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几种具有代表性的干旱指标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旱指标是进行干旱研究与干旱分析的基础,能直观反映干旱程度。干旱指数的准确性和适用性会直接影响干旱研究的合理性与正确性。本文介绍几种国内外应用广泛的干旱指标,为干旱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甘肃半干旱区季节性干旱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甘肃省兰州市、白银市、定西市、临夏市、平凉市和庆阳市1981—2010年共30 a的气象站数据,依据各季节各站点累积降水量平均值划分干旱等级,分析了甘肃半干旱区季节性干旱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特大干旱、严重干旱、轻度干旱、中度干旱在甘肃半干旱区春季、夏季和秋季均有发生,其中春季以严重干旱和中度干旱为主,夏季以中度干旱和轻度干旱为主,秋季以中度干旱和轻度干旱为主。  相似文献   

3.
高宇  冯婧  张诚  翁白莎  秦天玲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3):11659-11663
从干旱及干旱指标的分析入手,阐述了5种干旱指标:气象干旱指标、水文干旱指标、农业干旱指标、社会经济干旱指标以及生态干旱指标,并指出了其适用范围和优缺点,以及指标构建中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为干旱的评估与预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利用1981年~2012年干旱资料,对贵州32年的干旱受灾面积、成灾面积和成灾率三个指标进行统计,分析了贵州的农业干旱时空分布特征及气候背景,结果表明:贵州省每年都受干旱影响,干旱形势年际差异大,毕节受干旱影响最为严重,贵阳最轻;贵州干旱空间格局主要为干旱少发区和干旱常发区,大方、金沙、和黔西组成贵州省农业干旱最严重的三角地带。贵州年均降水年际变化与干旱年际变化相吻合,而夏季降水对农业干旱的影响最为关键。无雨日年际变化对干旱的指示作用上存在1~2年的滞后期。贵州在厄尔尼诺年均发生不同程度农业干旱,而在厄尔尼诺次年若贵州发生农业干旱,必将是严重干旱。  相似文献   

5.
选用1960-2019年江苏省69个基本气象站逐日观测资料和全省旱灾资料,通过计算逐日作物水分亏缺距平指数,基于游程理论和小波分析等统计方法,分析农业干旱历时、频率、强度、范围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干旱实际发生面积的关联度.结果表明:近60年全省平均年干旱日数变化范围是26~146 d,苏北、苏中、苏南年平均干旱日数分别为106 d、78 d、58 d,冬季干旱日数占年干旱总日数的比例最高,为32.3%,其次是夏季,中度干旱、重度干旱、特别干旱日数占近60年干旱总日数的比例分别为34%、29%、20%,苏北中度干旱、重度干旱、特别干旱60年平均发生频率分别为8.35%、6.50%、6.66%;干旱强度北强南弱,呈纬向分布,西北部旱情最重,也是最易发生极端干旱事件的地方;近60年中度干旱、重度干旱、特别干旱平均覆盖率分别为94.4%、83.0%、54.7%,21世纪10年代中度干旱及以上等级干旱发生范围最大;年干旱日数和干旱强度年际波动明显,无明显线性变化趋势,总体存在13~17年振荡周期;干旱历时长短和强度大小对实际受灾面积、成灾面积的影响不同,受灾面积与干旱日数的相关性更强,成灾面积与干旱强度的相关性更强.  相似文献   

6.
国内外干旱及干旱指标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干旱灾害是对人类社会危害较大的一种自然灾害,也是我国最常见的灾害.总结了国内外关于干旱定义和分类,对气象干旱指标、农业干旱指标、水文干旱指标、社会经济干旱指标、遥感干旱指标进行了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干旱识别和评价的发展趋势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7.
基于1961-2016年140个气象站点的日尺度降水数据和月尺度地表温度(LST)、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利用标准化降水指数(SPI)和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VDI)分别表征淮河流域气象干旱和农业干旱,分析淮河流域冬小麦气象干旱和农业干旱时空变化特征.结果显示:(1)气象干旱时空变化特征:冬前生长期和灌浆成熟期降水量呈上升趋势,越冬期和返青抽穗期呈下降趋势;轻度干旱以上占比表现为:冬前生长期>返青抽穗期>灌浆成熟期>越冬期.(2)农业干旱时空变化特征:时间上,轻度干旱以上占比在越冬期和返青抽穗期呈上升趋势;空间上,冬前生长期轻度干旱以上占比明显高于返青抽穗期和灌浆成熟期,因此有利于冬小麦的生长发育.(3)农业干旱与气象干旱异同性:时滞性,冬前生长期、越冬期和返青抽穗期,TVDI表征的农业干旱较SPI表征的气象干旱时滞小于1个月;灌浆成熟期,TVDI表征的农业干旱较SPI表征的气象干旱时滞1至2个月;空间上,在冬前生长期二者轻度干旱占比差异主要位于东部沿海地区,在返青抽穗期和灌浆成熟期二者轻度干旱占比差异主要位于高海拔地区.而且,从TVDI表征的农业干旱与SPI表征的气象干旱的轻度干旱占比空间分布来看,农业干旱比气象干旱强度大.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渭河流域不同子流域和土地利用类型的气象、农业干旱传播规律,基于研究区1980—2014年的气象数据,使用标准化降水指数和标准化土壤湿度指数分别表征气象干旱和农业干旱,采用皮尔逊相关系数和de Martonne干燥度指数,评估气象和农业干旱的传播时间和响应关系,并通过游程理论提取气象干旱与农业干旱历时、烈度,同时利用 Copula 函数度量气象干旱到农业干旱的传播阈值和农业干旱风险特征。结果表明:1)渭河干流和泾河流域气象干旱向农业干旱的传播时间为3个月,北洛河流域的干旱传播时间为2个月;2)水热条件变化对干旱传播有一定影响,这种影响沿干燥度梯度呈分段变化;3)不同子流域和土地利用类型的抗旱性不同,其中各子流域的草地及泾河、北洛河流域的林地干旱传播阈值较小,易发农业干旱;4)各分区气象干旱传播到农业干旱后历时延长、烈度增大,泾河、北洛河流域耕地的扩大作用最强。本研究可为评估不同干旱类型之间的响应关系,构建流域干旱预警系统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为了更好地评估干旱对衡阳市晚稻的影响,开展晚稻干旱评估模型的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晚稻不同生育阶段的需水量和不同生育阶段的降水量建立了晚稻干旱指数Kdry,结合历史干旱特征年份,确立的晚稻干旱等级指标。晚稻干旱等级指标:65dry≤80为轻旱,80dry≤90为中旱,Kdry>90为重旱。抽穗-灌浆期发生干旱的概率最高,拔节-孕穗期发生干旱的概率次之;乳熟-成熟期发生干旱的概率最低。拔节-成熟期发生干旱的概率也非常高。本研究对晚稻干旱评估取得较好结果,为晚稻干旱评估提供了新的途径,能为晚稻干旱的气象防灾减灾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利用吉林省长岭县1956—2005年降水量、蒸发量、土壤含水量等气象、水文资料对长岭县干旱特征进行研究。根据气象干旱指标、农业干旱指标、水文干旱指标、社会经济干旱指标,对长岭县气象、水文资料包括降水量趋势、降水量距平百分率、降水蒸发比、土壤含水量、水文干旱指数及社会经济需水与供水进行分析,得出长岭县的干旱特征。结果表明:长岭县干旱以气象干旱为主;1956—2005年共发生6次气象干旱,平均每7~8年发生1次;季节性气象干旱平均每2年发生1次;每3~4年出现1次水文干旱;社会经济干旱决定于用水量的多少,可人为调节。  相似文献   

11.
年内干旱是干旱研究的重要方向,对农业灌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由于地区不同,降水不同,农业种植结构不同,导致各个地区的年内干旱情势也各不相同。选取南方丰水地区的衡邵干旱走廊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丰水年、平水年和枯水年进行水库群优化调度研究,揭示衡邵干旱走廊的干旱成因、干旱时间和短缺水量。结果发现:衡邵干旱走廊干旱成因是农业干旱,未来可能会出现社会经济干旱;干旱时间为每年7~9月,符合该走廊夏秋连旱的特点;水量短缺以龙溪桥水库最为显著,丰水年约为1 960万m~3,平水年约为2 383万m~3,枯水年约为4 302万m~3。因此,衡邵干旱走廊应积极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开展渠道防渗、适当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和增加水源工程以应对未来的社会经济干旱。  相似文献   

12.
本文依据降水量距平百分比的游程理论,采用1986-2016年安徽省六大水文站点降雨量数据进行干旱识别,应用函数型数据分析方法拟合修匀干旱历时(D)与干旱烈度(S)的频率分布曲线,并根据重现期研究干旱事件的特征与时间、流域、气候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干旱平均历时整体趋势由北向南逐步减小,干旱烈度受气候影响明显,温带气候所受干旱更严重;函数型数据分析方法所得到的干旱历时与烈度频率分布曲线与普通方法的拟合函数曲线相比较更加接近样本点,具有较理想的拟合效果;随着重现期的增加,干旱烈度与干旱历时呈减轻趋势,干旱发生的频次越严重,再次发生干旱的可能性越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青海省东部农业区区域干旱指标的变化特征,为区域干旱预警和抗旱减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青海省东部农业区12个气象站点近46年(1961-2006年)的气象资料,计算相对湿润度指数,并结合Arc GIS空间插值方法,将基于站点的相对湿润度指数网格化得出区域干旱指标,对其年际变化和季节变化进行分析,采用游程理论提取区域干旱历时和干旱强度,并对其变化进行分析。【结果】1961-2006年,青海省东部农业区近46年来平均月区域干旱指标呈线性减小趋势,干旱呈现出缓解趋势;春季和夏季区域干旱指标呈减小的线性趋势,秋季区域干旱指标呈线性增大趋势。与夏季干旱和秋季干旱相比,春季干旱历时长且干旱强度大。【结论】区域干旱指标所反映的干旱情况与青海省东部农业区实际旱情基本相符,且降雨和蒸发是青海省东部农业区季节性干旱频发的主要气候原因。  相似文献   

14.
李克勤 《农技服务》2016,(4):143-144
干旱一直是影响工农业生产、人类生存以及日常生活和环境建设保护的主要气象自然灾害,一年四季都有发生,利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对册亨县60年(1956-2015年)的干旱灾害出现规律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年年都有干旱灾害,而且秋季干旱出现频率最高,春季干旱出现频率次之,夏季干旱出现频率最低,而且都是轻旱;在跨季度干旱中,秋冬春多季连续干旱出现频率最高,冬春连续干旱出现频率次之,没有跨春夏季的连续干旱。  相似文献   

15.
干旱是植物面临最主要的环境胁迫,植物长期在干旱环境下生存,形成了一系列抵御干旱逆境的生理机制。研究植物响应干旱的生理机制是当前抗旱研究中的热点。文章综述了植物适应干旱的类型,气孔调节、代谢调节、渗透调节、干旱信号传递等适应干旱的生理机制,并分析了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对成县地区1983 ~2013年的干旱现象以及降水量进行统计,总结干旱降水的分布特点.结果表明,该地区干旱的发生频率较高,按季节划分可以发现夏季干旱发生的频率最高,其次是春季干旱;春季干旱近年来有明显的增加,冬季以及秋季干旱次数减少;降水的时间分布不均匀是导致农业干旱的主因;干旱的发生程度具有阶段性特征,且有一定的连旱现象,多是3~5年一旱;干旱对于作物的产量影响显著,凡遇旱作物均因缺水等现象发育成长不良.  相似文献   

17.
干旱与暴雨     
正干旱历史上河南就有十年九旱之说。文字记载我国最早出现的旱灾就发生在河南洛阳附近,发生于夏朝末年。《说文解字》将"旱"释为"不雨也"。从自然因素来说,干旱的发生主要与偶然性或周期性的降水减少有关。现代气象研究将干旱细分为四种类型:气象干旱、农业干旱、水文干旱和社会经济干旱。当气象干旱持续一段时间,就有可能  相似文献   

18.
山东省近五百年的干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旱是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即使在科学技术已取得长足进步的今天,人类面对大范围和程度严重的干旱仍然难于抗御。例如,1972年欧洲、亚洲、非洲和南美洲的严重干旱,曾使这些地区的粮食欠收。因此,对各地,特别是对那些易于出现旱灾地区干旱发生规律、干旱的影响和干旱成因的研究,就显得十分重要了。本文主要是分析我国山东省干旱的历史变化规律、干旱的影响和干旱可能发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干旱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干旱的特点与类型 干旱是指在当前的农业生产水平条件下,较长时段内因降水量比常年平均值特别偏少,影响农作物正常生长发育而造成损害的一种农业气象灾害.干旱通常分为大气干旱、土壤干旱和生理干旱.大气干旱的特点是空气干燥、高温和太阳辐射强,有时伴有干风.  相似文献   

20.
根据1961~2016年陕西省35个标准气象站的逐日降水数据,利用标准降水指数法(SPI),分析了陕西省在年、季时间尺度上气象干旱的变化特征,以及基于干旱范围等级的干旱频率和干旱强度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从1961年至2016年,陕西全省整体上呈干旱化趋势,且干旱范围逐步扩大,春、秋季干旱化较为明显。但自2000年以来,干旱化趋势得到缓解,干旱范围有所减少;(2)根据干旱范围等级得到的各地区干旱频率的空间分布特征,有整体一致、南北相反、中部相反和东西相反等类型;(3)关中地区在全省发生全局干旱时,其干旱频率和强度为省内最高,而在全省发生局部干旱时,其干旱频率和强度为省内最低;而陕北风沙区的干旱特征与关中地区相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