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林木组织培养繁殖苗木过程中,增殖培养技术的优化是组织繁殖的核心技术,本文在总结其他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探讨基本培养基、继代培养周期及玻璃化现象的控制技术,为林木组培工厂化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大叶山杨是吉林省杨树造林良种。本文从无菌培养物的建立、继代增殖、生根、炼苗、苗圃定植方面介绍了大叶山杨组培微繁工厂化育苗生产技术。  相似文献   

3.
《安徽林业》2010,(3):F0002-F0002,I0001
近年来,安徽省林业高科技中心围绕全省林业重点工作任务,充分发挥技术和人才优势,完成了省级林木种苗示范基地建设、省级林木良种繁育中心建设工程、优良生态树种快速繁育技术推广集中示范等3个重点项目。建立了杨树和霍山石斛茎段组培及工厂化育苗快速繁育体系,  相似文献   

4.
文章认为林木组培工厂化生产是个系统工程,若要实现真正的工厂化生产需要解决:创造无菌环境从而控制杂菌滋生,提高繁殖系数从而稳定高产,防治组培苗玻璃化,提高移栽成活率等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5.
卷荚相思组培工厂化育苗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卷荚相思组培工厂化育苗技术研究的阐述,总结了卷荚相思组培工厂化育苗最优培养基配方为:诱导培养基为改良MS+6-BA 0.3 mg/L+KT 0.5 mg/L+NAA 0.3 mg/L+蔗糖30 g/L+卡拉胶8 g/L,继代增殖培养基为改良MS+6-BA 0.8 mg/L+KT 0.3 mg/L+NAA 0.6 mg/L+蔗糖30 g/L+卡拉胶8 g/L,生根培养基为1/2改良MS+NAA 0.5 mg/L+蔗糖20 g/L+卡拉胶8 g/L,pH值为5.8。用此培养基配方进行卷荚相思组培工厂化育苗其诱导率可达70%,有效芽增殖倍数可达3倍以上,生根率可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6.
<正> “七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课题“林木工厂化育苗和设备研究”专题于去年底进行技术验收,并通过科技成果鉴定。该研究内容包括“华南地区年产100万株林木组培苗工厂化生产技术的研究”和“华南地区年产100万株林木容器苗工厂化生产技术的研究”2项育苗技术研究,以及“系列化育苗容器制作设备及纸容器工厂化生产工艺的研究”、“工厂化育苗大棚网室的研究”、“流动式容器育苗装播作业线的研制”、“种子裹衣机的  相似文献   

7.
结合科研工作实践,论述了林木组培工厂化育苗的主要特点,设施系统的结构、功能与配套技术;指出使这一新型的技术产业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生产的发展对策是:依靠技术进步,降低生产成本;实行“缴钥匙工程”,努力开发市场。  相似文献   

8.
我国林木工厂化育苗技术与装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要阐述了我国林木工厂化育苗技术的发展过程及该项技术在林区实际育苗生产中的应用情况,介绍了林木工厂化育苗的工艺流程和现有的机械装备。  相似文献   

9.
林木植物组织培养及存在问题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外植体选择及分化途径、影响增殖、生根的主要因素三方面,概述了近年来林木植物组培的研究进展,外植体3种分化途径(腋芽萌发途径、间接器官发生途径、体细胞发生途径)有其相应的最适外植体类型,林木组培首选腋芽萌发途径。培养基和植物生长调节剂是影响增殖的两大因素,对培养基的探索已从对林木植物组培常用培养基的筛选发展到无糖培养基的探索,出现了光自养、开放组培等概念;植物生长调节剂是生根的关键因素,外源激素与内源激素的相互作用对增殖有较大影响。阐述了组培中褐化、玻璃化、污染三大难题的起因和解决措施,对褐化和玻璃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外植体的生理状态和培养环境方面,提出无糖组培通过对培养环境进行改善,有望改善褐化、玻璃化问题;传统组培希望从无菌技术层面解决污染难题,这也造成了组培成本偏高的问题,进而对开放组培和无糖组培的探索,通过抑菌剂的添加及糖的剔除有望降低组培对无菌操作的要求。随着组培技术的发展,在抑菌剂加入的条件下,不进行高温高压灭菌,进行开放式的组培;利用植物自生的光合能力,剔除培养基中的蔗糖,同时改变光照条件、培养环境中的CO_2浓度、湿度,以促进外植体光自养微繁殖生长;二者均着眼于降低组培成本,简化组培程序,有望使组培技术得到革新。本文对林木组织培养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今后开展林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0.
结合科研工作实践,论述了林木组培工厂化育苗的主要特点,设施系统的结构,功能与配套技术;指出使这一新型的技术产业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生产的发展对策是:依靠技术进步,降低生产成本;实行“缴钥匙工程“,努力开发市场。  相似文献   

11.
对云南省杉木优良无性系组培快繁育苗技术进行了研究,从不同的材料采集和诱导培养、继代增殖培养、壮苗培养、生根培养、炼苗和移栽等方面分析了不同条件下苗木的移栽效果,为杉木无性系组培快繁育苗,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笔者从试验材料、外植体的灭菌与接种、培养条件,分化与生根培养,小植株的移栽与定植3个方面介绍了三倍体毛白杨的组培快繁技术,指出采用增殖与生根同步进行的方法进行快繁,年增殖次数可达8次,每次增殖倍数为4.4倍,培养出的组培苗质量好,移栽成活率高,基本达到了工厂化生产的指标要求。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三倍毛白杨组培快繁的成本核算,从成本核算过程中可以看出,人工费用和能源消耗费是制约苗木成本的两大因素,其中,人工费用约占全部支出的40%.  相似文献   

13.
银中杨组培工厂化育苗繁殖系数和成本核算的分析结果表明:银中杨组培工厂化育苗的生产繁殖系数为7.2×107,符合组培快繁的要求;生产每株银中杨组培苗的成本为0.231元,说明银中杨组培进入商业化生产完全可行。  相似文献   

14.
林木组培苗工厂化育苗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论述林木组培苗工厂化育苗的实施,建立华南第一个年产100万林木组培苗育苗工厂的情况及过程。在建厂过程中我们对建立林木组培苗工厂所需具备的条件;组培育苗工厂的生产工艺流程;工厂的组成部份及设施;工厂的苗圃管理;工厂生产出大量的林木组培苗上山造林的情况等都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并统计了工厂生产的组培苗上山造林后所取得的经济效益及遗传增益。初步探讨了组培苗生产工厂的管理,成本核算及苗木经销和苗木运输,分析了工厂生产作业情况,展望了工厂化培育林木组培苗的前景并提出了工厂需要进一步完善的意见。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富贵榕外植体选择与消毒、侧芽诱导培养、增殖培养、生根培养、炼苗移苗管理等组培关键技术进行提炼总结,形成一套完整的富贵榕组培苗木生产快繁技术,可供大规模工厂化生产,以满足市场对种苗的需求。  相似文献   

16.
濒危植物白桂木组培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黎国运  徐佩玲  陈光群 《热带林业》2011,39(3):24-26,27-29
以白桂木种子、半年生植株的幼嫩枝条为材料,通过多种方法的消毒灭菌,激素打破种子体眠、促进嫩枝萌芽,获得无菌培养材料,进行组培育苗技术研究,掌握了濒危植物白桂木组培育苗的技术:培养材料的消毒方法,初代培养的抗氧化褐变培养技术,丛芽诱导及继代增殖培养技术,生根诱导培养技术及生根苗炼苗移栽技术.  相似文献   

17.
中华猕猴桃试管苗工厂化生产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中华猕猴桃无性繁殖试管苗的工厂倾生产技术进行了探索,找出了不同生长期所需用的最佳继代生长培养基,并提供了中华猕猴桃工厂化组培育苗的最佳培养程序。  相似文献   

18.
轻基质、网袋容器、育苗技术与生产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项目是中国林科院林业研究所工厂化育苗研发中心的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在充分学习国内外先进育苗技术的基础上,经不断改进和创新,研发形成的具有现代工业装备水平的林木工厂化育苗生产线。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多项专利。  相似文献   

19.
金叶风箱果组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占龙 《防护林科技》2013,(8):26-27,37
通过对金叶风箱果组培工厂化育苗技术研究的阐述,总结了金叶风箱果组培工厂化育苗最优培养基配方:诱导培养基配方为MS+BA 0.6mg.L-1+NAA 0.05mg.L-1+蔗糖35g.L-1+琼脂8g.L-1,诱导率达到了84%;增殖培养基配方为MS+BA 1.2mg.L-1+IBA 1.0mg.L-1+蔗糖35g.L-1+琼脂8g.L-1,增殖倍数达到6.11;生根培养基配方为1/2MS+NAA0.05mg.L-1+IBA 1.0mg.L-1+蔗糖35g.L-1+琼脂8g.L-1,生根率达95%。  相似文献   

20.
阴生观叶花本组培工厂化育苗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组培工厂化育苗中,耗电费用、和人员工资是两项最大的投资,分别占总成本的36. 54%和 34. 23%,而基本建设和化学药品仅占到其中的很小部分,分别为 2. 50%和2.27%。进行阴生观叶花木组培工厂化育苗在建厂当年投入产出比可达到1:6.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