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雏鸭传染性浆膜炎,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侵害雏鸭引起的一种接触性败血性传染病,雏鸭多见。 一 发病情况 2005年6月23日上午9时许,我市一养鸭大户杨某电话反映他家的雏鸭突然发病死亡十多只,我们即赶去现场调查。  相似文献   

2.
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危害3周龄以内的雏鸭,3—5周龄的雏鸭也可感染发病,成年鸭能感染,但不发病,成为带毒者。病鸭和带毒鸭是主要的传染源。2005年8月份修水县义宁镇芦塘村某养鸭专业户饲养的雏鸭发生一种发病急、传播快、死亡率高,临床表现为角弓反张,不久即抽搐而死为特征的急性传染病。经过对发病鸭群的临床及剖检诊断,确诊为鸭病毒性肝炎。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一)发病。情况云门街道某鸭场内100余只雏鸭陆续发病,发病急,死亡快,有些雏鸭未见任何异常,而突然抽搐痉挛死亡,成年鸭未发病。  相似文献   

4.
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病毒性肝炎病毒引起雏鸭的一种急性、烈性和致死性传染病,该病的特征是发病急,传播迅速,死亡率高。在自然条件下,鸭病毒性肝炎只发生于雏鸭,成鸭亦可感染,  相似文献   

5.
雏鸭发生水中毒闫栋,闫家志(绥棱县寿牧局·152208)雏鸭水中毒比较罕见,近两年来连续发生多起雏鸭水中毒。造成雏鸭大批死亡,使养鸭专业户蒙受重大经济损失,现将发病情况报告如下。1发病情况我县去今两年连续发生5起雏鸭水中毒,1995年发生一起,199...  相似文献   

6.
1发病情况2006年7月,饶河镇东区某户饲养的雏鸭2000只,10日龄发病,日间发现20只病鸭,夜间又有30余只发病,当时服用一些抗生素,次日早晨又死亡雏  相似文献   

7.
发病情况2006年5月,我县一养鸭户购买了400只本地雏鸭,在自家院子里利用三间旧房饲养。20日龄时,突然发病并死亡数只;第二日又发现雏鸭  相似文献   

8.
雏鸭病毒性肝炎是雏鸭的一种高度传染性和致死性的传染病.随着养鸭业的快速发展,本病的危害性也越来越突出.近些年来,江西省雏鸭病毒性肝炎病已遍及所有养鸭的地方.由于环境、气候诸因素的影响,本病的发病规律和发病原因也表现出不同的特点.为有效控制雏鸭病毒性肝炎病,现结合江西省该病流行情况将本病的流行特点、发病原因和防治技术措施总结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我县 1 999年夏季发生多起雏鸭急性白肌病病例 ,现将诊治体会总结如下。1 发病情况及临床症状 雏鸭一般在 1 5日龄发病 ,几起病例中 ,雏鸭均喂饲全价颗粒饲料 ,由于生长快 ,未采取补硒措施而引起发病。患病初期表现为全群雏鸭不爱运动 ,精神不佳 ,采食量减少 ,经 1~ 2天有的雏鸭出现瘫痪 ,叫声无力 ,多数在瘫痪后 2 h内死亡 ,并以生长速度快、体重大的雏鸭发病多 ,症状重 ,死亡快。2 剖检变化 病鸭肠道、腺胃空虚 ,肌胃内有少量食物 ;肝脏有黄色条、斑状病灶、质地脆弱 ;心脏、胸肌、腿部肌肉色泽变淡 ,肌肉松软 ,尤以心肌为重 ,呈明显…  相似文献   

10.
随着养鸭业的不断发展,鸭病暴发的频率和类型也随之增多,给养鸭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在众多的疾病之中,鸭病毒性肝炎尤为突出。由于鸭病毒性肝炎易感的是3周龄的雏鸭,尤其是3-7日龄的雏鸭,发病早、死亡率高,给防制带来了难度;近几年来不断有工型鸭肝炎病毒的变异株、暂时不能确定的病毒和“新型鸭肝炎病毒”的出现,  相似文献   

11.
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雏鸭发病后,死亡率有所不同,有的高达95%,有的低于15%。即使耐过的鸭也成为僵鸭,生长和发育受到阻碍。现将一例雏鸭病毒性肝炎的诊治过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肝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可引起雏鸭高度致死和高速传播,该病主要经消化道、呼吸道、生殖道和接触传染。各季均可发生,多在冬春季节发病。5周龄以内的雏鸭是感染群,而2周龄内雏鸭最易感,其潜伏期为24~48h。  相似文献   

13.
(一)发病情况2012年4月2日,汶上县某养殖户从孵化场购进了肉雏鸭2000只,5日龄前生长发育良好,从6日龄开始,鸭群内发现有几只雏鸭无任何临床症状而突然死亡,然后每天死亡雏鸭逐渐增加。鸭群发病后在饮水中加入抗菌药物,不见明显效果。从鸭群发病至确诊日(4月9日)累计死亡雏鸭200只。  相似文献   

14.
鸭病毒性肝炎多流行于冬、春季节,是鸭急性接触性传播病。主要以运动失调、转圈、双脚痉挛向后踢,头向后背等神经症状为特征。本病的病程急促,发病急,传播快,常在发病后3~4天内死亡。但仅是流行于鸭雏期的急性传染病,故又称雏鸭病毒性肝炎,尤其1~2周龄雏鸭最易感。本病发病多,其中个  相似文献   

15.
自由基在鸭病毒性肝炎发病过程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不同毒力的鸭肝炎病毒株人工感染雏鸭,建立了鸭病毒性肝炎病理模型。于感染后1、3、5、7d剖杀雏鸭,采集血液和肝脏样品,测定血浆和肝组织中的一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研究了自由基在鸭病毒性肝炎发病过程中的作用。结果表明:雏鸭感染不同毒力株鸭肝炎病毒后1d,血浆NO含量开始上升,3d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组,并持续至试验结束;肝组织NO含量在感染后1d便显著升高。不同毒力株感染组雏鸭血浆和肝组织中SOD活性在感染后1d便低于或显著低于对照组,而不同毒力株感染组雏鸭血浆和肝组织中的MDA却高于或显著高于对照组。提示,雏鸭感染鸭肝灸病毒后产生的自由基在鸭病毒性肝炎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鸭传染性浆膜炎又称鸭疫里默氏菌病或鸭疫巴氏杆菌病,是侵害鸭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该病主要危害2—8周龄雏鸭,尤以2~5周龄的雏鸭最易感。其特征是引起雏鸭发生纤维素性肝周炎、心包炎、气囊炎及脑膜炎等病变,可引起雏鸭大批发病和死亡。由于发病原因不同死亡率差异较大,一般死亡率在10%~90%,是养鸭危害较大的传染病。  相似文献   

17.
雏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肝炎病毒引起雏鸭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其发病日龄为1~3周龄,发病急、传播快、死亡率高,主要特征为肝脏肿大,有明显出血点和出血斑,出现神经症状。近两年来,该病在长泰县发病率不断升高,造成雏鸭大批死亡,生产性能降低,给养殖场(户)带来巨大的经  相似文献   

18.
1 鸭瘟 1.1 流行情况鸭瘟是由疱疹病毒引起的鸭的一种急性、接触性、败血性传染病,因常见发病鸭头颈肿大,故俗称“大头瘟”。该病不同龄期和品种的鸭均可感染,但发病多见于育成鸭和成鸭,近来10-15日龄的雏鸭亦有发病的。该病流行期较长,可达15—30d,发病死亡率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19.
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病毒性肝炎病毒引起雏鸭的一种急性、烈性和致死性传染病。该病的特征是发病急,传播迅速,死亡率高。在自然条件下.鸭病毒性肝炎只发生于雏鸭,成鸭亦可感染.但不表现临床症状而  相似文献   

20.
(一)鸭瘟 鸭瘟是由鸭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死亡率极高的急性、热性传染病.不同品种、日龄及性别的鸭均可感染.成鸭发病及死亡较多,雏鸭较少大批发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