兰-分光光度法测定仔猪各肠段内容物的氨氮量,研究该制剂对仔猪肠道内容物氨氮量的影响及其二者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试验组盲肠内容物氨氮量在28 d比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试验组结肠内容物氨氮量在28 d比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试验组结肠内容物氨氮量在35 d比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但回肠段差异不显著(P>0.05).因此,早期断奶仔猪口服活化卵白蛋白制剂可使其各肠段内容物中的氨氮量降低,有助于提高其肠道生产性能,降低腹泻率.  相似文献   

17.
以三元杂种猪为对照,研究了东北民猪在3种NDF水平(0、10、20%)下消化道形态及后肠内容物鲜重的变化。试验从活重30千克开始,80千克结束时,每组在最后一次给食后的2、4、8、12或16小时随机屠宰2头。电击晕死后立即开膛取出内脏,分为胃、小肠、盲肠和结肠4段进行测量。结果表明猪对饲粮纤维含量的增加从胃肠道形态上发生明显的适应性变化,消化道长度、鲜重增加,尤其结肠长度增加明显,胃、小肠和结肠的鲜重显著地高于基础饲粮组。民猪胃重和结肠鲜重及长度的增加比对照杂种猪明显,消化道总鲜重及其占空体重的比例显著地高于对照杂种猪。随NDF水平的提高,大肠内容物鲜重明显增加,其中民猪更为突出,后肠是吸收水分的主要场所。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通过在日粮中添加低聚木糖探讨其对早期断奶仔猪肠道结构功能的影响。试验选用72头35日龄、体重9.81±0.41 kg杜&#215;长&#215;大三元杂交仔猪,随机分配成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仔猪,公母各半。第1组为对照组,饲喂玉米-豆粕基础日粮;其余3组分别在各组日粮中添加0.01%、0.02%、0.04%低聚木糖作为试验组。试验预饲期2 d,正试期为28 d。于试验的最后1 d从各重复中随机选取1头仔猪屠宰,并测定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和结肠内容物的pH及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黏膜上皮的绒毛高度和隐窝深度。试验结果显示,试验组猪的胃及各肠段的pH比对照组均有所降低,尤其是0.02%低聚木糖组,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各肠段的绒毛高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隐窝深度低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之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本试验结果表明,在早期断奶仔猪的日粮中添加低聚木糖,能降低胃肠道内容物的pH,改善早期断奶仔猪肠道的形态结构,以0.02%低聚木糖组效果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碳水化合物与油脂能值比日粮对断奶仔猪肠道微生物的影响。试验选用18头健康杜×长×大三元杂交断奶仔猪,随机分为3组,每组6个重复。每组日粮的碳水化合物与植物性脂肪的能值比(CEV/FEV)分别为低油脂组(11.7∶1.0)、中油脂组(1.5∶1.0)和高油脂组(1.0∶6.9),而消化能均为14.6 MJ/kg,蛋白质水平均为17%。结果表明:随着CEV/FEV的降低,结肠内容物的p H值显著升高(P0.05);盲肠和结肠内容物的挥发性脂肪酸浓度显著降低(P0.05),NH3-N含量显著升高(P0.05);同时,盲肠和结肠大肠杆菌数量显著增加(P0.05),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极显著降低(P0.05)。可见,低CEV/FEV日粮对断奶仔猪结肠和盲肠微生物更有益。  相似文献   

20.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昆虫粉对超早期断奶仔猪大肠代谢物的影响。选取14日龄断奶、平均体重(4.74±0.50)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仔猪144头(公母各半),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猪。对照组饲喂添加5%血浆蛋白粉的基础饲粮,黄粉虫组、蝇蛆组和大麦虫组分别以5%的黄粉虫粉、蝇蛆粉和大麦虫粉替代等量血浆蛋白粉。试验期为56 d。分别于试验第28、56天屠宰,取盲肠和结肠内容物,测定pH以及短链脂肪酸、氨氮、吲哚和粪臭素的含量。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3种昆虫粉对盲肠、结肠pH和短链脂肪酸含量均无显著影响;试验第28天,黄粉虫粉组盲肠、结肠氨氮含量均升高(P<0.05),蝇蛆粉组和大麦虫粉组盲肠、结肠粪臭素含量均降低(P<0.05),蝇蛆粉组盲肠、大麦虫粉组结肠的吲哚含量均升高(P<0.05);试验第56天,蝇蛆粉组盲肠吲哚含量降低(P<0.05),盲肠氨氮含量、结肠吲哚含量均升高(P<0.05)。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昆虫粉可改变超早期断奶仔猪大肠含氮代谢物含量,其中黄粉虫粉和蝇蛆粉可增加大肠氨氮产生,大麦虫粉可减少结肠粪臭素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