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国是传统的茶文化大国,人们的饮茶习惯逐渐与我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并形成了系统化的茶文化理念。在对采茶戏的具体内涵和特征进行认知过程中,通过创新艺术理念,研究采茶戏的形成过程和具体内涵,从而实现采茶戏的时代性传承与发展。本文拟从采茶戏的形成过程及具体内涵分析,着重探究采茶戏艺术中所包含的舞蹈元素及其特点,以及采茶艺术中所包含的音乐元素及特点内涵,进而分析多元文化发展背景下的采茶戏传播要素。  相似文献   

2.
对于舞蹈教育来说,如果想要实现最佳教学效果,其不仅需要展示舞蹈动作的优美,同时也需要将舞蹈艺术中所具有的动作、声音和其他元素等诸多内容融入到具体的教育活动之中。结合民间采茶戏艺术的文化内涵和艺术色彩看,其能够通过综合呈现和深度融入,从而满足当前舞蹈教育活动创新诉求。本文拟从我国舞蹈教育活动的实施状况及问题认知入手,结合民间采茶戏艺术的发展历程及内涵认知,从而探究民间采茶戏艺术对我国舞蹈教育活动的整体启示。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我国茶文化的具体内涵进行有效分析,可以看到其中包含了一系列丰富的价值内容和艺术形式,比如采茶音乐、以茶为主的创作素材等等。这些文化艺术在今天仍然极具传承价值,更是发展传承传统文化的有效载体。本文拟从我国传统茶文化的内涵认知分析,结合当前舞蹈艺术发展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全面认知,从而探究江西采茶戏的音乐特征,并且尝试提出江西采茶戏对舞蹈艺术发展的作用与价值。  相似文献   

4.
客家茶文化中所具有的艺术特征和文化思维,事实上对赣南采茶戏的创作与形成有着根本性的推动力。大量丰富的艺术化色彩看,因此在赣南采茶戏转型传承与发展提升的大时代背景下,如何对整个文化进行深度传承,就值得我们有效分析。本文拟从赣南采茶戏的形成背景及内涵分析入手,结合对我们对整个客家茶文化的成熟理解与具体认知,通过深度探究文化与艺术之间具体关联性,进而全面、精准的探究客家茶文化对整个赣南采茶戏艺术风格的具体影响。  相似文献   

5.
结合舞蹈教学活动的实施特点看,其中包含了舞蹈艺术和系统化的教学内容,当然,随着教学活动不断成熟,我们对整个舞蹈教学活动中的文化内涵和艺术诉求实现了深层次认知。从整体上看,茶歌茶舞艺术中所诠释的生动属性和人文内涵,其将为当前舞蹈教学活动的创新发展注入全新动力。本文拟从传统茶歌茶舞艺术的文化内涵分析和艺术传承认知入手,结合当前舞蹈教学活动的欠缺不足,从而探究融入传统茶歌茶舞艺术创新舞蹈教学活动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6.
结合层次化的民族文化传承活动状况研究,我们看到如果想要实现整个采茶戏的影响力与价值内涵,就必须注重探究合适的采茶戏艺术表达形式,结合合适的传统文化元素,通过融入时代化特征,从而推动两者相互融合。本文拟从满族游戏的艺术特点和时代传承表现分析入手,结合采茶戏艺术的文化内涵认知,通过探究满族游戏与采茶戏艺术的融合必要性分析,进而具体分析满族游戏与采茶戏艺术融合的具体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7.
在当前我们对传统文化机制认知日益成熟的背景下,舞蹈艺术作为一种融入了艺术和文化内涵的艺术形式,其中不仅有着成熟而完善的文化元素,同时更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其也融入了社会大众的审美理念和价值内涵,本文拟从舞蹈的艺术特征认知分析入手,结合采茶舞蹈的发展历程探究,全面分析采茶舞蹈中的文化蕴含,并深层次分析采茶舞蹈中所具有的审美特性,从而探究多元文化背景下的采茶舞蹈传承机制。  相似文献   

8.
演唱艺术作为一种植根于社会大众日常生活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完善的文化理念和价值内涵,乃至具体的情感启迪,实际上都是基于价值认知的关键素材。本文拟从客家民歌艺术的内涵及形成背景认知入手,结合赣南采茶戏艺术的价值内涵理解入手,通过具体分析客家民歌艺术与赣南采茶戏的演唱对比,从而全面探究融入多种艺术元素实现赣南采茶戏演唱艺术提升的具体机制。  相似文献   

9.
我们看到采茶舞中所具体包含和展现的,绝对不止是简单的艺术,更重要的是其中融入了丰富而全面的审美思维,因此,如果从具体的审美意境出发,其必然能够给我们认知该艺术,提供了全新的艺术视角和认知机制。本文拟从舞蹈艺术的特点及内涵诠释分析入手,结合赣南采茶舞蹈艺术的形成背景,通过以审美视角来认知赣南采茶舞蹈艺术的内涵,从而探索舞蹈艺术融合背景下赣南采茶舞蹈艺术的创新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10.
舞蹈文化在采茶戏表演中的应用,大大丰富了采茶戏的形式和内涵,研究舞蹈文化在采茶戏表演中所发挥的作用,旨在更好的促进两者的融合以及茶文化的传承发展。本文从四个方面对舞蹈文化在采茶戏表演中的作用进行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11.
如今我们认识到各种传统音乐艺术的价值色彩和人文内涵日益突出,而这实际上,也成为我们对其进行合理应用过程中的关键所在。本文拟从传统茶文化理解与认知视角出发,切合实际的探究赣南采茶戏艺术的发展来源与传承状况,通过具体认知赣南采茶戏艺术中所展现的音乐艺术形态,当然也要对赣南采茶戏的音乐艺术特征形成精准认知,并且尝试性寻找到多元价值观下赣南采茶戏音乐的传承创新机制。  相似文献   

12.
我国有着浓厚的茶文化理念,在悠久的茶文化历史中,形成了诸多与茶相关的文化体系与艺术内容,了解这些艺术形式,不仅实现了茶文化体系的生动表达,更是实现了该艺术的综合诠释。结合浙江采茶舞蹈艺术的综合内涵看,其中所诠释的人文理念和审美色彩,为我们了解浙江茶文化提供了重要支撑。本文拟从浙江采茶舞蹈艺术的历史背景及文化内涵认知入手,结合浙江采茶舞艺术的发展表现,从而探究浙江采茶舞蹈艺术中所集中诠释的多层次美学内涵。  相似文献   

13.
茶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内涵价值和艺术表现形式,例如茶艺表演、采茶戏和与茶有关的创作等。这些文化艺术作为我国重要文化传承载体,在历史的发展中逐渐完善,在现今社会中仍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本文首先从分析茶文化内涵为出发点,并针对我国舞蹈艺术目前的发展现状和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来分析江西采茶戏主要特征,并试图将江西采茶戏应用到舞蹈艺术中,来促进舞蹈艺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我国是传统茶文化大国,在整个发展历史中,形成了独立的茶文化体系。而在这一茶文化体系中,还包括丰富的茶文化资源,最典型的就是反映产茶、制茶和品茶过程的茶文化艺术活动,与茶相关的歌剧艺术就是茶文化体系内重要的内容之一。通过分析认知谭盾的歌剧《茶》,能够让我们从音乐、舞台艺术、中国元素等多个视角感受整台歌剧艺术中所包含的文化内涵。本文拟从歌剧《茶》的表演形式分析入手,结合该歌剧艺术的具体创作细节,从而分析整个歌剧艺术中所包含的具体创作理念。  相似文献   

15.
采茶戏是一门源自茶农自然耕种生活的剧种,生活气息浓郁,地方特色鲜明,表达出人们热爱自然、回归自然的生态理念。本文以采茶戏的生态文化内涵为基础,分别从自然农耕理念、因地制宜特征和自然叙事艺术三个方面,对采茶戏中所蕴含的生态文化进行了分析和论述。  相似文献   

16.
贾丹妮 《福建茶叶》2016,(1):222-223
采茶戏自明朝中叶发展至今,已经有很长时间的历史,其艺术表现具有很强的张力。采茶戏中的舞蹈和音乐元素更是丰富了采茶戏的表现形式,它是起源于江西赣州的一个民间地方剧种,蕴含着文化的精髓,从采茶戏的表演中我们可以看到浓厚的客家文化和茶文化。采茶戏是在人们的生产实践以及采茶生活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形式和内容都得到了丰富和创新。本文将对采茶戏中的舞蹈与音乐元素内涵进行分析,紧扣采茶舞蹈中的时代特征以及其发展现状、采茶戏音乐唱腔与客家民间小调,充分挖掘采茶戏在现代文化发展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17.
茶道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无论是具体的茶道艺术,还是茶道理念内涵,其都值得我们深入探究和系统化传承。本文拟从茶道理念的价值内涵分析入手,结合茶道中所包含的哲学道理认知,通过分析当前马克思主义教育活动中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而探究茶道蕴含的哲学道理在马克思主义教育中的具体应用思路。  相似文献   

18.
魏松云 《福建茶叶》2016,(6):346-347
采茶戏是采茶人自编自演关于茶事活动的戏曲。特点是地方口音重,茶味浓郁,其间所有的特点都和茶有关。大多采茶戏的舞蹈创作和表演,是广大茶农在采茶的劳动过程中完成的。其舞蹈历史传承悠久,文化艺术风格独具一格,舞蹈审美设计独具特色。采茶戏既传承了中国传统茶文化的精华,又吸收了其他各类艺术的表现手法。这样具有独特文化内涵与艺术魅力的采茶戏,其舞美设计的发展,决定着采茶戏是否能够再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19.
赣南地区就是茶文化成熟发展的重要地区。对于该地区采茶舞蹈艺术发展来说,其中所具有的审美内涵和文化理念,客观来说,是整个赣南采茶舞蹈艺术有效传承的关键所在。本文拟从赣南采茶舞蹈艺术的发展历程和具体内涵分析入手,结合赣南采茶舞艺术的具体表现特点认知,通过融入赣南采茶舞蹈艺术中审美意韵的展现表达,从而探究当前时代背景下赣南采茶舞蹈艺术中审美意韵的具体表达思路。  相似文献   

20.
赣南采茶舞艺术中,其中所传导和展现的,不仅仅是一种艺术理念,同时更是一种精神思维和人文理念,因此,在当前文化传播背景下,我们需要通过对该艺术进行全面认知的关键前提下,通过丰富具体的价值内涵,从而实现整个赣南采茶舞艺术传承发展的理想效果。本文拟从赣南地区采茶舞艺术的发展历程认知入手,结合舞蹈艺术的价值内涵及发展特点分析认知,通过诠释赣南采茶舞的表演形式及特点,从而分析多元文化背景下赣南采茶舞艺术的传承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