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茶文化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儒释道三家的核心思想,不仅具有悠久的文化底蕴,还具有丰富的人文教育价值。在当代素质教育不断普及的过程中,大学道德与礼仪教育也受到更多关注,茶文化在大学生道德礼仪教育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提升教育的效果,为学生提供优良的学习环境和条件,使学生互动而更加丰富人文体验,进而不断完善其人文修养,道德水平,建立良好的礼仪习惯。本文对茶文化在中国大学生道德与礼仪教育中的应用进行几点分析。  相似文献   

2.
茶文化是指与茶叶的采摘、制作、应用等有关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是起源于我国的特有的一种文化之一,拥有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内涵。在高等教育的人文素质培养体系中引入茶文化,对于丰富我国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大学生的精神涵养等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论述了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茶文化教育的内涵以及茶文化对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重要影响,希望对我国高等素质教育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孙勇 《福建茶叶》2016,(1):172-173
茶文化和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之间有着密切联系,既能增加学生的知识面,又能提升学生的气质修养,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三观",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且在此过程中,中华传统文化得到弘扬。本文先分析了茶文化在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中的联系和作用,然后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
陈争 《福建茶叶》2016,(8):213-214
茶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分支之一,包含社交、修行、艺术以及礼仪等多个方面的内容,正是凭借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使其成为广大学生提升人文修养的重要路径。因此,借助茶文化来全面培养大学生的人文修养,对拓宽大学生人文修养的培养渠道,提高大学生的人文修养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5.
茶文化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也蕴藏着丰富的人文思想以及教育价值,尤其是在当代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大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显得极为紧迫,作为高职院校的学生,除了要具备良好的实践操作技能外,还需要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人文修养,本文主要以高职教育中学生音乐素养培养进行探讨,给予茶文化视角对其培养的创新对策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思想教育是当代素质教育的重点,在大学生思想教育中融入茶文化,不仅能够提升大学生的道德文化修养,而且还能够传承和普及我国传统茶文化,促进茶文化与当代教育的融合创新。在大学生思想教育开展的过程中,茶文化起到的作用是积极的,重要的,当代思政教育工作者必须要认识到茶文化的重要性,并能够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思想教育目标,合理设计教学内容,融入茶文化,最终达到全面促进大学生思想教育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女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在高校教育应该着重关注。学校应该更加关注女大学生的德育教育以及修养培养。新时期的中国女性,在具备良好文化底蕴的同时,还应该懂得自尊、自爱,有品位、懂生活。基于此,高校女大学生素质提升的过程中,融入茶文化教育就显得更加必要。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其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和、静、清、雅"的思想内涵,以及女性的高洁品质。本文以茶文化为内容,对高等院校女大学生素质提升影响进行几点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8.
茶文化同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质之间的关系十分紧密,这是因为茶文化不但可以增加学生的知识面,而且能提升学生的个人修养,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三观",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同时还能传扬中国传统文化。本文对茶文化和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作用和联系进行了分析,随后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切实有效发挥茶文化对于大学体育人文教育的重要功能。  相似文献   

9.
茶文化作为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其中蕴藏着深厚的德育与审美功能,不仅有助于丰富大学生的精神内涵,而且有助于培养其人文素质、道德素养、思想政治素质以及创新思维。当前高校正大力提倡素质教育,旨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因此,本文以高校素质教育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茶文化思想对高校素质教育的影响,重点分析其对提升大学生德育与审美思想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茶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和特点,茶文化与茶道精神所蕴含的内涵,对于当代大学生思想教育、人格培育、人文修养提高均有裨益。因此,应依托高职院校为载体,不断强化茶文化的传播,开创高职大学生人文道德素养培育新途径。图书馆作为高职院校知识传播的第二课堂,具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在其中开设茶艺室,能够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因此,图书馆开设茶艺室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中华传统茶文化在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和思想政治教育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对于大学生思想素质提升具有非常明显的效果。本文主要从中华传统茶文化在当今大学生人文素质和思想教育中的作用进行深入分析,探究中华传统茶文化在大学生思想素质教育实施策略,为提升茶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教育应用效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通识教育的核心在于培养"通人",所谓现代意义上的通人指的是在人文、社科和自然科学方面均有涉猎和建树。不过中国古代也有所谓的通识教育,其指的是通识诸子百家、儒释道哲学思想。这两种不同的通识教育理念本质上是一样的,都认为通识教育强调博雅教育,强调人的内在修养,淡化技术上的东西,人们通过学习不同的知识体系可以让人的思维更加活跃,做一个有温度的人。因此,在大学通识教育视域下的茶文化人文教育核心就是茶文化作为人文教育的一部分,让大学生通过对茶文化的学习,到达修身养性的目的,特别是德行上的培养。  相似文献   

13.
郝颖 《福建茶叶》2016,(6):244-245
我国传统茶文化发展历史悠久,其优秀的文化理论与朴实的茶学思想对于高校学生素质修养的提升具有极大地促进作用。本文从其对大学生素质修养教育的建设性作用入手,着重论述了其在大学生素质修养教育中将要面临的问题,最后简要分析了促进我国传统茶文化对大学生素质修养教育的再建设措施。  相似文献   

14.
中国茶文化传承了47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不断发展的今天,茶不仅起到了推动经济发展的作用,也成为了人们不可少的一部分,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茶文化,也是当今社会精神文明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在当代大学生人文修养中引入茶文化,不仅能够延伸人文教育的内涵,还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与道德水平,本文就针对传统茶文化在当代大学生人文修养提升中的应用进行具体分析和应用。  相似文献   

15.
文化育人是我国高等教育一直采用的教育方式,这符合素质教育,适应大学生全面发展要求。茶文化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其蕴藏的文化、德育等内容对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从茶文化对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入手,对茶文化在大学生日常思政教育中的应用进行了简要分析,培养学生的茶文化素质,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
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到今天已经有整整四十年。中国的大学教育也越来越完善,教育模式在不断摸索中创新,现在已经与世界接轨。2016年中国高校大学生毕业人数已经达到了756万。学生将是未来中国建设的主力和核心力量。中国拥有着悠久的历史文明,茶文化也是这璀璨文明中的代表。中国人对于茶叶的使用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茶文化也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茶文化是中国人内心精神世界的代表。当代高校大学生的人文素质不是很高,特别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缺乏了解。本文主要在茶文化思想上,探讨研究如何提高高校大学生的人文素质,促进高校人文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7.
在高校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过程中,茶文化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茶文化集中中国儒释道三家的思想,能够为高校学生人文素质培养提供更多的素材,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构建良好的道德情操。从而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为国家建设与社会发展提供更多支持和动力。本文针对茶文化在高校学生人文素质培养与价值作用等方面进行几点分析。  相似文献   

18.
肖丹 《福建茶叶》2016,(11):367-368
随着人文主义思潮的兴起,人文素质理念也被引入到教育的各个环节之中,其对于学生思想道德培养与品行修养的提高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甚至对于和谐社会的构建也是大有裨益。尽管不同国度的茶文化思想内涵有所不同,但是其对于人文素质的培养却都具有鲜明地促进性意义。本文在对中西方茶文化内容进行了对比性分析后,又分别从三个角度对中西方茶文化英语人文素质教学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了阐释,并最后对中西方的茶文化英语人文素质教学策略进行了探索性剖析。  相似文献   

19.
王晓惠 《福建茶叶》2016,(12):233-234
茶道和当代大学生的素质培养之间联系密切,学习茶道知识,能够使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淬炼学生的人格品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本文从目前茶文化教育的现状分析入手,探讨了茶文化对高校学生素质教育培养的重要作用,并对其有效实现路径做了初步探讨,旨在为现代茶文化教育学科建设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20.
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以茶达意、借茶抒情,传达正确价值理念与思想文化。大学语文教学是素质教育、文学素养培养的重要途径,应用茶文化资源可以丰富人文教育底蕴、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基于此,本文从茶文化资源应用于大学生语文教学的重要意义入手,从校本教材编制、实践活动、写作教学等方面探讨了茶文化资源拓展大学语文教学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