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项目背景“只见青山,不见大树”、“远看青山在,近看无用材”、“远看绿油油,近看水土流”,这些形象生动的俗语反映了整个赣南低质低效林的典型特征。赣州市是赣江、东江的源头,是我国南方地区的重要生态屏障,生态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开展低质低效林改造,建设好赣州生态屏障,不仅对赣州、对江西,甚至对广东等周边省份都是一件大好事,对改善赣江和东江流域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为改变这一现状,2016年市委、市政府提出了用十年时间改造低质低效林1,000万亩的战略目标,该项目获得中央补助10亿元,  相似文献   

2.
云南松低质低效林的成因及其分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低质低效林的成因和分类是对其林分作出评价和改造的基础。在从生态学和森林培育学的角度出发,提出低质低效林概念的前提下,结合恢复生态学对低质低效林的定义,分析了云南松低质低效林的自然和非自然(人为)成因,结合起源并采用其生态公益林和用材林的功能的分类方法对云南松低质低效林进行了宏观的分类,为其低质低效林的评价和改造、更新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赣州市低质低效林的现状,分析了低质低效林形成原因,从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宣传引导,强化项目管理、科学制定方案等方面提出了低质低效林改造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4.
从历史、立地、粗放经营及自然灾害等方面分析了赣州市低质低效林形成的原因,并根据森林资源调查结果,分析、总结了现有低质低效林的几大特征,以期为实施低质低效林改造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辽西北地区杨树低质低效林的大面积产生严重阻碍了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从生态学和森林培育学的角度出发,阐述了本地区杨树低质低效林现状,分析了自然因素、人为干扰等导致低质低效林形成的主要原因,根据多年的生产实践,提出了几种相应的技术措施以及改造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为现有杨树低质低效林改造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低质低效林改造经营项目的示范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通北林业局低质低效林现状,介绍主要采伐造林技术措施,阐述低质低效林改造经营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7.
正2016年9月,江西省赣州市第五次党代会作出用10年时间改造1000万亩低质低效林决策部署,全面打响低质低效林改造攻坚战。时至今日,赣州市已完成低质低效林改造面积112万亩。初夏时节,笔者在龙南县渡江镇正桂村大广高速与环城公路附近的500多亩低效林改造基地采访,放眼望去,木荷、枫香、松树等郁郁葱葱,一道道绿浪依山势起伏,就像一幅美丽的画卷。负责低效林改造项目施工方的负责人张德新告  相似文献   

8.
低效林改造研究综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低效林的大面积产生严重阻碍了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文中介绍了低效林的概念, 分析了自然因素、人为干扰等导致低效林形成的主要原因, 将低效林划分为低效防护林和低质低产林, 提出一系列低效林评判标准, 讨论了补植补播、调整改造、封育改造、效应带改造等主要的低效林改造方法, 最后指出低效林改造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9.
五台山林区人工造林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同时也存在部分人工林低效低质的问题。介绍了五台山林区低效林的现状、成因以及改造方式,旨在为今后低效林的改造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0.
辽西地区水土保持林低价成因及早期诊断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对辽西地区衰弱低质水土保持林的成因进行了分析 ,根据调查结果和试验提出了低产、低质、低效林诊断技术。并确定了改造原则、改造对象及改造后达到的目标 ,制定了相应的技术措施。为改造现有低价油松水土保持林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科技信息     
●“长江中上游低质低效次生林改造技术研究”通过鉴定由中南林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曾思齐教授主持完成的国家“九五”重点攻关专题“长江中上游低质低效次生林改造技术研究”于 2 0 0 1年 12月 2 6日在长沙通过了由国家林业局科技司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课题组建立了马尾松林木生长量模型和马尾松低质低效林经营调控模拟系统 ;提出了以湘鄂丘陵区为典型代表的低质低效次生林的补植造林技术 ,补植植物材料筛选技术 ,蓄水保土功能的经营调控技术 ,多种改造技术措施的配套优化组合技术 ,低质低效次生林改造经营模式及其系统化、模式化经营技术…  相似文献   

12.
低质低效林评价指标体系及改造模式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出了随着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发展,人造林的规模和数量也在逐年增长,但除了缓解了自然压力,也因人为和环境因素而出现了经济和生态价值较低的低质低效林。基于此,研究了低质低效林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和有效的改造措施。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对辽西地区衰弱低质水土保持林的成因进行了分析,根据调查结果和试验提出了低产、低质、低效林诊断技术。并确定了改造原则、改造对象及改造后达到的目标,制定了相应的技术措施。为改造现有低价油松水土保持林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在汪清林业局选定4块样板林,分别对采育林后续经营、低质低效林改造、红松果材林培育、珍贵树种大径级材林培育4种经营模式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表明:采育林后续经营样地平均胸径增长量比对照高0.23 cm,公顷蓄积增长量高3.70 m3,平均年生长量高1.85 m3;低质低效林改造经营样地平均胸径增长量比对照高0.20 ...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低质低效林改造经营,探索黑龙江省南岔林业局森林经营的新模式,以促进森林资源管理工作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6.
低质低效次生林改造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建立 10hm2 低改试验林 ,提出了低质低效次生林的改造技术和 5种改造模式 ,并从林分生物量、材积生长量和涵养水源、水土保持等方面进行了改造技术效果分析  相似文献   

17.
湘东丘陵区马尾松低质低效次生林改造经营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湖南省茶陵县设置了低质低效马尾松次生林改造试验基地,面积为10hm^2。研究分析了其低质低效的形成原因。根据多项改造技术措施及改造措施因素的对比筛选试验结果,确定了最优改造经营技术,并依此建立了改造经营模式。通过5年的定位观测研究,试验林在林分结构,林分生产力,林分涵养水源,固持土壤等方面均较对照林分有较大幅度的提高,改造成效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18.
长江中上游低质低效次生栎林的分类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林分的生长过程、形成原因和功能特征进行了分析 ,建立了栎类低质低效林综合等级的判别函数 ,将林分划分为四种类型 :极低质低效型、生长潜力型、低质型、综合低质低效型。对林分立地因子的逐步回归分析表明 ,影响栎林生长的主导立地因子依次为海拔、土层厚度和坡向 ,它们的组合可以构成不同的立地条件类型。根据对各等级的林分生长过程及其立地特征的分析 ,提出了划分栎类低质低效林的技术参数标准  相似文献   

19.
低质低效林改造是改善森林结构、提高林分生产力、增强林分生态功能的重要举措。以燕山山地华北落叶松低质低效林综合改造技术模式为研究对象,从森林固碳释氧价值、涵养水源价值的角度进行分析了评价,研究表明:在不同的经营措施下,经过改造的华北落叶松低效林与未经过改造的相比,森林固碳释氧价值、涵养水源价值都有明显的增加,从功能性价值总体来看,人工促进更新的经济价值最高,为53 850.04元/hm2,其次依次为群团状择伐改造20 753.5元/hm2、封禁促进植被恢复18 767.15元/hm2、带状皆伐改造15 932.75元/hm2、引进灌木13 883.86元/hm2、封禁为12 460.24元/hm2。  相似文献   

20.
对林分的生长过程、形成原因和功能特征进行了分析,建立了杉木低质低效林综合等级的判别函数,将林分划分为四种类型极低质低效型、生长潜力型、低质型、综合低质低效型.对林分立地因子的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影响杉木生长的因子根据其影响大小排序依次为坡位、土壤厚度、坡度和坡向.它们的组合可以构成不同的立地条件类型.根据对各等级的林分生长过程及其立地特征的分析,提出了划分杉木低质低效林的技术参数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