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服装是满足人们物质需要的必要保障。色彩、图案以及款式是服装设计的重要因素,如何将色彩、图案以及款式巧妙结合在服装设计里,成为服装设计者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茶艺服饰是茶艺表演者在演出中,为了配合舞台效果而穿着的服装,茶艺服饰是我国传统服装中较为典型的一种。另外,当代服装设计灵感来源于多种要素,茶艺表演服饰在色彩、样式上有独特地风格,可以为服装设计提供崭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服装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从人们可以自主的利用树叶,布料做衣服时,人类的生活就离不开了衣物,服装是人们日常中不可缺少的必需品,当然,对舞台表演者来说,舞台服饰也是表演者不可或缺的物品,服饰可以为表演者的表演增添色彩。茶艺在中国的历史也十分久远,茶文化最早甚至可以追溯到炎黄时期,虽然茶艺的发展比较靠后,但仍然具有十分久远的历史,茶艺表演是20世纪左右,从台湾发展起来的,但仍然具有很强的民族性,茶艺表演者的服饰也充满了浓厚的中国风,中国的传统元素和民族元素在茶艺表演者的服饰上得到了充分的利用,使中国的传统文化也得到了弘扬,民族风格也逐渐被更多的人知晓和认可。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传统刺绣荷包样式繁多,且色彩丰富,值得品味和研究,我们能够从中感受到针线的魅力及中国传统“女红”的时代意义。荷包作为最具有东方特色的服饰工艺品之一,对茶艺表演服装具有一定的衬托作用,茶艺表演类服装作为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体现了东方特色及传统茶文化的审美内涵。本文通过探究荷包的图案、色彩之美,并将其图案、造型运用到茶艺表演服装设计中,进而提升茶艺表演服装的审美价值,推动其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付珊  刘子豪 《福建茶叶》2022,(5):143-145
文章从服装教学实践时设计茶艺服装入手,阐述了茶艺服装设计的研究可从获取设计灵感、研究茶艺服装的造型和茶艺服装的色彩、探索茶艺服装的面料选择,以及研究茶艺服装的配饰等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5.
茶艺表演服装是茶艺表演活动的一个道具,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彰显着茶文化思想内涵。适当得体的茶艺表演服装对于茶文化精神的阐释具有一定的衬托作用,而精美华伦的茶艺表演服装则能促进茶文化的弘扬与传承。本文以元代的染织纹样为立足点,对茶艺表演服装设计进行了探析。在论述了元代染织纹样的图案造型和构成方式后,又先后阐释了茶艺表演服装的艺术性和民族性特点,最后就元代染织纹样在茶艺表演类服装设计中的具体应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张丽  邢波  孟方 《福建茶叶》2016,(2):103-104
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茶文化与服饰的融合,不仅形成了极具东方审美的服饰特色,而且也充分展现了茶文化的深刻精神内涵。在中国影视作品中,很多影视都涉及到一些关于茶艺服装表演的内容素材,这些影视作品体现出了传统茶艺服装表演的审美价值,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在整个茶艺文化中,其使用的服饰不仅仅是一种外在展现和诠释,更是一种艺术文化的综合诠释与表达。对于整个茶艺服饰来说,其中所包含的设计理念和应用色彩,都充分诠释了具体的艺术文化。而结合我国茶艺服饰的具体发展趋势看,其中所给与我们感知的艺术元素和人文情怀,恰恰是我们所关注的重要内容。本文拟从我国茶艺文化的具体理念内涵认知入手,结合我国茶艺服饰的应用价值认知,通过探究我国茶艺服饰的艺术特性,从而全面了解我国茶艺服饰的具体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王文丽 《福建茶叶》2016,(3):135-136
伴随着经济体制的发展,现代经济进入了市场经济模式。在现代的经济模式下,茶产品应该得到新发展。茶有自身的表演特征,也就是茶艺表演,应该得到新时期的理念支撑。本文对茶艺服饰的相关发展进行了分析,希望可以在4P理论的支撑下有着新时代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李康燕 《福建茶叶》2016,(4):127-128
在经济发展的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显著的提高,生活品质也由物质生活上升到了精神生活。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大国,尤其是在茶文化方面具有很深的造诣,品茶者在茶文化的氛围中能够获取对于人生的感悟。而在文艺形式逐渐丰富的现在,茶艺表演作为茶文化的衍生形式,满足了品茶者对文化与艺术的追求。在茶艺表演的过程中,背景音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观赏者通过对背景音乐的聆听,能够更深层次地体会茶艺表演的精髓与意义。文章围绕茶艺表演,对其背景音乐展开了研究,进一步分析了背景音乐在茶艺表演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茶艺表演是一种文化形态,也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表演艺术,其立足于茶道精神与传统美学之上,将绘画、音乐、服装等多种艺术形式融于一体而形成创造性的艺术活动。其中背景音乐对于营造出虚实相生、情景交融的饮茶意境,诱发品茶者的情感体验,感悟茶中蕴藏的文化内涵、审美价值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重点分析茶艺表演中的背景音乐,首先概述了茶艺表演发展及内涵,确立了茶艺表演主题决定茶艺展示与综合性艺术表现,进而决定了茶艺表演的类型。其次分析了三种主要的茶艺表演类型,根据其主题来选择不同的背景音乐,进而对茶艺表演背景音乐选择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1.
茶艺表演是茶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并将茶文化的内在精神展现出来,在茶艺表演中配上传统音乐,则增添了艺术感染力。中国古典音乐同样有悠久的历史,古典音乐与茶艺表演相结合,既增加了表演的色彩,也烘托出了表演气氛,推动了古典音乐和茶艺表演的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茶艺作品创意设计、人物塑造、茶席设计、茶品选择、背景音乐和视频的创作、茶艺程式与解说词的编创等方面来解析茶艺作品《一杯热茶寄乡思》,展示了该茶艺作品在创作过程中所运用的技巧和创新点。通过茶叶、茶具等主要元素与礼仪、服饰、茶席、背景音乐、解说等元素选配思路与设计过程中的思考,以体现茶艺表演作品创作的基本规律,实现茶艺表演作品形式和内容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茶艺表演是我国茶文化的重要内容,是西方社会了解我国传统文化最为直观也最为便捷的形式。不过,由于文化翻译的特殊性,当前茶艺表演的英语解说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本文首先讨论了文化翻译的本质内涵,而后从文化图式、美学色彩和翻译方法三个方面指出了我国茶艺表演英语解说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基于这些问题,为文化翻译工作者提出了三点建议,以期促进茶艺文化的有效传递,实现我国茶文化的世界性推广。  相似文献   

14.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的茶艺配乐也得到了明显的进步和创新,新时代的特点给茶艺配乐注入了新的血液[1]。选择正确合理的配乐,不仅可以提升茶艺表演的艺术感和美学感,而且还可以有效的促进观众和表演者之间的情感交流,起到以声传情的作用。在新形势下,音乐选择如何更为恰当地与茶艺表演内容相得益彰,这就需要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找到新世纪音乐和茶艺表演之间的契合点,使茶艺表演的背景音乐得到创新与完善,进而提高它的实际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5.
中国服饰蕴含着传统审美思想与时代精神,而茶道精神与社交礼仪的不断融合形成了令人叹为观止的茶艺表演艺术。本文基于茶艺表演的思想内涵为经,传统服饰文化内涵为维的研究框架,对中国服饰与茶艺表演内涵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希望通过对我国传统服饰的合理运用,促进具有中国特色的"茶艺"建设。  相似文献   

16.
茶艺表演是我国艺术表现的一种形式,这种艺术形式在近些年的发展当中得到了人们的认可,尤其是在茶文化与其他艺术进行融合的过程中,衍生了更加贴合现实的茶艺表演方式。民族音乐也在这个时候融入了茶艺表演当中,并且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为茶艺表演美感的提升发挥了相当大的作用。本文主要研究了民族音乐在茶艺表演中的体现,并探讨了未来的融合方向。  相似文献   

17.
我国具有悠久的传统文化以及茶艺文化历史,茶艺文化经过长期的发展,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在当前的服装设计中,茶艺元素已经逐渐进入到人们的视野,成为设计师的主要应用元素。将茶艺元素与服装设计完美的结合起来,能够体现出我国服装设计的传统文化内涵,以及独特的文化品位。本文在分析服装设计中的茶艺元素的应用是从创新角度出发,并且对服装设计的材质设计以及外观设计中茶艺元素的应用进行了探讨,提出了茶艺元素的创新应用举措。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服饰中几何纹元素应用较早,在新石器时代中就开始出现在彩陶服饰上,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随着社会的变迁和经济的发展,传统服饰中的几何纹元素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形成了种类多样、造型多变的艺术特色,将其应用于现代服装设计中,可以有效地提升现代服装美感和艺术内涵。本文立足于现代服装设计,探讨如何将传统服饰中几何纹进行应用。  相似文献   

19.
我国传统音乐发展历史较为悠久,并且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而在茶艺表演中对传统音乐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茶艺表演与传统艺术的有机融合,在茶艺表演中彰显出一种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尊重,茶艺表演的艺术价值也在此影响下得到了一定的凸显。本文在分析茶艺文化与传统音乐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对茶艺表演中传统音乐形式的应用进行了适当的分析,希望能够对茶艺文化和传统音乐文化的研究提供一定的支持。  相似文献   

20.
茶艺表演环境,是表演成功的关键.因为协调而富有艺术感染力的环境不仅能突出茶艺主题,还能激发欣赏者的审美情趣,从中获得美的感受,也有利于品茶怡情,品茶修身.本文通过对茶艺环境构成的主要要素:茶具、插花、挂画、服饰、音乐、解说等因素进行解析,探讨"千两茶"茶艺的表演环境设计,抛砖引玉,以期共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