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研究不同体重菲牛蛭氨基酸及水蛭素含量的差异,为菲牛蛭的开发利用提供基础研究数据。随机挑选5组活体体重分别为(2.00±0.10)、(4.00±0.10)、(6.00±0.10)、(8.00±0.10)、(10.00±0.10) g的菲牛蛭,分别测定蛋白质、水解氨基酸、游离氨基酸、水蛭素含量。结果表明,2.00 g和4.00 g的菲牛蛭蛋白质显著低于6.00、8.00、10.00 g的菲牛蛭(P0.05)。在17种水解氨基酸中,不同体重菲牛蛭的天冬氨酸、甘氨酸、蛋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脯氨酸6种氨基酸和水解氨基酸总量有显著差异(P0.05),而药用氨基酸含量差异影响不显著(P0.05);不同体重菲牛蛭中除α-氨基正丁酸外的40种游离氨基酸含量差异显著(P0.05)。不同体重菲牛蛭中水蛭素含量差异显著(P0.05),菲牛蛭体重与其含有的水蛭素含量呈现对数函数关系。不同体重菲牛蛭的蛋白质、氨基酸及水蛭素含量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当菲牛蛭体重达到8.00 g以上时,其水蛭素含量呈现缓慢增加的趋势,养殖中至少筛选体重8.00 g以上的菲牛蛭能达到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环磷酰胺(CYP)对大鳞副泥鳅(Paramisgurnus dabryanus)的免疫抑制作用,分别以100、200、300mg/kg体重的剂量对大鳞副泥鳅腹腔注射CYP,对照组注射等量的0.85%灭菌生理盐水,在注射CYP后第8天,测定泥鳅的红细胞数(RBC),白细胞数(WBC),血清一氧化氮(NO)含量,补体C3含量,溶菌酶(LSZ),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肝胰脏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300 mg/kg组的RBC、WBC、血清LSZ、ACP、AKP活性及补体C3含量分别显著降低73.5%、81.0%、52.2%、29.0%、47.9%和48.6%(P0.05);血清NO含量和肝胰脏MDA含量分别显著增加144.0%和50.8%(P0.05);肝胰脏SOD活性降低不显著(P0.05)。由此表明,CYP可抑制大鳞副泥鳅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3.
分别以0(对照)、50、100和200 mg/kg体质量的剂量将恩诺沙星拌入基础饲料,制成颗粒饲料投喂中华绒螯蟹7 d,在试验开始后第1、第4和第7天,分别采样测定中华绒螯蟹血清过氧化物酶(POD)、溶菌酶(LSZ)、碱性磷酸酶(AKP)和酸性磷酸酶(ACP)活性,并在试验开始后第7天,以0.2亿CFU/kg体质量的剂量,体腔注射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CL99920菌株,记录接种7 d后中华绒鳌蟹的累计病死率。结果表明:50 mg/kg组中华绒螯蟹在大多数采样时间点的血清POD、LSZ、AKP和ACP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100 mg/kg组中华绒螯蟹的血清POD、LSZ及ACP活性,200 mg/kg组的POD、LSZ、AKP及ACP活性均呈现先促进后抑制的转变,其中,200 mg/kg组在试验开始后第7天,上述4个免疫指标活性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嗜水气单胞菌攻毒后50 mg/kg组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100和200 mg/kg组的病死率均高于对照组,其中,200 mg/kg组的病死率高于对照组20%。  相似文献   

4.
本实验旨在研究在高植物蛋白饲料中添加蛋白酶和有机酸盐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免疫酶和消化酶的影响。实验采用2×2完全随机设计,在基础饲料(对照组,D)中分别添加175 mg/kg的蛋白酶(P)、325 mg/kg有机酸盐(OA)和175mg/kg蛋白酶+325 mg/kg有机酸盐(P+OA),配制成4种等氮等能的饲料。选择初始体重为(0.33±0.02)g的虾苗640尾,随机分为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40尾虾,实验期9W。结果表明:蛋白酶、有机酸盐及两者的交互作用对凡纳滨对虾的增重率、蛋白质效率和饲料系数有显著影响(P0.05),对成活率影响不显著(P0.05)。饲料中添加蛋白酶显著提高血清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ACP)、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和酚氧化酶(PO)活性(P0.05);添加有机酸盐对血清中AKP、ACP及T-SOD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对血清PO活性有显著影响(P0.05);两者的交互作用对凡纳滨对虾血清AKP、ACP活性有显著影响(P0.05),对血清T-SOD和PO活性影响不显著(P0.05)。饲料中添加蛋白酶对凡纳滨对虾的肝胰脏中的AKP、ACP及T-SOD的活性有显著影响(P0.05);添加的有机酸盐对ACP及T-SOD的活性有显著影响(P0.05),对AKP的活性影响不显著(P0.05);两者的交互作用对T-SOD的活性影响显著(P0.05),对AKP及ACP的活性影响不显著(P0.05)。饲料中添加蛋白酶或有机酸盐都对凡纳滨对虾的肝胰脏中胰蛋白酶、脂肪酶及淀粉酶的活性影响显著(P0.05);两者的交互作用对胰蛋白酶的活性影响显著(P0.05),对脂肪酶及淀粉酶的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本实验结果表明:在高植物蛋白饲料中添加蛋白酶,有机酸盐能够提高凡纳滨对虾的生长性能、免疫酶、消化酶活性。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饲料中添加黄腐酸对鲫鱼非特异性免疫相关酶的影响,试验选取60尾体质健壮且体质量40 g左右的鲫鱼,随机分为2组,即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重复10尾鱼。对照组饲喂基础饲料,试验组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30%的黄腐酸(FA),试验期30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鲫鱼基础饲料中添加0.30%FA,试验鱼血清溶菌酶(LSZ)、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碱性磷酸酶(AKP)活力均有显著提高(P0.05),酸性磷酸酶(ACP)活力也有提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因此,鲫鱼基础饲料中添加FA可以提高试验鱼血清非特异性免疫相关酶活性。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蛋白质水平对拉萨裸裂尻鱼(Schizopygopsis youughusbaudi)幼鱼免疫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选择健康、大小均匀、已驯化完全、体重(22.42±0.56) g的拉萨裸裂尻鱼幼鱼540尾,随机分成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各组试验鱼分别投喂蛋白质水平为20%、25%、30%、35%、40%、45%的等脂等能饲料。试验期60 d。结果表明:1) 30%、35%蛋白质水平组的体重增长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2)饲料蛋白质水平对拉萨裸裂尻鱼幼鱼的血清和肝脏的免疫和抗氧化指标有显著影响(P0.05)。血清溶菌酶(LSZ)、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免疫球蛋白M(IgM)含量以及肝脏ACP、AKP、SOD、CAT活性均随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肝脏丙二醛(MDA)含量随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增加呈先降低后趋于稳定的趋势。其中,血清或肝脏免疫酶LZM、ACP、AKP活性和抗氧化酶CAT、SOD活性及血清IgM含量均在饲料蛋白质水平为30%或35%时最高,肝脏MDA含量在饲料蛋白质水平为35%之后趋于稳定。综合考虑生长、免疫和抗氧化指标,经多项式回归分析得出,(22.42±0.56) g拉萨裸裂尻鱼幼鱼人工配合饲料的适宜蛋白质水平为30.43%~33.88%。  相似文献   

7.
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5%复方中草药,饲喂山女鳟、白点鲑、亚东鲑,并分别于第0、7、14、21、28 d检测其肝脏中丙二醛(MDA)含量、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过氧化氢酶(CAT)、总抗氧化能力(T-AOC)、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ACP)活力、一氧化氮(NO)浓度、溶菌酶(LSZ)含量,以研究复方中草药对山女鳟、白点鲑、亚东鲑肝脏抗氧化及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结果表明,山女鳟肝脏中,T-SOD活力7 d时显著高于其他时间段(P0.05),AKP活力7 d时显著高于0、21、28 d(P0.05),NO含量和LSZ含量7 d时显著高于其他时间段(P0.05)。白点鲑肝脏中,T-SOD、CAT、T-AOC活力14 d时显著高于0 d(P0.05),ACP活力呈现升高后降低的趋势,7 d时升至最高且显著高于其他时间段(P0.05)。亚东鲑肝脏中,T-SOD和T-AOC活力14 d时显著高于0 d(P0.05),MDA含量14 d时显著低于其他时间段(P0.05),AKP活力21 d时显著高于其他时间段(P0.05);ACP活力7、14 d时显著高于其他时间段P0.05),NO含量和LSZ含量14 d时显著高于0 d(P0.05)。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旨在研究小肽对凡纳滨对虾幼虾生长、体成分、非特异性免疫力及抗病力的影响。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对照)、0.5%、1.0%、2.0%、4.0%和6.0%的小肽,共配制6种试验饲料,分别命名为S0、S0.5、S1.0、S2.0、S4.0、S6.0。选取初始体重为(0.19±0.01)g的凡纳滨对虾幼虾,随机分为6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饲养试验持续56 d。结果表明:各添加小肽组的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和蛋白质效率(PER)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饲料系数(FCR)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各组对虾的存活率无显著差异(P0.05)。血清中,酚氧化物酶(PO)活性在S1.0和S2.0组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在S0.5和S1.0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酸性磷酸酶(ACP)活性在S1.0和S2.0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碱性磷酸酶(AKP)和溶菌酶(LSZ)活性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丙二醛(MDA)含量在S4.0和S6.0组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肝胰腺中,LSZ活性在S0.5、S2.0和S4.0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S6.0组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SOD活性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ACP活性在S0.5和S1.0组较高,但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AKP活性在S4.0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MDA含量在各小肽添加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S4.0组还显著低于S6.0组(P0.05)。通过哈维氏弧菌攻毒试验发现,小肽添加量为0.5%~4.0%的组凡纳滨对虾幼虾攻毒7 d后的累积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小肽添加量为6.0%的组则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所述,饲料中添加1.0%~2.0%的小肽可促进凡纳滨对虾幼虾的生长,提高其非特异性免疫力及抗病力。  相似文献   

9.
为了比较青海天峻、甘肃甘南、天祝牦牛乳中水解酶活性,试验选取三个牧区共150头牦牛进行乳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淀粉酶(AMS)活性检测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青海高原牦牛乳ACP、AKP活性显著高于天祝白牦牛乳和甘南牦牛乳(P0.05),三个品种牦牛乳的AMS活性差异不显著(P0.05);相同品种、不同牧区的天祝白牦牛乳水解酶活性变化无规律;随着胎次的增加,ACP、AKP、AMS活性均无显著变化(P0.05)。说明ACP、AKP活性与地区海拔有关,海拔越高,牦牛乳ACP活性越高,但AKP活性越低;AMS活性与地区海拔、品种变化关系不显著(P0.05);胎次对牦牛乳酶活性影响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0.
选用16头平均体重420 kg,年龄2.5岁中国西门塔尔牛阉牛,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分为4组,以混合精料和风干玉米秸秆为基础日粮,以赖氨酸铜为铜源,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铜0(对照)8,16和24 mg/kg,研究赖氨酸铜对西门塔尔牛血液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血清TG、GLU、TC、ALB和TP含量显著增加(P<0.05)。SUN显著下降(P<0.05)。血清GOT、GPT、AKP、ACP、LDH差异均不显著(P>0.05)。血清Cp、SOD和GSH-Px活性显著提高(P<0.05);MDA显著下降(P<0.05)。血清Cu含量随添加铜量逐渐增加,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处理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以赖氨酸铜为铜源时日粮铜添加量为8~16 mg/kg。  相似文献   

11.
饲料用药、饲料添加剂与饲料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由饲料安全问题引发动物食品安全问题的事件时有发生,且有愈来愈严重的趋势。1999年,比利时发生的“二恶英”饲料污染事件,直接经济损失达25亿欧元,并导致比利时政府集体辞职。2000年英国的“疯牛病”再次爆发,席卷欧洲。据报道,在韩国一位30岁男子被怀疑染上“疯牛病”,如果属实,这是迄今为止在欧洲以外的国家首次发现人的“疯牛病”病例。“二恶英”与“疯牛病”均与饲用油脂和动物肉骨粉被污染有关。我国至今虽未发现有“二恶英”、“疯牛病”的污染,但违禁药品的“暗地”使用已致多起使人中毒事件。1998年5月,香港居民因食用内地供港猪内脏(含盐酸克伦特罗),造  相似文献   

12.
饲料工艺与饲料安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饲料安全,通常是指饲料产品(包括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中不含有对饲养动物的健康造成实际危害,而且不会在畜产品中残留,蓄积和转移的有毒、有害物质或因素;饲料产品以及利用饲料产品生产的畜产品,不会危害人体健康或对人类的生存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3.
影响饲料安全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日粮矿物元素与维生素的超量使用是引起饲料安全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如何控制日粮中矿物质与维生素的超量添加,提高饲料质量,改善动物的健康与生存环境,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保障人类的安全性已引起了研究工作者的广泛重视。文章主要针对日粮矿物质和维生素过量与饲料安全的关系及其控制对策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4.
微贮饲料发酵剂及微贮饲料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绿了微贮饲料、青贮饲料及氨化饲料的加工原理及加工方法,并对其特点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5.
安全饲料和绿色饲料的最终目标和途径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1建立饲料安全工程的必要性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饲料行业刚刚起步,只有几百家饲料企业。80年代初期饲料市场供不应求,那时候常常能看到交通工具在饲料厂排队的喜人景象,从业者主要着眼于饲料产量,加班加点来满足市场需要。80年代中期以后,饲料企业的数量急剧膨胀,各地兴建饲料企业一哄而上。90年代初期饲料市场供求关系倒置,饲料产品转向供大于求。调整产品结构,重视饲料产品质量成为业内人士共同奋斗的目标。到90年代末期,我国的饲料行业处于稳定调整阶段,饲料企业从数量型向追求规模效益质量型转移。人类进入21世…  相似文献   

16.
《饲料广角》2007,(21):4-5
[本刊讯]2007年10月18日,中国饲料工业协会第四届大型企业联谊会在扬州召开,会上,中国饲料工业协会副会长、山东六和集团副董事长黄炳亮代表177家饲料和饲料添加剂大型骨干企业庄严承诺:严守国家法律法规,确保饲料产品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17.
抗生素添加剂与饲料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振  李萍 《饲料研究》2003,(6):10-12
自 1 94 7年 ,Stockstad等发现 ,在金色链丝菌发酵过程中得到的代谢产物 ,可以促进家禽快速生长以来 ,人们对抗生素的研究和应用越来越广泛 ,先后有 6 0余种抗生素应用于畜牧业 ,对动物疾病防治 ,促进畜禽生长 ,提高饲料利用率 ,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抗生素的大量使用特别是不科学规范地滥用抗生素 ,细菌耐药性和药物残留等问题日益突出 ,引起世界各国政府及业内人士的高度重视 ,1 986年 ,瑞典全面禁止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 ,1 996年欧盟允许饲用抗生素添加剂为 9种 ,1 999年 ,只有莫能霉素、盐霉素、黄霉素和卑霉素 4种抗生素促生长剂可以…  相似文献   

18.
众所周知,饲料安全是一个全球性问题。近年来,饲料安全引发的经济、政治问题屡屡发生,为社会公众和新闻媒体广泛关注。美国于2001年正式实施新世纪“饲料和食品安全计划”,日本于同年全面修改《饲料安全法》,欧盟于2002年初成立欧洲饲料和食品安全管理局,统一协调饲料和食品安全管理。我国政府一直高度重视饲料安全工作,1999年颁布《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以下简称  相似文献   

19.
我国的饲料工业,经过2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已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饲料工业体系。我国的饲料工业正处在以调整、提高为标志的新的发展时期。目前饲料产品品种齐全,基本满足了饲养业发展的需要。人们已由关注饲料产品产量的增加,转为关注饲料产品质量的提高和饲料产品对动物乃至人类的安全问题。众所周知,饲料安全是一个全球性问题。近年来,饲料安全引发的经济、政治问题屡屡发生,为社会公众和新闻媒体广泛关注。美国于2001  相似文献   

20.
李玫 《饲料广角》2005,(11):31-33
上世纪70年代在美国所经历的纵向一体化整合和所有权兼并的强劲趋势,在过去10年中,已经走向全球。这种趋势导致了北美以及全世界动物饲料工业的产业基数在日益萎缩。根据FEED INTERNATIONAL的市场研究表明,不到3500个饲料企业生产了全球80%以上的工业饲料。其中,家禽类产品约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