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白县的博白客家采茶戏作为我国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其丰富的内容、明快优美的旋律、纯厚挚朴的曲调,传递出了博白客家采茶戏的文化艺术品格。它蕴含了广西壮族人民传统文化的深刻印记,具有极强的地方性剧种特征,折射出广西博白客家采茶人对人生的精神追求。为此,我们关注广西博白客家采茶音乐艺术的内在魅力,通过对广西博白客家茶腔音乐的研究,探索博白客家采茶戏茶腔音乐艺术的美学内涵,实现对中国传统茶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相似文献   

2.
卢妍希 《福建茶叶》2016,(12):296-297
博白客家采茶戏是音乐的一种,它是客家人民长期生活的智慧结晶,与人们的采茶生活息息相关,具有丰富的音乐内容,而且在旋律上也多种多样。茶腔是我国采茶戏音乐中最古老、时间最长的部分,它的音调醇厚、优美,而且节奏上也十分的明快动人,这种古老的音乐形式彰显了采茶戏音乐艺术的古老气质,从中也表现出了客家人淳朴的性格,呈现出一种超脱豁达的精神。  相似文献   

3.
茶之本色,寓意香然。在中国的悠久文化当中,茶文化一直扮演着较为独特的角色,不仅衍生出了各种文化体系,也开始拥有健全的文化特征,客家采茶戏便属于其中的一种,它的音乐特征非常明显,整体的音乐功能也相当完善,给予了人们独特的审美认知,提高了相应的文化渲染力。本文主要研究了客家采茶戏音乐的特征,并对相应的采茶戏功能进行了渲染。  相似文献   

4.
王云亮 《福建茶叶》2016,(12):381-382
博白客家采茶戏是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丰富的内容与旋律。茶腔音乐是采茶戏中最为古老的部分,具有明快优美的节奏曲调,传达出古老的采茶音乐的艺术魅力,同时也体现了客家人积极乐观的精神品质。  相似文献   

5.
赣南采茶戏盛行于赣南客家聚居区,又称"灯子戏"、"茶蓝灯"、"三脚戏",是客家文化滋养出来的戏剧形式。戏中乡土气息浓郁、风格特色鲜明的音乐是赣南采茶戏的一绝,在全国有很大的知名度。本文以赣南采茶戏音乐的继承与发展为视角,在阐述赣南采茶戏的剧目内容与特点的基础上,探讨了赣南采茶戏的音乐形态特征。同时,提出了采茶戏音乐的继承与发展的建议和措施,以助推赣南采茶戏复兴发展,创出新的辉煌。  相似文献   

6.
徐颖 《福建茶叶》2016,(2):237-238
粤北采茶音乐是中国传统音乐的一个分支,是客家文化的重要组成。粤北采茶音乐主要以当地茶农的茶事劳作为素材,体现了当地茶农淳朴自然的生活风貌,带有浓浓的地域特色。本文通过对粤北采茶音乐的构成元素及艺术内涵的分析与研究,希望对民族传统艺术的了解与传承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李孟华  陈立华 《福建茶叶》2016,(11):337-338
赣南采茶文化是中原传统文化与客家文化的融合。本文通过介绍赣南客家丰富的茶俗文化及采茶娱乐方式,总结了中国传统茶文化的审美特征与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8.
丰富而具体的茶文化造就了赣南客家的采茶戏艺术,也让我们对客家文化和赣南地域文化形成了全面认知。本文拟从文化角度出发来理解赣南采茶戏艺术的产生背景,通过分析赣南客家采茶戏的艺术形式,进而诠释赣南客家采茶戏艺术中具体音乐文化。  相似文献   

9.
刘雪松 《福建茶叶》2016,(6):304-305
位于广西省东南部的博白是客家的聚居地,也是客家文化的发源地。客家文化内容丰富、艺术性强、博大精深,其中,采茶戏独具一格、底蕴深厚,深受当地居民的喜爱。博白客家采茶戏的内容非常丰富,旋律类型多样,曲调纯厚优美,节奏动感鲜明,是采茶音乐中最为古老的一类,它折射出客家人质朴善良、豁达率性、追求精神超脱的民族性格。本文在广泛调查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对博白客家采茶戏唱腔及文化内涵进行了分析,希望能给采茶戏的发展提供启发。  相似文献   

10.
王洁 《福建茶叶》2016,(12):359-360
江西采茶戏又名三角戏,它是源于客家文化的艺术瑰宝,具有当地地域民族传统文化的独特气质和神韵,成为了我国传统戏曲艺术的不可缺少的内容。在江西采茶戏之中,以民众的日常生活采茶劳作为题材,吸纳了江西客家的民歌、民间舞蹈形式、民间灯彩、民间戏曲等艺术营养,具有地方传统习俗特点,通过对江西采茶戏音乐的唱腔艺术挖掘,可以看到由江西采茶戏音乐艺术形态中所折射出的审美和文化。  相似文献   

11.
我国传统的茶文化内容中包含民间的采茶戏。民间采茶戏也丰富了我国的文化传统,它具有独特的艺术效果和魅力。在我国的采茶戏发展过程中,采茶戏具有代表性的内容就是赣南采茶戏。并且,这部分采茶戏具有非常浓郁的异域风情,也是形成我国民间茶文化,茶艺术的重要形式。它融入了很多客家文化的精髓,也吸收了外地和本地之间所流传的很多民间的舞蹈,灯彩艺术和歌曲等形式。所以它具有非常独特的美感,不仅是在他的音乐形态上,还表现在他的舞蹈美感方面,已成为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文就对民间采茶戏的音乐形态特点和舞蹈美的共性进行分析,探索其中所蕴含的审美价值以及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2.
李洁 《福建茶叶》2016,(4):346-347
采茶戏是江西赣南客家特有的文化产物,其特有的音乐特色和丰富的表演艺术,是客家文化的载体,反映了客家的现实生活、风土人情以及社会历史,同时反映客家人的内心情感、审美情趣、性格特征以及精神世界等。文章分析了江西赣南采茶戏的音乐特征与表演艺术,希望为赣南采茶戏的传承和创新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郭晓芳 《福建茶叶》2016,(8):361-362
客家茶文化是广东客家人在茶叶生产过程中形成的茶事活动形态,其中融合了客家人自己的信仰、情感与文化特征。本文通过对广东客家茶文化及采茶舞的研究,对广东客家茶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与认知。  相似文献   

14.
客家非遗具有极高的保护与传承价值,而如何突破客家非遗保护与传承困境,则是客家非遗保护与传承主体需要关注的重要内容。基于客家非遗开展茶产品包装设计,既有利于推进客家非遗保护与传承,也能够提升茶产品包装设计水平。文章对依托客家非遗开展茶产品包装设计的意义做出分析与论述的基础上,对基于客家非遗的茶产品包装设计策略开展了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15.
金鑫 《福建茶叶》2016,(9):322-323
博白客家采茶戏剧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悠久的传统历史音乐文化溯源。本文对采茶戏音乐剧的渊源进行了剖析,并对博白客家采茶戏剧的曲体声腔、采茶曲调、乐器使用、剧目创作等方面梳理采茶戏音乐剧文化的精髓,针对采茶戏音乐文化发展困境提出"封闭性"的保存策略。  相似文献   

16.
茶文化经过几千年的传承与发展,已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儋州方言区的居民,主要徙自广西、广东、福建等地,融合了戍边军人文化、客家文化、骆越文化、壮乡文化、闽南文化等。而大文豪苏东坡被贬入儋州后,更将中原文化,尤其是茶文化深深融入到儋州文化中。客家人长期以茶为伴,在采茶活动中,以茶为媒,通过歌唱来表达内心的愉悦,并融入大量民俗活动传承着茶文化,使儋州调声这种音乐形态,发展得更趋成熟而丰富。本文从茶文化视野下,对儋州调声这一优秀的民间音乐形态,包括曲调类型、调式结构作了详尽的分析和研究,以期为这一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推广做出有意义的铺垫。  相似文献   

17.
贾丹妮 《福建茶叶》2016,(1):222-223
采茶戏自明朝中叶发展至今,已经有很长时间的历史,其艺术表现具有很强的张力。采茶戏中的舞蹈和音乐元素更是丰富了采茶戏的表现形式,它是起源于江西赣州的一个民间地方剧种,蕴含着文化的精髓,从采茶戏的表演中我们可以看到浓厚的客家文化和茶文化。采茶戏是在人们的生产实践以及采茶生活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形式和内容都得到了丰富和创新。本文将对采茶戏中的舞蹈与音乐元素内涵进行分析,紧扣采茶舞蹈中的时代特征以及其发展现状、采茶戏音乐唱腔与客家民间小调,充分挖掘采茶戏在现代文化发展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18.
张静 《福建茶叶》2017,(11):286-287
赣南客家采茶戏是赣南客家先民们在长期茶事劳动中逐渐形成的地方戏曲形式,集戏、歌、舞等于一身极具地域性、文化性、表演性、娱乐性等特征。本文采用个案研究法,选择了赣南客家采茶戏的经典曲目《睄妹子》作为研究对象,首先介绍了《睄妹子》源起、故事情节以及主题情感,其次重点分析了《睄妹子》音乐形态与舞蹈形态,并突出追求"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茶文化内涵以及抨击封建落后礼教文化,追求自由恋爱。通过本文的分析,帮助欣赏者理解其歌舞中主题与内涵,扩大其受众群,培育采茶戏在当代生存的土壤。  相似文献   

19.
我们在进行乡村旅游的智慧建设时,其必须在突破传统旅游产业,经营发展瓶颈的基础上,降低成本,提升游客的服务体验舒适度,实现乡村旅游活动的现代化经营。本文拟从客家文化的具体内涵理解认知入手,结合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的具体背景认知,通过阐述客家茶旅体验的实施诉求,从而分析基于客家茶旅体验的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的具体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20.
中华民族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由于地域环境、文化精神、民族历史差异逐渐形成具有地域特征的音乐文化,随着我国传统文化资源保护力度的不断增加,地方音乐资源开发日益受到关注。音乐美学是独立艺术学科具备完整理论体系,通过对音乐艺术进行多项美学特性分析,确定不同特性间内在联系,充分认识到音乐作品的艺术价值。赣南采茶戏是传统客家劳动人民思想文化成果,具有鲜明的客家特色和两江文化烙印,戏曲音乐的艺术价值研究有助于传统茶文化的保护传承,使地方音乐获得更广阔发展空间。当前我国高校自发开设专门地方音乐课程,增加对传统民俗音乐介绍,但是由于现代采茶戏受众较少,相关作品艺术价值探讨还很不足,学生无法充分理解采茶戏的文化内涵。鉴于此,本文针对赣南客家采茶戏展开,首先概述音乐美学视域下采茶戏发展现状,其次分析赣南采茶戏艺术特点及音乐美学视域下赣南采茶戏艺术价值,以期对我国传统民俗文化传承有所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