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石刁柏负泥虫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春清  樊瑛 《植物保护》1996,22(1):20-22
石刁柏负泥虫是药用植物石刁柏的重要害虫。该虫在北京1a发生4代,世代重叠。第1代成虫出现在5月下旬~6月下旬,第2代为6月下旬~7月中旬,第3代为7月下旬~9月中旬,第4代为9月下旬~10月中旬。第4代成虫10月下旬钻入土缝中越冬,翌年4月中旬开始出土活动。  相似文献   

2.
梨枝圆盾蚧在陕西省苹果园1a发生3代。主要为害时期:越冬代为4~6月,第一代6~8月,第二代8~10月。此虫主要为害苹果树枝条,而以为害果实造成的经济损失最大。防治上应重点抓好冬春修剪有虫枝条,以及果树发芽前、开花前和果实套袋前的化学防治。  相似文献   

3.
三化螟[Tryporyza incertulas (Walker)]是我国华南双季稻区水稻生产上的主要害虫之一.在华南地区1a发生4代,以老熟幼虫在稻桩中越冬,成 为第2年的虫源.第1、3代为害水稻造成枯心,第2、4代为害水稻造成白穗.常年发生程度第2、4代重于第1、3代,它的发生与为害对水稻产量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4.
三化螟是我县水稻的常发性害虫 ,2 0世纪 (下文同 ) 5 0年代至 80年代初期发生较重 ,80年代中期以后 ,虽有个别年份某个世代发生有所上升 ,达中等或中等偏重程度 ,但绝大多数年份各代为轻发生、局部中等偏轻 ,常年发生面积、残虫密度、为害率均较低。总体来说 ,我县近十多年来三化螟为轻发生。现将其发生情况和原因分析如下 :1 基本发生情况1 .1 发生程度轻、面积小 我县属三化螟 4~ 5代发生区 ,历年灯下均有 5代成虫 ,第 2、 4代为主害代 ,常以第 4代幼虫和第 5代幼虫混合越冬。分析1 987~ 2 0 0 1年 1 5 a有记录的 72代次的发生情况 …  相似文献   

5.
为了掌握桃园梨小食心虫发生规律,2014—2016年,采用性诱监测方法对浦东桃园梨小食心虫田间成虫种群动态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该虫在上海地区每年发生4—5代,4月上、中旬始见越冬代成虫,越冬代和第1~4代发生高峰期分别为4月下旬、5月中、下旬、6月下旬、7月下旬、8月下旬和9月中旬。7月中旬是该虫全年为害高峰期,蛀梢率达18.50%~36.40%,蛀果率达9%~23%。  相似文献   

6.
悬铃木方翅网蝽的发生与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悬铃木方翅网蝽1年发生5代,全年发生期4~12月,第1代近70 d,2、3、4代的历期在40 d左右。若虫5龄,若虫期9~23 d,成虫寿命为10~25 d。每雌虫产卵约300粒,卵期为9~34 d。该虫10月中下旬开始以成虫越冬,越冬场所主要是主干或主侧枝的树表翘皮,每年发生量主要与气温、林木的郁闭度以及天敌相关。  相似文献   

7.
棘跳虫在百合上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对棘跳虫生活习性及发生规律的观察研究和防治试验表明,棘跳虫在绥宁县1a发生6~7代,世代重叠;以成虫或高龄若虫越冬;发生适宜温度18~28℃,低于15℃或高于33℃不利发生,相对湿度在80%~90%时有利发生;一至三代发生量大,为害百合严重;选择对口农药,采用生态农业综合治理技术可控制其为害。  相似文献   

8.
1 韭蛆发生规律 韭蛆义叫迟眼蕈蚊.在黄河流域陆地1年发生4~5代(大棚常年为害).以幼虫在韭菜根周围3~4cm土中或鳞茎内休眠越冬.翌年3月下旬后.  相似文献   

9.
草地螟越冬代虫源量与一代发生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康保县植保站1979~2002年24a草地螟系统监测资料的研究分析,明确草地螟冬前当地的越冬基数与越冬代成虫量、一代卵量和一代幼虫发生面积的相关性不显著,虽然在全国范围这种相关是显著的。而越冬代成虫发生量与一代卵量和一代幼虫发生面积的相关性则达到极显著水平。为掌握草地螟发生规律,提高预报准确率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甘蔗异背长蝽已发展为益阳市甘蔗主要害虫。通过观察,对其形态特征进行描述,并明确该虫在当地1a发生2代。以成虫越冬。越冬代成虫和第一代成虫分别于4月上、中旬和6月底至7月上旬各形成1次成虫产卵高峰。根据研究实践,提出了其发生影响因素和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1.
调查结果表明,杨梅小细蛾在慈溪市1a发生2代,世代重叠明显,以幼虫在叶部泡状斑中越冬。其发生分布与为害以树体下部叶片为主,在9~10月主治第二代幼虫是防治的关键,可选用20%杀灭菊酯2000倍或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喷洒树冠下部,防效良好。  相似文献   

12.
应用积温预测玉米螟越冬代成虫发生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海郊区玉米螟主要在棉花茎秆,棉田枯铃、枯叶及棉仓晒花帘等处越冬。应用有效积温(玉米螟越冬代幼虫和蛹发育起点及有效积温)预测越冬代成虫发生期,其结果与实际发生情况基本相符。 一、越冬虫态的有效积温 1.越冬代幼虫:10月份取越冬代幼虫500—600条,分成8组,其中4组放在不同温度的温箱内,采用变温(温差为8℃),计算时用其平均值,其余4组放在7—8℃的冰箱内,  相似文献   

13.
黑刺粉虱[Aleurocanthus spiniferus(Quaintance)]主要为害柑橘、油茶、梨、柿、葡萄及茶树等植物。作者在调查高州市橄榄[Canarium albumo.(lour.)Raeusch]病虫害时,发现黑刺粉虱在本市的新垌、大坡、东岸等地为害橄榄十分严重。为此,对黑刺粉虱为害橄榄的生物学习性和防治进行了初步研究。1生活习性橄榄黑刺粉虱在本市1年发生4~5代。以老龄若虫在叶背越冬。越冬幼虫2月下旬化蛹,3月中旬开始羽化为成虫。越冬代1代各虫态的发生比较整齐,2代以后出现世代重叠。各代成虫发生高峰期分别为3月中下旬、5月下旬、7月中旬、8月中旬和10月上旬。…  相似文献   

14.
茶黑毒蛾(DasychirabaibaranaMatsumura)属夜蛾科,又称茶茸毒蛾。该虫近几年来在旌德县部分茶区发生为害严重,,对茶叶生产影响较大。为此,我们对茶黑毒蛾在本县的发生规律进行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几点防治意见。1发生规律1.1生活史茶黑毒蛾在本县1a发生4代,各代发生较整齐。第一代(又称越冬代)历期230d(包括越冬期),第二、三、四代历期均为45d左右。越冬代卵,于翌年4月初孵化,为害春季茶园。幼虫于5月中旬开始化蛹,5月下旬开始羽化出第一代成虫,羽化后1~2d成虫开始产卵;第二代发生期在5月下旬至…  相似文献   

15.
通过苗圃区系统调查和室内饲养观察发现,曲纹紫灰蝶在柳州1a发生6~7代,1代历时19~24d,幼虫主要发生时段在7月中旬至11月上旬,主害代(第4代)幼虫期出现在8月下旬至9月中旬。  相似文献   

16.
甘蔗二点螟的生物学与测报调查方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点螟是我省甘蔗上的主要害虫。根据笔者多年的调查观察,本文报导甘蔗二点螟的生物学及测报调查方法。1甘蔗二点螟的生物学在我省,甘蔗二点螟一年发生4~5代,以老熟幼虫和少数低龄幼虫在宿根蔗残、残留蔗茎及秋冬笋枯南内越冬。越冬幼虫在3月底至4月下旬化蛹、羽化为成虫。各代幼虫主害时期:第一代4月底~5月下旬;第2代6月下旬~7月中旬;第三代7月下旬~8月中旬;第四代8月下旬~9月上旬。成虫多在夜晚羽化,白天躲避,晚间活动,靠雌蛾分泌性外激素,引诱雄蛾交尾;第二天晚上开始产卵,持续4~5d,产卵200粒左右。卵多产在l~4叶的…  相似文献   

17.
2013—2017年,利用性诱剂诱集大樱桃园(附近种植梨、桃、苹果等其他寄主作物)梨小食心虫成虫,研究多寄主生境下梨小食心虫种群消长动态。通过观测发现,在烟台市与多种果树混栽的大樱桃园中,梨小食心虫1年发生5代。其中,越冬代成虫盛发期为4月中、下旬,第1代成虫为5月下旬末至6月上旬初,第2代成虫为6月下旬末至7月上旬,第3代成虫为8月上、中旬,第4代成虫为9月上、中旬。各世代成虫发生期多连续,存在世代重叠现象。成虫发生期持续时间以越冬代和第4代较长,以第2、3代较短。各世代成虫发生量以越冬代和第1代蛾量较多,其余3代数量起伏不定。建议生产上重点防治越冬代和第1代。  相似文献   

18.
河北省二点委夜蛾发生世代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二点委夜蛾[Athetis lepigone(Mschler)]是2005年河北省首次发现报道的夏玉米苗期的新害虫,危害日趋严重。本文通过分析近年来对二点委夜蛾成虫的监测数据,研究其发生世代。结果表明:二点委夜蛾在河北省每年发生4代。4-5月为越冬代成虫期,6-7月上旬为1代成虫期,7月中旬-8月上旬为2代成虫期,8月中旬-9月下旬为3代成虫期。其中1~2代成虫蛾量大,蛾峰明显,以第2代幼虫为害玉米苗最为严重,越冬代成虫和第3代成虫蛾量较少,蛾峰不太明显。  相似文献   

19.
日本黄脊蝗在商洛市1年发生1代 ,以成虫在农田及地边、路边较厚的草叶之下越冬 ,翌年4~6月为越冬代成虫活动、交配、产卵繁殖时期 ,7月上旬至9月下旬为蝗蝻生长发育期 ,9月下旬末至10月上旬为成虫羽化盛期。8、9月气温偏高 ,蝗蝻发育速度快 ,成虫羽化期早 ,发生量大 ,作物受害重  相似文献   

20.
室内饲养和田间调查表明,棉铃虫在甘肃敦煌棉区年发生3~4代,第4代为不完全代。明确了各世代的盛发期和主要寄主作物。阐明了棉铃虫在本棉区可以安全越冬。越冬蛹主要分布在0~5cm的土层内,且四周地埂是棉铃虫越冬的主要场所,冬灌可显著降低越冬蛹的存活率。结合多方面调查资料分析,初步认为本市棉铃虫虫源以本地虫源为主。同时,还在变温条件下,饲养观察了本地区棉铃虫各代、各虫态的发育历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