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讨了松毛虫蛹质量与针叶危害程度之间的数学规律,得出直线方程为:y=0.946 589+0.464 559x。揭示出松毛虫蛹质量与针叶危害程度之间的内在联系,即松针龄越小,松毛虫蛹质量降低,产卵量减少;反之蛹质量增加,产卵量增大。  相似文献   

2.
赤松毛虫下代发生量与上代产卵量及共蛹重密切相关。经调查观测,蛹重与产卵量之间也存在相互关系,在统计分析基础上建立起赤松毛虫雌蛹重与产卵量间回归预测式,并编制赤松毛虫蛹量与产卵量关系数值表,对预测赤松毛虫的发生量、掌握虫情变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赤松毛虫DendrolimusspectabilisButler蛹体宽度与其产卵量成正比;回归式y=-1204+1362x,r=0.95,并编制了赤松毛虫蛹体宽度与产卵量查定表,准确率达97.21%,可供预测预报参考.  相似文献   

4.
落叶松毛虫(Dendrolimus superans Butler)是我国东北林区针叶树种的重要害虫。通过在吉林省长白山地区对落叶松毛虫的生态学特性进行了系统的调查和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落叶松毛虫幼虫种群在林间的空间分布型为聚集分布,且在一切密度下部是聚集分布,聚集程度不因种群密度的变化而变化;该地区落叶松毛虫主要危害15~30年生、郁闭度0.65以上的人工落叶松纯林,天然林危害轻,纯林重于混交林,林缘重于林内,阳坡重于阴坡,坡中重于坡上和坡下,且林相整齐、生长旺盛的林分发生较轻,反之则较重。该地区落叶松毛虫天敌有30多种。  相似文献   

5.
赤松毛虫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赤松毛虫在辽宁省主要分布于辽南及辽西,与落叶松毛虫和油松毛虫混合发生,辽东、辽北等地虽有分布但数量较少,为油松、赤松、黑松及樟子松的主要害虫之一。本文利用多年累积的观察资料,对其幼虫的龄期、取食量、蛹重与产卵量的关系、卵的孵化规律等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较详细地报道,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及制定防治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几年来,丰宁县大面积松林连年遭受不同程度的松毛虫害,严重的地方,平均每株有虫五六十条甚至上百条,所有针叶几乎被吃光,整个林子状如火烧。丰宁县成灾的松毛虫有落叶松毛虫和油松毛虫两种。在不同林子里,有的前者多于后者,有的后者多于前者,有的两种虫子几乎等量发生,有的各自单独成灾。这两种松毛虫的生活史不同,如落叶松毛虫结茧、化蛹、羽化、产卵要比松油毛虫早一个月,这就为我们利用落叶松毛虫的蛹和卵培育寄生蜂防治油松毛虫提供了条件。今年,我们进行了用落叶松毛虫卵繁育赤眼蜂防治油松毛虫的试验,试验结果证明:繁蜂快,防效好。现将其法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7.
丁香尺蛾Naxa(Psilonaxa)seriaria Motschulsky是长白山地区优势昆虫之一。一年1代,以7龄幼虫于每年9月中、下旬在枯枝落叶层中越冬;翌年5月中、下旬越冬幼虫开始上树取食;6月上旬开始化蛹,6月下旬蛹开始羽化并产卵,7月下旬羽化结束;7月上旬卵开始孵化至8月上旬结束。成虫羽化期短而集中,历期20多天。  相似文献   

8.
灰斑古毒蛾(Orgyia ericae Germar)在鄂尔多斯地区1年发生2代,以卵越冬。5月中旬越冬卵开始孵化,6月中旬开始化蛹,成虫于6月下旬羽化,到10月下旬结束。第2代幼虫始见于8月上旬,结束于9月中旬。第1代和第2代幼虫为害期共约5个月。试验研究表明:相同条件下,雌蛹比雄蛹重;在23℃条件下,雌蛹最重,为(0.59±0.02)g;产卵量受温度影响显著,在23℃时,单雌产卵量最大,为每雌483.25粒。杭锦旗地区灰斑古毒蛾幼虫—蛹期的寄生性天敌平均寄生率达72.2%;卵—茧期的寄生性天敌平均卵寄生率3.23%,平均茧寄生率为61.03%。  相似文献   

9.
松针内含物与马尾松毛虫生存发育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邹运鼎  程扶玖 《林业科学》1990,26(2):142-148
本文用不同松树松针饲养马尾松毛虫,其结果与松针内含物的关系,经计算得出累计死亡率、化蛹率、羽化率、每个雌虫平均产卵率、周限增长率以及硬脂酸、油酸等14种。同时得出:维生素B_6(x_(13))对马尾松毛虫的化蛹、羽化和周限增长率的影响是第一位的重要因素,低沸点物质(x_8)包括萜烯类物质是影响马尾松毛虫化蛹、羽化的第二因子,苏氨酸(x_(21))是第三个因子。异亮氨酸(x_(22))是影响马尾松毛虫产卵量的第一重要因子,蛋氨酸(x_(20))是第二重要因子,维生素B_6是第三个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10.
落叶松毛虫对兴安落叶松9种挥发性物质的行为反应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为弄清兴安落叶松挥发性物质及其变化对落叶松毛虫寄主选择行为的影响,将兴安落叶松苗进行剪叶损伤和落叶松毛虫幼虫取食25%针叶、50%针叶处理.以健康苗为对照,研究落叶松毛虫成虫对不同状况寄主的产卵选择情况.同时,研究落叶松毛虫雌雄成虫对兴安落叶松R型α-蒎烯、s型α-蒎烯、S型β-蒎烯、叶醇、月桂烯、3-蒈烯,β-罗勒烯、水芹烯和莰烯等9种挥发物的趋性反应.结果表明:已交尾雌虫优先在健康植株上产卵,其产卵量占总产卵量的86.1%~89.5%;在不同程度损伤中,优先在轻度损伤的植株上产卵;机械伤苗上的产卵量要大于虫伤苗上的产卵量;将落叶松毛虫成虫触角剪去后,发现92.4%的卵被产在地面和笼网上,只有7.6%的卵产在苗上.在健康植株与损伤植株中,幼虫偏嗜健康植株,这与成虫偏嗜选择健康植株产卵是一致的.雌成虫对于β-罗勒烯、月桂烯和3-蒈烯,雄成虫对于莰烯和0.01,0.1,0.2,0.5μL·μL-1的叶醇均表现出负趋性,β-蒎烯、S型α-蒎烯在低含量时对雌雄成虫均具有诱引作用,高含量时则表现出驱避作用.R型α-蒎烯、水芹烯、莰烯和3-蒈烯对幼虫有诱引作用,月桂烯则具有驱避作用.  相似文献   

11.
1 太原地区松毛虫生活史及生物学特性油松毛虫(简称松毛虫)以幼虫潜伏于树皮内或根基周围枯枝落叶层下越冬,于翌年4月上旬开始活动。老熟幼虫于6月下旬开始于根基落叶层内及树权上结茧蛹化,历时15天左右,于7月上、中旬开始羽化为成虫。成虫趋光性强,交尾后产卵于树冠外层松梢针叶上,卵多呈块状,少数成串排列。每雌虫平均产卵350粒,  相似文献   

12.
CPV制剂对控制马尾松毛虫种群数量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CPV)制剂是广泛使用的杀灭松毛虫的生物农药,在施用该制剂的林分内,残留马尾松毛虫虫蛹的死亡率为未施药区的2—5倍,成虫产卵量仅为健康成虫的26.7%-65.7%。CPV制剂是有效控制马尾松毛虫种群数量的重要生物因子。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1984—1986年3年时间,对赤松毛虫年生活史、各虫态历期、各虫态发生期、蛹重—携卵量的关系、幼虫及蛹的自然死亡率、幼虫食叶量、幼虫上(下)树规律等,进行了观测研究。结果表明,赤松毛虫幼虫平均历期346天,上(下)树进度与气温关系密切,赤松毛虫不仅直接取食为害,还可造成松针死亡或折断,其蛹重—携卵量的关系为y=-54.9+148.3x(r=0.9612,S=±4.9),呈直线紧密相关关系。根据赤松毛虫年生活史及其活动规律,本文还提出了最佳防治期。  相似文献   

14.
我们在应用赤眼蜂防治松毛虫的推广工作中,于1975年第一代松毛虫蛹期,从林间采集到一种松毛虫蛹期寄生峰——大腿峰(Brachymerqa SP)。通过松毛虫和柞蚕蛹(茧)接种,发现都能产卵繁殖后代。在林间初步试用,可提高寄生效果40.5%。为了利用蛹期天敌、对该蜂进行了一些观察、繁殖利用试验。现将其结果整理初报如下:  相似文献   

15.
人工饲养的马尾松毛虫老熟蛹经10~80 Gy剂量的60Coγ射线辐射后,调查辐射对松毛虫繁殖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老熟蛹辐照对成虫寿命和产卵量影响不明显,辐照后的雌性成虫与对照雄虫交尾所产卵的孵化率随着辐照剂量的加大而明显降低,经80 Gy以下剂量辐照的雄性成虫与对照雌虫交尾所产卵的孵化率随着辐照剂量的加大没有明显的下降。人工饲养的马尾松毛虫老熟蛹经80 Gy以上剂量辐照对雌雄成虫的繁殖力都有显著影响,对雌性的繁殖力影响大于雄性。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推广落叶松毛虫性信息素应用技术,进行了落叶松毛虫对人工合成性信息素的剂量反应研究,结果表明:落叶松毛虫雄虫对含有人工合成性信息素顺5,反7-十二碳二烯醇和顺5,反7-十二碳二烯醛的不同剂量诱芯的反应不同。随着性信息素剂量的增加诱到雄蛾的数量逐渐显著增加,含有最高剂量的顺5,反7-十二碳二烯醇和顺5,反7-十二碳二烯醛各5 000μg诱芯的诱捕效果最好,但仍然低于含有1头处女雌蛾的诱捕器的诱捕量。建议在落叶松毛虫综合治理中推广使用含有顺5,反7-十二碳二烯醇和顺5,反7-十二碳二烯醛各5 000μg或以上剂量的诱芯。  相似文献   

17.
松毛虫可分为落叶松毛虫与油松毛虫,属于鳞翅目枯叶蛾科,主要危害落叶松、红松、樟子松等,老龄幼虫危害最为严重,特别是越冬后的幼虫,取食量大增,被害林木常常大片光秃以致枯死,给林业生产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1生活史   落叶松毛虫与油松毛虫的生活史基本相似,大多 1年发生 1代,以 3~ 4龄幼虫在树干基部周围的枯枝落叶层下卷曲越冬。翌年春 4~ 5月,油松毛虫在日平均气温达到 5.7℃、落叶松毛虫在日平均气温达到 8~ 10℃时上树危害, 6月中旬结茧化蛹, 7月上旬开始羽化, 8月初出现秋代幼虫, 10月份下树越冬。   2…  相似文献   

18.
松毛虫预测预报,过去多用蛹的雌雄性比、蛹重与产卵量的关系,预测下一代的发生量。近年来,国内已开始利用幼虫的雌雄性比预测下一代发生量。1985年本校森林专业毕业班生产实习时,我们曾对赤松毛虫幼虫的性别作了解剖研究,试图把蛹期预报提到幼虫时期,这样就能提早测报时间。  相似文献   

19.
大兴安岭林区落叶松毛虫生物学特性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落叶松毛虫在大兴安岭林区2年1代(跨3个年度),幼虫期经过两次越冬:第1年以2~5龄越冬,4龄占42.3%;第2年以6~8龄越冬,7龄占79%。幼虫危害时间约200天左右,发育至9龄结茧化蛹,卵期平均13天,蛹期平均17天,成虫寿命5~15天。于5月上旬及8月中下旬利用杀虫优、马拉硫磷22.5g/hm~2低量喷雾,防效可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20.
利用10%苯醚甲环唑(世高水分散粒剂)对落叶松落叶病进行了防治试验,室内药效测定结果表明,随药剂质量浓度的提高,对子囊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加强,当药剂质量浓度达到0.15 g.L-1时,抑制率达到90.9%;林间药效测定结果表明,随着药剂使用量的增加,防治效果增强,当使用量达到180 g.hm-2时,防治效果达到85.5%;林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当药剂使用量为150 g.hm-2时,防治效果可达到77.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