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茶文化作为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蕴含着独特的育人功能。以"茶"育人,符合"00"后在校大学生个性化、社会化的学习需求,是新时代下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在分析了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困境的基础上,深入探究了茶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时代价值体现,并提出了将茶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2.
茶文化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对大学生思政政治教育改革创新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学校要重视茶文化与思政教育的有效结合,不断改善思政教育效果。通过传统茶文化的教育引导,有助于激发大学生学习思政课程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青年。茶文化内涵丰富,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可发挥重要育人作用,大学生通过学习茶文化,能够形成良好的文化道德思维,可实现学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真正目的。  相似文献   

3.
刘伟 《福建茶叶》2022,(2):67-69
在新时代人才培养体系中,"四史"学习教育一直占据着最为核心的地位,是新时代创新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关键载体,关系着建设新时代思政工作体系,有效解决学生现实需要,培养使命型人才等重大任务.而茶文化作为我国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之庞大、内涵之深入,无不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子民.因此,在教育教学中重视茶文化的培养与...  相似文献   

4.
廖琳慧 《福建茶叶》2022,(4):253-255
新时代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传统文化在凝聚社会共识、推动民族进步等方面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能够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丰富的素材,有助于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效.茶文化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通过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融入传统茶文化,不但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得到弘扬与传播,思想...  相似文献   

5.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作为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大学生,应不断坚定文化自信,挺起文化脊梁,不断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针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将茶文化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于高校思政工作开展、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生个人素养提升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因此,从建设茶文化相关课程、加强茶文化宣传力度、开展茶文化校园活动、加强教师茶文化素养四个方面展开讨论,旨在为茶文化等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有效的路径探索。  相似文献   

6.
杜会香 《福建茶叶》2023,(6):131-133
茶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将茶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和心理健康,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丰富大学生校园文化生活和实践育人和劳动育人的内容,达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的。福建省茶文化底蕴浓厚、茶文化遗址和茶文化相关产业十分丰富,探索茶文化融入福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  相似文献   

7.
高校中思想政治课的开展,为学生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也为大学生走向社会奠定了基础。茶文化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高校思想政治教学中融入茶文化,能够使原本抽象枯燥的思想政治课程,变得更加通俗易懂,也能在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程的学习兴趣。通过汲取中国茶文化的博大精深的内涵精髓,将有利于大学生培养优秀的道德品质和人生特征,使得大学生更具现代社会对人才"德才兼备"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茶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其蕴含的茶道、茶德具有一定的育人作用,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可行的,且能丰富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目的。本文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为目的,从茶文化的内涵入手,对茶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茶文化应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9.
我国有着悠久的茶文化历史,茶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大学生人生观与价值观的重要渠道。将中国优秀茶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不仅能够让大学生了解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促进茶文化的传承发展,而且能够有效提升大学生的文化素养与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0.
我国一直秉承"文化育人"的教育方式,大学生是国家建设和民族振兴的顶梁柱,文化对于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的影响,越来越受到人们和国家的关注。中国特有的文化元素—茶文化在思想解放的时代背景下,能够对大学生的"三观"的培养和内心思想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通过分析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和目的,结合当下茶文化传播的建设时代背景,对茶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融入和传播进行探讨,并解析茶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和改善学生自身素质两方面的影响,最终提出树立茶文化融入的思想、积极创新茶文化载体、建立合理的茶文化融入机制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1.
在当前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当中,茶文化之所以能够发挥出如此重要的作用,与茶文化本身所具有的育人价值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茶文化与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在目标上高度一致,而且与高校所推行的人才培养计划也有诸多相通之处。因此,将茶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育人工作有着非常强的可行性。本文将基于茶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育人工作途径,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究。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高校不但要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品德培养,同时也需要注重中华的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哲理思想和高尚的道德品质。大学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和建设者,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是必备的素养之一。让大学生学习传承以茶文化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有利于培养大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增强大学生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在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内容的同时,也为思想政治教育增加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高校课堂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素质的培养始终是中国大学生教育的重要环节,将茶文化引入高校课堂则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素养的有益探索。中国茶文化代表的是中国优秀灿烂的传统文化,这与高校课堂上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素质的培养一脉相承。二者的碰撞和融合,既开拓了当代大学生政治思想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同时也有利于中国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4.
茶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是茶文化体系中重要的一部分。为了我国传统文化的快速发展与传承,我们必须要将中国传统文化应用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去,培养更多的人才去传承与发扬我国传统文化。通过茶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用的研究于探析,我们可以看出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全面了解不仅可以培养大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还能够促使他们成为有文化、有思想道德情操、懂礼貌的优秀的大学生。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是现代化社会建设发展的关键人才力量,也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接班人,因此对于大学生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学生教育的重要内容,多渠道、多方位培育学生爱国主义精神,促使学生健康成长。茶文化是我国传统优秀文化中的一部分,其中蕴含着茶文化的本身价值,也传承有独特的精神含义,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途径。茶文化能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意识,增强学生的国家自豪感和自信心。本文以立德树人为切入点,探讨传统茶文化对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影响,并提出在传统茶文化中践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路径。  相似文献   

16.
范爽 《福建茶叶》2022,(2):144-146
"青马工程"是学校在新时期下加强和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载体,是学校基层党组织教育优秀学生骨干的一个重要工程.其培养青年骨干的模式对于社团培训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本文将主要探究依靠马工程的培养模式对茶文化社团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7.
茶文化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部分,高校在探索教育事业改革新道路时,将茶文化充分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中,极大地发挥了其教育促进作用。高校要将茶文化引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积极应对教育中遇到的困境,完善教育理念和模式,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水平。  相似文献   

18.
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推动与发展,我国各高校越来越重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茶文化是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它对于人们的成长和生活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越来越多的高校也开始将茶文化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发挥其优点,促进学生的发展。本文就茶文化作简要介绍、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缺点和不足、茶文化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开发措施几方面作简要的介绍和阐述。  相似文献   

19.
经过五千年的历史发展,我国形成了优秀的传统茶文化,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对德育教育也具有重要的影响。当前,我国大力弘扬"文化强国"的战略,高等院校也纷纷将传统的茶文化融合到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当中,通过对中国茶文化的研究和学习,促使大学生们得到中国优秀传统茶文化的熏陶,继承和发扬我国的茶文化,从茶文化中吸取力量,进一步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开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20.
中华文明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它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点,茶文化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它蕴含着丰富的精神值得当代人去学习。特别是,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未来的新生力量,理所应当的注重茶文化的学习。因此,各高校应当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将茶文化素养融入思政教育之中,这对于大学生本身对当代社会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