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水稻倒伏原因及防御技术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三江平原粳稻产区,生产中常发生水稻倒伏,造成减产。笔者针对这种现象,进行生产实践调查、试验研究,分析探讨水稻倒伏原因,并提出防御倒伏的综合栽培技术。水稻倒伏主要原因是品种自身抗倒伏能力差,田间没有应用配方施肥技术,不按水稻需水规律灌水。秧苗素质差,插秧密度大,整地质量不好,病虫草害和台风、暴雨等恶劣的环境条件也能造成水稻倒伏。选用抗倒伏的优良水稻品种,控制氮肥、增加磷钾肥,应用"浅、湿、干"间歇灌溉法,旱育稀植培育壮秧,及时防控病虫草害等技术都能有效地防御水稻倒伏,增加水稻产量,提高稻米品质。  相似文献   

2.
倒伏是目前水稻生产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它受到外界环境、栽培技术以及本身特性等多重影响,由于缺乏有效的防御措施,已成为影响寒地水稻高产稳产的重要限制因素之一。介绍了水稻倒伏的类型及危害,对引起倒伏的各因素进行简要分析,提出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倒伏发生。  相似文献   

3.
水稻抗倒伏施肥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倒伏是水稻生产中的一个严重问题,水稻茎秆倒伏严重影响水稻产量和稻谷品质,倒伏发生越早,损失越大。从施肥方法和肥料组成等方面,综述了防止水稻倒伏施肥技术研究进展,提出了有待拓宽和深化研究的内容。  相似文献   

4.
水稻倒伏对产量影响的试验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稻倒伏主要发生在抽穗后灌浆期、乳熟期和蜡熟期,水稻发生倒伏不仅增加了收割成本,浪费劳力,减少产量,给广大农民造成巨大损失,还影响稻米品质。为进一步探索水稻倒伏对稻谷产量和生产效益的影响程度,2007年9月笔者就水稻倒伏扶正进行多项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水稻倒伏后进行人工扶持,对提高水稻生产效益和保护农田生态环境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张小明 《北方水稻》2011,41(4):32-33,53
阐述了黑龙江省水稻低温冷害发生的时间规律和地理分布规律,分析低温冷害对黑龙江省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冷害防御措施。  相似文献   

6.
水稻倒伏研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倒伏是水稻生产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已成为高产稳产的重要限制因素之一。倒伏所造成的损失与水稻生长环境和倒伏的发生时期有关。倒伏是一个综合的、复杂的现象,它受到外界环境、栽培技术以及本身特性等多重影响。适宜的生长环境可以促进水稻生长和产量的提高,但会引发倒伏或使倒伏程度加重。鉴于倒伏对产量、品质的严重影响。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水稻倒伏的类型、水稻倒伏构成因素以及提高水稻抗倒伏能力的各种措施,展望了水稻抗倒性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刘伟 《北方水稻》2015,(1):65-67,71
水稻倒伏是一个长期威胁着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上许多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问题。本文概述了水稻倒伏的危害性及倒伏的类型和发生机理,并对国内水稻倒伏育种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进行了详细回顾与总结,从几个方面重点阐述了中国水稻倒伏育种研究的理论方法与实践应用。结合水稻倒伏育种目前存在的局限,探讨了未来发展的策略,提出了今后在水稻抗倒伏育种领域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从水稻三系不育系倒伏现象、类型及危害着手,分析了不育系繁殖倒伏发生的原因.不育系倒伏主要受三大因素的共同制约,即气候因素、栽培因素及亲本内在遗传因素。提出了合理密植,保证基本苗;科学管水,平衡施肥:科学喷施“920”等有效防治水稻倒伏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9.
阐述了寒地稻区水稻低温冷害发生的特点﹑规律,低温冷害对水稻不同生育期的影响,并提出如何正确诊断水稻冷害的发生及防御措施。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省水稻低温冷害的早期诊断及防御措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阐述了寒地稻区水稻低温冷害发生的特点、规律,低温冷害对水稻不同生育期的影响,并提出如何正确诊断水稻冷害的发生厦防御措施。  相似文献   

11.
水稻抗倒伏研究进展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倒伏是水稻生产中的一个严重问题。从水稻倒伏的主要影响因子、水稻抗倒伏机理、抗倒性评价及其遗传等方面,综述了水稻抗倒伏研究进展,提出了有待拓宽和深化研究的内容。  相似文献   

12.
水稻抗倒伏性状的分子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倒伏是水稻高产稳产的一个重要限制因素。水稻倒伏主要受植株形态、茎秆结构与细胞壁成分的影响。近年来,随着水稻基因组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水稻抗倒伏性状的研究已逐渐从植株表型分析发展到分子水平调控机理解析。本文综述了水稻株型、茎秆特性与细胞壁化学组成对水稻抗倒伏性状影响的分子机理。这些研究为水稻抗倒伏分子育种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持续一定时间的深水灌溉是稻渔共生的必要条件。稻渔共生条件下水稻品种优质、高产、抗倒伏性状的优劣直接影响到稻谷量质安全。本文阐述了稻渔共生下水稻品种的筛选、倒伏的危害与抗倒伏评价体系的构建,以及深水灌溉对水稻茎秆力学、形态学和解剖学特征的影响等研究进展,旨在为稻渔共生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黄淮海夏玉米倒伏及化控抗倒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倒伏是制约黄淮海平原区夏玉米增产的重要因素之一,创新防止倒伏的技术措施是目前玉米高产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化控技术是除品种选择外解决作物高产与倒伏矛盾的有效措施之一。国内外学者从农艺性状、解剖学特征、生理代谢变化及分子机理等方面对作物化控抗倒栽培技术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显著成效。本文综述黄淮海平原区夏玉米倒伏分类、发生特点、影响因素以及化控技术对玉米抗倒伏的调控机制及其应用的发展历程,对解决该地区玉米倒伏问题实现高产、抗倒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倒伏是严重影响水稻产量与品质的一个因素.通过常规灌溉和节水抗旱栽培模式下与水稻抗倒性密切相关的性状指标的变化,探讨了黑龙江省各积温带水稻主栽品种(系)的抗倒性.结果表明,节水抗旱处理使部分品种(系)的倒伏指数减小,倒2节带鞘抗折力增加,节间干物质量增加,节间横切面积减少,茎壁增厚;抗倒性、抗旱力指数和实测产量等指标表现...  相似文献   

16.
马瑞 《北方水稻》2009,39(5):13-15
对四个代表性的水稻品种(品系)空育131、垦稻12、垦稻13、合选0172-2的倒伏性状进行研究,采取倒伏指数作为水稻抗倒的指标,从中分析影响水稻倒伏的各因素。结果表明:四个品种(品系)的第一伸长节的倒伏指数均高于其第二伸长节,表明第一伸长节是倒伏的敏感节位。本试验中品种的抗倒伏性,不是通过株高,这单一性状所能完全反映的;伸长节的抗折力与水稻倒伏指数关系最为密切,显著水平最高。  相似文献   

17.
吴云艳 《中国稻米》2022,28(6):49-53
以越光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生物炭与硅肥配施对水稻抗倒伏特性、茎秆强度、化学物质含量、酶活性的影响及相互关系。结果表明,花生壳生物炭与硅肥配施显著降低了水稻节长,增加了茎粗,进而降低了水稻的倒伏指数和倒伏面积率,并提高了茎秆中的淀粉、木质素和纤维素含量及木质素关键酶活性。其中,7.5 t/hm2生物炭与45 kg/hm2硅肥基施、叶面喷施0.02%硅肥的处理表现最优,该处理显著增强了越光的抗倒伏性,第1、第2和第3节的倒伏指数分别比对照下降36.42%、30.19%和26.83%,并实现了增产。相关分析表明,水稻的倒伏指数、倒伏面积率与茎秆强度呈极显著负相关;茎秆中淀粉、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与茎秆强度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倒伏指数和倒伏面积率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木质素含量与PAL、TAL、4CL和CAD等酶的活性呈显著正相关。研究结果可为优质水稻越光的抗倒伏栽培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8.
水稻抗倒伏的材料学特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选用国内外31个表现优良的水稻品种为材料,研究水稻的材料学特性与抗倒伏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基部节间长、株高、相对重心、鲜重和秆长等对水稻的抗倒伏性状有较大的负效应;基部7 cm重、断面模数和弯曲应力对水稻的抗倒伏性状有较大的正效应,水稻倒伏的发生与其材料学特性有着复杂的关系;按照断面模数大、弯曲应力大、基部节间长和株高适中的方向进行选择,有利于水稻品种抗倒伏性状的改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