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东省沿海防护林营造技术和效益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广东省海岸线长,营造沿海防护林时间早,成效大;本文介绍广东海防林历史和现状,并对海防林营造技术和防护效益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三北防护林经济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典型调查的基础上,推算出从四九年至八一年“三北”地区建设范围营造的农田防护林,水土保持林,防风固沙林、牧场防护林防护效益和直接效益的年价值为二十五亿元,年效益的价值为投资的百分之六十七,证明建设“三北”大型防护林体系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它可以改善生态环境,增加农牧业产量,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投资方向是正确的,今后,应加快建设速度,提高建设质量。  相似文献   

3.
沙棘是我区分布很广的经济树种,具有较高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据内蒙古林木种子管理站1989年普查,全区现有沙棘林53748.9公顷,其中天然林14473.3公顷、人工林39275.6公顷。我区当前沙棘的开发利用状况主要有如下3项。 1.营造沙棘防护林。在现有沙棘林中,防护林占74%,这是由于我区水土流失严重,过去一直将沙棘作为营造水土保持林的主要灌木树种造成的。从沙棘的防护效益来看是有效的,特别是在黄  相似文献   

4.
太平地防护林体系在设计和营造中综合考虑当地的土地资源状况,全面规划、合理布局,以生态效益为基础,以经济效益为目标,旨在建设一个功能完备、效益齐全的防护林体系。主要内容包括:平川地农田防护林、坡耕地农田防护林、立体疏林牧场、灌丛饲料林、水土保持能源林、旱作速生丰产林、经济林、盐碱地排盐碱工程及盐碱地防护林等。  相似文献   

5.
论辽西北风沙干旱区农田防护林体系更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沙区农田防护林(农田林网)更新问题深入系统的探讨,以农田防护林防护效益永续发挥为总目标,确立沙区农防林合理的更新龄、更新方式和方法,为沙区农田防护林总体效益的持续发挥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农田防护林分生长过程和林况变化过程的分析,得到了林分后期经济效益和防护效益的变化过程,然后根据农田防护林经营的目的,提出其合适的更新采伐时间,这种通过林况反映效益变化的方法在实践中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林业近讯     
赤峰市林研所1988年有10项科研成果获奖赤峰市林业科学研究所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促进了科研事业的发展。去年,这个研究所完成26项科研计划,有10项获国家、自治区奖励。其中:《小黑杨杂交育种》获国家发明二等奖;《收场防护林营造技术及防护效益的研究》获国家科技  相似文献   

8.
刺槐耐旱耐瘠薄,生长迅速,深受群众喜爱,是辽宁西部地区营造水土保持林的先锋树种之一。1958年以来,本地区营造的大面积刺槐水土保持林,已起到了明显的防护作用。现将刺槐水土保持林效应的调查和定位试验研究,初步总结如下,以供参考。一、刺槐水土保持林的营造和生长情况辽宁西部地区很多社队,在山水田综合治理中,大力营造了刺槐水土保持林。造林立地条件以侵蚀部位来划分,主要有分水岭防护林  相似文献   

9.
农田防护林体系结构优化配置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田防护林体系结构优化配置研究范志平,姜凤歧,林鹤鸣,朱教君(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沈阳110015)为达到农田防护林防护效益和经济效益最大并永续利用,防护林体系必须具有在空间上布局的合理性及树种、群落和林分的多样性和稳定性特征。因此,构筑大面...  相似文献   

10.
由江苏省林业科学研究所、中国林科院林研所和苏州市林牧副业局共同主持、昆山县多管局和花桥公社顺扬大队参加协作的苏州地区农田防护林防护效能和增产效益的成果鉴定会,于1983年10月13—15日在昆山县举行.参加会议的有省内外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的生态学、农业生态学、农业气象学、农学、水利、防护林学等方面的教授、专家共30余人.会议对研究成果展开了广泛而有益的讨论,并对三年来(1980年7月到1982年11月)的资料、数据、报告进行了全面的审核.认为:(1)苏州地区农田防护林的防护效能和增产效益的研究,是在对太湖平原进行综合性研究的基础上,从调整单纯的农业结构出发进行的.  相似文献   

11.
前言     
<正> 沿海防护林作为我国重要的林业生态工程,主要目标是通过建立具有较高生产力和稳定协调的人工林生态系统,持续地发挥森林改善生态环境和维护生态平衡等多种效益。木麻黄是东南沿海最为重要的防护树种,自50年代营造木麻黄防护林以来,已在7000多公里的海岸带建起了宏伟的绿色屏障,为改善生态环境、抵御自然灾害及发展沿海地区经济和国防建设发挥了重大作用。但由于防护林管理不善等原因,当前木麻黄人工林经营中存在更新困难、生长衰退以及低效林分多和病虫害增加等突出问题,对木麻黄林的持续发  相似文献   

12.
六十年代以前,我国在林种布局上,特别是防护林的布局,受苏联影响较多。如水源林的布局:水系上游的山脊、分水岭、发源地等营造水源涵养林。这是按地貌、部位划分,方法较粗放,也与省情不符。特别是乌江上游属“少、边、穷”地区,部份尚待解决温饱问题,大面积毁林开荒,水土流失极为严重,森林覆被率在5%以下。若再保持水源林、水保林严禁采伐利用,单纯强调防护效益,必然使防护林的规划难于实施,造林后的管护难于执  相似文献   

13.
从景观生态学和森林生态学角度出发,探讨在防护林的建设中,在有限的投入下,引入"近自然"林的营造理念,模拟再现自然植物群落,以粗放、生态的配置形式营造稳定、持久发挥生态防护功能的"近自然"防护森林。    相似文献   

14.
兴安盟农田防护林建设,经过几十年的不断探索和实践,已逐步向结构合理、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同步提高的方向发展,并从中优选出了多种造林模式。一、窄林带、小网格营造防护用材兼用林模式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兴安盟采用窄林带、小网格营造防护用材兼用林。一般林带由2-4行组成  相似文献   

15.
刘钰华同志是自治区林科院一位中年助理研究员,优秀共产党员。自1961年从北京林学院毕业分配来疆后,一直从事农田防护林的研究工作。他所在的课题组,和有关单位协作,经过多年对南北疆农田防护林营造技术的总结及防护效益的观测研究,提出了在绿洲边缘地区以“窄林带,小网格”为主要内容的农田防护林体系营造技术成果,荣  相似文献   

16.
乌兰布和沙漠绿洲农田防护林防风阻沙规律及防护效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绿洲边缘及内部营造农田防护林最重要的作用是降低风速、控制农田土壤风蚀、防止或减轻地表起沙和风沙入侵,为农业生产营造一个良好的生产环境。绿洲农田防护林是绿洲防风阻沙、控制风蚀必不可少的技术措施之一,对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定位观测实验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不同结构类型的防护林防风阻沙的基本规律及防护效益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防护林工程营造林模式,我们在武水流域通过反复试验,多方对比,探讨了四种不同的营造模式,并成功地推广应用,为我县长防林工程造林、灭荒造林、丘岗山地开发造林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其防护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都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18.
长江上游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综合效益定位观测和计量研究专题,主要研究长江上游的岷江、嘉陵江,涪江、沱江、乌江流域的不同地文条件下的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的树种选择及营造技术等,着重研究其水、土、气象等因子与植物间互相影响,相互制约及其变化的关系.通过实地观测研究,分析试验前后生态环境的变化规律,为正确配备防护林工程中的林种、树种选择,造林技术经营方式等提供依据,并预测、预估各类防护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9.
■沿海黑松防护林更新改造技术针对山东省沿海防护林的现状和特点 ,从实现防护功能和效益出发 ,根据不同的林分类型 ,选用林冠下更新造林、留伐桩萌芽更新、隔行更新造林、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带状更新以及抚育改造等适宜沿海基干林带黑松防护林的改造方式及配套技术 ,采取稀疏林补植、林下种植灌木或绿肥压青、封禁保护枯落物、修枝抚育等有效措施 ,提高林地覆盖度 ,促进林木生长 ,增强防护功能 ,同时培肥林地土壤 ,显著提高沿海防护林的质量和效益。可提供技术服务、技术指导或技术转让。联系单位 :山东省林业科学研究所地  址 :2 5 0 0 …  相似文献   

20.
农田防护林是高效农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调控农田生态环境的多种因素中,其作用最为重要和广阔。农田防护林建设首要任务是改善农田小气候,减免自然灾害的危害,并且它本身也是农田生态系统的生产者,能够为社会提供丰富多彩的林产品。当然农田防护林也有一定的负影响,如与作物争夺水分、养分等,但这些可以通过采取很多措施加以减免,使农田防护林真正发挥出最大的防护效益。营造农田防护林,其首要任务是保护农田,改善农田小气候,改良土壤,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降低风速、涵养水源,防风固沙,减免干热风、台风等自然灾害对作物的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