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新疆伊犁地区苹果蠹蛾性信息素监测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性信息素诱捕器监测新疆伊犁地区苹果蠹蛾Cydia pomonella L.在不同管理水平果园的发生期及发生量,评价性信息素诱捕器作为苹果蠹蛾监测预报手段在该地区的可行性,分析温度和湿度对苹果蠹蛾成虫捕获量的影响及果园管理水平与苹果蠹蛾危害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伊犁地区1 a可见3代苹果蠹蛾成虫。捕获量与温湿度之间都存在明显的相关性(P0.01)。果园管理水平与苹果蠹蛾发生程度密切相关(P0.01)。性信息素诱捕器对苹果蠹蛾成虫有一定的诱捕效果,对发生期监测具有良好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桉树枝瘿姬小蜂Leptocybe invasa是严重危害桉树的叶梢致瘿性害虫,准确预报是防治其疫情扩散蔓延的关键。2014—2020年连续7 a利用黄色粘虫板对桉树枝瘿姬小蜂成虫种群动态进行监测,并与气象因子进行回归分析,据此建立成虫发生量预测预报模型;利用有效积温预测法进行越冬代成虫发生期预测;采用5月成虫监测数量预测6月第1代幼虫危害程度。结果表明,月平均气温(x_5)、月平均最高气温(x_2)、月降雨天数(x_7)是影响赣南桉树枝瘿姬小蜂成虫发生量的主要气象因子,月平均气温、月平均最高气温是该蜂成虫发生量的最主要的决策因子,而月降雨天数则是该蜂成虫发生量的主要制约因子;经逐步回归分析,建立该蜂成虫发生量短期预测预报模型,经检验,其预报准确率可达94.16%;根据调查所得越冬虫蛹始盛发育进度,利用有效积温公式,可以准确预测越冬代成虫始盛发生期;利用5月的成虫监测数量可以准确预测6月的虫瘿数(危害程度)。经过系统研究,总结出了一套对桉树枝瘿姬小蜂成虫发生期、成虫发生量和虫瘿危害程度的预测预报方法和模型。经在生产中验证,预测结果与实际结果基本吻合,说明所获得的预测模型是可靠的、测报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根据商河县2013—2022年杨小舟蛾Micromelalopha sieversi成虫灯诱监测结果,确认杨小舟蛾在山东商河1a发生4~5代,个别年份发生6代;越冬代成虫始见期多在3月下旬,末代成虫结束期多在10月中旬,越冬代至第4代成虫高峰期的集中日分别为5月3日、6月7日、7月13日、8月6日、9月2日;确认螟黄赤眼蜂Trichogramma chilonis寄生杨小舟蛾卵,愈腹茧蜂Phanerotoma sp.、螟蛉盘绒茧蜂Cotesia ruficrus寄生杨小舟蛾幼虫;鉴定并命名济南地区杨小舟蛾幼虫致死病毒为杨小舟蛾颗粒体病毒山东毒株(MisiGV-SD)。根据商河县2012—2022年杨小舟蛾发生面积、危害程度、幼虫密度、天敌种类、寄生控制率、成虫灯诱等调查监测结果,结合2011—2022年商河县气象监测资料,探索分析杨小舟蛾主要灾变原因与发生规律:(1)持续高温、干旱及长无雨期极利于幼虫生长发育;(2)低温、大风和强降水是显著降低第1代虫口密度的重要因素;(3)杨小舟蛾颗粒体病毒传播流行是控制成灾的关键因素;(4)7—8月降雨量基本决定全年发生态势;(5)黑卵蜂Telen...  相似文献   

4.
采用灯诱成虫和地面化蛹进度调查的方法,系统监测了1998,1999年杨小舟蛾成虫和2010年成虫及蛹的自然发育进度.结果表明:春季气温变化可显著影响越冬代和第1代成虫羽化高峰期的出现及第1,2代害虫的生长发育速度;降雨量偏多可导致害虫发育历期延长,种群数量显著下降;夏季异常气候会引起害虫种群数量发生显著变化,干旱高温的...  相似文献   

5.
气象因子对马尾松毛虫发生面积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广东省多年的马尾松毛虫林间发生面积和气候因子进行主成分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研究气象因子对马尾松毛虫种群的影响,模拟广东省马尾松毛虫发生规律方程。分析结果表明:在年气象因子中,主成分因子是年总降雨量,但其与马尾松毛虫年发生面积的相关性不显著;在月份气象因子中,3月的月均温度、4月和6月的月均湿度、7月的月均温度和月总降雨量、10月的月均温度和月总目照时数与马尾松毛虫发生面积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6.
小兴安岭五营林区气象要素垂直变化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小兴安岭五营林区森林内各梯度的温度、湿度、风速进行系统监测分析的基础上,揭示森林小气候影响下的气象要素垂直变化规律。结果表明:①温度:各梯度月平均温度均随高度升高而降低,降低值均高于理论值,林内日变化速率快于大气变化速率,森林-大气边界在日变化规律上具有一定的边缘效应;②湿度:森林具有一定的增湿作用,年平均湿度随高度升高而降低,除冬季外,春夏秋三季湿度变化与降水量均密切相关,并且夏季相对湿度在时间上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大气湿度基本无日变化;③森林具有显著的防风作用,年平均风速随高度升高而增大,林内风速基本无日变化,4、5、11月湿度低、风速大,是小兴安岭林区高火险时期,而在此期间,每日的14时前后的风速最大,湿度最小,这时尤其要加强防范。  相似文献   

7.
【目的】明确广西松褐天牛成虫种群动态规律及其与林分和气象因子的相关性,为其预测预报及防治提供技术支撑。【方法】2019—2020年基于松褐天牛APF-I诱芯和ZM-80B型诱捕器,采用动态监测法研究了广西桂东、桂北、桂西、桂南和桂中地区松褐天牛成虫种群动态,并分析其与纬度、林内/林缘、海拔、郁闭度、树龄、坡度和是/非松材线虫病疫区等林分因子及月均气温、月均最高气温、月均最低气温、月均湿度、月均最小相对湿度、月均降雨量和月均日照时数等气象因子的相关性。【结果】松褐天牛成虫在桂东、桂西、桂南和桂中地区一年中有1~3个发生高峰期,1—2月可诱捕到成虫,而桂北地区一年仅有1个发生高峰期,1—2月份未诱捕到成虫。桂东、桂北、桂西、桂南、桂中成虫的始见期分别为1月上旬、4月上旬、2月上旬、1月上旬和2月下旬,年发生盛期分别为3月中旬至9月中下旬、4月中旬至7月下旬、3月下旬至8月上旬、3月下旬至8月中下旬和4月上旬至8月中下旬,终见期分别为12月下旬、11月上旬、12月下旬、12月下旬和11月下旬。桂中地区诱捕到的雌虫数量显著高于其他4个地区,桂东、桂西和桂中地区诱捕到的雄虫数量显著高于桂南和桂北...  相似文献   

8.
红脂大小蠹发生规律研究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红脂大小蠹(Dendroctonus valens)1998年7月在山西省阳城县阳陵林场首次发现,为害并可致死健康油松、华山松,是国内新纪录种。该虫在晋城地区一年发生2代,以成虫、蛹、幼虫在树干基部和主、侧根皮层的取食坑道内越冬。成虫3月中旬开始活动,4月下旬开始侵入寄主,5月上中旬为越冬代成虫扬飞、侵入和产卵盛期,8月中下旬为第一代成虫扬飞、侵入和产卵盛期,10月下旬第二代成虫开始羽化。在温度、湿度和寄主等因子的共同影响下,其发育不太整齐,有世代重叠现象。  相似文献   

9.
樗蚕Philosamiacynthia危害椿树及泡桐、石榴。在河间市一年可发生2~3代,1代历期为80~90天,以幼虫危害寄主叶片,总食叶量可达到406.86cm2/头。樗蚕的发生程度主要取决于气候条件,特别是温、湿度适宜与否。其次是受越冬蛹基数、寄主树种的多寡以及天敌数量的影响,在防治上应采取综合防治的措施,如人工消灭越冬蛹和大龄幼虫法、灯光诱杀成虫法,以减少幼虫发生量。药剂防治必须掌握在幼虫孵化盛期至3龄前这一关键期。  相似文献   

10.
辽河源地区油松生长与气象因子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对辽河源地区油松生长与气象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影响油松胸径生长量的主导气象因子是年蒸发量、年日照时数和年降雨量;影响油松树高生长量的主导气象因子是年日照时数、年蒸发量和年降雨量。由此可知,对辽河源地区油松生长量影响较大的气象因子是年蒸发量、年日照时数和年降雨量。  相似文献   

11.
锦鸡儿广肩小蜂Bruchophagus neocaraganae(Liao)在内蒙古西部,一年发生2代,以幼虫在种子内越冬,翌年5月上旬出现第1代成虫,6月下旬出现第2代成虫,世代重叠。成虫羽化当天交尾、交尾当天或第2天产卵,一般产卵5—8粒。幼虫共5龄。周期距法、物候法、有效积温法预测发生期较为准确;在环境因子、种群变化不大的情况下,用有效基数预测发生量也较可靠。幼虫林间分布为负二项分布。最佳防治时期为第1代成虫盛期,用50%杀虫快乳剂加水1:4超低量喷雾效果好、成本低。  相似文献   

12.
研究利用2010—2014年海拉尔区土壤含水量及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土壤含水量的季节变化特征、年际变化特征、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变化特征以及与环境温度、湿度、降雨量等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的季节变化可分为,土壤水分消耗期、土壤水分积累期、土壤水分消退期;土壤含水量存在年际间差异,观测期内土壤含水量平均值呈现2013年2014年2011年2012年2010年,2013年出现峰值;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表层土壤含水量呈现林地耕地草地沙地的规律,林地和耕地较好的保持土壤水分,沙地则相对较差;选取的环境温度、湿度、降雨量等气象因子中降雨量对土壤含水量的作用最显著。  相似文献   

13.
樗蚕的发生规律与综合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樗蚕Philosamiacynthia危害椿树及泡桐,石榴,在河间市一年可发生2~3代,1代历期为80~90天,以幼虫危害寄生叶片,总食叶量可达到406.86cm^2/头,樗蚕的发生程度主要取决于气候条件,特别是温,湿度适宜与否,其次是受越冬蛹基数,寄主树种的多寡以及天敌数量的影响,在防治上应采取综合防治的措施,如人工消灭越冬蛹和大龄幼虫法,灯光诱杀成虫法,以减少幼虫发生量,药剂防治必须掌握在幼虫  相似文献   

14.
在苹果蠹蛾(Cydia pomonella L.)和梨小食心虫[Grapholita molesta(Busck)]混合发生的梨园,应用苹果蠹蛾性诱剂、梨小食心虫性诱剂监测和防治两种害虫。试验设置3组诱捕器,分别为苹果蠹蛾性诱剂诱芯单独放置、梨小食心虫性诱剂诱芯单独放置、以及同一诱捕器同时放置苹果蠹蛾和梨小食心虫性诱剂诱芯,比较不同诱捕器处理诱蛾效果差异。试验结果表明,试验梨园没有诱捕到苹果蠹蛾成虫,即没有苹果蠹蛾发生;但苹果蠹蛾性诱剂能显著提高梨小食心虫性诱剂的诱虫能力。本研究表明苹果蠹蛾性诱剂对梨小食心虫性诱剂诱虫效果具有显著的增效作用,在田间应用可以更好的监测和控制梨小食心虫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正> 据几年的观察,桃小食心虫在衡水地区枣树上一年发生两代。其成虫的发生与温、湿度关系密切,尤其是受湿度的影响更大。1982年,在1981年试验基础上,用桃小性诱剂进行田间诱测,根据蛾(雄)量的消长,结合温、湿度的变化进行预测预报及防治试验。试验区好果率平均达91%,比对照区提高27%。现将蛾量消长与温、湿度变化进行比较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6.
2014年使用废旧饮料瓶自制成喇叭口型诱捕器与常用的三角式、水盆式诱捕器,同时安装苹果蠹蛾诱芯对苹果蠹蛾(Cydia pomonella)越冬代雄性成虫进行了田间监测诱捕,对3种诱捕器诱捕效果和使用优缺点进行对比。通过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自制的喇叭口型诱捕器诱捕效果明显优于三角式和水盆式诱捕器,且制作安装简单,成本维护管理费用低。  相似文献   

17.
苹掌舟蛾成虫种群动态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黑光灯监测了苹掌舟蛾成虫种群动态变化,并对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进行了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苹掌舟蛾是喜高温的物种,出现温度区间为16.9℃-31.9℃。在苹掌舟蛾种群数量季节波动中,累计降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相关系数为r=0.80。因此在苹掌舟蛾的防治中应重点参考每年7月中旬的降雨量,如果7月中旬降雨比较集中,其种群数量可能大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正确认识台风对桉树人工林蒸腾耗水的影响。[方法]采用热扩散茎流计对尾巨桉树干液流在台风前后进行连续监测,分析其对台风天气的响应,并同步测定林分气象条件,分析台风过程中树干液流与气象因子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台风当天,树干液流密度与台风登陆前后(单峰)不同,呈不规律多峰型曲线,树干日均液流密度(2.89 mL·h~(-1)·cm~(-2))较台风前减少53%,夜间液流波动较大;日间最大峰值(7.76 mL·h~(-1)·cm~(-2))出现在下午,峰值较台风前降低55%,树干液流日通量极显著小于台风登陆前后;台风登陆前树干液流密度峰值(17.4 mL·h~(-1)·cm~(-2))及平均液流密度(6.15 mL·h~(-1)·cm~(-2))分别是台风登陆过后的1.24倍和1.14倍,台风后树干液流日通量较台风前均有所下降;台风当天,影响液流的主要气象因子为风速、大气温度、空气湿度、水汽压亏缺和降雨量,液流与风速的相关系数较台风前增大52%,与降雨量的相关系数是台风前的2.6倍,与其他因子的相关系数较台风前均下降了50%左右,而台风登陆前后之间的主要影响因子差异不大。[结论]台风当天的日均液流密度、白天的平均液流密度和日通量均极显著小于台风前后,而夜间液流显著大于台风前后;台风前后的日均液流密度差异不显著,夜间液流台风前显著大于台风后;台风过程中风速成为影响液流的关键因子,与太阳辐射相关性不显著,其他影响因子与台风前后相同,但相关系数除风速和降雨量外均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9.
柿伪安瘿蚊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柿伪安瘿蚊主要危害浙江省兰溪市的本地品种大红柿。其幼虫在当年生枝条皮上取食并形成虫瘿,严重影响柿子产量。柿伪安瘿蚊在兰溪1a发生1代,以1龄幼虫在柿树受害枝条上的虫瘿内越冬。下沉年份5月上旬成虫羽化降雨量的大小可以直接影响发生量,多雨湿润的年份发生量大,干旱少雨的年份尤其是春季干旱可以明显降低虫口数量。实生苗上虫口数量很少,野柿实生苗为砧木,大红柿为接穗的嫁接苗上虫口数量最多,春梢上虫口数量较夏梢  相似文献   

20.
小地老虎是苗圃的主要害虫之一。在巴盟常常造成实生幼苗的巨大损失。对小地老虎的各种防治方法中,诱杀其成虫是一种重要的防治方法。而准确预测越冬代成虫的始见期和第一次高峰期,是及时设置诱杀器,提高防治效果,降低防治成本的关键。对其幼虫的发生期、发生量以及防治适期的预测预报,也有重要意义。为了准确预测预报小地老虎越冬代成虫的始见期和第一次高峰期,笔者从一九七四年开始在临河县狼山苗圃进行了诱测研究,并利用有关资料,制定出小地老虎越冬代成虫始见期和第一次高峰期的预测式。本预测式,又经过两年的实践检验,证明是简便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