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以2010~2012年示范和展示品种为材料,以各品种单位面积平均产量及其株高、有效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穗长等6个产量性状的表型值为依据,通过三年平均产量比较试验,系统的阐述了不同熟期品种在二积温带的产量及产量性状表现。试验结果表明:与主栽品种空育131比较,2010~2012年平均产量较高的11片叶品种为龙粳29、垦粳2号、垦稻21、垦稻20、龙粳27、龙粳20、龙粳26;产量较稳定的品种为空育131、龙粳25、龙粳20、垦粳2号、龙粳29。12片叶品种年际间产量差异较显著,相对较稳定的品种为垦鉴稻6号、垦稻14、龙粳21,绥粳10、松粳10、北稻5号;与主栽品种垦稻12比较,三年平均产量较高的品种为垦粳4号、垦稻14、垦鉴稻6号、绥粳10、龙粳21。本地区适宜选择11片叶品种为主栽品种。  相似文献   

2.
以新稻11号、新稻36号、新稻44号为试验材料,采用不同栽培模式,对3个品种在新疆和田地区的种植表现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3个供试水稻品种在插秧条件下的产量水平均显著高于撒播,其中新稻11号的产量最高,新稻44的整精米率明显偏低,因此,建议当地在采用插秧栽培模式时,选择新稻11号或新稻36号更为适宜。  相似文献   

3.
将垦稻12、绥粳4号混合种植既保留了垦稻12米质优、分蘖力强及绥粳4号有香味的优良特性,又克服了垦稻12秸秆软、绥粳4号分蘖力差的缺点。本文研究了垦稻12、绥粳4号不同比例混播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垦稻12和绥粳4号按4∶6的比例混种,提高了水稻抗倒伏能力,增加了水稻茎蘖数,产量达9 233.55kg/hm~2,食味评分87分。  相似文献   

4.
水稻插秧期对主茎叶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2007年八五○农场结合不同插秧期试验进行了11叶品种空育131和12叶品种垦稻12的叶片生长情况调查,结果表明:叶片的增减量与产量呈正相关,11叶品种后4叶叶面积和12叶品种后5叶叶面积与单位面积产量有同步升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不同插秧密度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龙粳26和垦05-795两个品种进行不同插秧规格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的插秧密度对水稻的产量有影响,对水稻的抗逆性、米质影响不显著。龙粳26最适宜的插秧规格是30 cm×10 cm,产量达到664.4 kg/667 m2,其次是26cm×13 cm,产量达到658.9 kg/667 m2;垦05-795最适宜的插秧规格是30 cm×10 cm,产量达到697.2 kg/667 m2,其次是30 cm×13 cm,产量达到672.0 kg/667 m2。  相似文献   

6.
为筛选出适合墨玉县生产的优质高产水稻新品种(系),以满足该县优质稻米品牌创建和当地稻农对优质高产水稻新品种的需求,为提高水稻单产水平、改善品质以及大面积推广提供理论依据。2019年对新疆农业科学院培育的8个水稻新品种(系)进行机插秧比较试验,以南疆目前主栽品种新稻11号为对照,鉴定其适应性、丰产性等特性。结果表明:新粳2号、新稻49号、新粳4号三个品种产量均高于对照新稻11号,且生育期和对照相当,综合性状表现突出,适合在墨玉县进行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7.
垦研1803是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水稻研究所2010年以空育131为母本、垦鉴稻3号为父本杂交,通过南繁加代,经系谱法选育而成的粳稻新品种。该品种早熟、多抗、优质,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插秧种植。对垦研1803的选育过程、产量表现、特征特性等进行了介绍,并从播种及插秧、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冷害预防等方面总结了其栽培技术要点,以期为垦研1803的生产应用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8.
以18个水稻品种为试材覆膜滴灌处理,试验结果表明:垦稻9、空育131、垦鉴稻6号、垦稻19等品种较适合旱种水稻的生产,垦稻9和垦稻19为主茎10片叶品种,生育期短,较适合水稻旱种,但因抗倒伏能力一般,栽培措施上要加强管理,垦鉴稻6号为主茎12片叶品种,在2013年的气候条件下能够成熟,但在其他年份能否正常成熟有待进一步验证。整个生育期灌溉用水量约为290 m~3。  相似文献   

9.
优质粳稻垦稻12号、绥粳4号混种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垦稻12号、绥粳4号的特征特性,本文分析阐述了2个品种混合种植的原理,将2个品种按1∶1的比例混合种植,并提出了混种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0.
黑条矮缩病会导致水稻严重减产。试验表明,水稻不同品种、不同稻作方式黑条矮缩病发病程度有明显差异。扬州地区水稻生产应选用淮稻13号、扬育粳2号、南粳44和武运粳29号等发病较轻的品种,采用机插秧、抛秧等轻简稻作方式,化学防治以防治灰飞虱为主,切断毒链,有效控制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以空育131为试材通过裂区试验,研究不同肥料和密度水平对水稻农艺性状、产量及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在行株距为30 cm×10 cm和30 cm×13 cm,产量相差不大,以行株距30 cm×13 cm在高肥力水平下产量最高,田间施肥量450kg/hm2比375 kg/hm2农艺性状有所改善,产量及产量性状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所以建议在生产中推广密度为30cm×13 cm并搭配施肥量450 kg/hm2。  相似文献   

12.
淮北地区秸秆全量还田机插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淮北地区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机插稻高产栽培关键技术,于2011-2014年进行专题试验,研究比较了不同栽培措施对机插稻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连粳7号、宁粳4号、连粳11号综合性状好,易于实现机插高产稳产;机插稻产量随播期的推迟而下降,采用柴米河基质和远大基质育壮秧可显著增产;机插株距11.7 cm×13.0 cm实产最高,产量与施氮量成抛物线关系,以纯氮用量22.5 kg/667 m2的处理产量最高;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干湿交替的节水灌溉模式显著增产8.70%;施用硅肥、矮壮丰、碧护均有显著增产效果。因此,淮北地区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应选用机插高产品种,适期早播密植,适当增施氮肥,实施节水灌溉,配套基质、硅肥及生化试剂的合理使用,可促进机插稻大面积平衡高产。  相似文献   

13.
太湖稻区机插稻高产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机插育秧专用肥、播种量、播栽期、栽插密度、氮肥等进行试验示范,结果表明,机插稻获得大面积产量650 kg∕667 m^2,采用育秧基质和机插秧育秧专用肥、常规粳稻播种量干谷100~120 g/盘、湿谷120~150 g/盘,正常育秧肥用量适宜播栽季节,秧龄在18~20 d,可培育适于机插的壮秧;在每667 m^2插足1.8万穴,基本苗6万左右;同时要适期栽插,一般在6月10~20日栽插;适施氮肥,氮肥运筹前后比例以6:4较适宜,有利于足穗、大穗实现优质高产。  相似文献   

14.
种植密度和施N时期对不同穗型水稻源库关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群体源库特性受品种遗传力控制较小,而受栽培条件的影响较大,所以栽培措施是调节水稻源库关系的一种主要手段。本文通过研究密度和施N时期对穗重型水稻垦稻12和穗数型水稻垦稻17源库关系的影响发现,N肥后移对两个品种分蘖成穗率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不同密度下穗重型水稻垦稻12在D2处理下分蘖成穗率最高,而穗数型水稻垦稻17则在D3处理下表现较好。在对叶面积指数(LAI)的影响上,穗数型品种在生育后期比穗重型品种具有更高的LAI,N肥适当后移有利于增加最大LAI和成熟期LAI,垦稻12和垦稻17LAI最适的密度分别为D2和D3处理。在粒叶比上,穗重型的垦稻12明显高于穗数型的垦稻17,垦稻12在D2密度下,垦稻17在D3密度下,N4处理最有利于二者粒叶比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In hydroponics, nutrient management is the limiting factor to obtaining optimal production, and nitrogen (N) is the key component to consider when optimizing nutrient management in these types of systems.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is to evaluate different combinations of N fertilizer concentrations in order to optimize the yield of basic seed potato minitubers in a three-phase hydroponic system. Treatments consisted of five combinations of N concentrations, applied before and after 21 days after plant transplant as follows, respectively: 1) 13 and 13, 2) 13 and 0, 3) 13 and 7.8, 4) 13 and 16, and 5) 13 and 26 mmol L?1. Propagation was performed by transplanting 3–4 cm potato plantlets cv. Agata from sprouts. There were significant effects of N treatments on all measured variables (root, leaf, stem, and plant dry weight and minituber number and weight). To obtain the maximum minituber number yield, 9.51 minitubers/plant, corresponding to 67 minitubers/m2, post 21-day adjusted N concentration was 18.4 mmol/L. Treatment 4 promoted higher basic seed potato minituber yield in a three-phase hydroponic system.  相似文献   

16.
玉米不同种植方式氮肥合理施用研究   总被引:22,自引:6,他引:2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就两种不同种植方式玉米不同氮肥用量的产量效应、玉米的氮肥利用率和生产率进行研究,研究表明,移栽玉米的氮肥利用率和生产率都比直播玉米的高,玉米产量和施氮量以线性加平台模型为最优,通过线性加平台得到祥云移栽玉米的最佳施氮量为250 kg/hm2,沾益直播玉米最佳施氮量为190 kg/hm2,表明在现有的生产力水平下,通过适当的模型选择,氮肥用量可以减少而不致于影响产量的下降,从而减少由于过量施用氮肥带来的环境负效应。  相似文献   

17.
以早熟晚粳新品种武运粳30号为材料,探讨在机插条件下不同密肥管理对该品种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行株距为29.7 cm×9.9 cm、每丛5.3株苗规格下武运粳30号产量最高。建议在今后的机插生产中,尽量调小株距、加大抓苗量,达到适宜的群体关系,促早够苗,以获得足够多的有效穗数;在穗肥施用方面,在中期及时搁田、及早落黄的基础上,分2次(倒4叶期和倒2叶期)施穗肥,每667 m~2用量为10 kg尿素或9 kg尿素+9 kg复合肥配合施用。  相似文献   

18.
辽粳534生育期155~156d,株型紧凑,茎秆粗壮,叶片直立上耸。株高105~110cm,单株分蘖8~12个,穗长16~20cm,每穗120~200粒,穗形为半紧穗,千粒重25~26g,米质优良,产量650~720kg/667m~2。栽培技术要点是适当晚育晚插,施足底肥,总施肥量(以硫铵计算)60~65kg/667m~2为宜。插秧规格30cm×15cm,注意N、P、K合理配合及稻曲病和二化螟的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