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了了解咖啡驼孢锈菌 ITS 序列特征及系统发育关系,本研究对来自中国咖啡栽培区的咖啡驼孢锈菌 ITS 序 列进行了克隆。将克隆序列与来自不同咖啡种植区的咖啡驼孢锈菌菌株序列多样性进行了比较,并于 NCBI 数据库中 下载其他锈菌菌株 ITS 序列进行系统发育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来自中国咖啡栽培区的咖啡驼孢锈菌 ITS 序列全长 950 bp。 其中 ITS1 长为 224 bp,GC 含量介于 30.36%~31.25%之间;5.8S 长为 153 bp, GC 含量为 37.25%;ITS2 长 483~485 bp, GC 含量介于 24.12%~25.05%。来自不同咖啡种植区咖啡驼孢锈菌 ITS 核苷酸序列多态性虽然存在一定差异,但是其多 样性十分低且不存在明显的区域分化。在系统发育关系方面,咖啡驼孢锈菌与其他锈菌 ITS 序列差异明显,能独立聚 类成一个分支。  相似文献   

2.
由专性寄生菌咖啡驼孢锈菌(Hemileia vastatrix)引起的咖啡叶锈病是影响咖啡产量的最主要真菌病害。为建立对咖啡驼孢锈菌具有高特异性、高灵敏度、易操作的分子检测方法,本研究通过对咖啡驼孢锈菌DNA核糖体转录间隔区ITS1~ITS4序列与其近源序列作多重比较分析,获得其特异性区域,并于特异性区域设计了1对引物Hv-ITS-F/R。利用该特异引物,通过对咖啡驼孢锈菌、咖啡褐斑病菌、咖啡锈菌重寄生菌、咖啡炭疽菌以及不同属其它真菌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结果表明:此引物对仅能从咖啡驼孢锈菌基因组DNA中扩增出396 bp的特异条带,对其它相似或相近的病原真菌则无扩增条带。灵敏度试验结果表明,在DNA水平上检测浓度可达10 pg/μL。进一步通过田间健康与疑似发病植株的检测,结果呈现出很好的应用前景。由此表明,该引物对能有效地用于咖啡组织中驼孢锈菌的检测。  相似文献   

3.
江苏省地方国营社渚农场第四中队(二宝殿)茶园,在1958年大跃进后,肥量大大增加,去年7月份施秋肥中,平均每亩施土化肥达2000斤以上(其他肥料未计在内)。肥料增加之后,因劳力不足运输成了问题,因此迫切需要创制运肥工具。因此,我队自1959年1月份就开始设计,经二个多月的不断研究与  相似文献   

4.
茶叶市场的蓬勃发展下,各地域性的茶种开始进行全国性的普及售卖,顾客开始对茶叶的质量有更加严格的要求。为保证茶叶能够以最优状态和最高品质运输到各地,防止因为运输产生的质量受损问题,现阶段大多数茶叶都开始进行冷链物流的配送运输。基于我国冷链物流运输体系尚未完善,茶叶运输依旧出现了许多问题。基于此,本文探讨了我国区域茶叶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相似文献   

5.
在农业生产大跃进高潮中,山区运输也由肩挑背驮跃进了一大步。这里把杭州市西湖人民公社十月大队在今年8月试装成功的一种空中自动运茶、运土、运肥的索道滑车介绍一下。  相似文献   

6.
现如今,家居陈设的发展潮流逐渐开始从现代、简约、时尚走向了对于不同人情感的诉求及以个性化的发展上来。本文以此为出发点,围绕在家居陈设当中个性饰品的重要作用,以及如何通过个性化饰品,为整体家居陈设增添"亮点"。  相似文献   

7.
正一、青岛地区茶叶引种情况山东青岛市自2000年开始有计划地引进南方省区优良无性系品种,期间经历了"引种试栽-观察对比-筛选研究-继续引种"的过程,先后引进包括福鼎大白、龙井长叶、金观音等国家及地方六十余个茶叶新优良种,建立了4处良繁基地.繁育优质苗木1000万株以上。通过多年对比试验和适应性种植,其中的部分茶叶品种已逐渐形成规模生产,并开始在生态茶园建设及良种繁育中应用。引进良种的十多年间,全市无性良种应用面积逐渐增  相似文献   

8.
物流管理应从既定的竞争困境中脱离出来,基于物流仓储与配送优化设计,逐渐实现规范化和现代化管理。管理者应从茶文化中获取新的管理思路和理念,具有大局观和长远视域。逐渐实现立体化的信息建模,处理好配送与运输环境的关系。根据环境要素、交通要素的变化,能以主要的配送和运输路线为参照,做好资源的整合和再配置。以现实背景发展趋势为导向,培育高质量的物流管理人才。基于此,设计具有长远竞争力的物流仓储与配送机制。  相似文献   

9.
张清改 《茶叶通讯》2019,46(2):234-238
唐代开始,饮茶之风兴起,以长安、洛阳为中心的中原茶市场和西北市场开始出现,淮南茶区在内的多个重要产茶区也逐渐形成。而此时位于淮南茶区的信阳茶不仅产量高,而且质量优,既生产贡茶,也提供大量的商品茶。学术界对唐代信阳茶的制作加工和品饮进行了深入研究,但这一时期信阳贡茶和商品茶的贸易运输通道即茶路的发展、演变研究尚属空白。本文依据大量的历史文献资料、地方史志资料和茶学著述,结合田野考察,对唐代信阳茶路进行研究和梳理,认为唐代信阳的茶路兼顾陆路和水路两种,以水路为主,且水路主要沿历史悠久的淮颍水道进行。  相似文献   

10.
常颖 《福建茶叶》2016,(2):36-37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计算机技术、互联网、物联网的发展,云计算技术也逐渐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深入的应用。茶叶产业是我国农业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云计算技术在我国农业领域得到快速的发展和应用,我国的茶叶产业也因此在云计算技术迅速发展的情况下,正逐渐从传统茶业向现代茶业转型,信息化开始成为我国茶叶产业的一大特征。本文主要探讨了在当前云计算技术开始广泛应用的情况下,我国茶叶产业的运输安全问题,并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技术对策,使云计算技术能够更好的为我国茶叶产业的发展壮大服务。  相似文献   

11.
<正>"卵磷脂"由希腊文"Lekiths"派生出来,意指"蛋黄"。1844年法国人Gohley从蛋黄中发现卵磷脂(蛋黄素),并以希腊文命名为Lecithos(卵磷脂英文名为Lecithin)也自此揭开了卵磷脂神秘的面纱。因为自开始是从卵黄中提取的,所以,最开始命名的"卵磷脂"中实际包含有以下几个成分:磷脂酰胆碱、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酰肌醇等。自然界中各种油料中都含有磷脂,但其含量并不相同,在几种常见的油料种子中,以大豆和  相似文献   

12.
国际茶叶市场在品质、价格、包装运输、交货期限和付款条件等方面竞争十分剧烈。随着我国对外贸易条件的改善,我出口茶包装开始采用国际标准箱、托盘和集装箱发运,这标志着包装运输面向标准化、系列化迈进,为发展茶叶对外贸易开辟了广阔的前景。包装运输的标准化是国际茶叶贸易的重要条件。茶叶是世界性商品,主要靠海洋运输。其流通环节比国内贸易复杂,表现在空  相似文献   

13.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互联网消费体系逐渐开始取代传统市场构建模式。各个在互联网背景下的新兴企业开始蓬勃发展,而脱离了互联网大背景的传统行业,发展状况开始逐渐下滑。内江是茶文化的代表地,其城市的健身文化与茶文化息息相关。为发展内江特色地域文化紧跟时代发展潮流,本文基于"互联网+"的背景,探究了茶文化对内江健身俱乐部市场体系的构建和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4.
汪淑丽 《福建茶叶》2016,(1):187-188
在英语教学中融入文化教育,是目前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文化教育能够为学生理解英语词汇,使用英语语言奠定良好的基础,有利于学生语境分析能力,语言驾驭能力以及沟通能力的提升。近些年来,英语教育在研究文化教学方面,逐渐关注到"茶文化"这个连接点,"茶文化"源于中国,而茶叶经由荷兰在17世纪传入欧洲,18世纪开始在英国兴起,并快速普及,从此更多的西方国家开始认识茶、了解茶,并逐渐形成具有本国特色的"茶文化"。在进行英语教学的时候,以"茶文化"为桥梁,提升英语教学有效性,建立学生的综合英语能力是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本文针对中英文化差异下的英语教学创新思路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5.
宋秀虎 《福建茶叶》2016,(2):119-120
近些年来,茶文化绿色生态旅游逐渐兴起。那么所谓的"绿色"、"生态"实际上是针对传统旅游模式而言的。它是一种强调生态旅游资源与环境保护的新型旅游模式,并且已经逐渐开始替代传统的旅游方式,成为旅游业发展的新方向。茶文化绿色生态旅游,就是基于茶文化背景、以茶文化为媒介,宣扬中国传统文化理念的绿色生态旅游。另外从管理的角度对茶文化的绿色旅游资源进行研究,提出绿色旅游、生态旅游的目的,是为了最大限度减少旅游过程中对环境和资源的破坏,而有效的管理就是为了更好的保障这个目的的实现。本文以保护生态环境为背景,对茶文化的旅游资源管理模式进行几点浅谈。  相似文献   

16.
肖凌  邓延岗  朱为新  李辉 《广西蔗糖》2012,(1):36-41,54
GPS又称为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农业、林业、交通运输、电力、石油、测量等部门,但在蔗糖业中的应用是一项重大技术创新,具有良好的应用及开发的前景.应用这一技术与糖厂农务砍运系统相结合,可以更有效地对甘蔗砍运榨进行调度和管理,从而提高甘蔗新鲜度,减少糖份损失,提升企业经济效益;有效地对运输甘蔗车辆进行监控和跟踪,防止甘蔗跨蔗区流动,稳定蔗区砍运秩序;对甘蔗产量进行准确评估.  相似文献   

17.
正为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有效推动实施《中国制造2025》,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16年开始启动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建设工作。创新基地是促进创新成果转化为技术标准的服务平台,是以标准化助推技术和产品市场化、产业化和国际化的孵化器。创新基地的建设、运  相似文献   

18.
"食物"是人类衣食住行的基本,自神农氏开始,中华民族人民便开始饮茶。在茶文化的历史背景影响下,每日饮茶成了人们的饮食习惯之一。本文以习惯形成的视角,主要分析了农民工群体在食物消费方面的现状,基于茶文化背景下,提出了农民工消费习惯的改善路径。  相似文献   

19.
随着种茶、饮茶逐渐成为人们的生活习惯,如今,茶已经发展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些文人的参与又给予了"茶叶"具体的文化内涵和价值,逐渐形成了以茶为主体的茶文化。茶文化的发展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可追溯至几千年前,随着茶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和渗透,人们的艺术生活也受到其影响,开始不断融合并形成新的艺术形式,其中典型代表就是采茶舞蹈这一特殊艺术形式。本文拟从茶文化的诞生和发展背景入手,了解采茶舞蹈的起源和发展过程,通过茶文化的视角,分析和探讨采茶舞蹈的艺术审美。  相似文献   

20.
明清时期,山西地区资源丰富、位置优越,成为我国的经济贸易中心。当时,茶叶贸易是国际贸易的主流,也是中国商业贸易的主要经济来源。山西晋商开始向茶叶贸易进军,从中获得大量盈利,使得晋商茶叶贸易范围更加广阔。伴随着茶叶的生产及贸易的进行,"票号"逐渐产生,为山西茶叶贸易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契机。本文以"山西票号"和晋商茶叶贸易发展为研究对象,从扩大茶叶贸易规模、提高茶叶贸易效率、增加茶叶贸易资本方面分析了"山西票号"对晋商茶叶贸易发展的促进作用,以期对现今银行和商业发展的关系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