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茶世界》2017,(4)
<正>古人喜欢喝茶,文人修身七大雅事"琴棋书画诗酒茶"中有茶,老百姓早起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中有茶,如同的生命里不可缺少盐分一样,我们离不开茶。从古代丝绸之路到现在"一路一带",茶叶在我国进出口贸易中都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中国茶叶之所以如此闻名,靠的是传承百年的传统制茶工艺和茶叶品质,普洱的甘醇、绿茶的清香….每一种茶都有其独特的口感。  相似文献   

2.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以及"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东盟国家与中国的茶叶贸易更加便利。本文通过梳理2001—2017年间中国与东盟茶叶贸易的特点、变动规律,发现中国茶叶出口东盟国家以泰国、马来西亚、缅甸、越南和新加坡为主,出口量一直占东盟市场的64%以上;中国对泰国、越南和马来西亚的出口量增长较快;出口额增长态势明显,对越南出口额增长最快;近年来绿茶相对于红茶出口量增长较快;出口茶产品主要为大包装茶,但小包装绿茶近年来增速明显;小包装茶的平均价格波动较大,而大包装茶的平均价格较为平稳。在此基础上提出确保茶叶质量安全,积极应对贸易壁垒;发挥各自茶产业比较优势,实现优势互补;不断优化产品结构,满足消费需求;大力推广中华优秀茶文化,强化品牌意识,促进中国茶叶"走出去"等建议。  相似文献   

3.
1991年8月25-31日,笔者到日本静冈参加国际茶叶科学研讨会期间,参观了农林省茶试场,静冈县茶试场,伊藤园,仲田园,川崎茶叶机械有限公司,寺田制茶机械厂,静冈县茶市场,松田商店,日本茶业与茶文化展览馆,日本茶业有关企业产品展览馆及静冈县茶业会馆等,茶叶生产、贸易及科研等部门.现将见闻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4.
《茶世界》2020,(1)
正茶叶发展历经神农氏(炎帝)得荼而解之的洪荒时期,跨越公元618年至907年的繁荣昌盛,在时代中承载着一系列的茶叶技术及经济的变革。时至今日,形成我国六大茶类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繁荣场面。中国的茶叶贸易不仅仅是国内市场关于品质精益求精的竞争场面,更需在国际茶贸易中搏的中国"主导权"、"话语权"的引领地位。贸易地位的提升需要一流的科学技术,创新发展茶科技成为新时代茶产业科学发展的夯实基础。周红杰名师工作室是由云南省教育厅认定授牌的云南省高等学校名师工作室,工作室以周红杰名师  相似文献   

5.
闽台茶源与茶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纪谷芳 《福建茶叶》2009,31(3):38-40
本文主要探讨闽台茶文化的历史渊源,阐述福建的简要茶史、台湾最早从福建引进茶树栽培、制茶方法、早期闽台茶叶贸易情况,也阐述了安溪人在台湾的茶叶发展史上作出过的巨大贡献等。  相似文献   

6.
苏宁 《福建茶叶》2002,(4):30-32
中美正式的茶叶直接贸易开始于1784年。自1784年到19世纪末,中美茶叶贸易虽几经波折,但依旧不断向前发展。美国商人也因此逐步扩大了在中国市场上的影响力,并争得了广州茶叶市场上的第二位。美国通过茶叶贸易不仅在经济上获得好处,同时,大额的茶叶贸易也使得中国在美国的外交和贸易决策中的地位不断上升。因此,对早期中美茶叶贸易作一探讨,有助于我们更加全面地认识中美交往的全貌及我国茶叶对中美交往的作用,并对今天的中美茶叶贸易有所借鉴。中美通商之初,美国主要进口的是福建的武夷茶,进入21世纪后,福建茶能否再…  相似文献   

7.
通过构建拓展的引力方程模型,运用2001—2017年面板数据,采用泊松伪极大似然估计法(PPML)分析了中国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茶叶出口的影响因素及贸易潜力。结果显示,茶叶进口国的经济规模和人口、中国茶叶产量、中国与贸易伙伴的距离、边界、语言等传统因素对中国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茶叶具有显著影响,其中中国茶叶产量增加的供给推动作用更强。贸易潜力测算结果显示,中国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茶叶出口贸易潜力在不同贸易伙伴之间存在差异,其中对东盟、南亚、中亚以及东欧的部分国家茶叶贸易发展充分,对西亚北非和中东欧部分国家茶叶贸易不足。最后从茶叶出口结构调整、茶文化推广与宣传、把握目标市场消费动态等方面提出我国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茶叶市场拓展策略。  相似文献   

8.
从古至今,茶叶在中国一直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如今,茶叶在中国早已形成一种产业,支撑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近几年来,中国的茶叶贸易呈现出白热化的局面,为了提高中国茶叶的竞争力,确保稳定的贸易现状,需要茶叶贸易适应多元化的发展趋势。英语在茶叶贸易中的作用不容忽视,掌握熟练的英语技能,有助于茶企业在国际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因此,本文主要研究了茶叶出口贸易中英语应用技巧。  相似文献   

9.
正为更好地了解开拓国外茶叶市场,加强与俄罗斯等国家同行的沟通交流与合作,进一步落实"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推进我省茶产品走出去。广东省茶业行业协会组织了会员、相关茶品牌企业、茶叶生产加工及贸易企业家等50多人于9月7日至15日赴迪拜/俄罗斯进行茶经贸、市场及文化考察。9月9日,考察团一行人在俄罗斯莫斯科,与俄罗斯咖啡茶叶协会举办了中俄茶文化品鉴交流会,俄罗斯  相似文献   

10.
正"一带一路"是中国大战略布局,"万里茶路"是"一带一路"重要组成部分"万里茶路"是16世纪末至20世纪初继"丝绸之路"后兴起的中俄茶叶贸易之路,也是中国连接亚欧大陆的国际"茶叶之路"。而九江"茶码水道"在中国茶叶发展史和外贸发展历史上,对"万里茶路"的形成、发展和壮大做出过重大贡献。"万里茶路"贯穿中国南北、连接起中国广大的茶区。"万里茶路"上的九江茶码水道既是长江黄金水道南北、东西交汇的轴心,又是黄金三角茶产区重要的集散中心;既是  相似文献   

11.
贾晓雅 《福建茶叶》2016,(6):218-219
在我国,茶饮品作为人们日常的生活饮品深受大家的喜爱,但在古代,茶代表的不仅是日常生活用品,更与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内容息息相关,每一代王朝都会围绕茶叶这一看似普通的生活因素而制定许多名目繁多的政策、法规和制度等,而且还被当作政府的重要财政来源。明代时期,茶叶的制作技术有了空前的发展,黑茶、乌龙茶、花茶等种类就是在明代先进制茶技术中产生的名茶。以此为背景,明代的茶叶政策也发生了飞跃性的变革,以榷茶与茶税政策、茶马贸易政策、茶法政策为代表的明代茶叶政策接踵被推出,以此来规范官方茶叶市场、打击私茶经营现象、维持与西北的茶马贸易、扩充军用马匹、通过茶税来增加政府财政收入等等。一系列的明代茶叶政策的推行,不但保证了明王朝的军事实力,又笼络了西北少数民族的人心,维护了和平与稳定,还增加了财政收入,所以,明代的茶叶政策的变化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2.
韩田 《福建茶叶》2016,(5):47-48
中国是茶叶的发源地,随着时间的推移,茶产业在中国依旧是一棵常青树,中国的茶叶亦走向世界,由此带来的茶叶经济贸易则有力地推动中国的经济发展。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推进,各大茶企业纷纷走向国际市场,开始激烈的角逐,融资则成了十分重要的事情。本文主要从中国的茶企业融资方式创新和风险的防范角度进行了分析,为茶叶经济贸易融资提供相关参考。  相似文献   

13.
从历史的角度出发,中国与西方茶叶贸易的主要特点包括:其一,茶叶贸易的顺差趋势明显;其二,茶叶贸易的文化属性显著;其三,茶叶贸易的附加值普遍较低。近代以来,中国与西方茶叶贸易衰落的社会影响表现为它使中国依赖出口初级农产品实现贸易优势的希望破灭、农业区域经济面临衰败、使茶叶产业的转型升级产生战略焦虑。未来我国茶叶产业的几个供给侧改革建议可以尝试积极推进国际茶旅融合、积极优化茶叶出口市场结构。  相似文献   

14.
正为推动我国有机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提升茶叶的国内外市场,中国茶叶学会有机茶专业委员会、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有机茶发展中心、中农质量认证有限公司联合建立了中国有机茶生产贸易合作会议制度,搭建产销平台,有效地规范和促进了有机茶生产和消费。为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现产业兴旺,巩固有机茶合作会议的成果,帮助茶企为来年茶叶生产和销售做好准备,"2019中国有机茶生产贸易合作会议"计划  相似文献   

15.
茶叶是我国出口贸易的主要商品之一,曾长期独占世界市场。十八世纪八十年代为中国茶叶出口的全盛时期。但自此以后,由于各种原因,使我国茶叶生产与贸易一落千丈,在国际市场上,渐渐地失去了垄断地位。本文就鸦片战争后近代中国茶叶生产和贸易的兴衰过程及其原因作一概述。一、茶叶生产与贸易的发展我国是茶的故乡,其栽培距今大概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早在1628——1644年(明末崇祯年间),我国茶叶已输入俄国,不过为数甚  相似文献   

16.
宋代时期,精细化的茶叶种植与加工技术成为中国制茶史上的一个亮点。在交引榷茶法与贴射通商法交替施行的背景下,宋代逐渐形成了茶叶流通的各级市场,政府与大茶商利用各种政治经济手段,获利颇丰。本文将从茶园运营、茶叶加工、茶货运销等方面对宋代茶业的生产与流通进行简要分析及探讨。  相似文献   

17.
墙里茶溢墙外香 据报载:美国《茶叶和咖啡贸易杂志》资本家兼学者的罗·菲普斯教授写了一篇《中国茶叶文化的启示》一文,他说:“世界上千百万的人对于茶的爱好,显示了人们巳受到中国古代文化的影响。……选定茶叶品类,部分是由于数千年的茶叶文化所带来的神秘传统产制方法和销售。……茶叶与中国悠久的历史联系很密切,它在这个国家的历史、  相似文献   

18.
《中国茶叶》系综合性茶叶科技普及为主的刊物,欢迎单位和个人踊跃投稿。来稿时注意下列事项: 1.本刊欢迎投寄有关茶树栽培、品种、制茶工艺及其理论、机械、审评、贮运、生理生化等方面科技性文章,欢迎撰写生产经验,经营管理,茶叶贸易,茶业历史,专题讲座,科  相似文献   

19.
以发酵类茶为例的基于可比性的中国茶叶出口竞争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中国茶叶出口竞争力已有研究的分析和梳理,总结出我国茶叶出口竞争力的比较研究,应该基于出口茶类、包装和目标市场的可比性视角。在此基础上,以中国发酵类茶为例,利用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横向比较中国与其他主要茶叶出口国不同包装发酵类茶在不同市场上的竞争力大小。结果表明,中国茶叶在出口茶类、包装上的多样化特征,决定了中国茶叶出口竞争力不仅在不同的目标市场上有所差异,即使在同一目标市场上竞争力也会随包装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中国茶叶出口整体化处理与分析确实会掩盖不同茶类在细分目标市场上竞争力的显著差异。因此,精准化识别中国出口茶叶在细分市场上的竞争力大小,对于未来推动茶叶针对性出口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新书预告     
由安徽农学院陈椽教授编著的《茶业通史》(中国农书丛刊茶叶之部)将于1984年2月出版,由各地新华书店发行。《茶业通史》为大32开本,40余万字,每本估价3.21元。主要介绍茶的饮用是我国首先发现和发明的,目前成为世界性日常饮料。该书用大量的古今中外的有关历史资料阐明了茶的起源、生产、变化、传播、中外茶学、制茶、茶化学、饮茶、茶与药、茶与文化、茶叶政策、茶与经济、国内茶叶贸易、茶叶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