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8%木烟碱微囊悬浮剂防治杨小舟蛾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比较2.8%木烟碱微囊悬浮剂不同稀释倍数药液对杨小舟蛾的防治效果,于2015年5月在济源开展了人工喷雾和飞机喷雾防治杨小舟蛾的试验。结果表明:采用人工喷雾施用2 000倍液的2.8%木烟碱微囊悬浮剂7 d后对杨小舟蛾的防治效果达到95.3%以上,防治效果极佳。采用飞机喷雾施用750 m L/hm2的2.8%木烟碱微囊悬浮剂7 d后对杨小舟蛾防治效果达到96%以上,防治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地面和飞机2种作业方式喷施2. 8%木烟碱微囊悬浮剂防治美国白蛾的效果,筛选最佳施药量,采用地面超低量喷施和飞机喷施2. 8%木烟碱微囊悬浮剂对美国白蛾进行了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施药后10 d,地面超低量喷施4、5、8倍液的防治效果(校正虫口减退率)分别为97. 22%、96. 69%、90. 88%,飞机喷施450、750、1 050 mL·hm~(-2)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8. 25%、96. 12%、92. 68%。根据防治效果方差分析可知,地面超低量喷施2. 8%木烟碱微囊悬浮剂防治美国白蛾以5倍液的标准为宜,飞机喷施以750~1 050 mL·hm~(-2)的施药量为宜。  相似文献   

3.
3.6%烟碱·苦参碱微囊悬浮剂是一款植物源微胶囊制剂。通过实验室不同时期含量和滞留量的分析,结果表明:3.6%烟碱·苦参碱微囊悬浮剂在15d内滞留率在40%左右,能达到杀虫的剂量;而16~20d内滞留率保持在35%以上,说明对害虫仍有一定的杀伤作用。为测定该产品在自然条件下的持效期,采用野外林间防治试验,施用1 500倍液药剂,10d后调查害虫死亡率为77.62%,20d后调查害虫死亡率为65.03%。室内测定和野外林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3.6%烟碱·苦参碱微囊悬浮剂的含量和滞留率完全能够达到森林害虫防治的需要,而且同期的滞留率高于其他农药的剂型。  相似文献   

4.
杨扇舟蛾是一种对杨树危害性较强的森林害虫。在辽宁省桓仁县黑沟林场应用3.6%烟碱·苦参碱微囊悬浮剂等3种化学药剂开展了杨扇舟蛾防治试验,结果表明:3种药剂中以喷施3.6%烟碱·苦参碱微囊悬浮剂1500倍液为佳,7d后防治效果达到99%以上。3.6%烟碱·苦参碱微囊悬浮剂烟碱在自然环境里降解速度快,对大气、土壤、植物无污染,可在杨扇舟蛾防治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四种生物药剂防治桦三节叶蜂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桦三节叶蜂是近年来湖北省神农架林区危害红桦树的主要食叶害虫。3%高渗苯氧威乳油、1.2%烟碱.苦参碱乳油、2%阿维菌素乳油、5%桉油精乳油喷雾、喷烟防治试验结果表明:3%高渗苯氧威乳油、1.2%烟碱.苦参碱乳油分别用水稀释25 000倍、6 000倍喷雾,48 h后,校正防效均达到89.5%;用柴油分别稀释120倍、50倍喷烟,48 h后,校正防效均达到93.6%。  相似文献   

6.
两种药剂防治桦三节叶蜂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控制神农架林区桦三节叶蜂的危害,应用3%高渗苯氧威、1.2%烟碱·苦参碱两种药剂,采取喷烟和喷雾两种措施对桦三节叶蜂进行推广防治。用药48 h后,防效最佳,平均校正死亡率达到90.8%。在一般林地,采用喷烟的方法进行防治,以提高工作效率。在游人活动区、金丝猴等动物活动区、蜜蜂养殖场所附近,采取喷雾方法进行防治,以避免烟雾造成负面影响。防治时间应避开桦三节叶蜂的天敌羽化高峰期,以免对其天敌的造成较大伤害。  相似文献   

7.
桦三节叶蜂生物学特性及防治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桦三节叶蜂是近几年来在湖北省神农架林区危害红桦的重要害虫。野外调查和室内饲养观察的研究结果表明,桦三节叶蜂在湖北省神农架地区1年发生1代,以幼虫取食叶片,以预蛹在寄主树干皮内茧中越冬;寄生性天敌主要有寄蝇、姬蜂和大腿小蜂3类,天敌对叶蜂茧的寄生率为8%~14%,其中以寄蝇的数量最多。利用3%高渗苯氧威乳油、1.2%烟碱.苦参碱乳油等仿生农药对叶蜂幼虫进行喷烟喷雾具有良好的防效。  相似文献   

8.
香樟齿喙象是上海地区新发现的危害香樟的蛀干害虫,以幼虫钻蛀香樟主干危害,成虫羽化后爬至树梢啃食嫩枝补充营养。为控制其危害,该试验选用2%噻虫啉微囊悬浮剂和3%高效氯氰菊酯微囊悬浮剂2种农药分别以3个配比度配制配比液,于香樟齿喙象成虫补充营养期对受害香樟树进行整株喷雾,以清水喷雾作为对照,比较2种农药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2%噻虫啉微囊悬浮剂稀释900倍液防治效果达到65.29%;3%高效氯氰菊酯微囊悬浮剂稀释600倍液防治效果为63.64%。2%噻虫啉微囊悬浮剂稀释1 500倍液防治效果最差,仅为44.32%。  相似文献   

9.
黄褐天幕毛虫(Malacosoma neustria testacea Motschulsky.)是世界性的大害虫,也是我国森林、园林、果树上的一大害虫。为了探索其效果理想的防治新途径,进一步开发新型、环保、高效的杀虫剂,有效控制林业害虫的危害,结合生产实际选用8%噻虫胺高效氯氟氰菊酯微囊悬浮剂进行黄褐天幕毛虫防治试验。结果表明:8%噻虫胺高效氯氟氰菊酯微囊悬浮剂以1 500倍液处理对食叶害虫的防治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0.
湖北桦三节叶蜂研究概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彻底地调查桦三节叶蜂在湖北的分布及危害程度,明确了桦三节叶蜂在湖北的发生范围和危害程度.采取野外观察与室内饲养相结合的方式,掌握了其生物学特性,发现了该虫触角上的6种感器,探明了嗅觉感器的类型与性别之间的关系,总结出了其幼虫在林内和树内的分布规律,建立了桦三节叶蜂整株和分层抽样技术.调查研究了该虫的主要天敌种类和寄生率,发现了6种寄生性天敌,3种重寄生天敌.采取3%高渗苯氧威乳油、1.2%烟碱·苦参碱乳油等无公害农药对幼虫开展防治试验,筛选出了防效优良的药剂.对各种有效防治措施进行科学组装,建立了无公害的防控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