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茶戏自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我国江南地区和岭南部分省份重要的汉族戏曲之一,当前以赣南采茶戏最为突出。赣南采茶戏作为一种客家民俗文化形式,被誉为"中国戏曲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那么,从表演形式讲,采茶戏与体育舞蹈拥有一定共同点,如何将采茶戏与体育舞蹈教学结合是本文要讨论的内容。笔者从赣南采茶戏出发,分析其"三绝"、"矮子"、"单袖筒"和"扇子花"的艺术特征,并如何将采茶戏完美融合到体育舞蹈教学作深入浅出的探讨,仅作参考。  相似文献   

2.
赣南灯彩艺术与赣南采茶戏,都是客家民系形成与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艺术形式,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地方特色,这两种艺术作为客家文化的奇葩,以其简单幽默的语言和轻松活泼的氛围,受到社会大众的喜爱,而这在当前整个文化传承发展背景下,有着重要价值。本文拟从赣南灯彩艺术的起源发展及传承发展分析入手,结合赣南采茶戏的起源以及主要特点及传承危机认知,全面探究赣南灯彩艺术与赣南采茶戏的渊源以及融合传承机制。  相似文献   

3.
丰富而具体的茶文化造就了赣南客家的采茶戏艺术,也让我们对客家文化和赣南地域文化形成了全面认知。本文拟从文化角度出发来理解赣南采茶戏艺术的产生背景,通过分析赣南客家采茶戏的艺术形式,进而诠释赣南客家采茶戏艺术中具体音乐文化。  相似文献   

4.
张坚 《福建茶叶》2016,(8):311-312
赣南采茶戏与赣南民歌根植于同样的文化土壤,二者在艺术表现特点方面具有明显的共同之处。但类别上赣南采茶戏与赣南民歌属于两种不同的声乐艺术形态,因此在艺术表现特点方面会体现出一定的差异,从而为二者之间的相互借鉴、协同发展提供了可行性。本文在对赣南采茶戏与赣南民歌艺术特点的异同做出论述的基础上,以推动赣南采茶戏与赣南民歌的协同发展为出发点,对二者的相互借鉴做出了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5.
赣南采茶戏音乐承载着赣南客家人的审美情趣与情感性格,是极具地方文化色彩的音乐艺术形式。将赣南采茶戏音乐应用到高职院校音乐教育当中,无论是对于高职院校音乐教育文化内涵的提升还是对于赣南采茶戏音乐艺术的传承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对赣南采茶戏音乐在高职院校音乐教育中的应用价值做出分析与论述的基础上,对赣南采茶戏音乐在高职院校音乐教育中的应用策略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6.
赣南采茶戏是以客家方言念唱的戏曲形式,这决定了客家方言与赣南采茶戏艺术之间呈现出了紧密的关联。探索客家方言对赣南采茶戏带来的影响,不仅有利于了解赣南采茶戏的语言特点,而且也能够了解客家方言在地域文化、民族文化发展中产生的重要作用。本文对客家方言的形成以及客家方言对赣南采茶戏的影响做出了分析与论述,并对客家方言与赣南采茶戏保护工作的联动开展路径进行了研究与探讨,以期能够发掘客家方言与赣南采茶戏艺术之间的关联,促使二者得以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7.
赣南采茶戏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民族文化,在幼儿教育中融入这项艺术不仅具有良好的教育意义,还有一定的社会价值。本文主要介绍了赣南采茶戏的内涵,并进一步介绍了赣南采茶戏对幼儿的影响,在文章的最后,笔者介绍了赣南采茶戏对幼儿音乐教育发展的影响策略。  相似文献   

8.
演唱艺术作为一种植根于社会大众日常生活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完善的文化理念和价值内涵,乃至具体的情感启迪,实际上都是基于价值认知的关键素材。本文拟从客家民歌艺术的内涵及形成背景认知入手,结合赣南采茶戏艺术的价值内涵理解入手,通过具体分析客家民歌艺术与赣南采茶戏的演唱对比,从而全面探究融入多种艺术元素实现赣南采茶戏演唱艺术提升的具体机制。  相似文献   

9.
如今我们认识到各种传统音乐艺术的价值色彩和人文内涵日益突出,而这实际上,也成为我们对其进行合理应用过程中的关键所在。本文拟从传统茶文化理解与认知视角出发,切合实际的探究赣南采茶戏艺术的发展来源与传承状况,通过具体认知赣南采茶戏艺术中所展现的音乐艺术形态,当然也要对赣南采茶戏的音乐艺术特征形成精准认知,并且尝试性寻找到多元价值观下赣南采茶戏音乐的传承创新机制。  相似文献   

10.
宗莉加 《福建茶叶》2016,(5):371-372
采茶戏是江西赣南地区特有的一个戏种,是在当地文化、历史、人文风俗的基础上赋予歌唱的形式表现人们劳动丰收的喜悦心情的一个曲调。赣南采茶戏的历史悠久,后经过代代相传和继承发展,形成了当地独特成熟艺术形式,并且作为传统艺术文化被国家列为保护对象。赣南采茶戏的唱腔是结合歌曲和戏曲两种形式的结合体,所以也是本文重点研究的对象。本文着重对赣南采茶戏的唱腔特点进行详细分析,以希望对赣南采茶戏的传承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1.
江西的客家人不仅在劳动中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而且也创造了丰富的精神财富,其中采茶戏便是这些精神财富中的瑰宝。赣南采茶戏则是江西采茶戏中的重要代表。本文以赣南采茶戏为切入点,在对赣南采茶戏的音乐表现形式做出论述的基础上,对江西采茶戏的艺术特征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12.
客家茶文化中所具有的艺术特征和文化思维,事实上对赣南采茶戏的创作与形成有着根本性的推动力。大量丰富的艺术化色彩看,因此在赣南采茶戏转型传承与发展提升的大时代背景下,如何对整个文化进行深度传承,就值得我们有效分析。本文拟从赣南采茶戏的形成背景及内涵分析入手,结合对我们对整个客家茶文化的成熟理解与具体认知,通过深度探究文化与艺术之间具体关联性,进而全面、精准的探究客家茶文化对整个赣南采茶戏艺术风格的具体影响。  相似文献   

13.
赵艳丽 《福建茶叶》2016,(5):353-354
我国赣南采茶戏作为一种地方戏剧,在短短的几百年间从产生到兴盛再到没落,走过繁华也走过寂寥,其发展速度令人惊叹,而今的尴尬境遇更令人唏嘘。本文从赣南采茶戏的特色唱腔艺术着手分析了其曲牌连缀体、曲式结构多元化、旋法与调式结合、浓厚的方言特色四个特点后,又从旋律单调乏味、润腔手法不够细腻、缺乏创新性构想、人才流失严重四个角度对特色唱腔艺术在赣南采茶戏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重点阐述,最后从借鉴其他戏种的唱腔艺术、加强唱腔手法的润色化处理、善于推陈出新以及注重人才的培养这四个角度对特色唱腔艺术在赣南采茶戏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张红英 《福建茶叶》2017,(12):299-300
通过对整个茶文化体系的具体传承和发展状况进行分析,不难发现艺术元素也是整个茶文化体系成熟发展的重要表现。而在整个茶文化体系发展过程中,我们也能够寻找到很多与其本地区发展有着重要关联的音乐艺术元素。本文拟从赣南采茶戏音乐的表现方式和展现特点分析入手,结合采茶戏音乐传承发展的具体价值,通过分析赣南采茶戏音乐的具体价值内涵,结合赣南采茶戏音乐的创新发展要求,进而探究赣南采茶戏音乐的创新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15.
赣南采茶戏作为客家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得到了广泛的传播。而胡琴伴奏作为赣南采茶戏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采茶戏的唱腔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极大程度上推动了采茶戏唱腔风格的多样化发展。基于此,本文主要阐述胡琴伴奏对赣南采茶戏唱腔的作用,以及简析胡琴伴奏是如何丰富采茶戏唱腔风格的。  相似文献   

16.
中华民族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由于地域环境、文化精神、民族历史差异逐渐形成具有地域特征的音乐文化,随着我国传统文化资源保护力度的不断增加,地方音乐资源开发日益受到关注。音乐美学是独立艺术学科具备完整理论体系,通过对音乐艺术进行多项美学特性分析,确定不同特性间内在联系,充分认识到音乐作品的艺术价值。赣南采茶戏是传统客家劳动人民思想文化成果,具有鲜明的客家特色和两江文化烙印,戏曲音乐的艺术价值研究有助于传统茶文化的保护传承,使地方音乐获得更广阔发展空间。当前我国高校自发开设专门地方音乐课程,增加对传统民俗音乐介绍,但是由于现代采茶戏受众较少,相关作品艺术价值探讨还很不足,学生无法充分理解采茶戏的文化内涵。鉴于此,本文针对赣南客家采茶戏展开,首先概述音乐美学视域下采茶戏发展现状,其次分析赣南采茶戏艺术特点及音乐美学视域下赣南采茶戏艺术价值,以期对我国传统民俗文化传承有所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赣南采茶戏盛行于赣南客家聚居区,又称"灯子戏"、"茶蓝灯"、"三脚戏",是客家文化滋养出来的戏剧形式。戏中乡土气息浓郁、风格特色鲜明的音乐是赣南采茶戏的一绝,在全国有很大的知名度。本文以赣南采茶戏音乐的继承与发展为视角,在阐述赣南采茶戏的剧目内容与特点的基础上,探讨了赣南采茶戏的音乐形态特征。同时,提出了采茶戏音乐的继承与发展的建议和措施,以助推赣南采茶戏复兴发展,创出新的辉煌。  相似文献   

18.
陈常 《福建茶叶》2016,(7):336-337
中华文化一脉相传,博大精深,自始至终就散发着其独特的魅力,它以其明媚张扬的特点引领着中国文化的发展方向。采茶戏作为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其今后如何发展引得我们深思。本文主要谈论了采茶戏音乐的继承与它的发展问题,采茶戏即以赣南采茶戏为主,而赣南采茶戏音乐随着时代的变迁,在塑造人物或者是表达唱腔特色方面有很多规律可循。本文首先介绍了赣南采茶戏的概况,其次从继承和发展两个方面探讨了赣南采茶戏的发展规律,以备后人能更好地将采茶戏音乐传承弘扬。  相似文献   

19.
赣南采茶戏是流传在赣南地区的民间小戏,其中以"两旦一丑"为最具代表性表演模式。而"旦角"又可分为"小旦"与"彩旦"。赣南采茶戏"两旦一丑"之间的关系大致概括为"彩旦来搭桥,正丑配小旦,反丑来捣乱,彩旦揍坏蛋"。当"三寸金莲式"的小旦遇上"夸张漫画式"的彩旦,最终形成了赣南采茶戏别具特色的女性舞蹈表演风格。本文旨在梳理与总结赣南采茶戏中的"旦角"舞蹈表演的形成成因及其独具个性的人物性格特征,明晰赣南采茶"旦角"舞蹈表演的审美规范和艺术价值,提升和完善赣南采茶舞蹈文化内容,整体促进赣南采茶舞蹈的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李雁  胡虹娟 《福建茶叶》2016,(5):335-336
赣南采茶戏作为中国民俗文化的瑰宝,需要得到继承和发扬。然而,在现代文化的熏陶下,赣南采茶戏却一度与新时代的观众需求脱节,从而导致市场不景气,后继无人。针对这一现象,采取有效的措施,使中国民俗经典文化不再流失,并得到继承和发扬才是根本。本文主要从赣南采茶戏的来源着手,研究了赣南采茶戏的音乐现状和发展,并提出相关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