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福建稻麦科技》2016,(3):35-35
正2016年7月20日,专家组在广东梅州兴宁市对袁隆平主持的"华南双季超级稻年亩产三千斤全程机械化绿色高效模式攻关"项目进行早造测产后宣布,该项目亩产832.1公斤(干谷)。记者了解到,2016年早造产量比去年增加129公斤,超过目标产量一半。"华南双季超级稻年亩产三千斤全程机械化绿色高效模式攻关"项目自2015年启动,由广东省农业厅组织,  相似文献   

2.
泉农3号系IR36与78130杂交选育的中迟熟早釉新品种。1993、1994年参加省区试,产量均居迟熟组首位。1996年通过福建省审定。同年在全省推广种植20万亩。一般大田亩产450~500kgl高的达550kg。本文根据省内各地对泉在3号验收测产亩产达500kg以上的30块田的考种资料,进行产量构成因素分析,研究各因素间的内在联系,进而探讨其合理的高产结构及关键栽培技术。一、产且结构分析(一)变异系数分析30组数据的统计注:结买手经hi*-‘/产转换。分析结果见表1,亩产500kg以上的田块,平均亩有效穗数23.94万,每穗粒数94.25粒,结实率84.78…  相似文献   

3.
我县大麦-双季杂交稻三熟耕作制,始于1983年,9年生产实践证明,它对于增加春粮总产,促进吨粮田建设、食品工业和饲料工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特别是在田少人多,经济条件较差的地区深受欢迎。 1990年冬至1991年10月,我们组织实施了省丰收办指令性丰收计划项目6.1万亩大麦-双杂三熟试验,按农牧渔业部丰收计划种植业测产验收办法,分别于三季作物成熟期间对全县5个乡、15个村、45个组的225丘高、中、低样板田进行了实测验收(每丘5点,每点2平方米)、三季作物加权平均实际亩产分别为:大麦182.4公斤、早杂437.8公斤,晚杂486公斤,三季亩产1106.2公…  相似文献   

4.
以湖南省醴陵市为例,总结了南方稻区因地制宜选用超级稻品种,对机械化育插秧、测土配方施肥等先进技术进行集成组装,形成"双季、双超级稻、双机插、双过500 kg(亩产)"的"四双"水稻高产栽培技术体系,实现水稻丰产稳产高效目标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5.
饶鸣钿 《中国稻米》1994,1(2):18-19
1993年福建省沙县高砂乡柳源村612亩汕优63中稻再生稻高产示范片,经测产验收中稻平均亩产625.2公斤,再生稻平均亩产389.1公斤,两季亩产1014.3公斤,其中184亩再生稻平均亩产472.9公斤,首次实现我县中稻一再生稻大面积亩产超吨粮的再生稻连片百亩以上亩产超《纲要》的高产水平。  相似文献   

6.
正金秋时节,宁夏平罗县小店子村炭基肥示范田基地内水稻长势健壮,根系发达,穗粒饱满。近日,2019年"秸秆炭化还田改土培肥"绿色农业生产试验示范测产观摩研讨会在此召开。在测产现场,由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带队的专家组随机选取了施用炭基肥和常规施肥的水稻试验田,经过丈量测产面积、机器收割、脱粒、称重、测含水率等一系列环节后,得出炭基肥示范田亩产726.59公斤,对比田亩产567.42公斤,与施用普通肥相比,增产159.17公斤,增产幅度达到28%。  相似文献   

7.
91—92年我区农技站在仙洞、七星、汀波、株木、等31个村,全长15公里,连片种植大麦丰产示范片12098亩,经上级业务部门测产验收,总产大麦2613.168吨,平均亩产216公斤。湘波镇实竹村科技示范户王祖武种植的3.3亩田大麦,平均亩产348.5公斤,其中一丘1.3亩,平均亩产402.6公斤,展示了我地发展大麦增产的潜力和发展大麦的广  相似文献   

8.
2002年9月30日,辽宁省科技厅和农业厅组织农业科技和管理专家组成专家委员会,对沈阳农业大学育成的超级稻新品种“沈农606”进行了产量验收。验收在海城市两四镇和新民市张屯镇两个示范点进行,每点选用代表性的3块田,其中1块实割实脱667m2以上测定实际产量,另2块田采用梅花点取样方法分别取5点,每点6.67m2以上,代表实际产量。测定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9.
日前在浙江省乐清市举行的中国超级稻集成技术示范现场验收会上 ,经浙江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组现场验收 ,该市“协优9308”作连作晚稻两个百亩示范片平均亩产分别达到726公斤和702公斤 ,比一般杂交晚稻组合亩产高100多公斤 ,创下浙江省连作晚稻亩产最高纪录。位于乐清市虹桥镇和石帆镇的两个百亩“协优9308”组合示范片 ,晚稻长势明显优于周围其他同季种植的品种和组合 ,沉甸甸的稻穗像是田野里铺着的一张黄金毯。现场考察的各位专家赞叹 :能把连作晚稻种到这样的水平 ,实在不容易 !这次在乐清种植的超级稻“协优9308”…  相似文献   

10.
<正>10月17日,水稻研究所组织同行专家,在沙县高桥镇官庄村全程机械化再生稻示范片,对福建省重大农技推广服务试点项目"再生稻产业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进行现场验收。验收结果显示,全程机械化示范片102亩,再生稻平均干谷亩产328.36公斤,加上头季亩产494.12公斤,两季亩产达822.48公斤。采取机械化插秧措施的"甬优2640"和"泸优明占"两个品种,再生季亩产分别是  相似文献   

11.
正2016年10月17日,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组织同行专家,在沙县高桥镇官庄村全程机械化再生稻示范片,对福建省重大农技推广服务试点项目"再生稻产业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进行现场验收。验收结果显示,全程机械化示范片102亩,再生稻平均干谷亩产328.36公斤,加上头季亩产494.12公斤,两季亩产达822.48公斤。采取机械化插秧措施的"甬优2640"和"泸优明占"两个品种,再生季亩产分别是  相似文献   

12.
1990年9月3~5日,由云南省丽江地区农牧局、地区科委主持,在永胜县涛源乡召开一季中稻亩产超吨粮的现场验收会。红星西村农户罗玉屏种植的1.29亩“D优10号”共收湿谷1508公斤,经涛源粮管所用油蒸法测定:其水分含量为19%,标准含水量为5.5%,折干谷1425.06公斤,亩产高达1104.69公斤,其群体结构是每亩穗数312812个,每穗实粒数113.69,千粒重30克。与此同时,安坪村农户骆芳美种植的2.04亩D优10号亩产也高达1058.93公斤。这些纪录在我国乃至世界上是罕见的。 这个亩产超吨纪录是经过了严格验收程序的。测产、实收称产、水分化验及资料整理,均有领…  相似文献   

13.
《福建稻麦科技》2016,(3):55-55
正中国网2016年7月28日讯(记者李永贵,通讯员黄献光)7月28日上午,福建省农业科学院邀请国内同行专家,到三明市沙县官庄村,对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华安主持的国家农业部重大农技推广服务试点"再生稻产业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全程机械化示范片102亩,进行头季稻产量现场机割测产验收,平均干谷亩产494公斤。专家组组长、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陈大洲认为,再生稻作为一种资源节约型、轻简高效型栽培的稻  相似文献   

14.
1983年我县洋际乡界背村在干旱田试种0.295亩“早稻——秋花生——油菜”获得成功,面积逐年扩大。1986年全县有四个乡种植,面积达210亩。其中洋际乡种植151亩,经取样测产验收,早稻亩产401公斤,花生亩产148.5公斤、油菜籽亩产61.5公斤,洋际乡村民李位禄种植1.5亩,早稻亩产412.5公斤,花生亩产225.5公斤,油菜籽亩产100公斤。试种证明:“早稻——秋花生——油菜”在缺水的高岸田、天水田复种,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是一种有发展前途的新型耕作制。  相似文献   

15.
由广西区农牧渔业厅主持,区农科院承担,合浦、桂平两县农业局协作,搞的花生万亩亩产400斤以上的丰产栽培示范,最近,经全区组织12个地(市)、8个重点县及有关单位的代表共35人,对合浦示范点进行了考察验收,连同地、县(市)乡(镇)三级共计测产、验收32个点,  相似文献   

16.
郴州地处湘南南端,常年制种面积5.0万亩以上。六·五期间,杂交稻制种为一季夏制,少部分早、中熟组合制种后接插晚稻,但因季节紧张,管理粗放产量甚低。迟熟组合制种后就不再插晚稻,温光资源浪费大。七·五期间,我区制种季别上实行了大改革,即消灭秋制,压缩夏制,扩大春制,提出了积极试验、推广一期父本制种田栽培杂交晚稻,增加稻谷总产的配套耕作方式,以充分利用地力和温、光资源,扩大复种指数,增加单位面积年产量,解决基地农户产种与缺粮矛盾。1990年我们承担地区农业丰收委员会下达的“税型杂交稻制种及杂交晚稻双丰收栽培技术”项目。在资兴、安仁、郴县、永兴、桂阳等10个县(市)实施,杂交稻制种57125.26亩,平均亩产211.8公斤’创历史最高纪录,比上年增长16.02%。父本亩产达150公斤。制种田栽培杂交晚稻45635.7亩(比上年扩大面积20635.7亩),占制种总面积的79.9%,亩产394.62公斤,比双季晚稻亩产352.48公斤增加42.14公斤,增长11.96%。合计每亩产粮544.62公斤,产种211.8公斤,产值达1472.9元。并涌现一批高产典型。如资兴市州门司乡白被村春制459.2亩汕优64,平均亩产359.6公斤。安仁县制种4387亩,亩产263.4公斤,制种田全部种植杂交晚稻,经地、县组织多点测产验收,平均亩产552.3公斤。该县洋际乡界背村清泉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苎麻山坡地"248"测产达标为目的,在湖北咸宁嘉鱼县高铁镇八斗村山坡地种植苎麻,简述了山坡地高产高效种植技术、测产验收程序及测产结果等。2014年经三季麻现场测产,测产结果为原麻259 kg/667 m~2、干麻叶557.6 kg/667 m~2和干麻骨895.2 kg/667 m~2,苎麻纤维、麻叶与麻骨的含水量分别为75.0%、75.7%和77.3%,完成了国家麻类产业技术体系下达的任务要求。结果表明苎麻适合在山坡地种植,特形成测产报告。  相似文献   

18.
2013~2015年在石门实施马铃薯加一季超级稻栽培模式7.14hm~2,两季原粮产量达到18222~20737.5kg/hm~2,实现了"三分田养活一个人"的粮食高产科技攻关工程项目目标(1.8t/hm~2)。介绍了项目实施情况和采取的配套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9.
2013年9月24日,受农业部委托,福建省农业厅组织专家到尤溪县兰华村,对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培育的超级后备良种“两优616”进行测产验收,百亩示范方加权平均产量801.0kg/667m^2,达到超级稻品种验收标准。  相似文献   

20.
宁化县烟后超级稻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宁化县2008年全县超级稻种植面积达到1.22万hm2(其中烟后超级稻7 253.3 hm2,中稻4 980hm2),安排33.3 hm2以上核心片4个,主要组合为Ⅱ优航2号、Ⅱ优航1号、特优627等.经省、市农业部门组织专家对城南乡龙下窠村核心片进行现场测产验收,面积37.3 hm2加权平均产量10 582.5kg&m2(其中高产田块平均产量11 962.5 kg/hm2,中产田平均产量10 873.5 kg/hm2,低产田平均产量10 009.5 kg/hm2),比同类田对照增产1 210.5 kg/hm2,增幅12.9%,获得良好的示范增产效果.现将大面积产量水平超10.5 t/hm2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