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郝静 《福建茶叶》2016,(10):39-40
茶叶在中国的历史源远流长,中国是茶叶的原产国,19世纪茶叶是中国最重要的出口商品,曾经占据中国出口总额的一半以上,到了19世纪末由于生产方式落后,茶叶的质量得不到保障,缺乏市场竞争力,加上税收杂多以及多年战乱中国出口茶叶急剧下降。茶叶贸易是近代中西关系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容,近代中西贸易的主要商品就是茶叶。茶叶贸易对茶叶的发展、交通运输的改善以及经济的繁荣都起了非常积极的作用。本文简单研究并分析了近代中国与西方的茶叶贸易,对近代中国的茶叶贸易与西方的茶叶贸易进行了对比,并阐述了近代中国茶叶贸易衰减的原因,希望能够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2.
李峥  刘锭  霍增辉  陈富桥 《茶叶科学》2022,42(5):740-752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RCEP)的签署为区域内贸易自由化提供了便利,考察RCEP对中国茶叶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2011—2020年中国与RCEP其他成员国茶叶进出口贸易数据,在分析各国进出口现状基础上,测算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出口相似度指数(ESI)、贸易互补性指数(TCI)、贸易结合度指数(TI)、产业内贸易指数(GL)等指标,考察双边茶叶贸易的竞争性与互补性。结果表明,中国茶叶出口与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国的竞争性较为突出,茶叶出口长期具有比较优势,绿茶出口比较优势明显,而大包装红茶出口的比较优势落后于印度尼西亚和越南;中国茶叶出口与日本、泰国、新加坡、韩国等茶叶出口相似度较高,在出口结构上具有较强的竞争性;中国与新西兰、文莱、澳大利亚等国的茶叶贸易互补性较高,与印度尼西亚、新西兰和越南等双边茶叶贸易在个别年份以产业内贸易为主,与澳大利亚、缅甸等国双边茶叶贸易以产业间贸易为主。最后提出在RCEP框架下我国拓展潜在市场、应对技术贸易壁垒及优化出口结构等方面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围绕在“一带一路”机遇窗口中,中国茶叶产业增强自身竞争力的问题,根据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计算中国茶叶2008—2018年进出口贸易量、贸易额、贸易差额、出口单价、贸易增长率、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力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分析中国茶叶对外贸易特征,并采用波特“钻石模型”分析中国茶叶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清代澳门茶叶贸易衰落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澳门开中国茶叶出口贸易之先河,是我国首个茶叶出口港。目前,对清代茶叶出口贸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广州"十三行"和福建(泉州与厦门)与东南亚的贸易等方面,而对当时澳门地区的茶叶贸易情况缺乏研究。本文分析了澳门茶叶贸易由盛到衰的历程,阐明了澳门作为中国首个茶叶出口港在中国茶叶贸易发展历史上的重要地位,探讨了澳门茶叶贸易衰落的历史和社会原因。  相似文献   

5.
张菲  管曦  朱荣军 《茶叶科学》2021,41(3):430-438
基于时变随机前沿引力模型和贸易非效率模型,运用37个代表性国家和地区2001—2017年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中国茶叶出口的影响因素与贸易效率。结果显示,我国茶叶出口贸易效率呈现随时间递增的趋势,但是总体上我国茶叶出口效率处于较低水平,且呈现区域不平衡,对发达经济体的出口贸易效率相对较高,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茶叶贸易效率比较低;我国茶叶出口效率无法完全实现主要是由于技术效率损失;国内供给增加、进口市场容量扩大以及贸易成本降低均对茶叶贸易效率有促进作用;进口市场营商环境改善一定程度上能够抵消贸易非效率的影响,提升我国茶叶出口效率;自由贸易协定对于我国茶叶出口尚未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6.
茶叶是我国重要的出口创汇农产品,而当前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已成为我国茶叶出口的主要障碍。本文将2001-2018年中国茶叶出口数据与样本期内由中国提出的特别贸易关注数据相匹配,实证检验特别贸易关注视角下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中国茶叶出口的影响。结论显示,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茶叶出口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此外,一项特别贸易关注被讨论的频率越高、特别贸易关注由多国共同提出均能有效缓解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茶叶出口贸易的抑制效应。  相似文献   

7.
张菲  姜爱芹  杨芳琴 《茶叶科学》2019,39(2):220-229
通过构建拓展的引力方程模型,运用2001—2017年面板数据,采用泊松伪极大似然估计法(PPML)分析了中国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茶叶出口的影响因素及贸易潜力。结果显示,茶叶进口国的经济规模和人口、中国茶叶产量、中国与贸易伙伴的距离、边界、语言等传统因素对中国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茶叶具有显著影响,其中中国茶叶产量增加的供给推动作用更强。贸易潜力测算结果显示,中国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茶叶出口贸易潜力在不同贸易伙伴之间存在差异,其中对东盟、南亚、中亚以及东欧的部分国家茶叶贸易发展充分,对西亚北非和中东欧部分国家茶叶贸易不足。最后从茶叶出口结构调整、茶文化推广与宣传、把握目标市场消费动态等方面提出我国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茶叶市场拓展策略。  相似文献   

8.
茶叶是我国出口贸易的主要商品之一,曾长期独占世界市场。十八世纪八十年代为中国茶叶出口的全盛时期。但自此以后,由于各种原因,使我国茶叶生产与贸易一落千丈,在国际市场上,渐渐地失去了垄断地位。本文就鸦片战争后近代中国茶叶生产和贸易的兴衰过程及其原因作一概述。一、茶叶生产与贸易的发展我国是茶的故乡,其栽培距今大概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早在1628——1644年(明末崇祯年间),我国茶叶已输入俄国,不过为数甚  相似文献   

9.
我们通过比较分析中英两国的茶叶经济贸易状况,发现中英茶叶经济贸易结构存在很大的差异,导致中英茶叶经济贸易发展失衡,从而引起英国对我国茶叶出口的反倾销调查增加,这就更进一步让英国对中国进行了更加严格的出口管制,加深了彼此之间的矛盾,贸易摩擦不断升级;同时,近年来,人民币波动造成双边经贸合作的不确定性增加,进一步降低了中国出口到英国茶叶的价格竞争力,这些都给中国和英国之间的茶叶贸易带来很多问题。之所以中英两国茶叶经济贸易存在这些显著的特点,是因为中英两国的国情有很大的不同,这些差异制约了两国茶叶经济贸易的发展,面对这些制约因素没有办法一蹴而就,但是可以运用合理的政策逐步去解决掉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茶叶生产、消费与贸易国家之一,中国茶产区分布很广,茶产业的发展对中国贫困山区的乡村振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运用2007-2016年数据,通过构建联立方程组模型对中国茶叶出口、茶产业发展与县域经济增长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的茶叶出口对中国的茶产业发展起着积极的正向的促进作用;中国茶产业发展对县域经济增长即乡村振兴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且效果显著。但中国的茶叶出口对地区经济发展作用不显著;这主要因为中国茶叶出口数量占中国茶产业总产量的比例很小(小于10%),而且各地区的茶叶出口收入占本地区的国民经济的比例更小(小于1%),中国的茶产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要素、劳动要素以及产业结构对县域经济起到了正向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中国茶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目前,不仅中国人喜爱饮茶,很多外国人也对饮茶有很大的兴趣,茶叶贸易对中国而言十分重要,是中国主要出口的农产品类型之一。然而近年来,中国茶叶贸易出现产品结构单一、主销国购买力薄弱、营销主体分散等不足,怎样围绕茶叶消费者的消费心理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成为中国茶叶贸易进一步扩大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2.
通过构建拓展的引力方程模型,运用2001—2017年面板数据,采用泊松伪极大似然估计法(PPML)分析了中国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茶叶出口的影响因素及贸易潜力。结果显示,茶叶进口国的经济规模和人口、中国茶叶产量、中国与贸易伙伴的距离、边界、语言等传统因素对中国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茶叶具有显著影响,其中中国茶叶产量增加的供给推动作用更强。贸易潜力测算结果显示,中国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茶叶出口贸易潜力在不同贸易伙伴之间存在差异,其中对东盟、南亚、中亚以及东欧的部分国家茶叶贸易发展充分,对西亚北非和中东欧部分国家茶叶贸易不足。最后从茶叶出口结构调整、茶文化推广与宣传、把握目标市场消费动态等方面提出我国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茶叶市场拓展策略。  相似文献   

13.
随着跨境电商平台的崛起,中国茶叶出口贸易迎来新的发展机遇。跨境电商在茶叶贸易中发挥巨大作用的同时,茶叶企业出口也面临诸多挑战。基于此,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分析跨境电商环境下我国茶叶出口的机遇与挑战,在此基础上提出茶叶贸易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以及"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东盟国家与中国的茶叶贸易更加便利。本文通过梳理2001—2017年间中国与东盟茶叶贸易的特点、变动规律,发现中国茶叶出口东盟国家以泰国、马来西亚、缅甸、越南和新加坡为主,出口量一直占东盟市场的64%以上;中国对泰国、越南和马来西亚的出口量增长较快;出口额增长态势明显,对越南出口额增长最快;近年来绿茶相对于红茶出口量增长较快;出口茶产品主要为大包装茶,但小包装绿茶近年来增速明显;小包装茶的平均价格波动较大,而大包装茶的平均价格较为平稳。在此基础上提出确保茶叶质量安全,积极应对贸易壁垒;发挥各自茶产业比较优势,实现优势互补;不断优化产品结构,满足消费需求;大力推广中华优秀茶文化,强化品牌意识,促进中国茶叶"走出去"等建议。  相似文献   

15.
跨境电子商务对茶叶贸易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茶企业需客观总结经验和问题,生成可有效应对现实背景和复杂政治格局的新型发展途径和策略。延续和深化积极影响,制定有效策略改善和规避消极影响,逐渐实现多渠道和多样化茶叶贸易发展模式。具体来说,茶企业应增强对跨境电子商务运营模式的理解、转换茶叶跨境电商出口的思维模式、加强茶叶品牌建设和文化推广,为茶叶贸易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相似文献   

16.
中国是茶叶生产和出口大国,长期以来中国茶叶出口量都稳居世界前三位。但是,近年来中国茶叶出口量徘徊不前,创汇能力表现疲软,影响了中国茶叶产业的健康发展。本文以国际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力指数、生产者价格指数等为理论基础,分析了中国茶叶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现状,探究了中国茶叶产业的优势与劣势,提出了提升中国茶叶产业市场竞争力的方法策略。  相似文献   

17.
唐慧 《福建茶叶》2016,(8):28-29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的茶产业也在这大环境下面临着更加广泛的发展前景。在茶产业蒸蒸日上的同时,中国的茶叶贸易亦在不断发展。通过茶叶贸易,可以增强世界对中国茶叶和茶文化的了解,实现中西方文化的互融。英语作为茶叶贸易中重要的沟通工具,需要贸易人员熟练掌握,并可以充分运用英语进行交流和翻译。真正促进我国茶叶贸易的发展和文化的传承。  相似文献   

18.
唐代茶叶贸易的发展对唐代经济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研究茶叶贸易是了解唐代贸易发展水平和产业管理制度的一面镜子。唐代茶叶贸易发展从性质上来看具备商品属性,在贸易交换中,茶叶的流通领域和范畴非常广泛。同时茶叶贸易的发展能够带动相关的行业领域快速的发展。本文概述了唐代茶叶贸易发展的总体状况,并从茶叶贸易与产业管理制度的研究视角,进一步肯定了唐代茶叶贸易与产业管理所发挥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19.
在信息化全面建设的今天,福建茶叶贸易活动进入了创新转型的新阶段,积极融入信息管理系统,以贸易信息管理机制创新推动整个茶叶贸易活动的全面创新,就成为当前福建茶叶产业转型创新过程中的关键所在。本文拟从福建茶叶贸易信息管理活动实施的背景要求分析入手,结合福建茶叶贸易信息管理活动的价值作用理解,进而分析福建茶叶贸易信息管理活动的具体实施机制。  相似文献   

20.
周驿 《福建茶叶》2022,(1):58-60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茶叶及贸易在新政策背景下的合作面临新的时期,另外,国内茶叶供求缺口仍不断扩大.在该情况下,本文构建对数引力模型,分析了我国与沿线各国茶叶贸易互补相关程度,发现茶叶年产量、人口总数、贸易自由度、判定是否有共同国边境地带、是否同属于SCO、是否同属于WTO与茶叶出口量显著相关,并利用模型对潜在的增长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