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力量,教育需要引起广大师生的高度注意。在当前国家对政治教育如此重视的情况下,我们探讨茶道精神与思政教育之间的关系,进而来完善我国所提倡的发展全方位人才的要求。一方面,教师之间要进行互相合作交流,为我国当前茶道精神培养与思想政治建设的发展尽一份力量;另一方面,提出了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如何将教学资源更好地传递给学生,以此来为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良好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茶道精神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历史瑰宝,对今天的社会生活仍然具有指导意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将茶道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当中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将针对茶道精神的"和"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进行分析探讨,目的在于落实教育改革相关政策,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  相似文献   

3.
茶文化蕴含的审美特性对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影响,两者具有较强的契合性,茶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表现为茶艺的实现形式与思政政治教育的形式不谋而合,茶道精神与与思政政治教育的内容相互一致,茶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实现形式的统一。加强茶文化在思政政治教育的创新,要求利用茶道茶艺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手段,丰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用茶文化去引导学生的现代思想和行为,丰富学生道德品质,利用茶文化加强学生的传统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4.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并不是空洞的政治说教,青年学生思想政治观念的形成需要多种文化元素的熏陶和感染。中华民族的茶文化与历史发展如影随形,相生相伴。将我国茶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既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更能使高职学生对我国历史发展渊源有一个清晰地认知,从"茶艺""茶道"中感知我国茶文化的深刻精神内涵,在潜移默化中进行思想政治主题学习,从而形成与时俱进的思想和道德观念。  相似文献   

5.
为充分发挥茶道思想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作用,本文拟从茶道思想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价值入手,结合茶道思想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现状,对茶道思想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手段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孙琳  鲁石 《福建茶叶》2016,(6):197-198
我国传统茶道文化源远流长,并对社会大众的思想意识和行为规范产生着深刻的影响,而这也决定了传统茶道具有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因此充分挖掘并利用传统茶道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影响因素,能够有效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本文阐述了传统茶道对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影响,研究探讨了传统茶道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路径。  相似文献   

7.
陈翠岚 《福建茶叶》2016,(4):265-266
中国茶道思想融合了儒、释、道等多家思想精华,现代教育将茶道作为重要的德育教育手段融入现有的教育体系之中,通过茶道教学,全面提升学生自身的礼仪与道德,使得学生自身的精神、品质、思想等方面得到升华,茶道即人道,学习茶道,也就是学习人道。  相似文献   

8.
在当前的互联网时代下,社会环境日益复杂,高校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如何预防不良信息对他们思想、道德品德及心理等产生的侵蚀,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在这里,本文以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为目的,从茶话会的内涵及其中的茶道精神切入,对茶话会应用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的积极意义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茶话会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的运用流程与措施。  相似文献   

9.
茶道精神作为我国传统茶文化的精髓和核心思想,不仅有着极高的艺术性和欣赏价值,同时其所蕴含的深厚人文内容和思想价值内涵,对于提升人们的人文修养、道德情操以及培育良好的价值取向有着不容小觑的积极作用。从我国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看,其虽然在近些年有了明显提升,但是也毋庸讳言,很多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还存在一些缺陷和偏差,如重视程度不足、教学手段单一、内容陈旧等,这也就让一些高职学生出现这样或是那样的思想问题。对于此,高职院校就不妨从茶道精神中提取优秀的人文内涵和思想理念,将其与思政教育进行有机结合,进一步提升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  相似文献   

10.
"和"文化是中国茶道精神中最重要的精神内涵,主要包括"人和"、"合一"、"和谐"等方方面面的内容,这些内容对大学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需要我们在理解茶道精神的基础上,发挥茶道精神中的"和"之作用,将文化的传承与教育合二为一。  相似文献   

11.
我国茶道文化不仅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与丰富的文化内涵,而且也具有不容忽视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挖掘具有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茶道文化元素并将其渗透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当中,对于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成效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与茶道文化的融合意义做出论述的基础上,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与茶道文化的融合路径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12.
我国茶文化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蕴含了儒、佛、道德哲学思想,主要是由茶道、茶性、茶德三个方面组成。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西方文化逐渐进入我国,对我国高校的学生的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我们将茶文化引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通过茶文化的德育功能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进行研究分析,深究茶文化中的茶德、茶道、茶性对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茶文化内涵与人类向往的美好和谐的生活环精神内涵是相辅相成的,采用科学的措施将优秀的茶道精神引入今天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去,是可以更好的传承传统茶道精神和发扬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思政教育力求以人为本,加强建设精神文明,为了满足人们的心理和精神需要,在思政教育中加入茶道精神,可以使思政教育兼具个性化和全面化,有助于市民群众建立自信心,自觉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良性循环的茶道精神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传统文化发展背景下,推动优秀茶文化、茶道精神的有效传承,通过茶道精神能够将中华民族精神体现出来,还能通过丰富的内涵、人与自然的和谐理念,促进茶道精神的有效弘扬。茶道精神中的内涵和所追求的真善美与课程教学之间存在关联,主要核心都是以加强学生通识教育、人文精神培养为目的,促进课堂教学改革工作的发展。在通识教育背景下,将数学与茶道精神之间融合,有利于帮助学生了解更多与数学思想有关的知识内容,还能提升学生追求数学内在价值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获得更多的学习机会和成功的情感体验。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通识教育背景下数学与茶道精神的融合价值,根据数学与茶道精神在通识教育背景下的融合问题,提出通过优化教学模式、突出数学文化价值性和创新数学教学资源和内容等形式,强化数学与茶道精神的融合水平。  相似文献   

15.
施静谱 《福建茶叶》2017,(12):204-205
茶文化拥有极为丰厚的文化内涵,其很多内容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谋而合,如"和合思想"、"天人合一"等。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人爱上品茶与饮茶,追求更高的精神享受。在这种状况下,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可以将传统茶文化融合进来,提高学生的历史文化修养,使得学生能够了解茶性、茶道与茶德。在本文中,笔者从茶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入手,提出了将茶文化融合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践路径,为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6.
随着高校教育模式改革的不断深入,公安学院为了克服学生们抗风险能力弱,身体素质低,不会灵活运用学术理论等问题,积极地展开了改革试验。基于此类问题,本文深入分析了警察思想政治研究问题的主要因素,利用茶道精神与扣子论的契合作用理论,以此希望于为公安院校的教育模式改革,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职生思想政治工作是培养优秀职业人才的重要支撑,因此探究该项工作优化路径意义重大。在探究过程中,具有修心养性、保持初心、和善交际、求真务实思政教育价值的茶道精神应得到着重对待,并通过构建平台、革新方式、注重实践、调整机制等策略推动茶道精神充分融入中职生思想政治工作,进而为中职生思政教育达到更高层次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8.
茶文化是我国一项重要且具有非常意义的传统文化,对于这样一个富有民族气息的传统文化。为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可以使学生到掌握一定的知识,同时也可以深入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茶道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茶道既可以修身养性又可以传播传统文化,为社会提供充足的知识营养,也可以丰富人们的生活和精神追求。因此,将中国的茶道精神和大学生思想教育相结合,不仅能升华教学质量,同时也能解决大学生所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茶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深厚的德育内涵与文化底蕴;中国传统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具有很高的文化教育价值。对现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方法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在这个信息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通过中国传统茶文化与茶道精神的传播以及校园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互动,大大提升了茶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影响以及茶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20.
茶道精神是我国传统茶文化的精髓,具有很强的教化功能。将茶道精神有效融入高职思政教育教学,一方面,能够使高职学生了解茶文化,这对于茶文化的弘扬和传播非常有帮助。另一方面,茶文化当中的茶道精神也能够滋养学生的心灵,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此,本文针对茶道精神对高职思政教育教学的指导与应用进行了简要分析,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