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性有善的一面,亦有恶的一面,人道主义是人性中善的内在要求。刑罚的人道主义要求禁止酷刑,要求把犯罪人视为目的而非手段,并尊重其尊严,满足其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2.
《悲惨世界》是必读的名著之一,通过阅读这一名著,能够让我们真正理解人性,正确认识人道主义思想,进而自我审视,纠正错误的思想观念,良好的成长与发展。在与同学们进行这一名著讨论的过程中,发现很多同学所评价的冉阿让这一人物形象并不全面。在本文将结合自身的理解及教师的指导,对冉阿让这一人物形象进行全面的解读与评价。  相似文献   

3.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8):202-203
20世纪,西方资本主义制度下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都发生了剧烈的动荡,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严重的扭曲。弗洛姆在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的理论下,综合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思想还有西方的神学观念等,提出了人道主义伦理观念。本文是在阅读过弗洛姆的著作《为自己的人》之后,对弗洛姆的人道主义伦理学有了简单的浅薄认识。论文着重分析了弗洛姆的人生经历和和他的人道主义伦理学。然后本文着重从人道主义伦理学的核心、它的最高价值,还有人道主义良心等五个方面分别阐述了弗洛姆的人道主义伦理学。弗洛姆的一生都在致力于建立一个以人为中心的"健全的社会",他主张把人作为人类的中心。本文旨在通过对弗洛姆人道主义伦理学的研究,指出弗洛姆人道主义伦理学的不足之处和对当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中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狂人日记》揭露了封建宗法制度和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论者认为,鲁迅先生创作这篇小说的指导思想是人道主义思想。并从狂人对社会吃人、家庭吃人的看法,从狂人变革现状的办法和历史“吃人”的史实等方面分析了鲁迅倡伙道”反‘兽道”的人道主义思想。另外,论者还指出《狂人日记》是深受西方文学的人道主义影响。  相似文献   

5.
《白鹿原》是陈忠实的代表之作,从一定程度上来说,《白鹿原》是我国文学界的典型代表,因为《白鹿原》在刻画人性的过程之中,充分地展示了陈忠实的写作功底。《白鹿原》所诉说的几个关键人物,都是具有典型代表的。在这具有典型代表的背后,显然是《白鹿原》能够更好的描绘人性,才使得其代表性更加明显。从一定程度上来说,《白鹿原》就是一部赞美与讴歌人性的代表之作。从人性的立场上来出发去认识《白鹿原》,是我们更全面地理解《白鹿原》的人性含义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一书中,通过对异化劳动的分析,对资本主义社会中人性丧失的揭示和对未来共产主义真正的人性复归的向往,批判了传统理性主义人性观和非理性主义人性观,超越了传统理性主义人性观和非理性主义人性观的抽象对立,把“抽象的人”变成了“现实的人”,从而诞生了包融了理性和非理性成分的现代理性主义人性观。  相似文献   

7.
《百姓》2001,(3)
2月3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乔新生在《南方周末》撰文《人性的张扬——我们为什么关注婚姻法》——文中写到:在这次婚姻法的修改过程中,传媒公开了人大常委会联组审议的情况。在代表们的精彩发言里,人们又看到了人性的复归。同居问题,第三者问题,妇女的权益保护问题,甚至男人找妇联诉苦的问题都在庄严的大会堂里被提了出来。多少年来人们在婚姻关系  相似文献   

8.
<正>艾芜《南行记》第二部分——《山峡中》,是一段凄美动人的故事,如梦如烟,如泣如诉,如寒露打湿的蝴蝶羽翼,飘渺而低沉呜咽。《山峡中》不像很多近代作品那样,突出政治形态意识,企图概括时代、社会的横切面,这部作品以作者自身在云南山区一段时间的流浪生活为原型,写一个读书人混迹在一群亡命徒中,为生存所逼干些偷盗的勾当,但却闪烁着人性的光辉,人性的魅力是不局限于某个时代的。  相似文献   

9.
霍桑在他的代表作《红字》中, 从人性的角度出发, 让我们看到人是善和恶的混合体。人性在善和恶之间摇摆, 人所掌握的科学也随之或造福人类或危害人类的幸福。  相似文献   

10.
正雨果的全名为维克多·雨果,他是法国的一位著名作家,也是当时浪漫主义文学的主要代表。针对于雨果的不同文学作品来看,他所展现的创作主题基本都是一样的,都是展现了一种资本主义的民主思想,对当时社会情景中人道主义所倡导的仁慈博爱进行了非常热情的赞颂,对暴力进行了强烈的评判。雨果的代表作品有很多,其中包括《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在本文中,我们来分析一下《悲惨世界》中的语言艺术。1关于《悲惨世界》中的语言特点  相似文献   

11.
在游龙戏凤故事的发展过程中,话本小说《客窗闲话》与杂剧《梅龙镇》和电影《龙凤店》,是非常重要的三部作品,这三部作品虽然围绕皇帝微服出游展开想象,但是在内容上还是有差异的,这就导致了主题相应地发生变化。《客窗闲话》突出原道说教意义,强调“戒色”;《梅龙镇》描写充满神性的皇帝的情欲追求;《龙凤店》则展示了人性的力量。  相似文献   

12.
我国是一个历史传承悠久的国家,杜丽娘是汤显祖《牡丹亭》中一个典型的成功女性形象,在她的身上融入了作者的至情至善的情感思想,号召女性思想的觉醒,具备自我意识,而不是男性的附庸。在《牡丹亭》中,杜丽娘勇敢的冲破封建思想的束缚,追求自己的幸福,是封建时期同命运抗争的代表性人物。但同时,杜丽娘也是一个矛盾体,除了敢于打破封建思想束缚的同时,人性和理性同样在她身上交织在一起,在无形中揭露了当时封建社会对于人性的摧残和压迫,将对人性解放的追求寄托在杜丽娘的身上,具有极强的社会意义。作为一名高中,在汤显祖的《牡丹亭》时,同样可以感受到作者那种至情至善的情感思想,借此来阐述从杜丽娘的形象特点,表达自身的观点。  相似文献   

13.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曹雪芹在《红楼梦》之中实际上深刻的揭示了封建文化必然衰落的根源。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从四大家族逐渐衰落以及四大家族各个关键人物,逐渐凋零的过程,我们也可以看出对人性的压榨和摧残,是《红楼梦》揭示封建文化对人衰亡的基本规律。因为对于任何社会制度来讲,如果不能更好地发展人性,如果仅仅把人作为社会生活的工具或者某种文化的附庸,那么这种文化和这种制度,是必然要灭亡。封建文化不能够使得人们得到更好的生活,这是红楼梦所揭示的,也是封建文化必然衰亡的根本原因。《红楼梦》之中的各个关键人物,实际上都是处于封建文化的奴役和压迫之中的。封建文化奴役压迫的过程之中,人性得到了压抑式的发展,不能充分的施展对于人性的展望,是《红楼梦》所揭示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分析了得伐石太太、贵族兄弟、梅尼特医生以及代尔那这几个人物形象,并据此探讨了《双城记》小说中所表现出的人道主义思想。旨在通过于此,能为广大读者提供参考和启发,并加深对狄更斯《双城记》这部作品的理解和把握。  相似文献   

15.
《艰难时世》揭示出工业文明在创造巨大社会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导致了贫富两极分化、阶级矛盾日益尖锐以及反动的资产阶级价值观念,资本主义制度的黑暗和罪恶日益暴露。狄更斯表达了对苦难人民悲惨命运的深切同情,期望通过人道主义情感教育来拯救整个资本主义社会。  相似文献   

16.
大卫·马麦特的戏剧代表作《美国野牛》,以精妙生动的“马麦特话语”,凝练丰富的喜剧冲突,从语言与行动和事实、生意与人情人性、货币与商品及善恶等复杂关系的层面,形象地刻画了人物的矛盾纠结、困扰与惶恐。由此展现了现代美国人焦虑不安的经济生活和精神危机,暴露了现代美国社会伦理道德的沦丧,深刻揭示了人性的脆弱。其意义是,马麦特以反面警示的方式唤起人性中善的一面,即爱和信任;这也就是本剧人性关怀的现实主义主题所在。  相似文献   

17.
《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寄托了沈从文对于人性美的深刻思考。人性是文学始终关注的主题,沈从文通过翠翠、爷爷、天保和傩送兄弟等人物形象的塑造、细腻的心理描写、优美的景物描写和映衬的手法以及带有浓郁地域色彩的语言运用等表达了他对于人性的期望和憧憬。  相似文献   

18.
《肖申克的救赎》以哥特式小说的震慑力反映了制度化对人性的迫害, 通过人性与专制, 自由与禁锢,希望与制度化的哥特式冲突, 表达了人类对于命运和人生的理解。小说使用哥特式手法将幻灭的人类从空虚麻痹的状态中激活, 重新点燃其追求梦想, 追求自由的希望, 并完成生命中真正的救赎。  相似文献   

19.
歌德是著名的戏剧家和哲学家,《浮士德》作为歌德著名的代表作,其中对善与恶进行了充分的阐释和说明,其中所蕴含的哲学思想内涵十分丰富。在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中,对于善与恶的探究从未停止,人性中的善是人们美好的品质,但是恶却也从未离开,恶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人性善的实现。从《浮士德》中不同角色的代表,将善与恶更加具现化,促使人们可以更加深入理解其中的思想内涵,获得别样的情感体验。作为一名高中生,结合自身情感体验,从多种角度来探究歌德《浮士德》中所阐述的善与恶。  相似文献   

20.
台湾当代女作家李昂的创作深受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影响,其代表作《杀夫》对精神分析理论的借鉴较为明显。《杀夫》从人性的深层角度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细腻地刻画出精神崩溃的陈林市如何从受虐者变为施暴者,双重性格的陈江水如何从人性发展到兽性,人性扭曲的阿罔官如何从"被吃"发展到"吃人"状态的全过程。从而使陈林市、陈江水、阿罔官三个人物形象呈现出浮雕般的立体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